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春秋战国时期为何会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06-29)130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家族流派之间争芳斗艳的局面。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古人有句话说的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个人如果想要丰富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内在,一定要多读书多旅行,多长见识,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经历过秦始皇焚书坑儒的这批人,根本没什么留下来的古籍可以阅读,在那个时候也没有互联网,却涌现出一大批类似于孔子孟子墨子等优秀的思想家,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春秋战国时期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之一、主要归根于在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的活跃性,“士农工商”中“士”就是指知识分子,这一阶层的出现和活跃,让整个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在当时百家争鸣的局面中,社会矛盾异常尖锐,再加上连年战火不休,时局不稳,在这种情况下人民的思想也会空前自由。

春秋战国时期为何会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周礼》明确规定,“古者学在官府”。那时的史官,既是官府的官吏,又是学校的老师。章学诚先生说:“三代盛时,天厂之学。无不以吏为师,《周官》三百六十。天人之学备矣”。说的就是“学在官府”的情形。也就是说夏商周时代,学校完全由官府控制,这也导致了受教育的群众大多数都是王公贵族,或者是名门之后。

普通的老百姓,根本没有机会学习文化知识,一直到周平王东迁,这才导致平民阶层和贵族阶层有了互动,普通老百姓也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开始注重自家后代子弟的教育,涌现出了一大批的私学,孔子就是著名的私学创办者,他所提倡的“有教无类”算是当时民间比较主流的思想,也正是因为孔子的这一思想才让人们明白教育有教无类,只要你愿意学习,你就可以得到学习的机会

民间有文化,有知识的人多了,导致在王公贵族之间盛行养士,春秋晚期,齐国的田常,早在齐景公时就施惠于“士”。每杀—头牛,仅取“一豆(四升)肉”,其余的都用来供士食用。每到年底,田常仅取“二制”,即两匹布帛,其余的分给“士”做衣服穿。

还有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都是比较出名的热衷于养士的人,这些知识分子也大多有一技之长或文采飞扬,或精通兵法,或通情达练,左右逢源,也正是因为手底下这批知识分子的存在,才让这些王公贵族可以展现自己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实力。

第二、与秦朝焚书坑儒有关。秦始皇销毁了大量的前秦古籍,才给了春秋战国时期这些大思想家不断开阔思维摸索前进的环境。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没有前人的经验,各国君主都要以自身的经历为教训,不断的摸索前进,这个时候这些思想家,就为君主的建国之道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就比如孔子的儒家,在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甚至一直流传到了后代。

春秋战国时期为何会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各国君主既是对手关系,也是互相学习的关系,但是完全拷贝对方的治国之道是不现实的,所以各国君主就在自己手底下召集一批和自己政见合得来的知识分子,辅助自己建立起符合和自己国家的政治体系。好花需要好土栽,就是这个道理,当时的社会环境就很支持各大思想家各抒己见互相争辩,这就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第三、因为当时的士人很自由,当局也很宽容。在春秋战国时期,“士”就好像自由的鸟那样,可以“择木而梧”,从而促进了各国的人才流动。比如商鞅在魏没有得到重用,听说秦孝公“广令国中求贤者”,于是西入秦,求见秦孝公,终于委以重任。

在后世人们的思想理念中被灌输为跟一个主人便要一直跟着,否则便被认为不忠心,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压抑了文人的思想文化活动交流逐渐减少,所以说在后市再难出现类似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了。

第四、春秋战国在整体历史进程中出现的比较早。大家有没有听过达尔文的鸟,春秋战国时期、古希腊时期,就是刚刚进化出鸟的时候,存在各种可能,所以看起来兴盛,但最终一种思想占据了主流,就比如后世一直奉行的独尊儒术,罢黜百家。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06/196714.html

“春秋战国时期为何会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的相关文章

宋太宗作为北宋第二个皇帝 宋太宗名声为何不够好

宋太宗作为北宋第二个皇帝 宋太宗名声为何不够好

对宋太宗的名声,为什么不够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赵光义这个人,高梁河之战败得太惨,所以黑子多,但是看一下,杜太后死后不到一个月就任命赵光义为开封府尹,这么敏感的人事任命也侧面说明了金匮之盟的可能性。到了973年,此时赵匡胤已经即位十三年了,这一年,光义政敌赵普罢相...

