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亭一战中,王平手下的人为何能安然撤离?
一般认为,王平的存在感似乎不强,最耀眼的时刻就是街亭之战。那一战他多次劝阻马谡在山下扎营,被拒绝。蜀军溃败后,王平仅凭收拢的一千人,成功逃过张郃的追杀,安全撤回。此后,王平基本就是打酱油角色隐身状态。其实不然,王平从街亭之战后,地位越来越重要。生命中的最后十五年,王平成为蜀汉政权北方的守护神。
王平是巴西人,不是南美洲的巴西,而是巴蜀之地的“巴西郡”。有人考证,王平应该是汉化的少数民族賨(cóng)人,也就是现在土家族。王平的军事生涯,跟他的出身有很大关系。
建安二十年(219年),曹操伐汉中,张鲁投降,曹军攻入巴西。王平随当地首领归附曹操,被分配在徐晃帐下,任 *** 校尉。
不过,王平在曹营活得很不开心,他与顶头上司徐晃矛盾重重。徐晃此人对曹操忠心耿耿,但是有一个毛病,他一心为公,对部下不体恤,太苛刻,也不大看得起王平这种目不识丁的降将。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出兵汉中,在定军山斩杀夏侯渊。汉中对曹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旦丢失直接威胁关中,因此他亲率大军,救援汉中,王平随曹操出征。
在这场数十万人规模的汉中大战中,蜀军以“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倾国之力,赢得了结果。曹操粮道多次被劫,在汉水惨败于赵云后,被迫放弃了汉中。对曹营不满的王平,乘机投降了蜀汉,被刘备任命为裨将军。
王平在蜀汉政权的之一次出场,就是建兴六年(228年)的街亭之战,大家耳熟能详,不赘述。值得交代的是,王平手下一千多人为何能安然撤离?张郃为何不赶尽杀绝?
按《三国演义》说法,张郃担心有伏兵,不敢追击。其实不尽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王平手下这一千人战斗力太牛叉,他们全部是由巴蜀蛮夷构成的雇佣军,个个以一当十,张郃实在没必要招惹他们。这支部队,在街亭之战后,被诸葛亮单独成军,名为“无当飞军”,王平加拜参军、讨寇将军,统领这支特种部队。
为什么说“无当飞军”是特种部队,除了雇佣军的特点,这支部队非常善于打硬仗。他们往往身披重甲,翻山越岭,弓弩毒箭是他们的独门绝技。在战斗中,他们又通常戴面具、画油彩、击皮鼓,令人恐怖的吼叫和无人能懂的“暗语”,又给他们增加了神秘色彩。
蜀汉政权对“无当飞军”采取重金激励政策,再加上诸葛亮宽大的民族政策,所以他们对蜀汉政权很忠诚,战斗力超群。王平从小就生活在这群人中间,也极有可能他就是这个民族的一员,因此,他能与这支部队的士兵们休戚与共,上下一心。建兴九年(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王平负责镇守南围,张郃不听司马懿坚守不战的命令,发兵攻打王平,结果被王平数次击退。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在北伐途中病逝五丈原,魏延与杨仪内讧。王平奉命引兵战魏延,他临阵呵斥魏延部众:丞相尸骨未寒,你们怎么胆敢造次作乱?一句话居然把魏延大军说得四下逃散!光杆司令魏延带着儿子和少数随从逃往汉中,被马岱追上杀掉。
诸葛亮去世后,王平被任命为安汉将军,兼汉中太守,常年驻守在蜀汉政权的最北方。延熙六年(243年),王平又升任镇北大将军,继续统领汉中。延熙七年,曹爽率七万大军进攻汉中。当时王平只有两万人,大多数人主张放弃阳平关,退守涪城。王平力排众议,亲率大军增援阳平关,为最终打败曹爽,保护住了关键的战略要塞。
诸葛亮去世后,蜀汉停止北伐,所以王平十五年间没有多少出征的机会,但是作为镇守北部前沿阵地的大将,毫无疑问他是蜀汉最重要的军事将领之一。因此,王平与镇守南中,防御西南夷的马忠,镇守永安,防御东吴的邓芝,合称“平安三侯”。
虽然长期无战事,王平对“无当飞军”的训练却一直没有停止。延熙十一年(248年),王平病逝于汉中,“无当飞军”由张嶷接手。这支英雄的部队,在追随姜维的北伐中,与两倍于己的魏军浴血奋战,同归于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