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明清时期,北京城的人口有多少呢?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07-13)210

明清时期,北京城的人口有多少呢?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明初的时候,北京的城市人口还只有9.6万,洪武八年(1375年)的时候是14.3万人。到了永乐十九年(1421年),朱棣当上皇帝,为了有利于控制全国的政局,方便抗击蒙古人的南侵等,朱棣就把都城从南京迁到了北京,史上称之为永乐迁都。

迁都后,北京的地位也就陡然提升了,朱棣将北京城按方位划分为东、西、南、北、中五城,各城安排兵马指挥司,隶属都察院,户籍人口也属该机构管理。

之后,随着移民政策的不断推进,北京城的人口也就不断增加,到嘉靖年间后期至万历年间初,北京城的居民约13.4万户,以每户5口人计,此时期的京城总人口约68万人,还要加上驻京的军人和宫中各种服务人员,到明朝后期,京城人口就已突破80万大军了。

开始是揽人进来,进行填充,现在皮球涨了,也该瘦瘦身了。于是,朝廷从弘治年间开始,就着手疏解京城人口,进行人口调控,将其控制在一个适宜的数字上。

那么,朝廷是如何调控人口的呢?

首先,是对当初从外地移民到京城的部分人口进行劝返。当初会出现移民涌入,也是因为朱棣刚刚搬过来,想稳定自己的政权,于是进行了大量的屯兵、屯民,一下子涌入了上万户。

但随着他政权的稳定,人口也达到了合理的数目了,朝廷就寻思着不能再这样下去了,要给都城瘦瘦身,毕竟人多也不好管理嘛。于是这些当初移民过来的人便成了朝廷的主要目标了。

当然也不能白白地把人赶回去,否则这跟过河拆桥有什么区别,就像拆迁要补偿一样,让他们回去,也会给他们相应的补偿,居民的原住地有多远就给多少相应的盘缠,还有一些安置费,所以,也有很多人愿意回乡,其中来自山西的移民居多。

其次

,朝廷让大量的外迁京畿卫所军士去边戍屯居。这些军士呢,也同样是当初迁移过来的,而且数量十分庞大,军士和普通老百姓不一样,自然不能随便遣散,他们用处大着呢,分派到各处去驻守防御,是更好的选择,这样既能纾解人口压力,也能加强防范。

不过这些卫所军士灵活性比较高,他们亦兵亦农,镇守在长城沿线的九个军事重镇边上,战时打仗,和平的时候便搞搞农业,种种庄稼,养养牲畜。现在北京周边地区那些以“营”“堡”“卫”等作为称呼的地名,有很大一部分也和当时的这些卫所军士有关。

最后

的举措是整治关厢,遣散游民。这“关厢”,笼统来讲,就是指城门外两三里之内的居民聚集地。当时朝廷主要整治的是北京城的四个门,永定门、德胜门、西直门、朝阳门关厢,这四个门附近聚集的人口最多。毕竟人流量大的地方生意也比较好,所以人口也原因聚集在这些地方。

当然也不能随意就把人撵走,朝廷规定,没有本地户口的,必须搬离至少百里之外;有房子的可以拆,不想拆可以补贴;有营业执照的,营业者不得超过五人。等等,措施实施下去,没过几年,周边的人口确实减少了很多。

,也一直在进行人口大瘦身,当时京城人口一是关外的满洲八旗和蒙古八旗居民增多;二是外地来京城谋生的商户增多;三是进京投靠亲友的人口增多。

为了应对北京城“户口日繁,待食者众,无余财给之,京师亦无余地处之”的压力,清 *** 多次采取了疏散人口的措施。

比如它将部分驻防在内城的八旗兵丁及家眷移至外城或郊外,按镶黄、正黄、正白、正红、镶白、镶红、正蓝和镶蓝等旗分别定居城郊,移内城兵丁携眷分驻。

而随着京城八旗人口的膨胀,其他闲散旗人的生计也越来越困难。京师闲散旗人“举数十万不士、不工、不商、非兵、非民之徒,安坐而仰食于王家,而可以为治者”,这大概就是所谓的白吃白喝,仗着家里有势力,所以这些闲散旗人也就理所当然地被视为重点疏解对象,毕竟不为社会做点贡献,当米虫可是要被重点整治的。

要治理这些闲散旗人也简单,要么他们卷铺盖远离京城,要么把他们当作劳动力,雍正年间,也确实弄了许多井田,让无业旗人屯种。

明清时期,北京城的人口有多少呢?

