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朱棣为什么会那么看好朱瞻基?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06-20)160

朱棣为什么会那么看好朱瞻基?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朱瞻基从出生那天起就注定是个非凡之才,深得他的祖父永乐大帝朱棣的喜欢。

1、秉承志业

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朱瞻基就受到朱棣的悉心教导,这一点甚至连他的父亲朱高炽都没有领受过。----与钟爱自己的长子长孙相比,朱棣不大看得上长子朱高炽,甚至好几次他都想废掉朱高炽的太子之位,但是因为看好朱瞻基而作罢。

朱瞻基长得很像朱棣,又聪明英武,朱棣觉得他是个可造之才,不仅自己悉心教导,还亲自挑选当时著名的儒士名臣为朱瞻基当老师,告诉他们一定要尽心竭力地为自己培养好朱瞻基。

朱棣为什么会那么看好朱瞻基?

更让朱瞻基的几位叔叔嫉妒怀恨的是,朱棣在几次远征漠北时都不忘把朱瞻基带在身边,一路多加 *** ,既锻炼他行军打仗的能力和勇气,沿途也让他更多地体察民间疾苦。

朱棣的一番苦心,显然是希望朱瞻基以后能够成为一位卓越的守成之君,将自己亲手造就的基业很好地传承下去。

也正是因为有朱瞻基这样优秀的长子长孙的存在,朱棣最终还是保留了长子朱高炽的太子之位,让朱高炽成功登上了帝位。

2、仁宣之治

明仁宗朱高炽做太子的时间很长,在位的时间却很短,只有十个月,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为自己塑造了一个开明的儒家君主形象。

朱高炽有着简朴、仁爱、诚挚的执政理想,他的为政楷模是唐太宗,所以他在位期间施行了不少仁政措施,社会安定,吏治清明,人民得到充分的休养生息,明朝进入到一个稳定、强盛的时期,为“仁宣之治”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可惜好景不长,朱高炽还没来得及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属于他的一切就戛然而止。

1425年五月,刚刚在位十个月的朱高炽猝死于京城钦安殿,将大明王朝的权杖交到了太子朱瞻基的手中。

朱瞻基得到朱棣多年的悉心培养和亲自教诲,可以说他从少年时期就已经知道如何做一位好皇帝。

另外,朱瞻基的父亲朱高炽不仅给他留下了稳定的朝政局面,还给他留下了杨士奇、杨荣、杨溥、夏原吉等遇事能断、极有操守的著名大臣。正因为如此,在朱瞻基的手中,由朱高炽开创的“仁宣之治”才得以延续。

好皇帝朱瞻基在执政10年的时间里,不仅使皇权得到巩固,更尊重有威望的老臣,与贤臣关系融洽,他也体恤民情,关注民间疾苦,实在是没有辜负朱棣的热切期望与全心培养。

3、宦官读书

但是,朱瞻基为后人所诟病的,就是为大明王朝留下了一个隐患,这个隐患源于他别出心裁的一个“创新”。

那就是创办内书堂。

朱瞻基在登基后的第二年,1426年,就下令在宫中设置“内书堂”,并设置了司礼监秉笔太监和司礼监掌印太监两个职位。

司礼监秉笔太监可以为皇帝在奏章上写下意见,然后交由掌印太监审核,并盖上印章确认。

这两个职位接触层面广,接触事务级别高,没有一定的学识显然难以承担。

朱瞻基创办内书堂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翰林学士教宫里的宦官读书,好让这些人能够更好地帮自己处理文件,提高办事效率。

早在朱元璋朝的时候,朱元璋就曾经下令,严禁宦官参与政事,不准他们与朝廷的官署接触。那时,司礼监负责的只是生活中的一些琐碎事务,政务方面的工作根本不允许过问。

朱元璋之后的建文帝朱允炆和永乐帝朱棣在这方面延续了朱元璋的传统,始终严格防范宦官干政。

朱瞻基虽然知道皇家的这一传统,但是他还是坚持在宫里设置了内书堂,指定了翰林学士教宦官读书,让他们获得了学习文化知识、提高行政能力的机会。

能否被宦官专权,当然取决于皇帝的能力。

朱瞻基是有这个自信的,他相信自己能够控制得了这些人,而且在他执政期间,也确实曾经多次下令惩处犯有各种过失的宦官,没有出现宦官专权的情况。

在朱瞻基朝时,即使最有机会参与政事的太监,如司礼监秉笔太监和掌印太监,也大多能够循规蹈矩,没有到达祸乱朝政的地步。

朱瞻基能够控制权柄,但是世间毕竟还有他不能控制的事物,那就是他的寿数。

1435年,年仅36岁的朱瞻基驾崩,只有9岁的太子朱祁镇登上皇位,是为明英宗。

4、王振专权

明英宗就是后来在土木堡之变中被瓦剌部落俘虏的那位,怂恿这位年轻的皇帝御驾亲征的就是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振,大明朝之一代专权太监。

