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申不害的学术思想是什么?受到了谁的影响?

中国历史7年前 (2018-06-08)200

申不害(前385年-前337年) ,亦称申子,是战国时期法家重要创始人物之一,那么他的学术思想是什么?受到了谁的影响呢?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申不害的学术思想,明显地受到道家的影响,但他的直接来源是老子还是慎到,不得而知。但他的哲学思想与慎到有极相似之处,他们都遵循老子的大统一哲学。“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申不害认为,自然运行是有规律的,也是不可抗拒的。他认为宇宙间的本质是“静”,其运动规律是“常”。他要求对待一切事情应以“静”为原则,以“因”为 *** ,“因”指“因循”,“随顺”。“贵因”指“随事而定之”,“贵静”的表现就是“无为”。申不害把这些原则用于人事,构成他的社会哲学思想。“无为”主张的渊源即《老子》的“绝圣弃智”,申不害的“无为”,要求的是君主去除个人作为的“无为”,以便听取臣下的意见。但是,申不害仅仅把这种“静因无为”的哲学思想用于“权术”之中。

为了完善这种 *** ,他进一步发挥《老子》“柔弱胜刚强”的思想,要求君主“示弱”,决不是指君主无所作为,只是君主决策前的一种姿态。在关键时刻,申子要求君主独揽一切,决断一切。申不害的哲学思想,是君主哲学,是政治哲学。这种哲学由道家的“天道无为”演化发展来,是他的法家“权术”思想的基础。

申不害的学术思想是什么?受到了谁的影响?

法家术治

申不害主“术”,但他所说的“术”,是在执行法的前提下使用的,而“法”又是用来巩固君主统治权的。因此他并不是不讲“法”与“势”的。

关于君主的权势,申不害认识得很清楚。在战国诸侯争霸的情形下,君主专制是最能集中全国力量的政权形式,也是争霸和自卫的更佳组织形式。他说:“君之所以尊者,令也,令之不行,是无君也,故明君慎之。”令是权力的表现,是一种由上而下的“势”能。“权势”是君主的本钱。

申不害提出“君必有明法正义,若悬权衡以秤轻重。”为了说明“法”,他提出“正名责实”的理论。“正名”主张,首先由孔子提出。申不害吸收了这个主张,是名分等级,不得错乱。与孔子“正名”不同之处在于包括责任、分工的内涵。申子“正名”的意义在于确定了“主处其大,臣处其细”的大原则,而且把这个原则具体化,即把名分按实际情况规定下来,然后进行任命,听取意见,检查监督。

申不害的“名”,主要是政治概念,他的“名”是法的等值概念,是为人君制定的工具。所谓实,也就是君主给臣下规定的责任和职权,是臣下遵从君主的规范。申不害本来是劝戒君主发号施令要慎之又慎的,但其效果是加强了君主的个人专制。申不害找不到如何提高君 *** 威,而又能制约君主的 *** ,这是一个二律背反的问题。

“术”是君主的专有物,是驾驭驱使臣下的 *** 。“法”是公开的,是臣民的行动准则,而术却是隐藏在君主心中,专门对付大臣的。申不害说,“君如身,臣如手”,君主仍要对付大臣是由复杂的社会斗争所决定的。春秋战国时,臣下弑君,酿成习气。现实告诉申不害,人君的主要威胁不是来自民众或敌国;而是来自大臣。他一再告诫君主,对君臣关系要有清醒的认识,就是不相信所有的大臣。

“操杀生之柄”,要求君主掌握生杀大权,强调君主在国家政权中的独裁地位,要求臣下绝对服从君主,即“尊君卑臣”。君主要独断,要把生杀大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绝不能大权旁落。具体工作可以交给臣下,国君不必事必躬亲。

申不害的学术思想是什么?受到了谁的影响?

“课群臣之能”,则是对群臣进行监督、考查、防范。国君任命了臣下,理所当然地要求臣下忠于职守、严格遵守法令,并要防止臣下篡权夺位。这是保证行政工作效率和国治民安的重要手段。以上主要是“阳术”。

但只有“阳术”还不够,还必须有“阴术”。因为做国君是天下之大利,人人都想取而代之。“天子轮流做,今日到我家。”这是从古至今的一句口头惮。君主要集权,某些权臣、重臣也会想揽权、篡权。因此,在新兴地主阶级夺取政权之后,防止某些权臣专权、揽权,甚至进行篡权活动就成为当时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这就要求国君善于控制臣下,及时发现臣下的毛病和阴谋。为此,君主就需要设一些耳目,及时了解、掌握臣下的情况,后来就发展到搞特务活动。

