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荀彧作为曹操的谋士 荀彧为何反对曹操称魏公

中国历史7年前 (2018-06-01)120

还不知道:荀彧和曹操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作为曹操的之一谋士,荀彧为何反对曹操称“魏公”?

三国英雄论荀彧,还真别说,人气那是挺高的。

不知道为什么,这几年还看过不少人都从荀彧入手切三国。

荀彧作为曹操的谋士 荀彧为何反对曹操称魏公

讲智谋,谈战略眼光,普遍都认为荀彧堪称当代三大军师之一。

但他更吸引人注目的一点,就是在忠奸莫辨的曹操底下,扮演了一个真正的汉室忠臣。

《三国志》:“时年五十。谥曰敬侯。明年,太祖遂为魏公矣。”

《后汉书》:“时年五十。帝哀惜之,祖日为之废燕乐。谥曰敬侯。明年,操遂称魏公云。”

略略看得出,《后汉书》更加强调汉献帝对于荀彧的看重。

而双方都同意的是,荀彧反对曹操称魏公。

并且将荀彧之死,与曹操称公两件事做了必然的串连关系。

放在春秋战国,公是低于诸侯王的。

称个公有啥大不了?

问题在于,两汉本无公爵,只有“安汉公”一个特例。

荀彧作为曹操的谋士 荀彧为何反对曹操称魏公

此公位在诸侯王之上,被加九锡。

安汉公是谁?

是王莽。

简单点说,称公对于东汉而言,就是“篡位”首部曲。

当重臣走上王莽的路,狼子野心,不言而喻。

而挡住这条篡汉之路的荀彧,难道不是大大的忠臣吗?

可是。

荀彧真的是这么坚贞阻挡,死而后已的汉室烈士……吗?

曹操称公,时为建安十八年。

诏书为凭,倒不能弄虚作假。

但荀彧是不是卒于建安十七年,倒是有些疑义。

有一份当代文书,很可能否定了自《三国志》以来的这个时间记录。

陈琳所作《檄吴将校部曲文》。

《檄吴将校部曲文》的开头就写到:“子尚书令彧,告江东诸将校部曲……”

很显然,这是一篇以荀彧名义发出,诏告江东孙氏政权,大汉要来修理你了的“檄文”。

事实上,曹操在建安十七(212)年底,跟建安二十一(216)年底,都曾经发起对孙权的征讨。

荀彧作为曹操的谋士 荀彧为何反对曹操称魏公

而按照陈寿的记录跟认定,能够以荀彧之名发出的檄文,想必是建安十七年之战,对吧?

可檄文中却写了:“昔岁军在汉中,东西悬隔,合肥遗守,不满五千。权亲以数万之众,破败奔走。”

这个事件看不出是什么,三国也算是白读了。

“张文远威震逍遥津,孙十万败走小师桥”的合肥之战。

发生在建安二十年。

而“军在汉中”,也正好对应了当时曹操正在征讨张鲁,无法回返救援合肥的情况。

荀彧作为曹操的谋士 荀彧为何反对曹操称魏公

“二十年……三月,公西征张鲁……八月,孙权围合肥,张辽、李典击破之。”

陈琳本人,更过世于建安二十二年初的大型瘟疫。

毫无疑问,陈琳这篇檄文,只能作于建安二十年的合肥之战后,到建安二十二年间。

对应起来,那肯定是建安二十一年底,曹操所发起的征战。

“二十一年……冬十月,治兵,遂征孙权,十一月至谯。”“二十二年春正月,王军居巢,二月,进军屯江西郝溪。权在濡须口筑城拒守,遂逼攻之,权退走。三月,王引军还,留夏侯惇、曹仁、张辽等屯居巢。”

也就是按陈琳所作《檄吴将校部曲文》来看,荀彧在建安二十一年底二十二年初,还活着的可能性,都算是很大的。

那么,荀彧的人设,会需要因为这延后四年的死亡而产生大幅变化吗?

