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历史上的明英宗是昏君还是明君?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07-23)240

历史上的明英宗是昏君还是明君?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关于历史的纷争非常之多,这正是因为历史没有确切的答案,而对于历史的记载却是出入良多,正如史料记载中对于皇帝的评价,在明清两朝时期就出现了很多皇帝嬗变的案例。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数明英宗了,在明朝的官方正史中所记载的明英宗可以说是一个至善至美的英明君主,可是到了明清交替之际,关于明英宗的官方正史记载出现了转变。

历史上的明英宗是昏君还是明君?

这个时候的明英宗已经不再是至善至美的君主,而是被描述成了无功无过的忠主之君,不仅如此在正史的描述中,这个无功无过并不是真正的中立,而是偏向了明显的继续恶化的形势,也就是说明英宗的形象正在向着更恶劣的方向发展。

果然到了明朝时期在官方正史的记载中,明英宗的形象就彻底变成了一个无能的昏君,而且在明朝的正史记载中,明英宗没有任何的翻身机会。

同一个君主,在不同的时期的历史评价如此的千差万别,这其中必然会有很多的影响因素,再加上明英宗的特殊身份,这其中的深意更是值得探究。

首先从明英宗自身的独特性来说,他的君主身份就是一个影响因素,我国古代社会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也就是说国家的一切都可以依据皇帝的意愿发展。

所以说明朝时期对于明英宗的记载是否受到皇权的影响不得而知,再加上明清交替又出现了王朝的交替,那么清朝的统治者是否会因为建立自己的形象而丑化前朝皇帝也不得而知。

综合来看在这场形象嬗变的过程中,政治导向必然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也出现了一个“清廷诋毁明朝说”,从上述的猜测中也可以来说这个说法的由来。

以下就将从更加具体的各个转变节点为出发点,进一步阐述明英宗由一代明君嬗变成昏君的过程,以及“清廷诋毁明朝说”是否确有其事。

一、以明英宗为例探析清朝君主由英主到昏君的嬗变形成

明英宗是明朝的第六任皇帝,名讳朱祁镇,明英宗的政治生涯非常的玄妙,在八岁时年幼的朱祁镇就继承了皇位,可是这时的朱祁镇还很年幼,并没有执政的能力,于是就出现了太后以及“三杨”军团联合掌权的政治体制。

到了朱祁镇成年以后,有了掌管朝政的能力以后又出现了“土木之变”事件,在这场平定叛乱的战争中明英宗不幸成为了俘虏,之后又被释放,回国后又被自己的景帝软禁,最后通过“夺门之变”重新掌权,正是这样一个传奇故事也为明英宗的政治生涯带来很多褒贬不一的说法。

但是在明朝统治期间明英宗的形象还是被肯定的,这一点体现在为英宗立庙,也体现在正史《明英宗实录》中的记载,可是也正是这些才使得明英宗的形象在后面出现了巨大的转变。

1、明朝时期为明英宗英主时期的原因探析

上述提到在明朝时期明英宗的形象还是比较正面的,尤其是在《明英宗实录》中的记载,整体来说明英宗在《明英宗实录》中的形象就是英勇、睿智、具有决策能力,具有一切英明君王的特点。

首先《明英宗实录》中的具有决策力的表现在著名的“土木之变”事件之上,当然除了这次征战之外,《明英宗实录》中还记载了很多实例。

比如说朝廷的很多政务都是明英宗独自做的决定,并且因为这些政治决策使得明朝的发展得到了提升,但是有一点就是在《明英宗实录》中刻意地刻画了明英宗的决策能力。

上述提到明英宗在继位之时才只有八岁,这个年龄时期并没有独立的能力,所以太后及“三杨”军团才是真正的掌权者,但是在《明英宗实录》中却鲜少提及。

尤其是“土木之变”的发起,在《明英宗实录》中的记载就是明英宗主动提出的,但是王振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也没有提及。

由此可见明英宗确实有决断能力,但是并没有达到《明英宗实录》中所记载的那样优异,《明英宗实录》对于明英宗的记载存在着一定的美化作用。

而英勇和睿智也同样有夸张的成分,明英宗能够御驾亲征“土木之变”确实表现出了明英宗的英勇,可是在《明英宗实录》中将“土木之变”的失败全全归过于王振也有一定的美化明英宗成分。

