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唐朝时期是如何防范作弊的 古人被抓到又会受到什么处罚

历史文化6年前 (2018-06-06)261

唐朝的科举考试,是如何防范作弊行为的?相应的处罚又有哪些?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在封建王朝时期,最重要的考试就是科举考试了。作为选拔官吏的制度,只要能在科举考试中获得好成绩,就可以进入仕途,从此鲤鱼跃龙门,改变自身乃至整个家族的命运。

为了能够选拔出真正优秀的人才,历代王朝都在想方设法地维护科举考试的公平。但凡事都有例外,总是会有那么一小撮人想着各种歪门邪道。也因此,防范和惩治科举考试作弊,也是科举考试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科举考试开创于隋朝,但没多久隋朝就被唐朝给取代了。唐朝完善了科举制,并为了保证科举考试的公平,还采取了许多防范和惩治科举考试作弊的措施。

唐朝时期是如何防范作弊的 古人被抓到又会受到什么处罚

一,防范考生“假冒籍贯”

不管是唐宋时期还是明清时期,科举考试都要求考生在他的籍贯地点参加考试。就比如江苏的考生就只能在江苏参加科举考试,广东的考生就只能在广东参加科举考试。

当然了,每个地方的经济、教育水平都是不一样的,考生的总体能力也是不一样的。这就导致有一些人会跑到教育水平较差的地方去参加科举考试,这一行为就被称作“冒籍”,也就是假冒籍贯,类似于今天的高考移民。

为了杜绝这一现象,唐朝主要采取原籍应试制度,和保结制度来进行防范。

原籍应试制度,意思是考生一定要在自己的原籍所在地参加考试。唐朝不仅颁布了这一规定,还要求户部、尚书省要层层审查,只有审查无误后才可以参加科举考试。

当然了,如果是在科举考试结束之后被查出来,那就会被取消考试成绩和录取资格。

保结制度是在844年唐武宗批准的,意思是考生在参加科举考试之前,还得再找两位亲朋好友做担保。如果今后被查出来假冒户籍,那担保人在三年内就不能参加科举考试。

这一制度很大程度上防范了“假冒户籍”现象的出现,也被后世所继承了下去。

唐朝时期是如何防范作弊的 古人被抓到又会受到什么处罚

二,搜检制度

和现在一样,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也会想着带小抄进考场。为此早在李渊执政的时候,每当科举考试,朝廷都会调来一支军队,来一一检查考生。这在《通典》中是这么记载的:

武德以来,礼部阅试之日,皆严设兵卫,荐棘围之,搜索衣服,讥诃出入,以防假滥焉。

不过这一制度并没有一直持续下去,就比如安史之乱后,为了选拔出更多的人才,当时就废除了这一制度,甚至还把四书五经等跟考试相关的书籍放在考场里,允许考生随意翻阅。换句话来说,原本是十分严格的闭卷考试,但现在却变成了宽松的开卷考试。

对于这个搜检制度,唐朝是一会儿实行一会儿又废除。而且即便是严格的执行搜检制度,那也只是将考生的各种小抄没收,考生还是可以进入考场参加考试的。

三,防范考官徇私舞弊

不管什么考试,只要能买通考官,让考官放放水,或者让考官提前泄露考题,那作弊者就可以取得好的成绩。针对这一现象,唐朝便采取锁院制度和别头试制度,来防范惩处考官徇私舞弊。

锁院制度,就是在科举考试期间,要封锁贡院,并限制考官与外界的联系。这项制度直到今天,我们都依然在使用着。

到唐朝中后期,锁院制度进一步完善,这一权力都被交到了御史台手中,直接就由中央监察机构负责,足以看出唐朝对科举考试的重视。在这期间,御史台的御史们就负责监督考官和考生,防范他们之间的违纪作弊。

唐朝时期是如何防范作弊的 古人被抓到又会受到什么处罚

别头试制度,开始于761年。意思就是,与考官有关系的考生,以及一些官僚子弟,他们是另设考场,单独考试,从而达到避嫌的目的。

毕竟让这些关系户,去跟普通考生相竞争,着实是有些欺负人了。

可即便有这些制度存在,但还是会有考官徇私舞弊。为此唐朝的处理方式就是,贬官,或者是罚俸禄。

但是从现在的角度上看,这惩罚力度还是偏低的。就比如821年礼部侍郎钱徽知徇私舞弊,但他最后就只是被贬为江州刺史。又比如855年考题泄露,可最终的处理结果也不过是吏部侍郎裴谂被贬为国子祭酒,吏部郎中周敬复被罚俸两月,考官刑部郎中唐扶被贬为虔州刺史。

