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唐朝散、勋、爵制度下,官员等级怎么划分?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07-27)470

唐朝散、勋、爵制度下,官员等级怎么划分?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唐代职官制度中,有具体职任的中央、地方文武官员等,自正一品至从九品下共分为30个等次,他们因才能与品德突出而被授官,掌握大小不等的权力。同时,唐代有一套与职事官品相辅而行的散、勋、爵制度,表明包含职事官与非职事官在内的唐代各种官员等级身份的差异。这篇文章具体向大家介绍散、勋、爵制度的不同。

散官

散官,又称散阶、散品,没有实际的职权,只是一种表示身份地位的荣誉称号。早在汉代就已经产生散官现象,光禄大夫、太中大夫、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特进、奉朝请等都是当时的散官名号,大多并无实职。魏晋南北朝时期给官员于本官外另加仪同三司等名号,以示尊崇而无实际职务。

隋代对南北朝以来的官制加以总结归纳。首先,对职事官的品级做了规定。隋文帝时设置九等职事官,一品至三品分为正、从两等,四品至九品也分正、从两等,并在此基础上再分上、下阶,这样,就形成九品三十职事阶。炀帝大业三年有所改易,规定自之一至第九品,只设置正、从之别,而不分上、下阶,因此,隋炀帝时期有九品十八阶职事官。

其次,隋王朝对前代的散官现象予以规范,提出明确的散官概念,并参照职事官品级设置,对散官的品级开始有所区别。隋文帝时,规定文武大臣中德高望重之人可获得特进、左右光禄大夫、金紫光禄大夫、银紫光禄大夫、朝议大夫、朝散大夫等散官名号;六品以下,又设十六等品级,共四十三散号将军,主要授予有功武官。炀帝时,废除四十三散号将军。

唐承隋制,将文武散官分为两个系统,建立起更完备的散官制度。文散官包括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至文林郎、将仕郎等二十九阶,武散官则包括骠骑大将军、辅国大将军、镇军大将军至陪戎校尉、陪戎副尉等共四十五名号三十一阶,其中有16个散官名号是专门授给归附的少数民族酋长的。

文散官为二十九阶,对应29个散官名号;武散官为三十一阶,却有45个散官名号。文武散官官阶出现差别是因为文散官的三品只分正、从,武散官的三品在区分正、从的基础上,还分出了上下阶。

唐朝散、勋、爵制度下,官员等级怎么划分?

文散官名号与官阶一一对应,武散官名号多于官阶14个,原因在于:武散官在三品正、从上阶和四至九品的正、从下阶各增加了一个授予少数民族首领的官号,通常称怀化、归德。同等情况下,冠名怀化的散官品阶高于以归德冠名者,前者多为正阶,后者多为从阶。由三品正、从上阶到四至九品正、从下阶,怀化与归德的称号与大将军、将军、中郎将、郎将、司阶、中侯、司戈、执戟长上连用,产生16个针对少数民族首领的武散官名号,因此武散官名号超出武散官品阶,达到45个。

隋炀帝大业六年曾规定:五品以上官员一律着紫袍,六品以下官员兼用绯绿。唐的官员服色规定源于隋朝,又进一步细化,将五品以上官员分为三品以上和四、五品两类,前者着紫袍,后者服绯;同时将六品以下官员也分为六、七品与八、九品两类,前者服绿袍,后者着青服。这里所说的品阶都是指职事官所带的散官品阶。除了色彩的差异,职事官官服的面料质地、纹饰图案等也依据其散阶的差异而相应地发生变化。

勋官

勋官本来是北周与北齐交战之际,赏给立功军士的荣誉称号,有品级而无职掌,后来渐渐扩展,一些文职官员也获得勋官称号。北周勋官级别的具体情况缺乏史料记载,不过脍炙人口的北朝叙事民歌《木兰辞》中,有“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的句子,或许当时已经有十二级勋官。

隋文帝是接受了北周静帝的禅让而登上帝位的,国家制度受北周传统的影响,并有所损益,在勋官问题上也是如此。隋文帝定上柱国至都督共十一等勋级,皆无职掌,以酬军功勤劳,维护关陇军事集团的利益。唐武德、贞观时有所改易。由于当时勋官与散官名称相同,不易区分,所以高宗咸亨五年再加以改革,定为十二转,皆无职掌,分别对应视正、从二品到视正、从七品,转数越多,则勋级越高。

