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亡秦必楚到底有没有什么历史依据呢?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07-02)140

秦国雄兵百万,并吞天下,尽灭六国,始皇帝这个始字就在于他这个王朝想要千秋万代,何以二世而亡。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预言为何成为现实。“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中国人熟知的典故,陆游在《金错刀行》中写道: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蒲松龄的对联中说: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亡秦必楚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楚国是最有号召力和实力的

亡秦必楚到底有没有什么历史依据呢?

可能当时也有“亡秦必齐”“亡秦必韩”这样的说法,但是因为最后还是楚亡了秦,大家就很少提了。这个原因是很小的方面,而且即使当时有他国亡秦的说法,“亡秦必楚”也是呼声更高的。理由是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的时候打的是“大楚兴,陈胜王”的旗帜,在攻占陈地后,他们建号为“张楚”,取“张大楚国”的意思。在秦失其鹿,天下共逐的时刻,打出自己的旗号显然有招徕天下英雄的意图,很显然,陈胜吴广选“大楚”的旗号,这说明“楚”在当时是最有号召力的。

2、当时人们的心理问题

亡秦必楚到底有没有什么历史依据呢?

我们大家都有这样一种心理:我们会妒嫉跟我们相仿的人的成功,而不会妒嫉比我们高明很多的人的成功。如果有人和我说刘永好赚了200万,我会无动于衷;如果和我说袜子赚了200万,我心里就会有点不舒服。当时的战国七雄中,实力是秦国、齐国、楚国最强。秦的战斗力,齐的经济实力,楚地幅员,都是天下之一。楚国早就有统一天下的野心,比如“问鼎”一事。但是最后不但没有成功,反而被秦灭国,心里肯定不是滋味,因此对秦的逆反比他国为强。那么齐国为什么没有这种心理呢?这可以说到另外一个心理现象:我们如果自己倒霉,会极其不舒服;如果很多人和我们的境遇一样,我们会好过得多。齐和秦的关系一直不错。在秦“远交近攻”的外交战略的指导下,秦曾经向齐建议共同称帝,秦为西帝,齐为东帝。终战国一世,秦国对齐国没有像魏赵一样的大规模的进攻,也没有对楚一样的卑鄙的欺骗。等到最后,剩下的国家中已经都没有实力和秦抗衡了,那么齐的亡国在心里上也好过的多,毕竟亡国的不是我一个。

3、楚的亡国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秦国的欺骗

在纠纷的解决过程中,最后的结果是不是对自己有利实际上并不重要,只要是在程序上公正,我们都能接受。我们大家小的时候大概都看过《霍元甲》,我们对霍元甲的死感到惋惜是因为他是中毒而死,死的不明不白。如果霍元甲是在擂台上被人打伤而死,我们应该感慨地只能是霍元甲的技不如人。楚的亡国很像霍元甲,它简直完全是被秦骗来骗去。秦国说:你和齐国绝交吧,我给你600里的商于之地。楚照办,去秦国要地,张仪恬不知耻地说,是你听错了,我说的是6里,哪里说600里了。怀王生气,要和秦国打仗。秦国求和,怀王说,我杀了张仪就出气了。张仪到了楚国,一阵花言巧语以后,楚国又把他放了回去。秦国要和怀王在武关会盟,怀王不想去,子兰建议去,结果怀王被秦囚禁,客死他乡。这些都是让楚人万分尴尬的事,他们不认为是自己的实力弱,而是自己太老实,被狡诈的秦国一骗再骗。如果再有机会,一定不会亡国。因为不服气,楚人对秦国始终是极为不满的。

4、文化的认同感上

七雄中,除了楚,都是周直接分封的诸侯国。无论在表面上还是在实际上,他们都是以维护周的中原正统文化为己任的。秦虽然被山东诸国瞧不起,但是对于中原文明一直是“虽不能得,心向往之”是努力向中原靠齐的。楚同中原文明并不是同一个文化体系,实际上对周文明并不认同。楚国是长江流域文明的代表,其他六国则同属于一个文化体系:黄河流域文明。楚率先称王,楚把南巡的周共王(?)淹死了,楚被称为蛮夷,是每次“尊王攘夷”的对象。等到秦统一后,自然是中原文明的胜利(我们姑且不问是真是假),其他五国虽然国破,但是文化没亡。但作为被排斥和歧视的文明,楚在文化方面没有认同感。也可以说,楚是亡国亡得最彻底的国家。

5、楚反感秦的政治制度

秦统一后是以郡县制为基础的君主专制,其他五国基本上是沿用周的嫡长子分封制,楚的差距更远,它在地方上基本是部落酋长联盟,中央是以楚王为中心的熊、景、昭、屈几大贵族的联盟。这种体制如果和中原的政治体制相比对的话,应该相当与夏商时期,要一下过渡到郡县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6、楚的残存的实力比较强

已经说过,在地方上,楚国是部落酋长联盟。楚国土辽阔,亡国后,边缘部落只要改易旗帜,归顺秦国,实力上是不会受到触碰的,当时的秦军也没有力量对南方的“蛮夷”部落进行一一剿除。因为楚的长时期统治,楚国贵族和地方部落有很好的关系,很多楚的王公大将都能隐匿在民间,比如义帝心,还有项梁等人。

