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明朝为何会走向灭亡?和大臣的内斗分不开

中国历史7年前 (2018-06-05)160

弘光元年(1645年),称帝仅一年的福王朱由崧便感到了不安。虽然,朝廷上下全是歌功颂德之声,南京城内也是一片歌舞升平,但是,他从各地的塘报和下边的部队布置中,却隐隐约约的嗅到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味道。

明朝为何会走向灭亡?和大臣的内斗分不开

一方面,占据京城的清军咄咄逼人,迫不及待地想要南下。要知道,八旗军的战斗力之强,连向来以剽悍著称的李自成都只能拱手将京城献出,然后西逃以避其锋芒。所以,弘光帝不敢妄想从清军手中夺回京城,能够偏安一隅便已经是更好的结果了。

另一方面,一直为弘光朝驻守武昌一带的大将军左良玉,以“清君侧”为名竟起兵八十万想要东击南京。当时,李自成残军未除,清兵在北方虎视眈眈,南明的处境可谓是危机四伏。倘若,此时君臣一心同仇敌忾,尚能维持住这江南的半壁江山。

可是,若御敌不成,反起内讧,那么,就只能坐等其分崩离析了。

明朝为何会走向灭亡?和大臣的内斗分不开

其实,左良玉的起兵并非一时兴起。早在福王即位时,祸根便早已悄无声息地种下了。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一路高歌猛进,在攻陷了大同、居庸关、宣府等重镇后,兵锋直指京师。崇祯皇帝虽然有心守城,但手下的将士早已与他离心。

三月十九日,北京城门被人主动打开,李自成长驱直入,直抵皇宫。之后,崇祯皇帝见大势已去,只得自缢而死。一时间,国君死,江山易主,史称“甲申国难”。京城虽陷,国君虽薨,但江南一带尚在明朝的掌控之中,此外,南京曾是明朝初年的都城。在明成祖朱棣迁都之后,南京作为陪都,仍然保留着完整的六部等行政机构。所以,在此国难之际,在南京扶持新君登基,迅速安定人心,乃是重中之重。但是,崇祯皇帝的几个儿子却在战乱中不知所终。形势危急,并不能一味地等待。于是,南京的文武大臣们认为,既然找不到崇祯皇帝的儿子,就要从朱氏皇族中寻找一位来继承大统。而选择皇位的依据,自然非血缘莫属。

若论起血缘亲疏,那号令江南的理应是福王朱由崧。因为,他和崇祯皇帝同辈,是崇祯皇帝的亲堂兄。同福王相比,另外的几个藩王在当皇帝的可能性上就差了许多。桂王朱常瀛远在广西,且是崇祯皇帝的叔叔,选他当皇帝实在是难以服众。而在杭州的潞王朱常淓虽然离南京近一点,但他不仅是崇祯皇帝的叔叔,还在血缘关系上比桂王和福王远很多。如此看来,选择福王是无可置疑的事,不论是从血缘关系上还是从地理位置上,福王都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东林党的首脑钱谦益却并不同意拥立福王。钱谦益在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高中探花,此后,他官至礼部侍郎,凭借着自己满腹的才华受到了朝野上下的一致称赞。其实,像他这样既有学识又有功名的重臣,进入大明王朝更高决策机构——内阁,只是早晚的事情。

大明朝虽然不设丞相,可内阁中的阁老早就有了丞相之实。按钱谦益的想法,先进内阁老老实实地混几年,等到年岁渐长,再倚老卖老地登上首辅之位。最后,衣锦还乡,荣归故里,岂不美哉?但可惜的是,钱谦益的仕途之路并不平稳。他先是卷入了科场舞弊案,后在首辅之争中落得惨败。最后,只能以候补阁老的虚名回归家乡。崇祯帝在位的时候,钱谦益费尽心机但始终无法步入政坛。

在崇祯帝自尽后,政治嗅觉极其敏锐的钱谦益立即拥护潞王,并拉拢了史可法、高弘图、左良玉等人。但是,马士英棋高一等,率先与江北四镇的将领合作,把福王扶上了皇位。于是,钱谦益等人看看福王的仪仗队,再看看站在马士英后面的大军,只能无奈地尊福王为帝。所以,在福王即位后,对钱谦益一党是处处为难。他先是将史可法调往地方,使之远离政治中心,后对左良玉的军粮进行各种克扣。于是,在忍无可忍下,左良玉于当年三月率兵东下,想要向福王要个说法。当时,福王见状,赶忙令马士英和史可法率兵抵抗。