清康熙及雍正年间初期

,还有大量外地人涌入北京以谋取生计,这些人被称之为“流民”,这也是北京城人口剧增的一大主力军。于是,朝廷开始对外来人口进行严格控制。

京城毕竟是首都,经济文化和各种政策肯定会让许多人挤破脑袋想进来,这个时候,有一张京城户口是多么重要啊,其实这也很像现在大城市的户口,为什么那么多人想要?因为本地户口有很多优惠政策啊,比如买房方面,比如孩子的教育资源分配上面。

户口这么重要,当时也出现了一些为了取得“京籍”而行贿受贿的事情,当时就曾出现过“流民”私下里贿赂兵马指挥司官员的事情,朝廷自然是对此制定了严格的惩罚措施,一经发现,那些受贿官员不仅会受到查处,还可能遭到刑罚,而后流放。

还有一个,当时的退休人员,一般也实行回原籍地养老的措施,当然,也有不少人想留在北京的。

比如当时官至东阁大学士的陈宏,因为年老退休了,想要留在北京城,乾隆还亲自到陈府给他做“思想工作”,劝他返乡,前前后后亲自张罗了不少事情,比如为他设酒席饯行,吩咐其他人在陈宏回乡路上要一路进行悉心照料,等等,结果陈宏挺感动的,就带着30多口人回老家去了。

由于对外来人口严格控制,到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北京内外城居民为约为75万人,比明朝盛期的85万人低了许多。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07/199229.html

“明清时期,北京城的人口有多少呢?” 的相关文章

董卓和马腾的势力都是来着西凉 两人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董卓和马腾的势力都是来着西凉 两人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董卓和马腾都是西凉的势力,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董卓率军进京,趁乱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东汉末年人人喊打的乱臣贼子。董卓所率领的军队属于西凉,他与后来被曹操害死的西凉太守马腾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凉州凉州的历史非常悠久,是许多北方...

韩重赟是什么人?他对北宋做出了哪些贡献?

韩重赟是什么人?他对北宋做出了哪些贡献?

韩重赟与赵匡胤的关系很好,当年他们在禁军中任职时曾结为兄弟,也就是后世常说的“义社十兄弟”。“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韩重赟是赵匡胤的义社十兄弟之一,在陈桥兵变、平定李筠与李重进之乱等事件中立下大功,帮助赵匡胤稳固了统治,是北宋的大功臣。为何赵匡胤仅因为一句诬陷...

韩信在历史上到底有多厉害 底层到将军只用了四年

韩信在历史上到底有多厉害 底层到将军只用了四年

对历史上的韩信到底有多厉害?从流浪汉到大将军,他仅用了4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是木兰诗里面关于战场的描绘。我们从中可以感受战场的残酷,还有从中脱颖而出的英雄气概。面对那恐怖的战场,正如当年明月先生所说,我们大部分人看到残肢与鲜血头颅横...

诸葛亮北伐为什么总是从容退兵 诸葛亮是了减少损失吗

诸葛亮北伐为什么总是从容退兵 诸葛亮是了减少损失吗

还不知道:诸葛亮为什么每次北伐都能从容退兵,减少损失?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首先我们在了解一下当时的形势吧。刘备白帝城托孤后,诸葛亮就为了兴复汉室殚精竭虑,分析了天下的大势,一共进行了六次北伐,当时刘备倾国之力东征孙吴,最终夷陵之战,蜀军几乎全军覆没,五虎上将折伤...

曹操五子良将手下有多少人 他们是怎么排序的

曹操五子良将手下有多少人 他们是怎么排序的

对曹操手下有五子良将,他们手中各有多少兵力,按照多少如何排序?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志卷十七》中为曹魏的五员名将合传,他们分别是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和徐晃。在对五人的评价中说道,“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因此后人由此将这五人称为曹操的“五子良将...

姜维北伐是在何时?为何要等十多年?

姜维北伐是在何时?为何要等十多年?

历史上的北伐大事记中,因为三国演义的缘故,蜀汉北伐成为了耳熟能详的典故,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三国时期,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随即,蜀汉的北伐行动终止,大军撤退。诸葛亮死后,蜀汉政权经过一系列上层权力调整,以及恢复国力,隔了好几年才又开始兵...

雍正为什么和十三弟胤祥关系那么好 究竟到什么程度

雍正为什么和十三弟胤祥关系那么好 究竟到什么程度

历史上雍正为何对十三弟胤祥那么好?他们俩关系好到了哪种程度?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自古以来伴君如伴虎,更何况陪伴的还是在历史上向来以对待兄弟刻薄出名的雍正,别看雍正对待其他兄弟动辄夺爵圈禁,甚至将八弟胤禩和九弟胤禟折磨致死,连同母的亲弟弟胤禵都被...

顾谭:三国时期东吴太常,特别受太子孙登看重

顾谭:三国时期东吴太常,特别受太子孙登看重

顾谭(205年—246年),字子默,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东吴太常,顾邵之子,丞相顾雍之孙。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生平顾谭少年时和诸葛恪、张休、陈表同为太子孙登的学友。而顾雍因为高见卓识,特别受太子看重。位在太尉范慎、谢景、羊衟之上,从中庶子转任辅正都尉。赤乌年间,他...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