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之战蜀汉这边关羽战死 曹操和孙权都损失了哪些大将
还不知道:襄樊之战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襄樊之战关羽战死,那么曹操孙权,都死了哪些大将?
“千万雄兵莫敢当,单刀匹马斩颜良。”这是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称赞关羽的诗句。
关羽,素来在民间被称为“关公”,而在清朝雍正时期更被褒封为“武圣”,可以说是与“文圣”孔子地位相当。无论是在真实的史册记载,还是具有戏说成分的传奇话本中,他都毫无疑问是三国时期的一员猛将。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代名将,却在襄樊之战中不幸战死。而随着作为刘备左右手的关羽身亡,蜀国也元气大伤,为之后的日渐衰落埋下了伏笔。
但是在这场声势浩大的战役中,难道只有蜀国遭受了重挫吗?曹操的魏国、孙权的吴国又损失了哪些大将?讲出来真丢脸。
01关羽之死
襄樊之战始于公元219年,当时天下三分,而刘备率领的蜀国正是形势一片大好,刚刚战胜了曹操,并且收复了汉中之地。在这样的背景下,刘备不禁跃跃欲试。
古书有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因此,刘备便也打算趁着己方兵马的士气正处于鼓舞之时,进一步挫败曹军,为之后彻底战胜曹魏奠定基础。于是他就派出了自己的结义二弟关羽,前往襄樊,对驻扎在此地的曹仁军队发起了进攻。
关羽何其勇猛!其实此事若按照谋划发展,襄樊就已经是蜀国的囊中之物。然而遭遇强敌的魏国却也没有坐以待毙,他们还有着本就兵强马壮,物资储备丰富的优势,便以此联合了已经因为荆州事件,和蜀国同盟破裂的东吴,二者携手共同抗蜀。
现在,关羽的面前就不仅仅是一个曹仁了。他要面对的不只是以敌人身份争斗了数年的魏国,还有曾经作为盟友出现,也对自家情况颇有了解的吴国。而这两家合作之后,能量自然不可小觑。
难道关羽就没有在此时意识到局面的变化吗?当然不是。作为一名征战沙场的老手,他早已留意到了襄樊的危险。但是关羽此人,向来个性骄傲。昔日,在刘备刚刚自封为汉中王之时,就曾经封关羽为前将军,又封相对年迈的黄忠为后将军。然而当时关羽就对二人职位的相当表现出了直白的不满,更放言道“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最后还是在旁人几次三番、苦口婆心的劝说下才勉强答应下来。
这个特点,往小了说是性情“孤傲”,往大了说,当在战场厮杀是,却极有可能演变为“轻敌”!而在襄樊之战中,关羽果然也忘记了提前准备后防。因此,即便他抓住汉水涨潮的时机,抓住了曹仁,最后却还是输给了趁机发起进攻的东吴。他本人在腹背受敌之际,也只能选择败走麦城,最终丧命于埋伏之中。
02东吴折损
据统计,在整个襄樊之战中,参与作战的名将除了关羽之外,更有吕蒙、陆逊、朱然、蒋钦、潘璋、曹仁、于禁、庞德、徐晃、满宠等史书中有所记载的人物。然而这些将士齐聚襄樊,却只为了擒杀关羽一人,这个阵仗不可谓不大!
诚然,从结果上看,魏国与吴国的联盟取得了这一役的胜利,还除去了刘备手下的一员虎将,但是他们两国就没有付出什么“代价”吗?当然不可能!先说吴国。为了这次与魏国共同对蜀国出手,孙权麾下的精英可谓是倾巢而出,然而最后的结果却损失惨重,甚至到了让其后悔做出合作决定的地步。
吴国之一个损失的名臣,便是堪称东吴之一武将的吕蒙。他很早就跟随姐夫邓当,后来又追随孙策四处征战,素来以英勇过人闻名。在姐夫去世后,他接手了邓当留下的人马,很快就得到了孙权的重用,先后击破黄祖、进攻夏口,屡建战功。
而在江陵一战中,他奉命切断关羽入川退路,居功甚伟,被孙权任命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更是赐下了不计其数的金银珠宝。然而加官进爵的旨意还未正式下发,吕蒙却因疾病而去世。
而除了“吴国顶梁柱”吕蒙之外,武将蒋钦也离开了人世。此人或许不如其他名臣将领一般,在青史中声名赫赫,却也是吴国不可或缺的一员猛将。他为人信守承诺,个性豁达,在此前东吴讨伐会稽、豫章、黟贼等战役中都曾出力,做出了不小的贡献。综合来看,东吴此战之中,虽然战胜了蜀国,却也遭到了不小的打击。毕竟“千金易得,名将难求”!
03曹魏代价
东吴元气大伤,那么曹魏呢?他们的损伤甚至比吴国还大!首先便是丧命在关羽手中的大将庞德。他本是西凉臣子,追随在马超身后,但后来选择了投奔曹操,从“立义将军”做起,在武艺方面,更是与黄忠、于禁等齐名。罗贯中曾对他做出“威武不能屈,节操不能改”的高度评价。
他曾经在对阵关羽之时,使出“拖刀计”暗放冷箭,射中关羽前额,逼迫蜀国不得不退军。哪怕最后被关羽用水淹的计谋生擒,庞德也依旧铁骨铮铮,至死不曾像于禁一样下跪投降。
而在庞德之外,曹操又接连失去了夏侯存、于禁、董衡、董超等人。其中,夏侯存是武艺不敌关羽,只一交手就被斩于马下。而后于禁投降,虽然最后回到了魏国境内,但却被曹丕指责没有风骨,最终悲愤而亡。
可以说,此次作战,曹魏都不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说是“伤敌一千,自损一千五”还差不多。而且即使战胜蜀国,他们也并没能真正得到什么实际的利益,就连让蜀吴联盟一拍两散的“引线”——荆州也被东吴重新收入囊中。
04结语
在襄樊之战中,蜀国失去了关羽,吴国失去了吕蒙,魏国失去了庞德……三国鼎立的局势再一次发生变化,也为之后真正的大变局悄然埋下了伏笔。如果要论得失,那么蜀国战败,东吴和魏国取胜,难道他们就真的赢了吗?这天下是否便从此尽归于他们之手?而蜀国又真的就从此一蹶不振了吗?其实不然。
换言之,得与失往往总是相对的。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正如祸兮福所倚。我们应该学会,用更加全面、长远的眼光去看待日常生活中所有的“得”与“失”。不为一时的拥有而沾沾自喜,也不为一时的失败而垂头丧气。只有坚持向前看,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