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秦始皇的陵墓为何迟迟没有正式开挖呢?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07-01)190

秦陵也好,乾陵也罢,中国数以百计的帝王陵墓挖与不挖,其实早都套牢了“紧箍咒”。这就是国家制定的“保护为主,抢救之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十六字方针,可谓文物工作的天条。但是考古学家真的不想研究秦陵吗?秦陵为什么难以发掘。今天历史网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

1、能不能建造一个跨度500米以上的大棚?

秦始皇陵的规模决定了考古设施的规模,考古设施的保障不到位,想要挖秦陵简直难以想象。说到秦陵的规模,那首先得看看秦陵地面的封土有多大规模。

《汉书楚元王列传》上说:“其高五十丈,周回五里有余。”秦时一尺约为23厘米,五十丈即约115米,秦时一里为414米,五里约为2070米,这大概就是秦始皇陵当初的规模。可是经过两千多年的自然的侵蚀和人为的破坏,现存的封土比原来的封土缩小了许多。秦俑考古队为了了解原来封土堆积的实际大小,进行过钻探,发现原来的封土基础部分近似方形,周长与《汉书》说的“周回五里有余”的数据相近,为2000米,南北长515米,东西宽485米。

这样的话,我们在发掘前首先应当建造一个跨度不能小于500米的保护大棚,否则,挖掘秦陵简直就是不可能的。道理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了。秦陵的结构由两部分建构而成,一个是地表下面的地宫,一个是地表上面的封土。人们最关注的当然是地宫,最想看到里面的遗存和司马迁说的一样不一样,能不能出土连司马迁也没有记载的遗迹和遗物。

可挖出地宫,先得挖掉南北长515米、东西宽485米的封土。甭说这是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帝王陵墓,就是一般的坟墓,按考古发掘的规矩,既不能用 *** 炸,也不能用推土机推,更不能用挖掘机掏,一句话,就是不能快挖,只能慢慢挖,也就是一点一点地发掘。而一点一点发掘,就需要漫长的时间,就要历经春夏秋冬,就要面临风霜雨雪,如此,就要像挖兵马俑坑那样,先搭个大棚,既有利发掘,又可以保护出土文物。否则,即便人能够在露天作业,可以战天斗地,发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可挖出的地宫怎么办?总不能让它风吹雨淋吧?

那大棚搭建得小点行不行?可不可以在封土上立几根柱子支架,缩小技术上无法解决的跨径难题呢?回答是否定的。柱子立在封土上,怎么去掉封土?即便退一万步可以立柱,那地宫挖出来后周围都竖着桥墩一样的柱子,成何体统?地宫完整的平面景观如何保证?如果柱子下面有文物怎么办?更何况,地宫周围的土质状况是不是符合立柱子的条件?所以,这就一定要建造一个跨径500米以上的大棚了。

目前世界上能不能建造500米跨径的梁架?问题已经不是太大。例如单跨超过500米的桥梁,都已不在少数,像上海卢浦大桥和重庆朝天门大桥都有550米左右,好像日本明石大桥的桥墩间距还达到了2000米,等等。这都表明,现代技术已经具备建造大跨径梁架的能力。

如果真能建造这样的大棚,封土就要被遮封到大棚里去,这等于是把秦陵“包”起来。秦始皇陵露天的封土已经与周围方圆50平方公里的陵园景观以及山峦融为一体,建成大棚后,如何让大棚的风格与周边景观相协调,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2、挖掉了封土会使秦陵地面景观消失

秦始皇的陵墓为何迟迟没有正式开挖呢?

搭建大棚存在问题,那不搭大棚,干脆挖掉秦陵封土行不行?挖掉秦陵封土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秦陵的地面景观会消失。只有地宫景观,而失去与封土规模相结合的场面,如何能让人感受到秦陵全景的恢宏与壮丽?如何让人领略古人建造如此庞大工程的艰辛与伟大?显然也不能通过。

有人说,既然在封土上搭建大棚有难度,又不能挖掉封土,那就在陵上找到墓门,往下挖一个洞,一直挖到地宫不就得了?问题是,地宫在哪?地宫又有多大呢?