所以说在明朝时期明英宗的形象确实是英明的,对于明朝的治理也是有一定的建树的,但是还达不到至善至美的程度。

2、明末清初为明英宗中主时期的原因探析

到了明中后期的时候对于明英宗的记载就出现了转变,不再一味地赞颂明英宗,也不再像《明英宗实录》一样,为了达到美化明英宗的目的而忽略了很多的真正史实情况。

在这时期对于明英宗的形象转变成了功过相抵的中庸,而这个转变的立足点就是上述提到的两个重要因素,一个是太后以及“三杨”军团前期的辅政,另一个就是王振。

首先在这一时期对于明英宗统治前期的记载就不再像《明英宗实录》中所记载的一样,选择了一定程度的忽略,而是重视了这一时期的太后及“三杨”军团的作用。

如此一来自然就打破了《明英宗实录》中称赞明英宗整个正统时期独立行政的说法,也就证明了《明英宗实录》所记载的并非全部是真实史实。

另外对于明英宗形象影响更大的还要说很多史料记载中对于王振的评价,在《明英宗实录》中所记载的王振是一个害群之马,是一个奸佞小人,把明英宗“土木之变”的失败也归咎于王振。

这时期的史料普遍情况也都认同其中对于王振的评价,但是不同的是在对王振提出批评的同时,也对明英宗做出了评价,对王振的评价越是抨击,那么对于明英宗昏庸也就越明显。

因为王振是明英宗非常宠信的臣子,所以说王振越是奸佞,就越是证明了明英宗听信谗言,没有贤明的判断能力,这一点又一次打破了《明英宗实录》中塑造的完美形象。

3、清朝时期为明英宗昏君时期的原因探析

到了清朝时期对于明英宗的评价又一次急转直下,从一个中主形象落到了昏君之名,尤其是在乾隆年间,对于明英宗的评价更是一锤定音。

乾隆皇帝对明英宗的评定为始终昏聩、大权旁落,尤其是在宠信王振这件事情上,乾隆更是言辞犀利,说明英宗就是一个昏庸无道,使得皇权外流的无能之辈。

宠信王振确实是明英宗一生中更大的诟病,但是清朝修订的史料中还提到了明英宗放纵曹吉祥等等其他的昏庸行为,再加上明英宗因为听信王振的话使得“土木之变”大败,自己也被俘虏数年,回国后又失去了皇位,这些事情无一不成为了清史否定明英宗的理由。

但是这些评判也有失偏颇,虽然这些不对之处确有其事,但是明英宗在位期间也做出了很多的有利于国家发展的政治决策,比如说释放建庶人、罢免嫔妃殉葬等等陋习。

因此可以说明英宗虽不至于至善至美,但是也不至于像清史所说的始终昏聩,用中主形象来形容明英宗或许才是更恰当的。

二、以明英宗的嬗变为例简要分析“清廷诋毁明朝说”

由上述的史料来看“清廷诋毁明朝说”确实有理有据,但是如果仔细分析就可以发现这个论据是不充足的,虽然在明英宗的人物评价上处处都体现了“清廷诋毁明朝说”,但是这只是个例而已,竟不是普遍现象,因此“清廷诋毁明朝说”是否真的存在还尚有疑问。

上述有提到宫廷正史的记载内容,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政治而服务的,所以说比起历史价值,它的政治作用或许更加的重要。

结合这一点来看,无论是明朝还是清朝,对于明英宗的评价都不可能简单地从明英宗自身出发,其中必然有着很多的政治因素存在。

首先就是巩固皇权,明朝时期美化明英宗是为了巩固明朝的皇权,清朝丑化明英宗也是为了巩固清朝的统治,因此政治作用在其中举足轻重。

但是“清廷诋毁明朝说”这个说法用到其他皇帝身上又表现出了不适性,比如说清朝对于很多明朝皇帝的形象还给予了“ *** ”,反对民间丑化这些明朝的皇帝。

这样看来清朝确实又没有了诋毁明朝的意思,之所以会出现乾隆大逆转明英宗形象或许只是出于一种维护皇权本身,而非是个人喜好导致。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明英宗的形象嬗变是一个多种原因的共同作用结果,并不是个人意愿所导致,而明英宗的形象既不是《明英宗实录》中的至善至美,也不是清朝时期始终昏聩这样的昏庸至极。

明英宗的形象更贴合的还是过渡时期的中主形象,在宠信王振等奸佞小人上是昏庸无疑,但是也做出了很多利国利民的优秀决策。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07/200981.html

“历史上的明英宗是昏君还是明君?” 的相关文章

康熙临终前要求隆科多陪葬,是因为什么?

