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刘恒入京前与老臣们在城外私谈,他的反应极具帝王范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07-03)140

周勃,泗水郡沛县人,西汉时期开国将领、宰相,名将周亚夫之父。刘邦死前预言“安刘氏天下者,必勃也”。下面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周勃、陈平等人在诛灭吕氏一族后,最终决定拥立代王刘恒进京即皇帝位,这批庙堂宿将老鬼之所以一致赞同拥立刘恒,主要是看中了这几点:之一、代王刘恒为人宽厚仁孝,且又是高帝刘邦现存诸子中年岁最长的;第二、刘恒的母亲薄姬,素来温良恭谨,虽已为王太后,却从不干预政事,这就避免了朝堂上再出现一个“吕后”的危险;第三、这批宿将老鬼是有私心的,他们认为刘恒为人和善,背景单薄,在京城毫无势力可言,这样的人好对付,也利于将来控制。

代王刘恒宽厚仁孝不假,但在吕后治下,他的低调、恭顺、逆来顺受不是软弱无能、好欺负,而是他的生存之道。

周勃等人小看了代王刘恒。

事实上,从接到周勃等人召他进京的那一刻起,刘恒就展现出了他的沉稳、谨慎、持重。

他没有立即答应,而是之一时间将身边的几位心腹之臣请来磋商,到底要不要奉召进京?

刘恒入京前与老臣们在城外私谈,他的反应极具帝王范

郎中令张武等人均认为此时不能进京。

他们的理由听起来似乎很有一些道理——周勃这批人都是高祖皇帝的宿将,既会打仗,又善诈谋,个个都是厉害角色。高祖、吕后在时,他们因有所畏惧而不敢为所欲为,如今诸吕被灭,他们皆是功臣,势必会肆无忌惮。此时迎立只是幌子,其心实不可测,若贸然进京,很可能被困牢笼,当下明智之举,大王应该托病不赴,静观其变。

但中尉宋昌却坚决主张应立刻进京。

许多时候,真理之所以掌握在少数人手中,那是因为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之下,往往只有少数人才能抵抗现实的诱惑或恐惧,拨开逼真的表象,一针见血地看到本质。

宋昌就是这样的少数。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两点:之一、暴秦失政,豪杰并起,而最终践天子之位的乃刘氏,这是天授;第二、诸吕被诛时,太尉周勃持节一呼,众将士皆左袒拥刘,而不是右袒拥吕,这说明得军心、拥天下的是刘氏,此非人力所能左右,即便是周勃等人,他们的功劳皆因拥刘,一旦图谋不轨,必失人心,无力而为。所以,大王尽可勿疑,听从朝廷诸大臣舆请,驰驾前往,继位君临天下,上承天意,下顺民心。

听了宋昌的话,刘恒又去询问薄太后,薄太后却要他大事自己定夺。

下最后的决心前,刘恒命卜正占卜,结果得“大横”吉兆,这样,刘恒才作了 *** 赴京的决定。

赴京,刘恒依旧是慎重而行,他派舅父薄昭先进长安,待探得京城确有迎王的诚意后,这才下令以宋昌为参承,张武等人为随从,即日启程,赶赴长安。

当来到离长安仅有数十里的高陵时,刘恒又停了下来,这还是出于慎重的考虑,探知周勃、陈平等人确已出城恭候,这才启驾来到渭桥。

君臣首次相见,气氛不仅紧张,而且微妙,为君的刘恒要感知这帮功臣的诚意心思,为臣的周勃等人要摆好自身的功臣姿态。

可以说,这是被拥立的新君与拥立有功的老臣间的之一次博弈。

结果就出现了这样的一幕,很经典,很有看头。

刘恒入京前与老臣们在城外私谈,他的反应极具帝王范

众臣按礼参拜完毕,身着铠甲的周勃突然从众臣中走了出来,他走到刘恒面前,先行礼后言称:请大王屏退左右,臣有要事禀奏——

见周勃有这个举动,顷刻间,所有从代地来的王国随从立即围到刘恒身边,形成了一道护卫屏障。

气氛骤然紧张得要命。

这时,中尉宋昌站出来,朗声说了一句极漂亮的“庙堂大话”:太尉有事,尽可面陈。若所言为公,公言便是;所言若私,王者无私!

周勃没有料到,始一亮相,刘恒竟有如此威严、正气,一时竟无言以对,只好扑通一声仓促跪地,双手将锦囊高高举过头顶。

原来他是向刘恒进献秦始皇那颗传国玉玺来了。

刘恒入京前与老臣们在城外私谈,他的反应极具帝王范

《史记》中说周勃“木强敦厚”,但在刘恒进京之时,这欲私献玉玺之举却暴露出了他的权臣野心。试想,如果刘恒依从了周勃的请求,私献玉玺的周勃势必超越群臣成为极特殊的之一功臣,甚至会在朝堂上制造出这样一种错觉——新皇帝是我周勃拥立的,如果有必要,我可以新皇帝 *** 人的身份出现在朝堂上,号令天下。