前两年,我国首次将考古工作纳入国家“863计划”,进行了有史以来对秦陵资金投入更大、技术水平更高的地下考古探测,主要采用遥感和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结果发现,规模宏大的地宫位于封土堆顶台及其周围以下,距离地平面约35米深,东西长约170米,南北宽约145米;地宫主体和墓室均呈矩形状;地宫中央的墓室东西长约80米,南北宽约50米,高15米,大小相当于一个足球场。

先不说这个探测是否就是秦陵地宫的实际情况,就算是实际如此,地宫的位置是不是就位于已经探测出来的地方?如果错位了怎么办?史料《汉旧仪》一书中有一段关于秦始皇陵地宫深度的介绍,大意是说公元前210年,丞相李斯向秦始皇报告,说他带了72万人修筑骊山陵墓,已经挖得很深了,好像到了地底一样。秦始皇听后,下令“再旁行三百丈乃至”。抛开“旁行三百丈”这段史料的真假或换算尺度的准确率不说,我们是否有心理准备,能够承受万一挖下去的结果与探测情况不一样?因为地宫位置的扑朔迷离程度,丝毫不亚于秦始皇在我们心中的模糊印象。

3、地宫深深,如何上下?

如果地宫距离现在的地表35米深,那就相当于15层左右的高楼,这样的立壁,如果是石头或哪怕是土石结合的还算牢固,如果像兵马俑坑那样只是板壁和土壁,会不会导致塌方?退一步说如果加固,那不是改变了立壁本身的原生形态,变成了现代人工制品?

再退一步,如果不是直上直下的立壁,而是阶梯状的立壁--这可能也是实际的情况--兴许能避免塌方或容易避免塌方,可怎么构建下去的通道?兵马俑坑离地表3-5米深,在旁边围上围栏,不用下去也能看个清楚。可地宫比兵马俑坑深了10倍以上,在上面围个围栏不让下去,难道要游客用望远镜看不成?如果构建可以走下去的通道,那岂不是又会破坏地宫的结构?

4、要用多长时间才能挖完秦陵?

如果我们用几乎可以说是笑话的最机械的算法,既不计算时间成本,也不考虑实际埋藏状况,更不考虑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只算发掘面积的话,我们可以大致算一下:陕西凤翔秦景公一号大墓是我国目前已发掘的更大的先秦墓葬,总面积5334平方米,深24米。秦陵面积25万平方米,比它大约50倍。秦公大墓从1976年被发现,到1986年清理完成,挖了整整10年。照此推理,秦陵岂不是要挖400-500年?

秦始皇的陵墓为何迟迟没有正式开挖呢?

5、投资多大?

投资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三个最主要的要素,其他的暂时不计。以一、二号坑为例,二号坑平面呈曲尺形,东西长124米,南北宽98米;其保护大厅为钢网架式结构,平面尺寸为长134.2,宽106.25米,高14.5米。一号坑更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保护大厅几乎都是宽出坑外边沿10米建造,厅顶用的是落地式三铰钢拱架结构,拱架弧长80米,弦长67米,总重量306吨,投资245万元。

让考古学家最感遗憾的是,1975年前后建大厅时,当时国家经济困难,为了节省每10万元一个的钢拱架,少建了三个拱架,把一号俑坑两端计约45米长的坡道舍在了大厅外面,虽节约了30万元,却留下了无法弥补的遗憾,使人们无法再看到俑坑完整的结构。

如此大规模的发掘,资金需求巨大,没有充足的经费支持,发掘工作根本无法启动。现今在国内兴建一个省级博物馆,不包括土地和搬迁费用,按现行的馆舍造价至少也得上亿元。眼前的一个实例是苏州博物馆,由贝聿铭先生设计,建筑面积只相当于秦陵地宫的1/10左右,总投资高达3.39亿元。挖秦陵要多少投资?挖好了后建造秦陵博物馆又要投资多少?造好了博物馆日常的维护和保护又要多少投资?这恐怕不是我们所能预算的了。

由此可见,不挖王陵的理由,不仅仅在于我们有多大的技术保护能力,重要的还在于我们有多少挖掘能力和认知能力,这才是事物的关键或实质。前者是技术,后者则涉及我们的文化成熟度。换句话说,如果技术达到了难道就可以挖了么?如果我们的考古学家没有能力适应人类认识的进程,落后于现在考古学的普遍认知阶段,向古代提不出更多更深入的问题,我们的技术再好,哪怕是世界一流,也还是不挖的好。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07/197207.html

