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古代皇子吃穿不愁为何死都要抢皇位 看看康熙吃的鱼就知道了

历史文化7年前 (2018-06-04)240

对古代皇子夺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康熙用一条鱼让人明白,为何吃穿不愁的皇子,死也要夺皇位?

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中,皇位一直是天下最诱人的东西,它的光芒几乎无人可挡,无论是寒门枭雄还是皇子王孙,都将它作为毕生的目标,至死都在追逐。

这样激烈的竞争也让通往皇位的道路充满了鲜血与阴谋,几乎每一代的皇位更迭都伴随着流血与牺牲,唐朝时,有李隆基一日杀三子,清朝时,更有着史册留名的九子夺嫡。

这些天潢贵胄为了保护权利,争夺权利,永远都不惜以命死搏。但是从我们现代人的角度来看,这些行为压根儿就无法理解。

这些皇子王孙们一出生就生活在封建社会的顶层,一辈子吃喝不愁,何必为了一个皇位就连命也不要地去争夺呢?其实这个问题,康熙皇帝早就用一条鱼就说明清楚了。

美味鲥鱼

康熙皇帝是清朝历史上最有名的一位皇帝,他八岁就登基为帝,在一群顾命大臣的压迫和监视下茁壮成长,最终杀鳌拜收回权利,平三藩稳定政局,缔造了赫赫有名的康熙盛世。

朝廷稳定下来之后,康熙也就难免想享受一下了,毕竟他是天下之主,有什么是他得不到的呢?还真有,古代的时候交通不便,有些东西一辈子都没出过自己的产地,哪怕是皇帝也是享受不到的。

古代皇子吃穿不愁为何死都要抢皇位 看看康熙吃的鱼就知道了

如果这么说的话,康熙皇帝的日子也算是挺惨的了,毕竟他作为皇帝,一辈子大部分时间都留在北京紫禁城那么大点的地方,很少能够像现代的人一样到处旅游,赏遍这天下的美景,尝遍这天下的美食。

不过康熙皇帝也不是一辈子都留在京城的,他有时也会带着儿女和妃嫔们一起下江南,放松放松身心。

在一次下江南的途中,当地的官员给他献上了一道清蒸鲥鱼,康熙皇帝一尝瞬间就被惊艳了,这种鱼的肉质软嫩又弹牙,吃起来还有一股清香,简直让人无法拒绝。

康熙皇帝品尝到如此美味之后就再也停不下来了,挥舞着筷子大快朵颐,甚至不顾祖宗食不过三的规矩把一盘鱼一扫而光,一旁的太监见他吃的高兴,连忙把官员带上来领赏。

据官员所说,这种鲥鱼只产于江南的一个小湖泊,那里的水质清澈见底,旁边也没有什么天敌环绕,才能养出这样味道远胜于其他鱼类的鲥鱼,因为数量有限,所以价格极极高昂,向来只有江南的巨户豪门吃得起。

康熙皇帝一听就不高兴了,既然江南的巨户豪门都能吃得起,那为什么他这个皇帝这里却从来没有上供呢?这是要造反不成?

古代皇子吃穿不愁为何死都要抢皇位 看看康熙吃的鱼就知道了

官员被吓得赶紧磕头求饶,只说是因为这种鱼太难保存,又不知道皇上是否喜欢吃,他们才没有进上。康熙皇帝听了这个理由之后脸色稍缓,毕竟不好上供比起不想上供可好的多了。

不过现在他尝过这种鲥鱼之后实在是难以忘怀,就下令将这种鲥鱼作为贡品,从此之后都要送到紫禁城,不许平常人再捕捞。

天子禁脔

康熙皇帝的这一句话让江南的官员们跑断了腿,因为这种鲥鱼幼小又娇弱,一但被捕捞了上来就会百般不适,没几个时辰就要一命呜呼,别说是运到紫禁城了,就算是运出江南都是几乎不可能的。

可是皇帝指名要吃这种鲥鱼,他们这些做官员的,难道还敢指着皇帝的鼻子说干不了吗?这可是欺君之罪啊!

为了保住自己的脑袋,江南的官员们想出了一个极妙的法子:将鲥鱼放在一个装满湖水的大坛子里,以此来延长它们的生命。

不过这种 *** 虽然能够延长鲥鱼的生命,但延长的也相当有限,顶多是从不出江南就此到出了江南才死,官员们只能牵来江南更好的千里马,让驿站的使臣快马加鞭将鲥鱼送往紫禁城。

古代皇子吃穿不愁为何死都要抢皇位 看看康熙吃的鱼就知道了

这虽然使得鲥鱼能够活着抵达北京,但是一路上的颠簸也让不少鲥鱼直接凉凉,死了的鱼怎么能给皇帝吃呢?万一吃坏了,谁能担得起?所以到最后,呈到康熙皇帝饭桌上的鲥鱼也就寥寥无几。

这样珍贵又稀少的好东西,康熙皇帝自然是不想与人分享,这鲥鱼就成了他一人专享的美味,别说是皇子皇孙了,就算是太皇太后也未必能分得上几口。

康熙皇帝光是独占美味也就算了,他还要四处宣扬,甚至写诗来赞美这种鲥鱼的美味,久而久之,他的几个儿子也对这种只存在于皇阿玛饭桌上的美味垂涎三尺,或许他们垂涎的不仅仅是鲥鱼的美味,更是康熙皇帝能够独享鲥鱼的权柄。

古代皇子吃穿不愁为何死都要抢皇位 看看康熙吃的鱼就知道了

夺位真谛

从康熙皇帝所享用的这条鲥鱼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古代的皇帝们究竟拥有着多大的权利,仅仅是为了他一人的口腹之欲,整个江南就被闹得人仰马翻。

他们用巨缸用快马争分夺秒地把娇贵的鲥鱼送到康熙皇帝饭桌上,为此不知花费了多少人力物力。所以皇子们争夺的哪里是区区一个皇位,他们争夺的是对这个世界生杀予夺的权力。

只有当了皇上,他们的诉求才会为圣旨,他们才能让所有人都遵循他们的命令,满足他们的欲望。这种至高无上的权利,怎能不让人疯狂?

