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灭六国的时候分别都是哪些将领出征的呢?
公元前221年,秦朝扫灭六国,统一天下,开创了中国历史上之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始皇嬴政开始使用皇帝的称号。自秦孝公任用商鞅开始深彻变法,奖励耕战,秦国子弟莫不希望通过军功换取爵位。因此战国末年秦国名将辈出,司马错、白起、王翦、蒙恬、李信、内史腾、辛胜等,为秦国统一天下做出了重要贡献。从公元前230年灭韩到前221年齐王建开城投降,秦国共用十年时间消灭六国,完成统一。说起秦灭六国,只会提起秦始皇,大家对领兵作战的将领却不甚知晓。今天下吕居士来谈谈消灭六国的秦国将领。
秦灭六国图
六国被灭的先后顺序为韩、赵、魏、楚、燕、齐,本文按照六国被灭顺序展开。秦国强大之后采用远交近攻、先弱后强的原则。按照远近,韩国和赵国最近,魏国和楚国次之,燕国和齐国最后。按照强弱,赵国、齐国和楚国是东方强国,尤其赵国经过胡服骑射后实力大增,足以与秦国抗衡;韩国、魏国和燕国是弱国。综合以上,韩国成为之一个被消灭的国家。
内史腾灭韩:前230年
三家分晋以来,韩国始终是三晋中实力最弱的。虽然战国中期申不害变法使韩国实现了短暂的强大,但申不害变法强调术治,过于强调国君的作用,与秦国商鞅的深彻变法不同。所以申不害和韩昭侯去世后,韩国迅速衰败。韩国处于强国包围之中,处处被各强国蚕食。
秦王嬴政开始筹划灭亡六国时,韩国势力最弱,但所处地位却最重要。它扼制秦由函谷关东进之道路。所以韩国成为之一个被灭之国。
公元前230年,秦王嬴政派内史腾率兵攻击韩国,攻克韩都,俘虏韩王安。秦国在韩国旧地设置颍川郡。韩国之名从此消失在中国历史中,后世朝代中再无以韩命名。
王翦、王贲灭赵:前228年、前222年
长平之战,秦坑杀四十万赵卒,赵国再也无力与秦国抗衡,就将在北部边境抗击匈奴的名将李牧调回邯郸,抵抗秦国。李牧作战机动灵活,秦军屡攻不下。秦国采用反间计,赵王杀李牧,为秦国灭赵扫除了障碍。
公元前228年,秦将王翦率军攻赵,赵国抵抗数月,但内奸郭开蛊惑赵王,向秦军开城投降,赵国灭亡。赵国公子嘉逃到代地称王,于前222年被王翦之子王贲消灭。
王贲灭魏:前225年
灭赵之后,秦楚之间只剩魏国,而魏国此时只剩下都城大梁及周围一些城池,于是灭魏摆上了日程。
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国力大增。魏国经过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实力不可与当年同日而语,在强秦的进攻下,不断割地求和,最后只剩下都城及其附近的领土。
王贲
公元前225年,秦王嬴政派王贲统兵灭魏。王贲水灌大梁城,历时三月,魏王出城投降。
王翦灭楚:前225年-前 223年
战国时期,楚国是领土面积更大的诸侯国,占据长江流域大片领土。秦国灭亡魏国后,开始大举进攻楚国。
前225年,秦王因老将王翦提出灭楚非60万兵力不可,任用年轻将领李信和蒙恬一起,率军二十万进攻楚国。楚国主将项燕击败秦国军队。李信战败逃回秦国。
前224年,秦王嬴派王翦和蒙武统率60万大军开始第二次灭亡楚国之战。王翦利用秦国稳定的后方和充足的军需供应与楚国开展消耗战和持久战。最终,楚国不敌,项燕被杀,楚王熊负刍被俘,楚国灭亡。
王翦、王贲、李信、辛胜灭燕:前226年-前222年
秦将樊於期逃到燕国,秦国要挟攻打燕国。燕国为阻挡秦国大军,燕太子丹实施“荆轲刺秦王”之计。荆轲失败被杀,秦王嬴政大怒,派大军兵临燕境。
前226年,秦王嬴政派王翦与辛胜率军攻燕,秦军一举攻破燕都蓟城。燕王喜和太子丹逃到辽东,李信追击消灭燕军主力。前222年,王贲率军消灭辽东的燕国势力,存国800余年的燕国灭亡。
王贲灭齐:前221年
战国末年,齐国曾被乐毅率五国联军占领70余城。后虽有田单收复齐国旧地,但齐国元气大伤,已非当年与秦国并称东帝、西帝时期的齐国,无力参与天下争斗。齐国选择了置身户外,对于秦灭其他各国冷眼旁观。齐王建亦非贤明之君,在位期间齐国毫无斗志。东方五国灭亡之后,战火终于到了临淄城下。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派王贲率军进攻齐国,齐王建不战而降,齐国灭亡。
秦灭六国,首次实现了天下一统。秦国奋六世之余烈完成此伟业,是秦朝6代君王的政绩,同时也是秦军将士的功劳。
秦国历百余年的励精图治,终有东出一统天下,废分封,置郡县,书同文,车同轨,后世受益无穷。
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意欲“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然秦朝横征暴敛、律政严苛致天下揭竿而起,存二世而亡。呜呼哀哉!此时灭亡六国的名将也无能无力!
杜牧《阿房宫赋》曰:“灭六国,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