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太平公主两次立下大功,为何依旧下场凄惨?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07-16)180

太平公主两次立下大功,为何依旧下场凄惨?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公元713年的“先天政变”中,李隆基几乎把姑姑太平公主一家灭门。这也是初唐的玄武门事变以来,李氏宗室内部的又一次极度血腥宫斗。

从结果来看,这次政变同样是“残忍但正义”的:李隆基不但彻底终结了武则天掌权以来持续数十年的“女权主义”及其导致的混乱,还为一个巅峰盛世的到来扫平了障碍。

此外,相比较当初李世民把亲兄弟全家屠杀殆尽,李隆基倒是给姑姑家留了个独苗:太平公主的次子薛崇简。但这并不是李隆基仁慈,假如当初太平公主听了薛崇简的,这起宫廷惨案也许就不会发生。

太平公主两次立下大功,为何依旧下场凄惨?

太平公主因觊觎权力而死,但她并非一开始就是这幅面貌。在她身上,浓缩了那个时代的荒诞与混乱。

作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后所生的小女儿,太平公主曾经集父母、兄长的宠爱于一身,连冷酷无情、铲除骨肉眼都不眨的武则天也对其疼爱有加,还曾为了她拒绝吐蕃的和亲要求。

公元681年,16岁的太平公主嫁给了表哥薛绍。当时武则天虽已大权在握,但李治仍在位,故而唐朝的格局并没有乱套。所以这期间的太平公主倒也循规蹈矩、安分守己,跟丈夫较为恩爱,并且生下了两儿两女,其中二儿子就是薛崇简。

但好景不长,李治驾崩后,武氏着手夺位,她首先废除了即位不到两个月的儿子李显(即唐中宗),另立老四李旦为傀儡;随后,一步步地打压亲李派大臣、翦除唐朝宗室,自然引起了对方的反弹。

太平公主两次立下大功,为何依旧下场凄惨?

公元688年,琅邪王李冲在博州(今山东聊城东北)举兵,但在七天后就兵败身死。武则天借此机会大肆清除诸李,太平公主也受到牵连——薛绍之兄薛顗是李冲的支持者,被武则天处死;与此毫无关联的薛绍也被连坐、饿死狱中。

太平公主由此变成了寡妇。不过武则天对这位女儿是真爱,她不仅给其增加了爵邑,还亲自做主把其嫁给自己的堂侄武攸暨。

武则天的这一安排可谓费尽心思,因为她在两个月后就正式登基称帝了,而此时的太平公主已经成了武家的人,由此躲过了大规模的清洗。

但经历了如此波折、目睹了女皇登基的风采,太平公主内心的欲望被充分激发,从此与之前判若两人。

太平公主热衷于权势。由于她“方额广颐,多权略”,即额方脸宽、极为富态霸气,而且心机权谋极深,武则天认为她特别像自己,于是尤为亲近,甚至还经常跟她商议国家大事。

这种特殊身份还通过待遇体现出来:以往唐朝公主的食邑从不超过三百五十户,但太平的待遇却逐渐累加到了三千户之多,比一般的藩王还要高得多。也许这就是那个女皇当权时代的一大写照。

在私生活方面,太平公主更是彻底放飞。她瞧不上自己老实的现任丈夫武攸暨,像自己的母亲那样大肆包养男宠,甚至还与朝臣通奸,连武则天最为宠信的张昌宗,也都是由她进献的。

到了武则天晚年,激烈的立储之争尘埃落地,在狄仁杰等拥李派大臣的支持下,之前被废的李显回到京城、成为继承人。而太平公主毕竟是李家人,内心当然是拥护自家兄长,于是便与兄长李旦一起支持李显,并且与当时掌握权力的张昌宗、张易之两兄弟进行博弈。

随着矛盾的激化,到了公元705年,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兵变,即神龙政变,二张被诛杀、武则天被迫提前让位给李显。这起事件中,李旦、太平公主立下大功,前者被封“安国相王”,后者受封“镇国太平公主”,李氏兄妹共同努力,终于拿回了祖先们打下的王朝。

