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商朝频繁的迁都 统治者为什么要如此折腾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07-26)120

还不了解:商朝迁都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商代统治者出于什么原因,使劲地折腾把首都迁来迁去呢?

《尚书》上载商朝“不常厥邑”,老是搬家,经常迁都。《史记·殷本纪》记载:“自契至汤八迁,汤始居亳”,也就是商汤灭亡夏朝以前,统共搬了八次。具体怎么个搬法,历史久远,文献失考。

“不常阙邑”的商朝

王国维认为商朝元祖契最早建都是在今天的山东曹县,然后搬到蕃(今天山东藤县),是为一迁。然后契的儿子昭明把首都从蕃迁徙到砥石(今河北泜水流域),是为二迁。之后又搬回到商(今河南商丘),是为三迁。

再然后昭明的儿子又搬到泰山、再搬回商都,是为四迁、五迁。再再然后帝芬又迁都到殷(今河南安阳),这里六迁了。再再再然后孔甲又搬了回去,搬七次了。

最后商汤搬到亳都(这亳在哪里,还有三个说法,一说在山东曹县、一说在安徽亳州、一说在河南偃师),第八迁了。

商朝频繁的迁都 统治者为什么要如此折腾

上图_ 桀(?―公元前1600年),姒姓,夏后氏,名癸,一名履癸,谥号桀,史称夏桀

然后,商汤灭了夏桀,得了天下,又搬了五回家,“乃五迁,无定处”(《史记·殷本纪》)。这五迁的具体情况,也是众说纷纭。《古本竹书纪年》说迁过的五个都城是嚣都、相都、庇都、奄都、殷都。《史记》说是隞都、相都、邢都,然后盘庚时候先都河北,后来渡过黄河迁都殷。《尚书书序》上记载是迁都了四次,嚣都、相都、耿都、殷都。总而言之,还是搬了好多次。

盘庚迁殷后,史书上不再渲染商朝迁都频繁了,商朝的首都似乎基本上固定了下来。但是在史书的字里行间,还是可以看到商人在忙着搬家。《竹书纪年》上说,武乙三年,商都从殷迁到了河北,十五年又迁到了沫,文丁元年,又迁回了殷。末代商王,大名鼎鼎的纣王继位的时候在殷,但是后来又把首都搬到了朝歌(今河南淇县,一个因《封神演义》著名的城市)。清朝孙壁文的《新义录》说商朝统共迁都迁了十七次。到底是不是真的十七次,咱也不了解,咱也没得问。但总之是有很多很多次。

商朝迁了那么多次都城,搞得人民“荡析离居,罔有定极”(居无定所,烦得要死)。商代统治者是出于什么原因,这么使劲地折腾,把首都换来换去?

原因众说纷纭

迁都如此兴师动众的事,不大会是吃饱了没事干,迁着玩儿,其中必定有文章,但是自武王伐纣,姜子牙封神(划掉),至今已经3000多年了,史无可稽,后世人们只好推测。

说法一,是说要“去奢行简”。

此说本身就历史悠久,先秦《墨子》中就有。汉儒沿袭之,并附会上儒家思想,将其发扬光大。东汉杜笃《论都赋》中说:“昔盘庚去奢行俭于亳”,荀悦《申鉴》:“盘庚迁殷,革奢即约”。大概是商王觉得在灯红酒绿的大都市呆了久了,臣下们忘记了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失去了朴素务实的作风,奢靡之风,腐败之风大涨。故而要将其搬到新地方,重新建设一个都城,让他们体会到先辈们筚路蓝缕的艰辛,找回初心,砥砺前行。

商朝频繁的迁都 统治者为什么要如此折腾

上图_ 商时期全图

说法二,是自然灾害(主要是水灾)说。

此说也是历史悠久,东汉郑玄谓:“祖乙居耿,后奢侈逾礼,土地迫近,山川尝塌圮。至阳甲立,盘庚位置臣,乃谋徙居汤旧都”。把“山川尝塌圮”和“奢侈逾礼”,放到一块儿讲。当然也有执“水灾”说一端的,《蔡传尚书》说“自祖乙都耿,圮于河水,盘庚欲迁于殷”,戴钧衡《书传补商》曰:“盘庚之迁何故乎?曰水灾也。曷灾乎?曰河圮也”。现代学者也执这类观点的。顾颉刚、刘起釪先生就认为“终是水涝给旧地造成了祸患,引起了经济的、社会的问题、不得不迁”。