凡以战功授勋者,主要根据其杀获敌人的多少来评定其战功之大小,进而决定其勋转的授予。军方要核实准确奏报中央,然后中央审核授予。

勋级授予又分为守城与攻城两大类情况。之一类为坚守城池顽强苦战者。若立之一等功,可授勋三转;若立第二、三等功,则依次递减一转。第二类为攻破敌人城池、阵地者。在这一类中,首先根据敌我双方力量对比确定战役的难易程度,我方兵力少,敌方兵力多,取胜难度更大,称为上阵;若双方势均力敌,则称为中阵;若我方兵力强于对手,则为下阵。在此基础上,结合士兵斩获敌人的数量分出三个等级,杀获敌人十分之四者,称为上获;杀敌十分之二者,称为中获;杀敌十分之一者,称为下获。

然后结合三等战阵与三等战争成果来确定勋酬:上阵上获之一等功,酬勋五转;上阵中获,中阵上获之一等功酬勋四转;上阵下获,中阵中获,下阵上获之一等功,酬勋三转;以上情况若立二、三等功,因难度降低,则依次递减一转。若中阵下获,下阵中获立一等功,则酬勋二转,立二、三等功则酬勋一转;若下阵下获也酬勋一转。

由于授勋太滥,勋官含金量日益降低。依令由 *** 授给勋官勋田,但实际上所授土地与白丁并无多大区别。若只是勋官而无实际职务,那就要在京师或州县轮番值勤戍卫,在各级 *** 部门当值者则充当僮仆的角色。法令上规定勋官可按照品级与公卿列于同等班位,但实际上,他们的地位甚至还不如 *** 办事的胥吏。

封爵

早在商周时期,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统治者常常对其亲族加以分封,赐予爵位。到了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建立军功爵制,分为20个等级。这一时期,获得封爵的途径扩大为两种,或是依据血缘关系的亲疏,或是依据功劳的大小。曹魏时又有改易,废除了秦汉以来的二十等爵,实行公、侯、伯、子、男五等制度,以后为历朝所沿袭。

封爵的差异表示社会地位的高低和享有某种特权的多少。唐代的封爵,自亲王至开国县男共九等。唐建国之初,政权不稳,曾分封过投降唐朝的隋朝将领和农民起义军将领为王。如唐高祖武德二年,盘踞幽州的隋将罗艺归唐后,赐姓李,封燕郡王;同年,占据江淮广大地区的农民起义军将领杜伏威投降唐朝,被封吴王,赐姓李;另有隋将高开道封北平郡王;另一位降唐的农民起义军将领朱粲则被封为楚王。这些当然都是权宜之计。

武德四年,盘踞洛阳的王世充被打败后,唐王朝基本执行的是“非李氏不王”的封爵政策,即不封异姓王,文武大臣有功者均可受封,但只能得到郡王以下的爵位,像唐初李靖曾封卫国公,李勣曾封英国公,尉迟敬德、秦叔宝等战功显赫的将领,也仅仅封公。个别异姓封王,只不过给了那些归附的少数民族酋长,如突利可汗封北平郡王,阿史那思摩封怀化郡王。

但这种规定到了武则天时代开始发生变化,她当皇后时就请高宗追封她的父亲武士彟为魏王。天授元年,武则天建立武周政权,更是大肆封赐武氏宗族为王。神龙元年,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崔玄暐、袁恕己等五位大臣及禁军将领李多祚以诛除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为口号,策划并发动了改周归唐的政变。他们忠心于李唐政权,建立了丰功伟绩,均被封王。

这一时期,中宗皇后韦氏外戚被追封王号者亦有五人。至此,唐初只封李姓宗室核心圈人物为王的传统被打破了,因此清人赵翼在《陔余丛考》中谈到唐时王爵之泛滥时总结说,自古以来,王爵之滥,未有比唐中叶以后更厉害的。开元以来,这种现象得到改观。

直至天宝末,对一些重要将领封赏很重,安禄山封北平郡王,哥舒翰封西平郡王,火拔归仁封燕山郡王,于是又有异姓王出现,但数量不多。肃宗起兵灵武时,府库空虚,只能以官爵赏赐有功的将士,诸将出征, *** 都发给他们空白的任命状,可根据战事进展而当场任命开府、特进、诸大夫、大将军等散官,甚至有到异姓王的。

到德宗因泾原兵变逃难到奉天时,危险窘迫到了极点,封爵赏赐尤其丰厚。德宗曾给将军浑瑊御笔1支和1000多份空名告身状,让他根据将士们的功劳签署,更高可授予御史大夫、实封500户以下,通过这样的方式招募勇士与叛军作战,空名告身状不够就写在兵士的身上来授官。当时,王爵几乎遍及天下,稍有贡献者都被封王爵。