我相信是不会的。

单纯面对最简单的部分:荀彧并没有用生命去阻挡曹操的称公,甚至称王。

曹操称公,时为建安十八年。

建安二十一年五月,进爵为王。

没读两汉史之前,我认为曹操进爵魏王,是更进一步崭露野心。

但现在则否。

荀彧作为曹操的谋士 荀彧为何反对曹操称魏公

王莽并没有成王,称公之后的下一步,他是担任了摄政假皇帝。

而踏上这一步之前,公认王莽毒杀了当时的天子。

曹操称公之后没有杀天子,而是杀了皇后。

《献帝春秋》写了:“彧卒于寿春,寿春亡者告孙权,言太祖使彧杀伏后,彧不从,故自杀。”

这边是一个好的额外角度:表示当时也有人认为,建安十九年,曹操杀伏后事,荀彧是站在反对立场的。

当然,《献帝春秋》这段描写,裴松之认为把荀彧写得也太过不堪。

但他可没有质疑荀彧死于建安十七年,不应出现在此事之中。

说到底,曹操荀彧就此事争执,发生在建安十七年前是可能的。

这边借用这个史料,是要说明:荀彧反对曹操称公,反对他逼宫献帝。

但是不反对曹操称王。

在曹操称王时,荀彧未死的前提下,反应出来的是:称王,是曹操的退让。

是曹操跟荀彧、跟朝廷的政治妥协:孤非王莽。

也就是反过来说,曹操称王不是走上篡汉最后一步,反而是被荀彧逼退了一步。

都说刘邦与诸侯有盟:“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

可东汉当时面对的各地州牧侯爵,根本就乱了套。

荀彧作为曹操的谋士 荀彧为何反对曹操称魏公

注意了,刘邦并不是制定一条法律,也不是交代皇后太子。

“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的意思,本身就是“你们保我刘家,我保你们世代为侯”。

是一个跟诸侯之间的盟约。

而汉献帝手下,说白了只剩曹操一个诸侯,开个异姓王缺又怎样?

你翻历史底层,刘邦夫妇有意除异姓王,长眼睛都看得出来。

但异姓王原本的作用是什么?匡扶汉室啊。

要除你异姓王,那也是因为你打算匡汉室不是?

用一个“重新画下道来”的概念,来看曹操的“进爵为王”,大概就是这样了。

但就算延后了四年,荀彧还是得死的。

荀彧作为曹操的谋士 荀彧为何反对曹操称魏公

人们最津津乐道,《后汉书》也取用的,就是“空便当盒事件”。

却少把重点放在“彧疾(病)留寿春”。

因为人们认为,这时候是建安十七年。

可事实上,这是建安二十二年。

是广义三国时代,遭逢更大瘟疫的那一年。

魏书:

帝(曹丕)初在东宫,疫疠大起,时人雕伤,帝深感叹,与素所敬者大理王朗书曰:“生有七尺之形,死为一棺之土,唯立德扬名,可以不朽,其次莫如著篇籍。疫疠数起,士人雕落,余独何人,能全其寿?”故论撰所著典论、诗赋,盖百余篇,集诸儒于肃城门内,讲论大义,侃侃无倦。

隔年曹操也颁布了新政令:“去冬天降疫疠,民有凋伤,军兴于外,垦田损少,吾甚忧之。其令吏民男女:女年七十已上无夫子,若年十二已下无父母兄弟,及目无所见,手不能作,足不能行,而无妻子父兄产业者,廪食终身。幼者至十二止,贫穷不能自赡者,随口给贷。老耄须待养者,年九十已上,复不事,家一人。”

