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朱元璋一生更大的敌人是谁呢?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06-23)300

朱元璋一生更大的敌人是谁呢?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

朱元璋一生最大的敌人是谁呢?

一、野心的养成

公元1356年,朱元璋的军队终于攻下了集庆。至此,经过数年的实力积攒,朱元璋终于能够以一方诸侯的身份,在乱世中立足了。

但有实力只能代表你相对安全,并不能保证你绝对安全。面对和自己师出同门的,大大小小又或敌或友的其它农民起义军势力,以及强大的元朝 *** 。朱元璋每日都在思考乱世中生存的法则。

很快,凭借超高的智商朱元璋就想出了两招妙计,让他在乱世中从立足走向成功。

面对强大的元朝 *** ,朱元璋没有选择硬碰硬。而是巧妙的派出使者带着书信表示愿意互相交好。

本来元朝 *** 就在为怎么剿灭干浄,都会在春风吹又生的农民起义军而头疼不已。现在到好,有一股实力不小的起义军,愿意主动表示不找麻烦,那自然是皆大欢喜。

朱元璋一生最大的敌人是谁呢?

于是元朝负责剿灭农民起义军的军阀察罕帖木儿,以及他的继任者扩廓帖木儿,两人都对朱元璋表示可以互相交好,和平共处。

就这样,朱元璋以一纸书信暂时化解了与最强大敌人的矛盾,为自身的巩固实力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从朱元璋的计策中,我们可以得出一条结论,那就是如果想让强大的敌人不找你的麻烦,那就要让敌人认为你本身不是个麻烦。

后来朱元璋又把红巾军名义上的终极带头大哥——小明王韩林儿控制在手中。小明王的名头对各路小规模义军极具号召力,有了这个“流量大神”,朱元璋的实力不断壮大。

这两个计划成功之后,朱元璋就不再满足于立足于诸侯之中了,他现在要的是争霸天下。

二、矛盾的爆发

而要争霸的之一个对手就是陈友谅,虽然此人极度危险。

陈友谅的发家史很励志,但也很无情。他本是贫苦渔民出身,读过几年书,在乱世中为了建立功业而投靠了徐寿辉领导的红巾军。

后来因为屡立战功而被提拔为起义军中层领导,再后来他为了权力,杀了一手提拔自己的倪文俊,又架空徐寿辉。自己成了起义军的一把手,并建立大汉政权,自称皇帝。

朱元璋与陈友谅都是野心极大,而又想要争霸天下的人,恰好两人彼此间又是邻居,所以二人的矛盾不可避免,大战一触即发。

三、首战得胜

很不幸,在初次的交手中,朱元璋的心腹大将花云,以及他的养子相继战死。这不共戴天的仇恨,让战争变得更加精彩,也更加残酷。

对于朱元璋而言,陈友谅最可怕的地方,不在于他的狡诈与无情。而在于他的军事力量远胜于朱元璋,无论是陆军还是水军。

因此,朱元璋集团内部的许多将领和谋士,都主张对陈友谅暂避锋芒不与其交战,甚至有人直接主张投降。

但最后,朱元璋还是力排众议,决定开战。

战争首先较量的不是体力而是智商,朱元璋非常明白这一点。

陈友谅也知道朱元璋不好对付,所以他邀请与朱元璋有仇的张士诚,一同夹击朱元璋。而张士诚则一直处于观望状态之中。

而朱元璋则找来陈友谅的老熟人康茂才,命他派人去向陈友谅诈降,表示自己愿意作为内应与陈友谅里应外合,一举拿下朱元璋。现在只要求陈友谅快点带兵前来,好实行计划。

知道这个计划之后,众将士大为不解,他们对朱元璋说,现在的准备依然不足,让陈友谅快点来是不是太危险了?

对此朱元璋表示,只有让陈友谅快点来,我们才能避免被陈友谅、张士诚两面夹击的局面。

听完此话后,众将皆拜服。

所以拆散对手的更好办法,就是让其中的一个对手走得快些,对手的步调一旦被打乱,联合也就不可能了。

陈友谅见到康茂才的使者后满心欢喜,也不加辨别的就答应了康茂才的计划。

结果后来陈友谅按照约定率军攻打朱元璋时,中了朱元璋的十面埋伏之计,光是俘虏就被朱元璋抓了两万多,其他的死伤无计。而陈友谅则在乱军之中,乘一艘小船逃走了。

中计之后的陈友谅恼羞成怒,他继续派兵与朱元璋进行多次交锋,结果依然是败多胜少。

四、最后的胜利

朱元璋与陈友谅的战争,已经进入到了你死我活的白热化阶段。但到此时,朱元璋才见识到陈友谅的可怕,因为即便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陈友谅的军事实力依然远在他之上。