王振早在朱棣朝时就入宫做了宦官。他原来也读过书,但是考试落第,他觉得通过读书科举走上仕途的道路过于艰难,于是选择了入宫做太监这条路。

因为读过书,人又机灵,王振很得朱瞻基喜爱,曾经入内书堂跟随翰林学士读书,学习行政方面的知识,这为他以后掌权做了准备。

朱祁镇出生四个月后就被立为皇太子,他的皇帝老爹朱瞻基派了一批自己信得过的太监去服侍朱祁镇,其中就包括王振。

因为之前有教授私塾的经验,王振就担任了朱祁镇启蒙老师的角色,对朱祁镇有很强的影响力。

王振的强势性格,以及他对朱祁镇的影响力,显然很早就已经有所显露。因为朱祁镇即位之后,摄政的张太后曾经当着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位内阁大臣的面,狠狠地教训了王振一顿,甚至下令要把他杀掉,幸亏当时大臣们纷纷跪下为他求情,王振这才得以保住性命。

有太皇太后和多位有辅政经验的顾命大臣在,已经被提升为司礼监秉笔太监的王振还能够循规蹈矩,没有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来。

但是随着太皇太后病逝,父皇留下的顾命大臣老的老,死的死,十几岁的明英宗朱祁镇在朝中没有了得力人手,于是他更加倚重王振,把王振放到了司礼监最重要的位置上,做了掌印太监。

王振终于得到了专权的机会。

朝中大臣一向不乏见风使舵、擅长溜须拍马之人,此时他们见明英宗年少,凡事都听王振的,所以就有不少官员都跑来巴结讨好王振。

王振这人好说话,有钱也好办事,但凡巴结和贿赂过自己的人,肯定会得到提拔和重用,所以在王振周围很快就形成了一个不小的利益集团。

可惜明英宗朱祁镇对这些情况一无所知,还把王振当成自己的人生导师和重要心腹。

5、土木之变

公元1449年,蒙古瓦剌部落首领也先统率各路人马,大举侵扰明朝边境。他们来势汹汹,明朝守卫将士难以抵抗他们的猛烈进攻,于是紧急向京城求援。

王振本来只是个读书人,完全不懂军事,对敌方和己方的军事力量对比根本没有什么清醒的认识,他以为皇帝御驾亲征的威慑力足够大,于是就极力怂恿明英宗亲征。

此时已经22岁的明英宗朱祁镇还没有上过战场,只从前辈和大臣的嘴中听说过曾祖父朱棣远征漠北的丰功伟绩,也听说过父亲朱瞻基少年时纵马奔腾战场时的英勇机警。被王振一番鼓动,他禁不住热血激荡,在没有和任何大臣商议的情况下,大手一挥,决定亲征!

听到皇上的决定后,大臣们为之震惊,包括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在内的重要朝臣都劝阻明英宗不要去,他们从军备、气候等各方面因素进行详尽分析,谏阻朱祁镇万万不可冒险亲征。

但是在朱祁镇心目中,只有王振说的话是对的,他只听王振的话,别人的话再有道理也听不进去。

于是临时拼凑成的20万人的军队,在丝毫不懂军事的明英宗和王振的率领下,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这是一条必然的集体赴死之路。

在宣府遭遇了瓦剌军队的重重包围之后,明军3万军队惨遭覆没。明英宗和王振这才知道战斗形势远非自己的凭空想象,知道不好拿命硬拼,只得仓皇率军紧急撤退到土木堡。

经过一夜休整,第二天早上,当明英宗想重新登程继续撤退时,这才发现已经来不及了。

只是一晚上的时间,瓦剌军队已经悄无声息地摸了上来,明军十几万人的队伍被密密麻麻的瓦剌将士团团围住。

瓦剌首领也先久经战场,只是略施小计就让数十万明军将士四散奔逃。

明英宗颇有皇家风范,他没有仓皇失措地跟随大家逃跑,而是非常冷静地跳下马来,气度十足地席地而坐,等待着敌人前来。

英宗被俘,开始了将近一年的“北狩”生活。

曾经专权一时、横行无比的大太监王振则在乱军之中被明军将士杀死。

跟随出征的六十多位文武大臣几乎全部战死。

土木堡之变的惨败使大明王朝由盛转衰,“仁宣之治”盛世局面一去不返。

更糟糕的是,王振只是大明太监专权的开始,在他之后,刘瑾、魏忠贤等人前赴后继,不断利用手中职权为害朝纲,推动大明走向了覆灭之路。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06/195171.html

“朱棣为什么会那么看好朱瞻基?” 的相关文章

公孙瓒到底实力如何?最后为何会败于袁绍?