说法三,“游牧”“游农”说。

有学者认为商朝中期以前还处于游牧渔猎经济向农业经济过渡转换的阶段。一直到了盘庚迁都以后,才进入农业时代,才开始安顿下来。持有此说者有解放前的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还有类似的“游农说”,如翦伯赞先生认为“商代农业生产力比较低,经常迁都可能和地力衰耗有关”。意思就是说,商代前期,人民还是粗放耕作,还不了解施肥培育土壤,收完粮食,地就荒了,只好另寻土地。故而不定地漂流,另寻家园。近代非洲还有这类的“游农”部落。

说法四,政治原因。

郭沫若在他主编《中国史稿》中说:“这样迁来迁去,一方面是由于阶级斗争的发展以及统治阶级的内部纷争,同时也是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威胁”。此处提及了两个政治原因,一是“阶级斗争”,二是“统治阶级内部的纷争”“阶级斗争”,可能是奴隶造反、也有可能是贵族和平民之间的冲突;“统治阶级内部的纷争”的一大代表则是王位之争,《史记》上说,商朝有“九世之乱”,王位继承在兄终弟及和父死子继之间不停变换。虽然历史细节已经汩没在岁月之中,但是还可以看到当年“烛影斧声”之类的故事反复地在上演。

政治原因不仅有以上内部原因,可能还有外因。商朝周边有众多的方国部落,“淮夷”、“徐夷”、“工方”、“狄”、“羌”等等等等,终商一朝,和他们进行着长期战争。由于战争的需要,商王或作为更高统帅方便到一线作战指挥而迁都;或是征服了敌人为了巩固新国土的统治而迁都;或是军事上占了下风躲避敌扰而迁都。

以上种种说法,都有道理,但都有缺陷。譬如河患说,《史记》上记载了大禹时“河菑衍溢,害中国也尤甚”。而对于几百年后的商朝,能导致迁都的重量级洪水,却只字未提,那又是怎么回事?盘庚迁都时,受到“民”的反对。难道还有洪水来了不懂跑的傻民?又如“游农”说,就算不会施肥,不会搞轮耕吗?种完了甲地,地力不行了,种乙地,等乙地种完了,再回来种甲地,何必远走他乡?

商朝频繁的迁都 统治者为什么要如此折腾

上图_ 郑州商代遗址 发掘现场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或许商朝屡次迁都,都不能简单笼统地归结成一个原因,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下,可能又是政治因素、经济因素、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在成汤之前,八次迁都的的原因可能是游牧造成的。但是到了灭夏之后,“游牧”、“游农”说就与真实情况不符合了,根据考古资料表面,商代的主要经济生产已经是农业。邯郸、郑州的商代早期商代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石杵、石臼等农具。甲骨文卜辞中已经有大量和农作相关的卜辞。而且商人已经懂得肥田,武丁时甲骨卜辞上写,“庚辰卜,贞翌癸末屎西单天,受有年。”就是卜问神灵,从庚辰日到癸末这天,打算用粪便肥田,问能否丰收的意思。

成汤后的之一次迁都,按史记的说法是仲丁迁隞都。之前商都一直在亳都好好的,到了仲丁父亲太戊时候,东方的夷人强大起来。仲丁继位后有了“征兰夷”的事。这次迁都很可能是为了征讨兰夷。

第二次迁都是河亶甲迁相,《古本竹书纪年》说:“河亶甲时,殷商复衰”。此时,商朝国势衰落,原先已经打趴下的东夷又开始叛乱,属国班方也起来造反,“征兰夷,再征班方”,估计此时,隞都屡受威胁骚扰,不得不迁都到相。

商朝频繁的迁都 统治者为什么要如此折腾

上图_ 商周贵族服饰

第三第四次迁都,祖乙和南庚的迁都,则可能是因为统治集团的内部斗争。祖乙之前的几代商王的王位继承,都是兄终弟及,兄弟轮完一圈后,再由小弟的儿子继承。到了祖乙这里,一反常态,祖乙是老大仲丁的儿子,他是从三叔河亶甲那里接过王位的。这种不合规则的情况,很可能是发生了激烈的政治斗争。南庚的情况更为特殊,他是从堂兄祖丁那里接过王位,这在整个商朝是独一无二的,他很可能是政变上台。祖乙和南庚不循常理夺取王位后,为了防止政敌的反攻倒算,就会另迁新邑。祖乙的新都耿都,南庚的新都奄都,估计都是他们即位前的封地,就像后来明代北京是燕王朱棣的老巢一样。

第五迁,就是著名的盘庚迁殷,《尚书》上说,盘庚迁都是因为“视民利用迁”,原因其一可能是因为两几代的政变上台的商王留下一批政变功臣贵族,这些人依靠功绩享有特权,对王权产生威胁,要搬个家,把他们调离老巢,削弱他们的影响。所以盘庚迁都,很多人死活不愿意,盘庚软磨硬泡、威逼利诱才把事给办成。其二是因为殷地土地肥沃,自然环境比之前奄都优越,符合农业生产。

