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战国时期的魏武卒那么厉害 魏国后面为何没有重组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06-24)230

对战国和魏武卒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战国初期的魏武卒到底有多厉害,为何后期不能重建一支魏武卒?

《亮剑》中,李云龙与赵刚创造性地从团队抽调有某项特长的战士组成的加强连排,在关键时刻成为了独立团的强点而大显神威,使得小日本屡次无功而返,类似的思路也体现在了魏武卒身上。

魏武卒作为魏国战国初期的精锐,所到之处所向披靡,为魏国开疆拓土,立下赫赫战功,一度曾创下72战64胜的骄人战绩(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是其他诸侯国的梦魇。

然月满则亏,魏国在马陵之战中溃败,自此一蹶不振,国力一落千丈,受到重创的魏武卒再也没能重现昔日的辉煌,令人唏嘘,此后之所以没能重建一支魏武卒,与魏国缺少了两位灵魂人物有关。

魏文侯魏斯

《荀子·议兵篇》: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

这是选拔魏武卒的标准,也可从中看出魏武卒的装备:

衣三属之甲 魏武卒着的是重防护盔甲的重装步兵;

操十二石之弩 是拉力高达12石的重弩,而负矢五十是指每次作战的弩箭基数;置戈其上 魏武卒还得扛着铜戈,按照《吴起兵法》提及此类长戈分为两种,一种5.54米,一种2.77米;

冠胄带剑 是指青铜头盔以及佩剑,其中剑是防身的兵器,应用于近身肉搏。

可见集齐一个魏武卒“全件套”已经是个不小的国防开支了,更遑论是几万的魏武卒,此外为了让士兵适应着甲状态下的战术动作,吴起要求训练时穿戴好完全盔甲,由此势必造成“全件套”的损耗,如果对此没什么概念的话,知道一下1130型近防炮。

战国时期的魏武卒那么厉害 魏国后面为何没有重组

1130型近防炮作为我国现役主力战舰的最后一道防线,一是采用了高射速,每分钟可以发射11000发左右,即每秒钟可以发射166发炮弹,其次主要使用钨芯穿甲弹,如此这一秒的价值便高达三十万,果真是枪炮一响黄金万两。

富国才能强兵,强大的军事国防力量离不开强大的经济实力。在三家分晋之时,因在灭知氏中牺牲惨重,贡献更大,表面上赵氏得到的疆域更大却吃了亏,赵氏(包括韩氏)的土地都较为贫瘠,物产欠缺,分得晋国中部疆域大部的魏氏则不然。

《汉书》记载:河东土地平易,有盐铁之饶。

魏国的矿产非常丰富,位于河东的盐池储量巨大,为当时内陆更大的盐产地;《山海经》记载了天下29个产量较大的铜矿,河东就有两处。同时,河东的运城盆地土地肥沃,加之有浍、汾等水系的灌溉,非常符合农业的发展。

得此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加之继魏桓子之后的魏文侯励精图治,先后任用魏成子、翟璜、李悝为相国,尤其是李悝所主持的变法,释放了生产力,改善生产效率,粮食得以大丰收,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才能支撑起重装的魏武卒。

缔造者吴起

战国以前,战争是贵族的游戏,平民无权参与,所以规模不大,以牧野之战为例,周武王3000虎贲甲士均出自贵族家庭,时移世易,照此势必魏武卒的规模不会太大,根本满足不了魏国的扩张。

有魏文侯作为后盾的吴起打破成规,扩大选材面,即魏武卒不仅仅局限于贵族,还从大量平民中选拔,并且吴起还下令免除所有赋税,让士兵没有了后顾之忧。

战国时期的魏武卒那么厉害 魏国后面为何没有重组

完成了魏武卒的组建是之一步,究竟其有什么过人之处,可以纵横战国数十年:

1、机动性

魏武卒的负重标准:“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但战争并不是重装步兵杵着被动防御即可,是需要攻城略地的,对机动性要求很高。吴起要求魏武卒半日行军百里,约为41.5公里,当时盛行的车战,一支标准的车战大军半日行军不过30里,可见魏武卒的机动性是车战大军的3倍。

2、十八般武艺

魏武卒除了拉得开12石重弩,掌握精确射击技巧外,还得善用两种铜戈和近身搏斗的剑,并不是“一招鲜”,而是一种复合型兵种,除此魏武卒得熟练组成方阵,方阵的威力在长平之战中可见一斑。当时秦军完成了赵军的合围,其中堵住赵军回城的正是一支25000人的秦军,其抵挡住了已无退路且数倍于自己的赵军,导致赵军最后被坑杀,可见方阵的威力。

3、激励机制

吴起放得下架子,与士兵同吃住,行军时不乘坐车马,拉近了距离的同时,还善待士兵,广为流传的例子是吴起曾为士兵吸脓,清理溃烂的伤口,此等行为艺术一出,士兵怎能不卖命?