也正是从这时起,太平公主逐渐走到台前,与李旦一起,在政坛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他们也随即遇到了下一个敌人:皇后韦氏及其女安乐公主。

简单来说,韦后就是另一个武则天,她联合武三思迫害李氏,期间曾趁太子李重俊谋反事件陷害李旦、太平公主。到了公元710年,她们甚至毒死了李显。

随后,太平公主在参与草拟遗诏时,曾试图推动李旦参谋政事,以制衡韦后一党。但韦后等人的野心远非如此,他们直接架空了李旦,随后迫不及待地要谋害少帝李重茂、相王李旦、太平公主,像武则天当初那样清除李氏、复制“革唐命”的壮举。

但李氏不会再在同一个地方摔跟头。在韦后等人还没有采取具体行动时,李旦之子——临淄王李隆基果断政变,率领自己处心积虑拉拢的万骑营(禁军)杀入皇宫,将韦氏母女及其所有党羽诛杀殆尽。

在这个过程中,太平公主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她的次子薛崇简(有些史书也称“薛崇暕”)因功被封立节王。此外,太平公主还亲自把少帝李重茂拉下皇位,拥立兄长李旦登基。

随着李旦第二次当皇帝,太平公主的权势也达到了新的高峰:

她被封赏的爵邑达到万户之多,创下了唐朝立国以来的新纪录;

由于连续在两次至关重要的政变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太平公主得到了广泛认可,参与政治再也无需遮遮掩掩。她能够公然入朝议事,如果因故不能进宫,李旦会派宰相到她家中征求意见。

甚至每当每当宰相们奏事时,李旦手首先会确认是否请示过太平公主,随后才问有没有问过皇太子李隆基。

当时的太平公主,党羽遍布朝野、资产富可敌国,权势甚至已经超过了皇帝李旦本人,但这并不是什么好事。

权力会将一个人的野心无限放大,也会使其丧失对局势的正确判断能力。为了永葆自己的特殊权势,太平公主对太子李隆基越来越畏惧,于是变动了歪心思:把他拉下马。

于是,太平公主一边制造“太子并非皇帝嫡长子”的舆论,一边安插眼线人监视李隆基的一举一动,此外还毫无顾忌地党同伐异、排挤忠于太子的官员。

当时的太平公主有多疯狂?她甚至在大白天在宫里拦住宰相们,暗示他们改立皇太子,令所有人目瞪口呆。

但李隆基的功劳、威望并非简简单单就能抹杀的,甚至连李旦也对自己英明神武的儿子心存畏惧。

公元712年,太平公主以彗星出现为借口劝说李旦改立皇太子,但不曾想对方却不按套路出牌,直接退为太上皇、让李隆基提前当皇帝。

按理说,太平公主应当刻意收敛才是,然而她一方面撺掇李旦不要彻底放权,另一方面肆无忌惮地挑战李隆基的权力,朝廷的宰相、大部分重要官员都被她的人霸占。

这还不算,太平公主积极策划废掉李隆基、改立新帝,甚至还寻思着毒死这位侄儿。

当时,只有薛崇简对母亲的阴谋极力反对,他多次苦口婆心进行劝阻,但不仅无济于事,还多次遭受了太平公主的毒打。

太平公主显然过于自信,同时也小瞧了李隆基。

公元713年7月,在掌握太平公主一党计划在4日起事的消息后,李隆基先下手为强,以迅雷不急掩耳之势把对方全体连根拔起。

太平公主本人被赐死,她的所有子女、党羽都被株连,只有薛崇简幸免于难。毕竟,当初他曾跟随李隆基对付韦后一党,后来又站在李隆基一边、劝阻自己的母亲。李隆基善待这样的部下,即能体现自己政变的合理性,又能拉拢人心、分化潜在的敌人,何乐而不为?