申不害主张君主“无为”,但大臣必须有能力,而且要有为。他主张任命官吏必须名实相副,即根据官吏地职务要求(名),看一个人有没有能力胜任(实),然后才能授官。而不是根据出身血统、也不是根据与君主个人关系的远近授官。要求管经济要会管经济,管司法的要管好司法,管军事的要会用兵打仗,管行政的则要懂行政、用人,任何人都不能滥竽充数。这是对世卿世禄制的否定。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06/193233.html

“申不害的学术思想是什么?受到了谁的影响?” 的相关文章

刘邦逃跑时多次将子女踢出车 车夫舍命相救是真的吗

刘邦逃跑时多次将子女踢出车 车夫舍命相救是真的吗

还不知道:刘邦逃命途中屡次将儿女踢下车,反而是车夫舍命相救,是真的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汉高祖刘邦在逃命途中,屡次将自己的亲生儿女踢下车,反而被车夫多次舍命相救,此事是真的吗?刘邦确实这么做过,并且因车夫多次舍命救儿女,还曾想杀了车夫。刘邦这么做完全是出于自私,...

杨秋是谁?他为何会投降曹操?

杨秋是谁?他为何会投降曹操?

马超,字孟起,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马腾的儿子。马超世代割据西凉,可以说在西凉有很高的人气,在三国演义中马超麾下有八名猛将,被称为八建将,分别为:侯选、程银、李堪、张横、梁兴、成宜、马玩、杨秋 。而杨秋不仅是真实存在的,也是八建将中结局最好的一个。杨秋,安定郡临泾县人,和马超、韩遂...

夏侯渊对外甥女宠爱有加 张飞抢走时夏侯渊为何不报复

夏侯渊对外甥女宠爱有加 张飞抢走时夏侯渊为何不报复

还不知道:夏侯渊13岁的侄女,被张飞强抢回家当老婆,夏侯渊不出面报复?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二百年,夏侯渊十三岁的外甥女外出拾柴火,张飞见了,当即动了歪心思,硬把她抢了回来。夏侯渊对自己的外甥女,一向是宠爱有加,怎么可能不出来报仇?《三国志》中有这样一段故事:夏侯...

李罕之是谁?他与张全义为何会反目成仇?

李罕之是谁?他与张全义为何会反目成仇?

李罕之,唐末五代时的军阀,他 生性残暴,故绰号“李摩云”。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文德元年(888年),河阳节度使李罕之遭东都畿都防御使张全义袭击,只得放弃河阳而投靠晋王李克用。此后李罕之长期依附河东军而侵袭河阳,以图报仇。但光化元年(898年),李罕之却突然背叛...

傅恒在历史上有何本事,能让乾隆一直宠爱他?

傅恒在历史上有何本事,能让乾隆一直宠爱他?

清朝乾隆皇帝有一位十分信任的人,他便是傅恒。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傅恒在乾隆时期大名鼎鼎,他从一名小小蓝翎侍卫起步,在不到30岁年龄便入职军机处,出将入相20余载,成为乾隆的股肱之臣,极得乾隆宠爱,为乾隆盛世立下赫赫功绩。纵观傅恒的一生,文韬武略,无一不精,始终活跃...

历史上袁绍与曹操二人的心胸如何?有何不同?

历史上袁绍与曹操二人的心胸如何?有何不同?

在汉末群雄割据的局面中,诸侯之间你争我夺,人人都想自立为王,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良药苦口利于疾,忠言逆耳利于行!人的天性都是喜欢听好听的、顺从的话,不喜欢别人反驳或者批评自己,然而往往那些给你泼冷水的人,才是对你最好的人。官渡之战田丰多次劝谏袁绍不要出兵...

李严:三国时期蜀汉重臣,他为何心怀激愤而病死?

李严:三国时期蜀汉重臣,他为何心怀激愤而病死?

李严(?-234年),后改名李平,字正方,南阳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臣,与诸葛亮同为刘备临终前的托孤之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公元231年,蜀军北伐时,李严押运粮草因为下雨道路泥泞延误时日,为推卸责任反而怪罪诸葛亮的北伐,使诸葛亮不得不退兵,因而获罪,最终被废为平民,迁徙...

刘封武艺到底是什么样的 刘备为什么要杀这个义子

刘封武艺到底是什么样的 刘备为什么要杀这个义子

对刘封的武功如何?刘备为什么要杀死他?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作为蜀汉第二代的年轻后辈,刘封是个很有代表性的人物。那么,刘封的武艺如何呢?咱们来看一下他经历过的几次战斗。一、刘封首次展示武力,并非上阵厮杀,而是一次未遂的行刺。这是在《三国演义》的第六十一回中。回目:赵...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