公孙瓒到底实力如何?最后为何会败于袁绍?

公孙瓒,东汉末年武将、军阀,汉末群雄之一。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公孙瓒是东汉末年的著名枭雄,割据幽州一带,威震塞北,使得鲜卑畏惧,最后被袁绍消灭。那公孙瓒为何败给袁绍呢一,早年经历公孙瓒出身大族,但是因为生母身份低微,所以只能在辽西郡担任小吏。公孙瓒长得高大威武,又很有才能,因此...

刘备在攻打东吴的时候 刘备为何不带上诸葛亮

刘备在攻打东吴的时候 刘备为何不带上诸葛亮

对刘备讨伐东吴,为何不带上诸葛亮?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并非诸葛亮不支持伐吴那么简单!本质原因乃是刘备不信任诸葛亮!夷陵之战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是刘备走向人生巅峰的一年,因为这一年刘备首次在正面对战中击败了曹操,取得了汉中大捷!然而,这一年也是刘备人生最黑...

历史上薄太后是什么出身?她的一生都经历了哪些事情?

历史上薄太后是什么出身?她的一生都经历了哪些事情?

在中国历史上,功成名就大多是属于男人的,而他们背后的女人却会常常被人们忽略,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薄姬的出身其实很低微,她是一个私生女,父亲是吴郡人(今江苏一带),史书只记载姓薄,母亲是以前魏国的宗室之女魏媪,私通生了薄姬,后来魏豹做了魏王,所以她母亲就把他...

徐庶为什么得不到曹操的重用 徐庶是真的在划水吗

徐庶为什么得不到曹操的重用 徐庶是真的在划水吗

徐庶不被曹操重用,是因为他划水摸鱼?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提起徐庶,喜欢三国历史的朋友估计都不陌生,在《三国演义》中,他曾是刘备最早的谋士之一,刘备之所以能得到诸葛亮,也是源于徐庶的推荐。在书中,曹操担心他辅佐刘备,因而在程昱的建议下,将其母亲掳...

张裔: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张裔: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张裔(165年~230年),字君嗣,蜀郡成都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蜀汉官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张裔研涉史书,刘璋时,被举为孝廉,任鱼复县长,回州任州署从事,兼帐下司马。张飞入蜀地,刘璋授张裔军队,命其抵御张飞,结果张裔兵败,退回成都。作为刘璋信使前往会见刘备...

李存贤是什么来历?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李存贤是什么来历?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十三太保为唐朝末年节度使李克用的十三位儿子,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李存贤是五代十国的后唐名将,为十三太保之十太保,为李克用家族效力四十多年,真可以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那李存贤是如何为后唐竭忠尽智的呢一,投靠黄巢王贤为河南道许州人,少时赶上黄巢之乱,因此在黄巢军路过许州时前往投...

同样都是汉武帝的妃子 卫子夫和钩弋夫人谁的结局更惨

同样都是汉武帝的妃子 卫子夫和钩弋夫人谁的结局更惨

还不知道:卫子夫和钩弋夫人,同是汉武帝宠爱的妃子,哪个结局比较惨?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前88年,汉武帝已经年近七十,有一天,钩弋夫人摘下自己的发簪耳环,跪下磕头如捣蒜,求汉武帝宽恕自己的罪过,汉武帝却说:“带下去,送入掖庭监狱!”钩弋夫人立刻被几个人架着就要...

吕后如此狠心手辣 刘邦那么聪明为何不杀吕后

吕后如此狠心手辣 刘邦那么聪明为何不杀吕后

对吕后如此狠毒,为啥刘邦不会灭了她,省得祸害子孙后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吕后是汉高祖刘邦的妻子,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正式册封的皇后。不过吕后在史书上的名声一直不太好,原因在于她扮演的是个心狠手辣的角色,做过许多恶事,被后人诟病很久。因此,很多人都把吕后的“狠毒”归...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