清廷见南明陷入了内乱,于是,在四月趁机南下。而这次领军的,正是鼎鼎大名的豫亲王多铎。因此,在清军猛烈的攻势下,南明军队只能抱头鼠窜。很快,扬州陷落,史可法壮烈殉国。五月,多铎率领清军得意洋洋地进入了南京城。福王虽然赶在城破之前逃了出去,但很快就被清军俘虏了。就这样,建立仅一年的弘光政权宣告灭亡。到了隆武二年(1646年)四月九日,有人向摄政王多尔衮进言,称:在京居住的故明衡王、荆王欲起兵反清。到了五月,弘光帝与潞王朱常淓、荆王朱慈煃、德王朱由栎、衡王朱由棷和“太子”王之明等十七人被斩首于菜市口,年仅四十岁。

之后,朱由崧王妃黄氏之弟黄盐梅购得棺木,将其与黄妃合葬于河南孟津县东山头村。其实,后世之人谈论起短暂的弘光政权时,都对骄奢淫逸的福王唾骂不止。但说到底,弘光政权夭折的根本原因,在于内部的党争。在内部乱作一团的情况下,福王即使再英明,也难以力挽狂澜。所以,弘光政权的灭亡是必然的结局。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806/192634.html

“明朝为何会走向灭亡?和大臣的内斗分不开” 的相关文章

胡威:曹魏征东将军胡质之子,以廉洁慎重而闻名于世

胡威:曹魏征东将军胡质之子,以廉洁慎重而闻名于世

胡威(?—280年),字伯武(又作伯虎 ),一名貔,淮南寿春人。曹魏至西晋时期名臣,曹魏征东将军胡质之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胡威早年就自勉立志向上,与父亲都以廉洁慎重而闻名于世。历任侍御史、安丰太守等职。后升为徐州刺史,在任上,勤于习政,使教化之风盛行一...

乾隆让嘉庆继位后 乾隆为何让他去祭拜一个小孩

乾隆让嘉庆继位后 乾隆为何让他去祭拜一个小孩

还不知道:乾隆宣布让位嘉庆后,为何让他去祭拜一个夭折的孩子?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乾隆皇帝是中古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是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的皇帝,也是历史上实际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乾隆六十年(1795年),已经85岁的乾隆在勤政殿宣布退位,并公布了自己早就写好的...

李存璋是谁?李存勖能继任晋王他扮演着什么角色?

李存璋是谁?李存勖能继任晋王他扮演着什么角色?

十三太保为唐朝末年节度使李克用的十三位儿子, 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李存璋是五代时期的前晋名将,为李克用十三太保之八太保,在帮助义兄弟李存勖继任晋王的过程中立下大功,使得前晋转危为安。那李存璋是如何安定前晋的一,追随李克用李存璋是河东道云中郡人,早年从军。乾...

有哪些与张嶷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有哪些与张嶷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张嶷(nì )(?~254年),字伯岐,巴西郡南充国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豁达豪壮,初为本县功曹。刘备攻打蜀郡,山贼趁机抢掠县里,张嶷营救县长夫人,因此得名。诸葛亮预备北伐时,张嶷平定广汉叛乱,授牙门将。多次随从马忠平定南中叛乱,授越巂太...

姜维: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诸葛亮器重

姜维: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诸葛亮器重

姜维(202年~264年3月3日),字伯约,天水郡冀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天水功曹姜冏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其原为曹魏天水郡中郎将,后降蜀汉,深受诸葛亮器重。费祎死后,姜维总领蜀汉军权,并先后11次伐魏。其后刘禅降魏,蜀汉灭亡。姜维打算利用钟会野心复国,...

张良最后是什么结局?他选择归隐的原因是什么?

张良最后是什么结局?他选择归隐的原因是什么?

张良,与萧何、韩信同被称为汉初三杰。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西游记》里孙悟空与唐僧闹掰,到东海龙宫讨酒吃。他看到龙宫墙壁上挂着一幅画,便问东海龙王画的内容。老龙王说,画的名字叫《一桥三敬履》,说的就是张良和黄石公的故事。故事寓意很简单,告诫人们要知进退、懂孝道。张良,西汉开国功臣,“...

司马颖是什么出身?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司马颖是什么出身?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司马颖西晋宗室大臣,晋武帝司马炎第十六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永安元年(304年),成都王司马颖部将石超在荡阴之战以少胜多,大败晋军,俘获晋惠帝北归邺城。自此司马颖牢牢控制西晋朝廷,但不到一年,司马颖就兵败逃往洛阳,被堂叔司马颙抓获。那司马颖为何会迅速走向败亡呢,一,...

张安世是什么出身?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张安世是什么出身?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张安世,西汉大臣,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张安世是汉初著名酷吏张汤之子,因擅长书法被安排到尚书台供职。他“精力于职”,经常主动放弃朝廷法定节假日,加班加点,一门心思扑在工作和学习上。天道酬勤,凭着勤勉努力和超群记忆力,张安世得以脱颖而出:汉武帝巡幸河东时,随身携带的书箱不慎遗失三个...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