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为何等何进死后才杀尽宦官呢?
袁绍并不是不想直接杀光宦官,不是非得要让何进先去探路送死,关键是袁绍手头没有军队。按照当时士族与宦官的巨大矛盾,袁绍何尝不想直接把宦官变成肉酱?苦于当时袁绍尚未具有军事实力,只能鼓动何进这个头脑简单的屠夫杀掉宦官。
本来袁绍觉得,以当时何进的优势,怎么着也能取得最终的胜利。但是未曾想自己和何进小觑了宦官的胆量,造成宦官狗急跳墙何进被杀的结果。
我们先来介绍一下袁绍的背景,袁绍所在的袁家是东汉末年非常出名的大家族。在袁氏家族四辈人当中,都曾有人担任过三公。三公在东汉的官场上有着非常高的地位,三公具体包括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
袁绍的父亲叫做袁逢,担任了司空的官职。袁逢的兄弟叫做袁成,袁成担任了左中郎将,但是袁成死得比较早,加之袁绍是庶子,不是大老婆所生,所以后来袁逢就将袁绍过继给了袁成,以防止袁成一脉断了香火。
袁绍虽然是读书和当官人,但是袁绍长得却不弱小,而是体形魁梧,长得还比较英俊。因此,袁绍得到了父亲和叔父袁槐的喜爱。因此,凭借着家族的优势,在20岁的时候,袁绍就已经当上了县官的职位。
进入官场之后,袁绍很快就发挥出了祖上遗传的当官天赋。在上任期间,袁绍为百姓做了很多事,收买了人心,获得了好的名声。过几年后,袁绍的母亲与父亲双双去世,因此袁绍辞官回家为父母守孝。
这时朝中的宦官势力正在如日中天,宦官一旦有了权力就会为所欲为,将和他们唱反调的士族势力视为更大的敌人。因此,士族在宦官的打击之下日子过得并不好。袁绍作为典型的士族家庭,其本人对宦官也是非常的痛恨,这种不可调和的矛盾,就导致了袁绍日后在宫中见到没胡子的人就杀。
袁绍表面上是闲置在家不做官,但是私底下绝对不消停。袁绍非常喜欢结交一些能打的侠士,并且与具有相同目标和观点的士族,进行频繁的交流,密谋着如何才能推翻宦官的势力。例如,张邈、何颙与许攸等人,都是袁绍府上的座上宾,每年这群士族的人都会聚在袁绍的府上,讨论如何重新夺回朝廷的权力,除掉宦官。而且袁绍无论是在金钱上还是在其他方面,都竭尽全力地帮助这群人,资助他们经费,帮助他们避难。
像日后和袁绍为敌的许攸与曹操,在此时与袁绍的关系还是非常好的,以他们几个人为核心秘密建立了一个反对宦官的集团。但是世上没有不漏风的墙,他们的活动引起了十常侍的注意,其中中常侍赵忠就对此非常不满,他觉得袁氏家族应该是书香门第,为朝廷为皇帝效命,不应该与那些党人和侠士交往。并且还拿话敲打袁绍,但是袁绍还是没有停止这些活动。
在公元184年的时候,东汉发生了农民大起义,史称黄巾起义。正是由于黄巾起义导致朝廷解除了党人的禁令,因此袁绍等士族获得了解放。此时,朝廷正值用人之际,大将军何进找到了袁绍,希望袁绍能够报效朝廷。袁绍等得就是这种机会,趁此机会,袁绍等士族势力重新回到朝廷来争夺权力。
袁绍在与何进的交往过程中,发现何进此人并没有什么韬略,虽然身为大将军,但是并没有具有和这个官位相匹配的政治头脑,很容易受到周围人的鼓动。因此,何进就成为袁绍下手的之一个目标。首先,袁绍在何进的手下办事非常得力,成功地获得了何进的信任,此后何进许多差事都交给袁绍放手去干。
但是以目前的力量,想要彻底剿灭宦官势力还是有些困难,直到后来汉灵帝驾崩才改变了朝廷的局面。在汉灵帝死之前,设立了八校尉掌管京城禁军,其中就包括袁绍与曹操。但是何进并不能直接领导八校尉,八校尉中官职更大的是宦官蹇硕。
因此,蹇硕就成为了何进的眼中钉肉中刺。何进的外甥刘辩被立为太子,因此,蹇硕知道如果再不动手的话,以后就没有动手的机会了。在蹇硕谋划政变的时候,有两个太监决定将此事告诉何进的妹妹何太后,何太后听闻此事,将何进召进宫来,商量先一步除掉蹇硕来稳固自己的地位。
蹇硕在汉灵帝病重的时候,打算先把何进调出宫去,于是上书皇帝请大将军外出平定叛乱,但是何进就采用一个拖字诀,说什么都不走。直到汉灵帝驾崩,自己的外甥成功地当上了皇帝。在刘辩当上皇帝后,何太后成为实际的掌权者,袁绍兄弟与叔父由于和何进的关系,得以重新回到朝廷担任重要的职务,袁绍被任命为司隶校尉。
掌握权力的何进杀掉蹇硕还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在蹇硕被何进杀死后,许多宦官都非常害怕被杀。此时袁绍却劝何进进一步铲除所有的宦官势力,起初何进还是非常犹豫,他觉得把为首的几个人杀掉就可以了,但是在袁绍再三地劝说下,还是决定对宦官动手。
考虑到何太后的存在,何进不敢强来,于是袁绍鼓动何进引入外部势力,逼迫何太后同意处死宦官。何进头脑一热就听了袁绍的话,于是在外界势力的干扰下,何进成功杀死了一批宦官。
袁绍假冒何进的意思对宦官赶尽杀绝,但是这种行为逼急了宦官。于是,在何进进宫见太后的时候,以段珪为首的太监们设下了埋伏杀掉了何进,将何进的脑袋扔了出来。袁绍看到此处,便与何进手下的军官冲进宫中杀掉了所有的宦官。之后董卓的到来,夺取了尚未拥有兵权的袁绍的胜利果实,因此袁绍慌忙逃回老家,拉起了队伍开启了讨伐董卓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