传说中的建安七子,有四个也是这场疫病时挂掉的。自然,包括了陈琳。

荀彧作为曹操的谋士 荀彧为何反对曹操称魏公

还有司马懿的哥哥司马朗也是。

荀彧的最关键死因,其实就是瘟疫。

这场瘟疫带走了大汉最终忠臣,也影响了刘备对曹操阵营发起的汉中之战。

《三国志》是一个很复杂,很多人研究的课题。

其中隐藏了无数谜团。

荀彧的立场,不过是其中之一。

我这里没有打算去翻案,单纯就是对他的生卒年提出另一个解读。

延伸出来的问题反而是前面提到的:“曹操进王,实为退让”。

曹操的魏王国,在这个时代是特例中的特例。

特别大的土地,特别大的建制。

这从曹丕的文帝纪中透露出来:“二十二年,立为魏太子。”

自刘邦从汉王晋升为汉帝之后,就只有皇太子,没有“国”太子了。

战国七雄的储君叫太子没错,但秦始皇一朝实未见“皇后、太子”之类的称呼。

皇后,是刘邦的王妃所改。

皇太子,是刘邦的太子所改。

荀彧作为曹操的谋士 荀彧为何反对曹操称魏公

汉代国王的妻子,仍称王妃。

储君的正式名称,则应该是世子。

但曹丕是魏太子,他的母亲,是王后。

你可以不相信,荀彧的生卒年有误(那还写这么多)。

但请一定要相信,曹操就是一个“千年传统,全新风采”的变革者。

曹操是东汉末年这场变革的核心人物,变化围绕着他展开,倒不能说所有的点子都是他自己发明的。

而最惊悚,最恐怖的地方是。

当曹操过世,曹丕不只继任了魏王,还继承了大汉丞相。

荀彧作为曹操的谋士 荀彧为何反对曹操称魏公

甚至,改元。

《三国志》:“太祖崩,嗣位为丞相、魏王。尊王后曰王太后。改建安二十五年为延康元年。”

《后汉书》:“二十五年春正月庚子,魏王曹操薨。子丕袭位……三月,改元建康。”

我可以为您找一个,标准的改元记年法。

“熹平元年春三月壬戌,太傅胡广薨。夏五月己巳,大赦天下,改元熹平。”

这是司马迁发明的写法:改元未必发生在年初,但一改就是“整个当年”都要记成新年号。

想必朝廷记录也是同样的逻辑。

但建安二十五年跟延(建)康元年却是并存。

《后汉书》甚至没抄对年号?

背后有太多的可能性。

比方没事儿,一切都合情合理就是汉献帝的新年号。

比方建康才是东汉的新年号。

比方……延康是魏国的年号。

就陈寿的笔法而言,这样解释不是不通。

而以当时中国的说法,曹丕的行为就不是改元了。

是“建号”。

当我们注意到魏王国有各式各样的新发明,建号似乎也不是那么不可思议了。

荀彧作为曹操的谋士 荀彧为何反对曹操称魏公

真三国时代,是一个全新的时代。

打开这扇门的,是牵着曹丕的曹操。

曹操的行为,与其说是变法,或许用“变天”来形容更合适。

跟他的先行者一样,他们想着的不是改变法律,富国强兵。

而是改变这个世界,改变所有的不正确。

曹操,走在了秦始皇的道路上。

光是用王莽套路,不足以解释曹操的行为。

只有放在秦王政的角度,才能看清楚从魏公到魏王,天子对曹操来说是什么样的地位。

荀彧作为曹操的谋士 荀彧为何反对曹操称魏公

荀彧是大汉忠臣,确无可疑。

曹操是忠是奸?

普天之下,古往今来,谁问过秦惠王、秦襄王、秦王政是忠是奸?