康熙临终前要求隆科多陪葬,是因为什么?

无论是历史上,还是影视剧中,隆科多都是雍正取得皇位最关键的人物。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古代封建王朝曾流行一句话:皇家没有父子,只有君臣。直白点说,在皇权跟前,毫无亲情、友情可言。康熙虽然经历了惨烈的九子夺嫡,但是对于孩子和经营一辈子的王朝还是很放心不下的,在临终之前,曾秘密地...

袁盎在历史上是什么形象?他最后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袁盎在历史上是什么形象?他最后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历史上有这么一类人,他们为了国家而将生死置于度外,这些人值得敬佩和怀念,这些人不畏强权,从而流芳千古。袁盎,汉初楚国人,他的父亲从前是个强盗,后来迁徙到了安陵。在吕后执政时,做过吕后侄子吕禄的家臣,吕氏一族被灭门之汉文帝即位后,被哥哥袁哙保举担任中郎。袁盎有较浓厚的儒家思想,强调等级名分、按“礼”行...

司马懿既然看穿了空城计 司马懿为何没有攻城

司马懿既然看穿了空城计 司马懿为何没有攻城

对司马懿早就识破了诸葛亮的“空城计”,为何没有攻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将诸葛亮塑造得神乎其神,借东风,草船借箭,七擒孟获,似乎诸葛亮是个神通广大的神人。其实,历史上诸葛亮也是个普通人,只是在治国理政和带兵打仗方面非常有才能而已。他的宿敌司马...

朱蕴章为什么选择朱允炆作为继承人 朱元璋是因为偏爱吗

朱蕴章为什么选择朱允炆作为继承人 朱元璋是因为偏爱吗

对朱元璋为什么要传位给朱允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1392年,大明太子朱标去世了,这对朱元璋来说,是双重打击。一方面,是亲情上的打击。朱标是朱元璋的嫡长子,是他最亲的儿子,在他心中,他和马皇后,朱标三个人,才是其乐融融的一家人,其他儿子们,那都是来凑数的。一方面,...

诸葛亮明明知道北伐难以成功 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坚持北伐

诸葛亮明明知道北伐难以成功 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坚持北伐

诸葛亮明知北伐难成,为什么他还要坚持北伐?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历史上著名的忠臣良相诸葛亮,在先主刘备去世后,曾进行了五次北伐,从228年春至234年冬先后兵出汉中,对曹魏发动的五次战争。每一次他都是信心满满地率军出征,但每次都是无功而返。后世之...

南巡有何好处,朱厚照为何一定要这么做?

南巡有何好处,朱厚照为何一定要这么做?

朱厚照,是明孝宗朱祐樘和张皇后的长子,明朝第十位皇帝。“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明朝的武宗南巡又称之为正德南巡之争、明武宗南巡之争。这一历史事件发生于明武宗正德十四年(1519)。是年二月,刚从北部边地太原、宣府巡视回来的朱厚照,又决意南巡,并于二月二十五日正式...

李世民在处理李承乾的时候 李世民为什么要选择上策而不是其他选择

李世民在处理李承乾的时候 李世民为什么要选择上策而不是其他选择

李世民如何处置李承乾方为上策?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作为唐高祖李渊的次子。虽然其因为并非长子而无缘太子之位,但由于其在唐朝统一天下的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手下人才济济。所以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用武力夺取了本应是兄长...

历史上关兴和张苞是怎么死的?对蜀汉有何影响?

历史上关兴和张苞是怎么死的?对蜀汉有何影响?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关兴和张苞,是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关兴是关羽的儿子,张苞是张飞的儿子,俗话说,虎父无犬子,关兴和张苞在刘备伐吴、诸葛亮北伐中表现英勇,都立下不少战功。在正史中,关兴和张苞去世比较早,属于英年早逝,史料记载较少,但是,在演义中,关兴和张苞的表现非常...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