封爵往往规定有食邑若干户,这种规定实际都是徒有虚名,属于虚封性质,只有加上“食实封若干户”之类的字样,才能享有相对应的封户租调的权利。《资治通鉴》记载唐中宗景龙三年时,食实封者有140余家。食实封者,其封户皆有三丁以上,租调一分入国库,其余皆归食实封者所有。开元后定制,以三丁为限,租赋全入封家。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07/201558.html

“唐朝散、勋、爵制度下,官员等级怎么划分?” 的相关文章

汉献帝一生中过得最悲惨的日子实在什么时候?

汉献帝一生中过得最悲惨的日子实在什么时候?

刘协,汉灵帝刘宏次子,东汉末代皇帝。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汉献帝刘协是东汉末代皇帝,他这个皇帝从登上皇位之日起,就是傀儡,先受制于董卓,后受制于曹操,一生无权。要说汉献帝平生最恨谁,却不一定是董卓和曹操。没有董卓,就没有汉献帝的皇位,所以,他对于董卓的感官,应该是很复杂的...

邓芝:蜀汉重臣、将领,性格正直简单,不刻意修饰情绪

邓芝:蜀汉重臣、将领,性格正直简单,不刻意修饰情绪

邓芝(178年-251年),字伯苗。义阳郡新野县人。东汉名将邓禹之后,三国时期蜀汉重臣,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邓芝早年曾被预言能位至大将,后被刘备任为郫令,升迁为广汉太守。因任官公廉且有治绩,被征入朝为尚书。刘备逝世后,奉命出使吴国,成功修复两国关系,并深...

杨贵妃只是一介女流 安史之乱时为何会被杀死

杨贵妃只是一介女流 安史之乱时为何会被杀死

对安史之乱为什么要杀杨贵妃?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杨贵妃杨玉环是四大美女之一,也是盛唐时最为得宠的妃子之一,但是这位李隆基最爱的女人却死在了马嵬坡下,这令人唏嘘。很多人都不明白,为什么安史之乱的时候要杀杨贵妃,杨贵妃就是一介女流之辈,为什么要杀害杨贵妃,针对这个问题...

孙桓:三国时期吴国将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孙桓:三国时期吴国将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孙桓(198年-223年),字叔武,吴郡富春人,三国时期吴国建武将军。孙河第三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仪容端正,器怀聪明,博学强记,能论议应对,孙权常称为“宗室颜渊”。初擢为武卫都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参与由吕蒙指挥的袭击荆州行动,从讨关羽于华容,招揽...

曹休对曹魏做出了哪些贡献?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曹休对曹魏做出了哪些贡献?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太和二年(228年),曹魏与东吴爆发石亭之战。大司马曹休率领十万魏军讨伐东吴,结果被陆逊率领的三万吴军打败,损失惨重。曹休年少时被曹操誉为曹家“千里驹”,在抗击蜀汉与东吴的战斗中表现突出,有很好的军事能力,那他为何会在石亭之战...

祢衡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祢衡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祢衡“少有才辩”,因“好矫时慢物(喜欢指摘时事、轻视他人)”而成为远近闻名的“毒舌”。建安初年,“许都新建,贤士大夫,四方来集。”年方弱冠的祢衡闻讯赶往许都,途中精心设计并制作出一张张扬个性的名片。在许都呆了一段时间后...

历史上平阳公主与柴绍之间有何故事?

历史上平阳公主与柴绍之间有何故事?

平阳公主,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三个女儿、柴绍之妻。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柴绍与平阳公主都是唐朝名将,为唐朝立足关中立下汗马功劳,奠定了大唐一统天下的基础。那柴绍与平阳公主是如何为大唐建功立业的呢一,结为夫妻柴绍是北周骠骑大将军、冠军县公柴烈之孙,隋朝太子右内率、钜鹿郡公柴慎...

刘骏是什么人?历史上的他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刘骏是什么人?历史上的他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刘骏,宋世祖孝武皇帝,南朝宋第五位皇帝。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南北朝时期,南朝刘宋王朝的第五位皇帝是南朝宋世祖孝武皇帝刘骏,字休龙,小字道民,是文帝刘义隆的第三个儿子,母亲是路惠男。刘骏6岁时封陆陵王,食邑二千户,10岁时担任都督湘州诸军事、征虏将军、湘州...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