不论荀彧是卒于何年,当曹操踏上魏公的台阶时,荀彧对他而言就已经是过去式了。

曾经的“吾之子房(张良)”,已经追不上曹操的目光。

篡汉?不过是个笑话。

魏王之国宣示的,是取汉代之。

不需要当涂高。

他就是曹操。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06/192019.html

“荀彧作为曹操的谋士 荀彧为何反对曹操称魏公” 的相关文章

诸葛亮不是忠于汉室吗 诸葛亮为何不去辅佐汉献帝

诸葛亮不是忠于汉室吗 诸葛亮为何不去辅佐汉献帝

对诸葛亮这么忠心为啥不辅佐汉献帝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第一个原因:诸葛亮隆中隐居,不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光复汉室,而是为了能够得遇明主。如果他想辅佐汉献帝,不用在隆中待着,直接去找汉献帝就可以了,而且根据当时汉献帝被曹操把持的现状,诸葛亮这样的人才一去,肯定就不是辅...

王翦为什么想要提前告老还乡呢?他有着怎样的功劳?

王翦为什么想要提前告老还乡呢?他有着怎样的功劳?

王翦,战国时期秦国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他与其子王贲成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开疆扩土的最大功臣。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古代的开国皇帝们对功臣有多忌惮,看看汉朝皇帝刘邦就知道了。刘邦在打天下的时候收拢了一众能人异士,并且为了笼络住这些人的人心而许给了他们不少好处。可是,...

李恪在历史上的才能怎么样?

李恪在历史上的才能怎么样?

李恪是唐太宗的第三个儿子,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李恪在后世有非常大的名声。普遍认为,他是李世民儿子中最有能力的人,是李世民皇位继承人的不二人选。他后来没有继承皇位。反而被长孙无忌陷害,遭到冤杀,因此,后世对他抱有无限的同情。同时,李治被立为继承人后,由于性格比较...

十四阿哥敢和雍正抢皇位 最后为什么还能活到乾隆时期

十四阿哥敢和雍正抢皇位 最后为什么还能活到乾隆时期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与雍正争皇位的十四阿哥,为何活到乾隆二十年?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皇位之争,血雨腥风。尧舜禹之时的禅让制度,最终因为人的自私本性而被禹的儿子破坏殆尽,从此,即便是自家父子、兄弟,都会为了那个至高无上的位置挣个头破血流。这或许就是那个时代最大的赌注,...

张鎡:南宋时期官员,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张鎡:南宋时期官员,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张鎡,字功甫,原字时可,南宋时期官员。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居临安,卜居南湖。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今传《南湖集》十卷,《仕学规范》四十卷。著有《玉照堂词》一卷。《全宋词》存词八十四首。与辛弃疾有唱和,词风亦稍近之。好作咏物词。人物生平循王张俊之曾孙。...

嘉庆亲政后马上对和珅下手 和珅就没有早做打算吗

嘉庆亲政后马上对和珅下手 和珅就没有早做打算吗

还不知道:嘉庆亲政后为何迫不及待地查抄和珅,老练的和珅为何没早做打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和珅是乾隆时期的宠臣,更是乾隆时期的权臣,在乾隆人生中的最后几年中,他的权势滔天。但就是这样一位牢牢掌控富贵和权力的人,却在乾隆死后的短短时间里,就被嘉庆给查抄并赐死了。乾...

乾隆死后嘉庆不听嘱咐对和珅下手 嘉庆后面为何会后悔

乾隆死后嘉庆不听嘱咐对和珅下手 嘉庆后面为何会后悔

还不知道:嘉庆不服从乾隆临终嘱咐,抄家和珅,为何15年后追悔莫及?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康乾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盛世。“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在乾隆之后,清王朝再也无力回天,这一点其实从乾隆皇帝那里就能够看出来。乾隆皇帝自称自己为“十全老人,可他其实有...

历史上董允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上董允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董允,字休昭,泸县嘉明镇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臣,掌军中郎将董和之子。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刘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历来有很多的争议,看不上他的人说他是“扶不起的阿斗”;有的人则认为刘禅大智若愚,手腕很高。其实我最赞同《三国志》作者陈寿的评价“任贤相则为循理之君,惑阉竖则为昬闇之后”,就是说如果有诸葛亮这...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