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皇室的嫡次子比庶长子地位更高吗?
明清时期皇室的嫡次子比庶长子地位更高吗?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以明清两朝皇家为例,嫡次子在宗族也同样代表了宗族大宗,可以作为嫡长子的补充,比庶长子有更高的宗室地位和优先的继承权。除了明朝之一代藩王外,在明朝皇帝的嫡次子比皇庶子确实没有太大优势。而在清朝宗室嫡次子则要比庶子有优势得多。
明朝嫡次子
朱元璋定下“分封诸子以建亲王之国”的国策,册封嫡长子为皇太子,嫡后生的嫡次子与众妃生的诸庶子皆为亲王。明亲王的亲王爵位由亲王嫡长子继承,其他诸子为郡王。郡王爵位由嫡长子继承,其他诸子降入镇国将军。但嫡次子在宗法上有一些优势。
比如说朱元璋的嫡次子秦王朱樉。明太祖朱元璋二十六个儿子,嫡子五个(孝高慈皇后马氏所生,正史),分别为标,樉,棡,棣,橚,其他二十一个为庶子。朱樉是明朝皇家之一个皇嫡次子,册封为秦王。
朱樉的宗国王城在西安,西安古属秦域,又是汉唐故都,雄霸天下。朱樉作为嫡次子被册封为明朝之一位藩王。
秦王封号在诸王中最为尊贵,“天下山川,惟秦中号为险固”。朱樉作为秦王,节制数万兵马,与北京燕王、大同代王等号称“塞王”,负责拱卫明朝西北疆域,洪武十一年他前往西安就国,号称“天下之一亲藩”,秦王府也修的最为宏伟壮观。
朱樉作为皇嫡次子,虽然与其他皇子一样位列亲王,但是他在宗族中的地位仅次于皇太子朱标。
公元1389年(洪武二十二年)朱元璋改宗正院为宗人府。“周有宗正汉置官,以序九族”,任命秦王朱樉为宗人令。管理宗人府,以“睦宗親族之事”。其他三个嫡子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周王朱橚分别担任左右宗人令和左宗人。
可以看出朱元璋十分重视宗族关系和长幼秩序。如果皇长子朱标是天下之主,那么皇次子朱樉可以视为宗族之主,负责处理天下诸王宗室事务。
明仁宗之后的皇嫡子实在太少
明朝十六帝实际上庶子出身的皇帝比嫡子出身的要多得多,明惠宗朱允炆(吕妃生,朱标嫡次子是朱允熥),明代宗朱祁钰,明宪宗朱见深,明孝宗朱佑樘,明穆宗朱载坖,明神宗朱翊钧,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明思宗朱由检都不是(来去是梦)嫡皇后所生。他们的生母被追尊为皇后,但不谥大行皇帝谥号。
明世宗朱厚熜倒是以兴献王嫡次子的身份袭兴王爵位,而后以藩王入继大统。但他的父亲朱佑杬是宪宗朱见深的庶四子。
所以只有明成祖朱棣(嫡四子,存疑),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和明武宗朱厚照是嫡皇后生的嫡子出身。而以嫡长子继承皇位的也只有后三位外加一个庶长子转正为嫡长子的朱祁镇(生母孙氏配帝谥号)。
明朝嫡皇后生的嫡子本来就少的可怜,像越王朱瞻墉(仁宗嫡次子)这样的正规嫡次子更是少之又少,最出名的恐怕就是成祖嫡次子汉王朱高煦这样造反的了。
万历帝的国本之争,就是朱常洛与朱常洵的两个庶子之争,一个是长子,一个是爱子。如果万历的孝端显皇后王氏有嫡次子,那也没什么可争的了。
清朝则相反,嫡次子和庶子区别较大。
清朝秘密立储制,只有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绵)宁是纯正的嫡长子出身,当然还有一个被废了胤礽本来有机会成为(成败皆空)清朝得国最正的皇太子。
和硕亲王嫡福晋(正妻)的嫡子适者封世子袭郡王(铁帽子王袭亲王,世袭罔替),其余的袭入八分公。而侧福晋(妾)生的庶子袭二等镇国将军。庶福晋(媵婢)生的庶子袭三等辅国将军。郡王,贝勒,贝子等不同宗室爵位递降。因罪宗室爵位被革,其爵位也一般会在本支嫡子大宗里再找一位顶替。
清朝功封八大铁帽子王,礼,睿,郑,豫,肃,克勤,顺承都是嫡出,只有庄亲王的始祖王(承泽亲王)硕塞不是嫡出,他是皇太极的侧妃叶赫那拉氏所出的五子,顺治帝谕曰:“博洛、尼堪、硕塞皆不当在贵宠之列。兹以太祖孙故,加锡王爵。其班次、俸禄不得与和硕亲王等。”
雍正元年,雍正皇帝下旨将康熙皇十六子允禄过继给硕塞之子博果铎,封为和硕庄亲王,乾隆四十三年凑数被赐为第八位世袭罔替功封王。但庄王一门因硕塞不是嫡出,所以庄亲王不能像其他功封王一样附享太庙。所以嫡次子的身份也要远高于庶子。
因为没有嫡子,清朝皇帝确立继承人后,会提升庶子生母的地位,如乾隆皇帝选中了十五阿哥永琰,就将其生母令贵妃追封为他的第三任皇后,永琰理论上也由属改嫡继位为嘉庆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