刘恒不愧是后来开创“文景之治”的有为明君,在这一稍有闪失就可能深陷被动的微妙关键时刻,他不仅明智,更有威严,他深刻地知道,此时若让周勃私进一步,他将失去高高在上的权威以及“王者无私”的公正立场。

这样,他不仅会受制于周勃,更会被周勃之外的其他势力彻底孤立,从而沦为庙堂上的孤家寡人、可怜傀儡。

反观周勃,他所谓的趁势而为其实愚蠢至极,可以说,从此之后,他就成了汉文帝刘恒心中的敌人,日后必遭打击清算。

聊到这里,感慨一句,在黑哥看来,这样高端博弈的历史瞬间实在十分值得我们去品读,因为睿智多在微妙之时,一念之间。

很多时候,我们要么愚钝了一些,要么粗糙了一些。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07/197440.html

“刘恒入京前与老臣们在城外私谈,他的反应极具帝王范” 的相关文章

雍正为何要让鄂尔泰在自己死后辅政?原因是什么?

雍正为何要让鄂尔泰在自己死后辅政?原因是什么?

雍正帝,清朝第五位君主,1722年—1735年在位。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中,有这么一段记载:……但倘心力之所不能,无可奈何之事,亦不得不为预备,不然则朕为天地列祖之罪臣矣……皇子皆中庸之资,朕弟侄辈亦乏卓越之才,朕此血诚,上天列祖皇考早鉴之矣...

刘邦要是先娶到虞姬的话 刘邦还能统一大汉王朝吗

刘邦要是先娶到虞姬的话 刘邦还能统一大汉王朝吗

还不知道:若让刘邦一开始就娶了虞姬,他还能一统天下建立大汉朝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楚汉之争,是刘邦与项羽两大军事集团的对抗,乱世之下,谁人可以苟安?虞姬与吕雉,两个不同命运的女人,却有着相同的经历,她们就如同江湖中的浮萍,命运漂泊,身不由己。世人常说,女人如花...

汉景帝最后斩杀晁错真的是因为削藩之事?

汉景帝最后斩杀晁错真的是因为削藩之事?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晁错是汉景帝最忠实的谋士,他一生所做的全部事情,就是帮助汉景帝考虑问题。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急汉景帝所急,想汉景帝所想”。汉景帝所急所想是什么呢?最直接的焦急,就是吴王刘濞要造反。最普遍的焦急,就是藩王们权力太大...

汉武帝在位时期如此折腾王朝 汉朝为何没有亡国

汉武帝在位时期如此折腾王朝 汉朝为何没有亡国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汉武帝统治相当折腾,为什么没有亡国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都说“秦皇汉武”,这两位中国历史上的著名皇帝,有没有什么联系呢?“秦皇汉武”一词最早见于《文心雕龙》:“昔《储说》始出,《子虚》初成,秦皇汉武,恨不同时”。意思是说,秦始皇和汉武帝都具有雄才伟...

赵匡胤后宋皇后为什么要拥护小叔子赵光义 皇后不扶持儿子的原因是什么

赵匡胤后宋皇后为什么要拥护小叔子赵光义 皇后不扶持儿子的原因是什么

还不知道:50岁赵匡胤去世,24岁宋皇后为啥不扶持儿子登基,却拥护小叔子?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赵匡胤在部下的帮助下黄袍加身成为皇帝,因此被认为是历代开国皇帝当中相对较为容易。不过他能终结五代十国时期的混乱局面,就足以证明他依旧还是有着非凡的能力。但是在赵匡胤去世...

宣太后有着怎样的经历?她改变了历史进程

宣太后有着怎样的经历?她改变了历史进程

宣太后(?―前265年),芈(mǐ)姓,出生地楚国丹阳,又称芈八子、秦宣太后。战国时期秦国王太后,秦惠文王之妾,秦昭襄王之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称为“太后”的人。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宣太后是后宫逆袭的最典型的代表,本来作为秦惠文王一个低阶妃子(称她为“芈八子...

历史上曹操与蔡文姬之间的感情如何?

历史上曹操与蔡文姬之间的感情如何?

蔡文姬,是与曹操同时代的著名才女,出身名门。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蔡文姬,名琰,字文姬,东汉时期女性文学家,文学家蔡邕之女。蔡文姬的一生,诠释了东汉末年佳人的悲惨命运。出生于书香门第的蔡文姬,自小耳濡目染,就曾表现出异于常人的天赋异禀。她博学多才,擅长文学、音乐、书法,是方圆百里出...

康熙死后雍正没有将宜妃封为太妃,原因是什么?

康熙死后雍正没有将宜妃封为太妃,原因是什么?

宜妃是康熙朝早期宠爱的四妃之一。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在清朝,先帝去世后,新继位的皇帝往往会尊封先帝的妃子们为太妃,并把她们的养老工作安排妥当。可是康熙才去世15日,雍正却发上谕,狠狠训斥了康熙的妃子,58岁的宜妃。不光如此,雍正和乾隆在尊封先帝嫔妃时,也都把宜妃排除在外,这是怎么回...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