另外,吴起还和魏文侯唱起“双簧”,由魏文侯在宫中设宴款待,立上等功的坐之一排,上猪牛羊三牲,使用的是金银餐具;立中等功的坐第二排,上猪肉,使用铜餐具;寸功未立的坐第三排,只能使用陶罐不算,还得眼睁睁看着魏文侯不断地褒奖前俩排。正是利用这一心理,公元前389年50万秦军压境之时,吴起挑选了5万寸功未立的魏武卒,结果打得秦军鼻青脸肿。

当然了,72战64胜的骄人战绩也离不开吴起战场上的指挥。在吴起所著《吴子》中的《料敌》将分析敌情放在重要位置;《应变》则强调随时根据战况调整战略,并论证了如何仓促应敌等,从中可窥知吴起指挥的方略。

战国时期的魏武卒那么厉害 魏国后面为何没有重组

综上所述,魏国失去魏文侯后,继位的魏武侯依靠“余荫”尚能有所建树,但用人上较之魏文侯则有明显差距,也导致了吴起出走楚国;继魏武侯后的魏惠王执政期间,不仅在马陵之战大败,魏国元气大伤,连经营多年的河西都落入了秦军手中,为暂避秦 *** 芒,将都城迁到了大梁,魏惠王之后是魏襄王,孟子直呼其“望之不似人君”,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与此同时,其他诸侯开始效仿魏国实行变法,国力迅速提升,纷纷组建精锐,如秦国锐士、齐国技击等,由此魏国不仅不再是一枝独秀的同时,生存空间还被大大挤压,国力渐渐衰落,加之已无“灵魂人物”魏文侯和吴起,故而魏武卒再也未能恢复往日的荣光。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806/195868.html

“战国时期的魏武卒那么厉害 魏国后面为何没有重组” 的相关文章

后世是如何评价裴楷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裴楷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裴楷(237年-291年),字叔则。河东闻喜人。三国曹魏及西晋时期大臣、名士,东汉尚书令裴茂之孙,曹魏冀州刺史裴徽之子,西晋司空裴秀的堂弟。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裴楷出身著名世族“河东裴氏”,年少时就有名于世,擅谈《老子》、《易经》。最初被钟会推荐给司马昭,任相...

周瑜死后他的孩子是什么下场?

周瑜死后他的孩子是什么下场?

周瑜,东汉末年名将, 算是世家子弟。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真实历史上的周瑜,是一个“性度恢廓”的文武全才,并非如《三国演义》里所描写的那样小肚鸡肠。周瑜辅佐孙策扫平江东六郡,赤壁之战击败曹操,江陵之战逼走曹仁,绝对算得上一代英才,只可惜英年早逝,年仅36岁...

项羽死后刘邦是如何对待他的那些亲属的?

项羽死后刘邦是如何对待他的那些亲属的?

刘邦是秦末不可多得的枭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古代统治者,对于和自己竞争最终失败的人,都会有意贬损他,污化他。对其子孙后代,都会着意打击。比如李世民打败他的兄弟李建成、李元吉后,不但杀掉他们的儿子,而且对他们进行了着意地贬损。在史书上,李建成变成了一个...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韩信的死和萧何有关系吗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韩信的死和萧何有关系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韩信的死跟萧何有何关系?为何世人都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我萧何计杀韩信,终不负天下苍生!”这是萧何向吕后献计杀死韩信之后,流着泪水说出的一句话。在有的人看来,萧何计杀韩信的做法让人不耻,认为他是个十足的“伪君子”。而有的...

刘备当初对诸葛亮可谓是言听计从 刘备做皇帝后为何态度大变

刘备当初对诸葛亮可谓是言听计从 刘备做皇帝后为何态度大变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备一直对诸葛亮言听计从,为何当了皇帝之后态度大变?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三国时期有很多的快意恩仇,也涌现出了大量的猛将谋士,他们留下无数的经典故事,被后人津津乐道。其实这也是《三国演义》等名著长盛不衰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诸多的三国典故中,最有名也是...

刘邦担心吕雉会图谋不轨 刘邦为什么杀樊哙而不是吕后

刘邦担心吕雉会图谋不轨 刘邦为什么杀樊哙而不是吕后

还不知道:刘邦明明担心吕雉图谋不轨,为何在世时不杀吕雉,反而杀樊哙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吕雉在历史上给人的形象就是两个字:狠毒。刘邦与吕雉是多年的夫妻,虽然两人聚少离多,再加上刘邦又是皇帝,后宫妃子不止吕雉一人,但刘邦识人的眼光还是非常毒辣的,整个秦末时期,没有...

一代明君朱元璋曾经犯下哪些错?5大错误直接让历史倒退

一代明君朱元璋曾经犯下哪些错?5大错误直接让历史倒退

众所周知朱元璋是个了不起的帝王,作为一个毫无背景穷苦出身的放牛娃,他开局一个碗,但结局硬是一统天下,结束了元朝的残暴统治,可以说,他的功劳是不小的,但是他的弱点也是非常明显的,在他执政期间,开了5次历史倒车,后果严重。第一,朱元璋恢复分封制分封制这个制度已经很久不出现了,上次出现还是在汉朝西晋,分封...

杨秀清作为洪秀全手下得力大将 洪秀全为什么要杀他

杨秀清作为洪秀全手下得力大将 洪秀全为什么要杀他

对洪秀全为什么要杀杨秀清?并不是内讧那么简单。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1856年,如火如荼的太平天国运动席卷全国,刚刚攻破清政府的江南大营,即将要占领中国南方的时候,太平天国首都爆发了“天京事件”,掌管太平天国军政大权的东王杨秀清突然被天王洪秀全杀害,并将其灭门抄家。...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