“秦始皇的陵墓为何迟迟没有正式开挖呢?” 的相关文章

刘太公被抓时刘邦却见死不救 刘邦真的是不孝子吗

刘太公被抓时刘邦却见死不救 刘邦真的是不孝子吗

对刘邦的父亲被项羽抓住,刘邦却见死不救,他真的是不孝子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高祖刘邦,是我国古代皇帝中白手起家的一个典型例子。他出身贫寒,最后却可以将天下收揽于怀中,要说他没有本事那是不可能的。自古开朝皇帝,无一不是人中翘楚,更不要说没有什么文化的刘邦了。刘邦没...

历史上贺若敦与贺若弼是什么关系?二人的结局如何?

历史上贺若敦与贺若弼是什么关系?二人的结局如何?

古人云: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贺若敦生前效力于西魏、北周两朝,以勇武闻名,尤善骑射,“敦弯三石弓,箭不虚发”,深得独孤信、宇文泰、杨忠等关陇权贵们的赏识。贺若弼为北周、隋朝两朝大臣,文武双全,“弼少慷慨有大志,骁勇便弓马,解属文,博涉书记,有重名于当世。...

司马炎被立为王太子后,司马昭为何就突然病死了?

司马炎被立为王太子后,司马昭为何就突然病死了?

司马昭,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公元265年,司马家发生了两件事,一件就是司马炎被立为晋王太子,另一件就是在司马炎被立为王太子后,司马昭突然病死。由于司马昭死得突然,因此让人不由得对他的死生疑。其中,罗贯中就在《...

隋炀帝在后世的评价怎么样?隋朝的覆灭跟他有何关系?

隋炀帝在后世的评价怎么样?隋朝的覆灭跟他有何关系?

隋炀帝杨广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之一。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隋炀帝杨广(公元569-618年)是隋朝的第二代皇帝,公元604年至618年在位,年号“大业”,统治中国14年。杨广是一个亡国之君,他在位期间,连续大兴工役,掘长堑、置关防、营建东都、广筑离宫、开...

蜀汉第一次北伐时,诸葛亮不派魏延与张郃正面交锋是为何?

蜀汉第一次北伐时,诸葛亮不派魏延与张郃正面交锋是为何?

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出师北伐。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派参军马谡去守街亭,派高翔去街亭东北的列柳城驻扎,抵挡魏国大将张郃,因为担心高翔不是张郃对手,又让魏延去街亭之后驻扎,以防不测。魏延作为猛将,是这时蜀汉武将中的一哥,诸葛亮为什么要把魏延放在街亭之后...

胤禛有何能力会成为九子夺嫡最后的胜利者?

胤禛有何能力会成为九子夺嫡最后的胜利者?

九子夺嫡,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的儿子们争夺皇位的历史事件。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康熙晚年,由于太子胤礽被废后,引发了成年皇子的夺嫡之争。然而四皇子胤禛却求仙问道,游山玩水,还自诩是“天下第一富贵闲人”。不过,最终他却成了清王朝的统治者。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康熙一生有3...

历史上奕纬为何会被父亲道光帝一脚踹死?

历史上奕纬为何会被父亲道光帝一脚踹死?

旻宁,为嘉庆帝的第二子,于嘉庆二十五年七月十八日继位,定年号为“道光”。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提起爱新觉罗奕纬的名字,很多人都不熟悉这一位到底是谁?如果不是翻阅清朝的衰亡史,谁也不会注意到一个英年早逝的皇子。毕竟在清朝,皇子早逝,真实是太正常了。...

赵元佐:宋太宗赵光义长子,因病发疯,被废为庶人

赵元佐:宋太宗赵光义长子,因病发疯,被废为庶人

赵元佐(965年—1027年),本名赵德崇,字惟吉,东京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宋朝宗室大臣,宋太宗赵光义长子,宋真宗赵恒同母兄,母为元德皇后李氏。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聪明机警,擅长骑射。跟随宋太宗征战北方,拜检校太傅、同平章事,封为卫王。迁检校太尉,封为楚...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