盘庚迁殷后,虽然还是迁了几次,但基本稳定在殷周边,殷也成了商代最长的首都。20世纪安阳小屯村的发掘震惊世界,挖出的就是殷都,殷是中国考古上之一个发掘出成熟文字的城市,殷代也成了商代中后期的代称。

参考资料:

【1】《先秦多都并存制度研究》 潘明娟 陕西师范大学 2009.4

【2】《殷都屡迁原因试探》 黎虎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82.4

【3】《商代“不常厥邑”议》 蒋至静 内蒙古师院学报(社科版)1980.3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07/201427.html

“商朝频繁的迁都 统治者为什么要如此折腾” 的相关文章

贾诩如果和司马懿斗智 谁才是更胜一筹的人

贾诩如果和司马懿斗智 谁才是更胜一筹的人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如果贾诩与司马懿斗智,谁更胜一筹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作为三国时代的两个大阴谋家――贾诩和司马懿,他们都诡谲阴狡,智略深长,那么如果两人斗智,谁又能更胜一筹呢?关于司马懿,大家都清楚,他有着超乎于常人的强大毅力,屡挫屡战,坚执不屈。如同伏在草丛中屏...

吕布败后张辽、高顺是什么下场?为何会被曹操活捉?

吕布败后张辽、高顺是什么下场?为何会被曹操活捉?

关于三国猛将吕布的故事,或许世人听闻最多的一句话便是“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张辽和高顺都是吕布手下大将,张辽投降曹操之后,成为曹操五子良将之一,逍遥津一战,以七千人打败孙权十万大军,率八百敢死队,杀的孙权十万大军溃不成军,张辽甚至一度冲到了孙权面前,勇不可挡...

杨戏:蜀汉时期官员,性情简略,但对故友忠实诚恳

杨戏:蜀汉时期官员,性情简略,但对故友忠实诚恳

杨戏(?-261年),字文然,犍为郡武阳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早期担任督军从事、相府主簿。受到大将军蒋琬的器重,历任护军、监军、建宁梓潼二郡太守、射声校尉。为人疏阔简略,忠诚宽厚。酒后对姜维有傲弄之言,坐罪罢免。景耀四年,去世,著有《季汉...

曹真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曹真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黄初二年(221年),曹魏镇西将军曹真率军征讨占据河西的叛贼。最后魏军大胜,歼敌五万余人,还俘获大量牛羊等战利品,不仅打通了中原与西域的联系,还使得西域重新归属中原皇朝。太和五年(231年),大司马曹真病逝,司马懿自此成为曹魏...

南军大将盛庸曾经多次击败朱棣,最后结局如何?

南军大将盛庸曾经多次击败朱棣,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您走进南军大将盛庸的故事。盛庸是明朝初期靖难之役时朝廷军的一个主要将领,他在洪武年间的时候,就已经官至都指挥了。到了靖难之役初期的时候,他起初以参将的身份,跟着主将耿炳文一起参与北伐燕王朱棣的战争,但不久后的...

纳兰明珠为什么要妻子弹劾自己?到处宣扬他有谋反之心?

纳兰明珠为什么要妻子弹劾自己?到处宣扬他有谋反之心?

众所周知不管在哪个朝代,谋反都是诛九族的大罪,比贪污受贿严重多了,可是在清朝,有一位大臣,他因为贪污被抓了之后,却要自己的妻子向皇帝弹劾自己,到处宣扬他有谋反之心,这位大臣就是纳兰明珠。纳兰明珠来头不小,纳兰一族与爱新觉罗家有着亲戚关系,他的妻子是英亲王阿济格的女儿,并且纳兰明珠本人很会察言观色,处...

曹操和司马懿都篡位了 司马懿为什么会被骂了千年之久

曹操和司马懿都篡位了 司马懿为什么会被骂了千年之久

曹操篡汉,司马懿篡魏,为何只有司马懿被骂了一千多年?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东汉末年至三国鼎立,多年的战火,华夏人口锐减至只有十分之一。这时的天下,上至世家,下至平民百姓,都渴望天下一统,做那盛世之犬。但是,统一天下的司马懿,原本该被世人所称颂,为...

天京事变杨秀清掌握大权 韦昌辉是怎么轻易解决杨秀清的

天京事变杨秀清掌握大权 韦昌辉是怎么轻易解决杨秀清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天京事变中大权在握的杨秀清,为何被韦昌辉轻易屠戮,两万人惨死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众所周知,天京事变的爆发使得太平天国运动走向衰落,为何会爆发这次内讧事件?这次事件的经过是怎么样的?特别是东王杨秀清当时掌管军政大权,为何被韦昌辉轻易屠戮全家和部属共...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