公元1363年,朱元璋与陈友谅的最终决战终于在鄱阳湖展开了。朱元璋率兵二十万,陈友谅率兵六十万,因为实力过于悬殊,所以胜负也就变得难以预料。

之一战是水战,陈友谅实力雄厚,他派巨舰向朱元璋冲击而来。而朱元璋则利用船小灵活的特点,将军队化整为零,分成十一个小队与陈友谅交战。

并且朱元璋采用了新的战术,在两军距离较远时,用火器攻击对手,当距离稍微靠近时再用弓弩,当两船相碰时再短兵相交。

由于战术新颖,加上朱元璋又指挥得当,所以朱元璋的军队一度占据战争的上风。但就在此时,意外发生了。

陈友谅手下的猛将张定边,在朱元璋的布阵中发现了空隙,他抓住机会向朱元璋猛扑而来。朱元璋身边的士兵不能抵挡,此刻的朱元璋有生命危险。

还好朱元璋手下的猛将常遇春,发现了朱元璋此刻正危在旦夕,他弯弓搭箭一箭射中了张定边,受伤的张定边被迫退去。

第二战还是水战,这次陈友谅吸取教训,他把所有巨舰锁在一起,也不布阵,直接向朱元璋冲杀而来。朱元璋的船小不能抵挡,所以连连败退。

但是陈友谅的战船被绑在一起,这就意味着它失去了机动性,如果一旦遇上大火,无法及时疏散的战船都将化为灰烬。

果不其然,后来朱元璋准备了七艘满载火药与稻草的战船,冲向陈友谅的巨舰,结果一战而胜。此战,陈友谅主力军队几乎全被歼灭,他自己本人也仓皇逃走。

后来元末的一代枭雄陈友谅,在逃亡的过程之中,被流失射中不幸身死。而收到消息的朱元璋则继续进军,扫灭了所有陈永谅的残部。至此,朱元璋成为中国南方更大的军阀。

陈友谅实力雄厚,拥有庞大的战争资源,而朱元璋实力不强,但指挥能力却非常突出。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拥有一定资源的情况下,优良的资源调配能力,远比拥有更多的资源要重要。

战争的本质不是残酷,也不是屠杀,而是要解决用常规手段解决不了的问题。

朱元璋与陈友谅就是如此,他们都想要夺得天下。但天下的老大又只能有一个,这商量不来,所以武力交战便成为了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

而在双方交战的过程中可以看出,虽然朱元璋和陈友谅,同出身于反抗元朝的农民起义军。但他们在元朝灭亡前为了利益却交战了,这表明,我们将和谁发生战争,这并不取决于我们有着怎样的出身,而取决于我们有怎样的目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06/195706.html

“朱元璋一生更大的敌人是谁呢?” 的相关文章

都说清承明制 清朝皇帝为何不像明朝皇帝一样个性十足

都说清承明制 清朝皇帝为何不像明朝皇帝一样个性十足

还不知道:清承明制,为何明朝皇帝多是个性十足,清朝皇帝多是自律?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清是我封建王朝史上的最后两个王朝,是封建王朝中央集权及君主专制的集大成者。明朝,由明太祖朱元璋所建立,后因宦官当道朝臣腐败而轰然倒塌,自之后皇太极改国号为清朝,清入关后几乎全程...

秦二世在位三年就灭亡 这一切到底是谁的错

秦二世在位三年就灭亡 这一切到底是谁的错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秦二世仅仅在位三年,秦朝进覆灭,这到底是谁之过呢?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如果把中华文明的大一统政策看成一个人的一生,我们现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成年人,那么秦朝只是一个刚出生的小婴儿。你能指望一个婴儿有多少正确的做法吗?犯错才是正常的。无数后人...

年羹尧想造反是没有机会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年羹尧想造反是没有机会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还不知道:为何年羹尧想造反都没有机会?你看雍正的驭人之术有多强多周密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年羹尧虽然没有起兵造反,但他的大逆罪就高达五条。年羹尧或许有造反的勇气,但雍正不会给他这个机会,因为雍正治人有他自己的一套办法,犹如温水煮青蛙。雍正的驭人之术雍正上台时,九子...

裴昭明:南北朝时期大臣,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裴昭明:南北朝时期大臣,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裴昭明(?~502年),字昭明,河东闻喜人,南朝大臣,南中郎将参军裴骃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生平裴昭明,河东郡闻喜县人,昭明年轻时便传授儒学和史学,宋泰始年间任太学博士。有司奏报说:“太子结婚,纳征礼用的是玉璧和虎皮,不清楚这有什么根据。”裴昭明发表见解说:“...

鳌拜被抓后康熙是如何对待他的?

鳌拜被抓后康熙是如何对待他的?

在康熙登基之前,鳌拜是当之无愧的能臣、忠臣。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康熙在扳倒鳌拜,处理鳌拜事件的时候,有一件事情显得非常奇怪。就是他对作为主谋的鳌拜,比较善待,只是把鳌拜抓来关了起来,并没有进一步的打击。后来,在康熙五十二年的时候,康熙赐予了鳌拜一等男爵,算是给了他一个优待。不过,康熙对鳌...

朱元璋对太子朱标如此放心 康熙为何还害怕太子夺权

朱元璋对太子朱标如此放心 康熙为何还害怕太子夺权

还不知道:为什么朱元璋很放心太子朱标,康熙却很怕太子胤礽夺权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康熙一共有三十五个儿子,有的没起名就夭折了,其中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子都夭折了,胤禔是第五子,胤礽是第六子,在正式排序上,胤禔是老大,胤礽是老二。胤禔虽然是老大,但他是小老婆...

多尔衮当初为什么要强推剃发令 此举是高明之举吗

多尔衮当初为什么要强推剃发令 此举是高明之举吗

还不知道:为什么说多尔衮强行推行“剃发令”是高明之举?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改正朔,易服色从来都是一个新王朝代替旧王朝必须要做的事情。但是清朝的“剃发令”却是中国历史上执行最为困难的一项“易服令”。满清入关占领南京、苏杭以后,多尔衮认为大局已定,于是颁布了一系列严...

吕蒙:三国时期东吴名将,使东吴国土面积大增

吕蒙:三国时期东吴名将,使东吴国土面积大增

吕蒙(178年-220年),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东汉末年名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少年时随孙策为将,累封别部司马,从围曹仁于南郡,破朱光于皖城,累功拜庐江太守。后进占荆南三郡,计擒郝普,在逍遥津之战中奋勇抵抗张辽军追袭,并于濡须数御魏军,以功除左护军、虎威将军。鲁肃去世...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