汉明帝刘庄是什么出身?他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登基继位的?

汉明帝刘庄是什么出身?他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登基继位的?

汉明帝本名刘阳,字子丽,东汉王朝第二位皇帝, 让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刘庄是光武帝刘秀与皇后阴丽华之子,自幼聪颖伶俐,“十岁能通《春秋》”,十五岁时被立为皇太子 。光武帝驾崩后,刘庄“即皇帝位,年三十。尊皇后(阴丽华)曰皇太后。”汉明帝曹随萧规,“遵奉建武制度,无敢违...

清朝后宫中的妃子是如何侍寝的 正史上记载是什么样的

清朝后宫中的妃子是如何侍寝的 正史上记载是什么样的

对清代正史中,是如何记载后宫妃嫔侍寝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一些清宫影视作品以及野史中,后妃侍寝基本上是这样一个程序:皇帝睡觉前要翻后妃的牌子,被翻到牌子的后妃,在去见皇帝前要沐浴,然后一丝不挂由几个太监用一条大被子裹起来,然后一直抬到龙床上,静候皇帝的到来。这...

扶苏是李斯的女婿 李斯为什么还要帮助胡亥登基

扶苏是李斯的女婿 李斯为什么还要帮助胡亥登基

李斯是扶苏的岳父,为何他反而拥立胡亥登上帝位,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公元前210年,秦始皇49岁,驾着銮驾四处游历,秦始皇驾临沙丘,秦始皇突然病倒,秦始皇觉得自己时日无多,于是命宦官赵高去请他去请大夫,让他去请扶苏,让他继任国君,执掌朝政,可是这...

历史上李林甫是如何为女儿选婿的?有何故事

历史上李林甫是如何为女儿选婿的?有何故事

李林甫,祖籍陇西,担任宰相十九年,是玄宗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宰相。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他在位时欺下媚上,独断专权,妒贤嫉能,做了不少坏事,因此被评为唐朝第一奸相。不过,做奸臣佞相和做好父亲并不矛盾,李林甫虽身居高位,在朝中专权跋扈,但他对儿女却极为疼爱。不光如此,他...

王温舒在历史上是什么形象?他最后的下场怎么样?

王温舒在历史上是什么形象?他最后的下场怎么样?

多行不义必自毙出自《左传·隐公元年》,指的是一个人如果不义的事情做多了,必然会自取灭亡。王温舒,阳陵人。和所有的酷吏一样,王温舒算不上好人,他年轻的时候游手好闲,以杀人越货为业,还做过盗贼。之后进入官府获得张汤的赏识,张汤是当时著名的酷吏,看中了王温舒暴虐的性格,用他做廷尉史,负责督察盗贼。他到任之...

后世是如何评价王珣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王珣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王珣(349年-400年6月24日),字元琳 ,小字法护,琅琊临沂人。东晋时期大臣、书法家,丞相王导之孙、中领军王洽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王珣出身琅琊王氏,初任大司马(桓温)主簿,深得桓温敬重,累迁琅邪王友、中军(桓冲)长史、给事黄门侍郎。太傅谢安当政,授秘书监。以...

李善长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朱元璋为何要杀他?

李善长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朱元璋为何要杀他?

李善长从朱元璋刚发迹时就跟随他,更是辅佐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的开国功臣,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李善长,濠州定远(今安徽省定远县)人,元朝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时开始辅佐朱元璋,成为朱元璋麾下的首席文臣。吴元年(公元1367年,朱元璋称吴王是在公元1364年,直到小明王...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