7、国民性方面

楚人重鬼,多淫祀,多隐逸,多玄想,这很像殷人;和重礼仪,认为“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民视”的拘谨的周人很不相同,更和实用的、功利的法家思想格格不入。这种心态和秦的专制体制相差太大。另外楚人也是很重武的,剽疾之风,世有定论。楚人战斗的英勇和惨烈,有屈原的《国殇》为证。为复国而战,楚人是乐意的。以上诸方面,是其他五国基本不具备的。由此,楚人成为秦末反秦的主力,秦末的农民起义也可以看作是楚国的复国运动。虽然最后不是楚国而是一个崭新的王朝——汉,取代了秦,但是至少在西汉武帝以前,楚文化一直是中国主流文化,这种影响,直到东汉连绵不绝,也深深影响了后世,或者说我们每一个人,多多少少,在思想上,都留下楚的印记。最让天下震撼的两句:楚虽三户,忘秦必楚!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807/197296.html

“亡秦必楚到底有没有什么历史依据呢?” 的相关文章

曹魏政权中除了宗族和五子良将,实力最强还有谁?

曹魏政权中除了宗族和五子良将,实力最强还有谁?

俗话说乱世处英雄,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曹操麾下名将很多,在宗族将领中,打仗比较厉害的有曹仁和夏侯渊,宗族之外,有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等五子良将,除了宗族和五子之外,还有哪些大将打仗比较厉害呢?有两位大将战绩不错,非常会打仗,统兵打仗甚至不在五子良将之下。第一位,李典。李典,字...

李善长都已经辞官回家种地了 朱元璋为何还要杀他全家

李善长都已经辞官回家种地了 朱元璋为何还要杀他全家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76岁的李善长,已辞官回乡种地了,朱元璋为何还要灭他全家70余人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1371年,大明开国第一功臣李善长向朱元璋辞官回乡,开始在老家天天忙着刨土种地,不再过问朝堂之事,过起了采菊东篱下的日子。到了1390年,76岁的李善长,突然...

宇文忻是什么人?他反隋的原因是什么?

宇文忻是什么人?他反隋的原因是什么?

宇文忻,字仲乐,北周,隋朝名将,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大象二年(580年),北周丞相杨坚专权而导致三总管之乱爆发。宇文忻身为平灭北齐的名将,选择支持杨坚而大败相州总管尉迟迥,为隋文帝篡周建隋扫平了障碍。既然宇文忻为隋朝建立立了大功,为何又要反隋呢一,出身名门宇文忻出身鲜卑贵族,...

朱元璋用猪蹄问沈万三这是什么 沈万三又是怎么回答保命的

朱元璋用猪蹄问沈万三这是什么 沈万三又是怎么回答保命的

对朱元璋问沈万三,桌上的猪蹄叫什么?他用“3字”保住性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一句话,叫做“伴君如伴虎”。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能够做到皇帝这个位子的人,都不是等闲之辈。他们的心思缜密、喜怒难测,稍有不慎就会起疑、发怒,那么杀身之祸也就在所难免了。朱元...

诸葛亮去世之后 刘禅为什么连杀朝中三位重臣

诸葛亮去世之后 刘禅为什么连杀朝中三位重臣

对诸葛亮去世时,刘禅为何连杀三位重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时期,曹操的魏国,刘备的蜀国,孙权的吴国,三国鼎立,尔虞我诈,席卷了属于一个时代的风云。蜀国有刘备这一位有才华的皇帝,也有诸葛亮这样一个千古名臣,还有刘备那不成器的...

葭萌关之战魏延如果遇到马超的话,会是什么结果?

葭萌关之战魏延如果遇到马超的话,会是什么结果?

葭萌关之战是三国经典战役之一,张飞单挑马超二百余合不分胜负。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马超大战葭萌关,张飞请战,诸葛亮智激张飞,说必须要请关羽来才能抵挡马超,而且,就算关羽来了,也不一定能赢。此话一出,激怒了张飞,张飞非要战马超,并立下军令,诸葛亮见智激张飞的目的达到,同意了...

吕蒙:三国时期东吴名将,使东吴国土面积大增

吕蒙:三国时期东吴名将,使东吴国土面积大增

吕蒙(178年-220年),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东汉末年名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少年时随孙策为将,累封别部司马,从围曹仁于南郡,破朱光于皖城,累功拜庐江太守。后进占荆南三郡,计擒郝普,在逍遥津之战中奋勇抵抗张辽军追袭,并于濡须数御魏军,以功除左护军、虎威将军。鲁肃去世...

马皇后是一个什么样的 和朱元璋的感情如何

马皇后是一个什么样的 和朱元璋的感情如何

对朱元璋和马皇后感情如何?马皇后是个怎样的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元璋和马皇后感情甚笃,而且朱元璋颇为尊重马皇后,即使马皇后过世以后也没有再立皇后。在朱元璋打天下的岁月里,马皇后一直追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精心辅佐朱元璋,稳住后方。朱元璋能够发迹,马皇后功不可没。甚...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