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公主想挑拨李旦与李隆基的关系,李旦是如何应对的?
唐睿宗李旦(662年6月22日—716年7月13日),唐朝第五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第八子,武则天第四子,唐中宗李显同母弟。李旦前后两次登基,一共在位八年(684年—690年,710年—712年),真正掌权两年。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大唐盛世,君主帝王,英明的也有,平庸的也有,唐睿宗李旦,我个人觉得他是属于不上不下的那种。李旦一生两次当皇帝,一共在位八年,但是实际上自己掌权的时间只有两年,这个数据一听就知道,他不会有什么作为,无关乎能力或其他,他连机会都没有。而历史上对他的评价基本上以负面的为主,说他庸碌,说他无能。
甚至于什么呢,李旦的妹妹太平公主有野心,总是捣乱搞事情,这也被认为是李旦的错,说是怪他太惯着妹妹,没有教育好她,给她养成了这样的性格。嗯,难道作为皇帝,他能去教自己的妹妹来夺自己的位置?哦,对了,后人说李旦,唯一一致的观点的就是夸他继承人选得好,算是他的功劳。他的继承人是谁?唐玄宗李隆基。
李旦,通常情况下说起他的时候,总会先想起他的三让天下。哥哥李显子承父业当上皇帝,被母亲武则天废掉,然后自己被推上帝位,成了一个傀儡皇帝。顺应当时的形势,李旦主动要求让位给母亲,武则天称帝。后来武则天想明白了,要把江山还给李氏,身为皇嗣的李旦又主动申请把皇位让还给哥哥李显,自己只是封王。后来又因为儿子名望好,主动把皇位让给了儿子。
这三让天下,看似大义大度,实则其中也有无数心酸和无奈,当然,这之中李旦的真心也是存在的,这也是李旦后来被人称赞的原因之一(他被夸的还是比较少的,这只是那“少”之中的一点)。还有一点,是当时有个叫杨孚的大臣非常公正严明不徇私,因此会得罪权贵,李旦就说,鹰捉狡兔时应该帮它,不然狡兔会反咬它,杨孚弹劾奸恶不也是这个道理吗?我这个做皇帝的要是不保护他,他被奸恶之徒反咬就不好了。这样看的话李旦还是个挺好的皇帝啊。
还有个小故事,说的是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之前,跟身边人商量,说这事就先瞒着我爹吧。我们此行是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要是失败我们就是一死,也不必牵连我爹,要是成功也是因为我爹的福气,提前跟他说也没啥意思。后来李旦被请到宫里稳定局势,李隆基还给他磕头道歉,李旦抱着儿子哭,说李氏江山不毁,都是他的功劳。(皇室里少见的父子情深啊!)
再说关于李旦有个“传德避灾”的小故事,其实还是他三让天下之一的最后一让,让位给儿子。前面说到了太平公主很有野心,当时李隆基是太子(不是长子,因为有名望有才能而被立为太子,也是一股清流,这一点上李旦也还是挺棒的),而且地位相当稳固,这样的话对太平公主而言自然是不利的。为了除掉太子,公主开始走迷信路线,让术士跟皇帝掰扯去了。
术士说了一堆星象啊什么的东西,暗示李旦说太子即将成为皇帝,也就是说太子会篡。位,想借此挑拨一下这父子二人的关系(前面就说父子俩关系很好的)。结果李旦的思想也是异于常人,一般皇帝听到这说法确实是该怒了,李旦却想,这不是天意嘛,赶紧禅位让儿子来当皇帝不就啥事没有了吗?
太平公主想必当时也是一脑袋问号,万万没想到是这结果,赶紧上去劝,却劝不动皇帝坚决的态度了,李隆基知道后也赶紧劝,李旦懒得废话了,就直接说,你要是孝顺就赶紧接受这皇帝的位置,不然你是非要我死了你站在我棺材面前才愿意接受吗?还能说什么?李隆基只得哭着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