皇子们虽然不愁吃穿,但是他们从一出生就没考虑过吃穿的事,他们学习的、思考的都是怎么让自己的权利更大,让自己能够享受的更多。

康熙皇帝的这条鲥鱼无疑是给了他们答案——争夺皇位,只有得到皇位才能将手中的权力无限放大,最后随心所欲。所以皇子们明知道争夺皇位的道路充满了鲜血与阴谋,明知道到最后如果不成功就只能成仁。

连原先拥有的清闲富贵的生活都会被搭进去,他们还是义无反顾地走上了这条道路,为了争夺这与权利与欲望牢牢挂钩的皇位而拼的你死我活。

古代皇子吃穿不愁为何死都要抢皇位 看看康熙吃的鱼就知道了

翻遍史书,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无数本可以活出自己风采的皇子们一生困于权力之网,最后作茧自缚。不过好在俱往矣,俱往矣,这样为了皇位而不惜父子相争、兄弟相残的封建时代早已随风而去,永远不会再回来。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806/192529.html

“古代皇子吃穿不愁为何死都要抢皇位 看看康熙吃的鱼就知道了” 的相关文章

古代皇后身为六宫之主 皇后需要负责什么事情

古代皇后身为六宫之主 皇后需要负责什么事情

对古代的皇后具体是负责什么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皇后,是皇帝的老婆。需要说明一下,只有正妻才能叫老婆。或者说叫妻子。古代所说的三妻四妾都是胡扯。因为古人都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度。而且历朝关于纳妾都是有严格的规定的,一般人不能随便纳妾的。而皇后作为古代最高统治者的妻子可...

苏舜钦:北宋大臣、文学家,提倡古文运动,善于诗词

苏舜钦:北宋大臣、文学家,提倡古文运动,善于诗词

苏舜钦(1008年—1048年),字子美,梓州铜山县人, 生于开封。北宋时期大臣,参知政事苏易简孙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景祐元年,考中进士,出任蒙山县令,历任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位。支持范仲淹推行的庆历革新,遭到御史中丞王拱辰劾奏,罢职闲居苏州,修建沧浪...

裴度:唐朝中期名相、文学家,辅佐宪宗实现元和中兴

裴度:唐朝中期名相、文学家,辅佐宪宗实现元和中兴

裴度(765年-839年4月21日 ),字中立,汉族,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裴度出身河东裴氏东眷房 ,为唐德宗贞元五年(789年)进士。唐宪宗时累迁御史中丞。他支持宪宗削藩,因而与宰相武元衡均遇刺,武元衡遇害,...

古代妃子被要求殉葬的时候 妃子是活埋还是先处死再活埋

古代妃子被要求殉葬的时候 妃子是活埋还是先处死再活埋

古代妃嫔殉葬时,殉葬时妃子们是直接被活埋还是先处死再陪葬?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中华上下五千年,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瑰宝,但是在历史中,也有一些陋习遭到了坚决的抵制和废除,其中就有一项殉葬制度,在古代的皇室当中,殉葬十分常见,直到清朝初期在遭到彻底...

一个投错了胎的艺术家,详解不想当皇帝的李煜

一个投错了胎的艺术家,详解不想当皇帝的李煜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您走进不想当皇帝的李煜的故事。李煜,原名李从嘉,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生于南唐升元元年(937年)七夕,初封安定郡公,累迁诸卫大将军、副元帅,封郑王。李煜善诗文、工书画,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因貌有奇表遭长兄太子...

雍正帝执政期间,在文化与社会方面有哪些成就?

雍正帝执政期间,在文化与社会方面有哪些成就?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 —1735年10月8日),清朝第五位君主(1722年—1735年在位),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年号雍正。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下面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贝勒;康熙四十八年(17...

古代后宫妃嫔不能干政的原因是什么?

古代后宫妃嫔不能干政的原因是什么?

古代后宫妃嫔不能干政的原因是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从《甄嬛传》中,我们可以看到,后宫嫔妃不得干政,这是大清朝自古以来的规矩,也是中国千百年来的朝政规矩,这其中的原因也很简单,一是后宫嫔妃多是百官的女儿或是孙女选秀出来的,当女人进入后宫后,她们往往都是代表着整个家族的荣辱,如果她...

李世民和魏征号称是君臣相得的典范 真实历史又是什么样的

李世民和魏征号称是君臣相得的典范 真实历史又是什么样的

还不了解:李世民与魏徵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历史上的李世民与魏徵真的是君臣相得的典范吗?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叫作“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而这个可以当作镜子来照人得失的大臣就是魏徵,后世也多将李世民与魏徵二人赞为君臣相得的典范...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