太平公主的一生,不可谓不精彩,她向我们完整演绎了一个女子是如何被时代影响、如何一步步释放内心欲望的过程。但在封建时代,武则天那样的“壮举”实属例外,事实也证明了这种“变革”对历史毫无益处,太平公主想要复制母亲的辉煌,只能是自不量力、自取灭亡。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807/199685.html

“太平公主两次立下大功,为何依旧下场凄惨?” 的相关文章

刘秀27岁用了三年时间就成为了皇帝 刘秀是运气太好了吗

刘秀27岁用了三年时间就成为了皇帝 刘秀是运气太好了吗

还不知道:刘秀仅用三年就建立东汉,30岁成了皇帝,是运气好还是能力强?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新旧更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朝代改名换姓,也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一个政权为什么会瓦解,不仅仅是因为统治者无能,更多的时候是因为国家的方方面面都已经出现了问题,有的国家因...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后 诸葛亮为何不派赵云或者魏延去守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后 诸葛亮为何不派赵云或者魏延去守

还不知道: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利,为什么当时不派赵云或者魏延去守街亭?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时期能人志士有很多,但是能称得上奇才的其实聊聊无几,司马懿和陆逊可以算一位,而大家最熟悉最有影响力的应该就是诸葛亮了吧,他不仅仅是一个军事专家,还是一个治理国家的好手,就...

法正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法正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扶风郿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名士法真之孙。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原为刘璋部下,刘备围成都时劝说刘璋投降,而后又与刘备进取汉中,献计将曹操大将夏侯渊斩首。法正善奇谋,深受刘备信任和敬重。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进位汉中...

刘备为什么要传位给刘禅 刘备就没有更好的选择吗

刘备为什么要传位给刘禅 刘备就没有更好的选择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备有4个儿子,为何偏要传位给刘禅,难道就没有更好的选择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刘备的一生中有那么多儿子,为什么偏偏把皇位传给刘禅呢?提起刘禅,一定能想到“乐不思蜀”这个典故,既然刘禅这么不求上进,难道刘备当初是选错储君了吗?蜀汉在夷陵之战战败后...

商鞅变法使秦国变强做大 秦惠文王上位后为何要杀他

商鞅变法使秦国变强做大 秦惠文王上位后为何要杀他

还不知道:嬴驷即位之后,为何要处死变法图强的商鞅,甚至将其尸体车裂?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战国初期,秦国国力弱小,时常遭受他国侵扰,为了改变这种面貌,秦孝公发求贤令,后商鞅入秦,在秦孝公的支持下推行变法,历经二十余年,方使秦国逐渐强大。然而,秦孝公去世之后,即位的...

刘惔:东晋大臣、清谈家,是当时清谈的主力干将

刘惔:东晋大臣、清谈家,是当时清谈的主力干将

刘惔(生卒年不详),一作刘恢,字真长,沛国相县人,东晋大臣、清谈家,晋陵太守刘耽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身世族家庭,清明远达,风度才气。得到丞相王导所识,时人比为荀粲。迎娶庐陵公主司马南弟,成为永和名士的风流之宗,当时清谈的主力干将。历任司徒左长史、侍中、丹阳尹等,...

孟达和黄权都投降曹魏 两人待遇为何完全不同

孟达和黄权都投降曹魏 两人待遇为何完全不同

对孟达和黄权都是降将,为何投降曹魏时,黄权的待遇高于孟达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中较为混乱的一个时期,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期。这段历史在《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当中更是变得精彩纷呈。因为三国时期诸侯割据,战争不断,所以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将领。但是因...

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历史上的阴丽华是什么样的人

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历史上的阴丽华是什么样的人

还不知道:正史中的阴丽华究竟是怎么样的人?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建武元年(25年)十月的一天,阴丽华见到了日思夜想的丈夫刘秀,她飞扑到刘秀身边,却突然发现刘秀身边坐着一位端庄美丽的女子,怀中还抱着一个婴儿。她顿时肝肠寸断,却又不得不忍痛向丈夫和女子行礼:陛下……后...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