不管怎么看,这样的处罚真的是太轻了。

唐朝时期是如何防范作弊的 古人被抓到又会受到什么处罚

四,覆核与覆试制度

覆核制度,就是要把考生的贴经、杂文、对策答卷交给中书门下,由中书门下的官员来再一次地进行审核。

覆试制度,就是让中书省的官员来负责出题,让考生们再经过一次考试。

通过覆核制度、覆试制度,可以再把一些投机取巧的人给筛选出去,极大程度地保证了科举考试的公平公正。

从考生的资格审查,到进入考场前的搜查,再到对考生的覆核、覆试,以及针对考官的各项防范制度,在那个年代已经算是非常公平的了。当然了,百密一疏,谁也无法保证百分之百的公平。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06/192768.html

“唐朝时期是如何防范作弊的 古人被抓到又会受到什么处罚” 的相关文章

孙绰:东晋大臣、文学家、书法家,以文才著称,尤工书法

孙绰:东晋大臣、文学家、书法家,以文才著称,尤工书法

孙绰(314年~371年),字兴公,太原中都人。东晋大臣、文学家、书法家,是玄言诗派代表人物。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生于会稽,博学善文,放旷山水,与高阳许询齐名,袭封长乐侯。起家太学博士,迁尚书郎,出任章安县令,建威长史、右军长史、永嘉太守。晋哀帝时,迁散骑常侍、领著作郎...

历史上隋炀帝和唐玄宗的文学素养怎么样?

历史上隋炀帝和唐玄宗的文学素养怎么样?

隋炀帝和唐玄宗的文学素养怎么样?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隋炀帝杨广虽然残暴得毫无人性,但骨子里仍然是一个文艺青年,和文艺青年陈后主有得一拼。他曾经写过《春江花月夜》这样婉约迷离的诗,仍然带有六朝红粉暧昧的味道。隋炀帝曾经三次发兵征...

古代皇子原本可以衣食无忧的 刘邦的儿子为何下场基本都很惨

古代皇子原本可以衣食无忧的 刘邦的儿子为何下场基本都很惨

对刘邦儿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皇子本应高高在上、衣食无忧,为何刘邦八个儿子下场大多很惨?我们常以“含着金汤匙出生”来形容一个人出身好,而在古代皇权社会,皇帝的儿子们简直堪称“含着钻石汤匙出生”,一般情况下只要不犯有大错或错生时代,那么出生便决定了一生的衣食无忧...

古代皇位向来有长子继位的制度 成吉思汗为何传位三儿子

古代皇位向来有长子继位的制度 成吉思汗为何传位三儿子

还不了解:成吉思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有长子继承王位的制度。成吉思汗为什么要把皇位传给三儿子?提到成吉思汗,我们会想到主席的诗句“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知弯弓射大雕”。主席为什么对他做出这样的评价?可能是看了成吉思汗的继位实践之后吧。古代皇帝向来有长子继位的制...

北宋宰相张知白简介:古代廉吏中的著名代表之一

北宋宰相张知白简介:古代廉吏中的著名代表之一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张知白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张知白(?-1028年),字用晦。沧州清池(今河北沧州东南)人。北宋宰相。端拱二年(989年)进士,...

历史上嘉庆皇帝的真实死因是什么?被雷劈死的吗?

历史上嘉庆皇帝的真实死因是什么?被雷劈死的吗?

嘉庆皇帝是大清历史上一个悲剧皇帝,“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人这一生都逃不过生老病死,同样,封建时期的统治者们也无法规避这一自然规律,即使他们被奉为天子,被尊为“人中之龙”,“九五之尊”,也无法逃过。然而,古代封建帝王的死亡,不论是自然死亡,还是非自然死亡,都会...

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文聘的真实实力怎么样?

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文聘的真实实力怎么样?

在汉末三国时期,人才辈出。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东汉末年,刘表身长八尺余,姿貌温厚伟壮,少时知名于世,名列“八俊”。光和七年(184年),刘表被大将军何进辟为掾,出任北军中候。后代王睿为荆州刺史,用蒯氏兄弟、蔡瑁等人为辅。李傕等入长安,刘表遣使奉贡,被...

历史上真实的刘墉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一生有何政绩?

历史上真实的刘墉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一生有何政绩?

说起刘墉,或许很多读者朋友对这个名字并没有太多的印象。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我们都知道清朝有个臭名昭著的大贪官,他就是和珅。但是我们都听说过一部电视剧叫做《铁齿铜牙纪晓岚》其中纪晓岚、刘墉和王杰等人一直在和大贪官和珅作斗争。只是他们始终没有和珅在贪官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直到乾隆...

评论列表

小溪
小溪
3周前 (09-11)

唐朝科举考试作弊的防范措施真是严密周全,从考生资格审查到考场管理再到考官监督都做得非常到位,对于防范和惩治措施的实施力度也很强!这样的制度确保了选拔人才的公正性、公平性让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发展下去的同时也提高了官员素质和能力水平值得后世借鉴学习啊👍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