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武则天死后,武家人什么结局?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07-27)110

武则天死后,武家人什么结局?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公元690年,武则天将国号改为了“周”,以武周政权取代了李唐政权。武则天十四岁时就进宫,服侍过唐太宗、唐高宗两代皇帝,从一个妃嫔,慢慢地当上了皇后、皇太后,并最终登上帝位,成为我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女皇帝,这不仅仅是在中国比较少见,在国外也是如此。

但放眼世界,女皇以及其家族的结局通常都不太好。武则天自然也有自己的家族,在武则天掌控大权时,武氏家族权倾朝野,一时风光无俩。但是在武则天死后,武家人又将面临什么样的结局呢?要想知道这一点,我们得分为几个阶段来看。

武则天死后,武家人什么结局?

一、称帝之前,六亲不认

公元655年,武则天被唐高宗李治封为皇后,而作为外戚的武氏家族自然也就鸡犬升天。她的父亲武士彟被先后追封为周国公、太原郡王,母亲杨氏封荣国夫人,而武则天的几个兄弟姐妹也是多为封赏,武氏宗亲在武则天封后之后一时间辉煌腾达。

但是,武则天此人对于亲情一向十分淡薄,对于武氏子弟的骄横霸道容忍度极低。所以在乾封元年,武则天忍受不了武氏子弟的日渐骄横,将她的两个哥哥都外放到了偏远的州,这两人最终都死在了任上。

武则天对于诸武子弟的毫不留情不止于此,就连她的父亲武士彟被追封的爵位都不让武氏子弟来继承,而是选择了她的姐姐韩国夫人之子贺兰敏之来继承,但是最终贺兰敏之也被武则天赐死。而正是贺兰敏之的死,让武则天认识到外姓子弟难以真正地拥护自己。所以在冷落武氏子弟多年之后,武则天让她的侄子武承嗣继承了她父亲追封的周国公爵位,并在这之后,将武氏子弟陆续召回,开始尝试着重新重用武氏子弟。

不过诸武虽被召回,但是直到高宗驾崩之前,武氏子弟在朝野之中还是比较收敛的,武则天也并未赋予他们太多的权势。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高宗在位时,朝局并未完全掌控在武则天手中,宗室和朝中大臣仍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牵制她;另一部分则是诸武刚被召回,武则天也要花一定的时间去熟悉他们,确认他们是否值得自己信任。

高宗驾崩后,武则天开始大肆提拔诸武子弟。公元684年,高宗驾崩的第二年,武则天就把武承嗣任命为宰相,之后也陆续将武攸宁、武三思等武氏子弟任命为相。直接让诸武进入到国家权力中心中来。在武则天的刻意提拔下,诸武势力开始丰满羽翼,就连当时的李唐宗室也得避其锋芒。在这一时期,武承嗣等人不断地帮助武则天制造所谓的天命祥瑞,打击李唐宗室和异己朝臣,镇压各地的武装反抗,为武则天的称帝扫清障碍。

武则天死后,武家人什么结局?

二、武曌登基,武家问鼎

在扫清了一切障碍之后,武则天终于决定自己来当这个皇帝。而武则天当上了皇帝,自然要对武家人进行封赏。于是武则天下令,将自己已经死去多年的父亲尊为孝明皇帝,将自己的侄子武承嗣封为魏王,武三思封为梁王,其余武氏子弟也获封郡王。

在此之后,诸武的势力也达到了顶峰。武则天还让武承嗣、武三思等较为出色的武氏子弟出任宰相,执掌中枢,其余武氏子弟也被武则天安安排担任中央或者地方的要职,可谓是权势熏天。

这时候的诸武虽然已经正式成为了武周王朝的“皇族”,但是武则天在立谁为继承人的问题上还是犹豫不决,这从她将唐睿宗李旦“降帝为皇嗣”,并且“赐姓武氏”上面就可以看出来。虽然皇嗣并不等同于皇太子,但是李旦还是居住在只有皇太子才有资格居住的东宫,类似于候选皇太子的地位。

而武家人自然也不会甘心,多次谋划要武则天立武家人为皇太子。武则天也是一度想把皇位传给武氏子弟,但是出于各种原因,最终不得已放弃了这一想法。

公元698年,武则天将李显召回,封为皇太子。此时,一直想要让武则天把自己立为皇太子的武承嗣,却在李显回宫后郁郁寡欢,身体每况愈下,很快就去世了。

对此,武则天也知道,将来她死后,李家不可避免地会和武家发生冲突。所以在她在位时,一直有意识地让两家进行大规模通婚,要将李武两家融为一体,并且在立李显为皇太子之后还将两家人召集起来,“立誓文于明堂”,期盼用这一 *** 让武家在自己死后能够不被李唐清算。

三、一时跋扈,惨淡收场

神龙元年正月,也就是公元705年,张柬之、崔玄、桓彦范等五人联合禁军将领,拥护皇太子李显发动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将国号改回唐,皇太子李显即位。之后,武则天就一直退居在上阳宫,并于该年的11月病死,享年83岁。

但武则天死后,武三思等武氏子弟并没有被清算,相反张柬之等政变功臣虽然被封王,但是也因此被剥夺了实权,不久后便受到韦后和武三思的排挤, 全部被贬流放,死于任上。

因此,武家人在武则天死之后还是过了一段很舒服的日子,在中宗一朝,武氏子弟依然担任各个要职,掌握着李唐王朝的实权。在武则天、武承嗣死后,武三思便成为了武氏家族的领头者,权倾朝野,飞扬跋扈,当时更是盛传武三思和李显的皇后有着不为人知的关系,而也正是因为武三思不懂得收敛,最终酿成祸事。

当时的皇太子李重俊设下陷阱,发动乱军将武三思与其子武崇训砍杀于武三思府第。自此,武家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

而后,武氏家族势力就分为了两个派系,一派以中宗 *** ——武崇训之妻安乐公主为首,另一派则是以高宗和武则天之女——武攸暨之妻太平公主为首。最终,这两个派系在唐玄宗李隆基的挑拨下自相残杀,被李隆基一一消灭。

回顾自武则天被封为皇后,逐渐掌控李唐大权以来,中间经历了高宗驾崩、武后称帝、中宗即位、睿宗复位,武氏家族一直都是这一时期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但是武家最终也是没能逃过被李唐清算的命运,公元713年,太平公主被李隆基派人给抓起来了,最终更是在自己家中被赐死。从武则天时期的权倾朝野,到最后的惨淡收场,武氏家族势力最终还是以悲剧收尾,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07/201661.html

“武则天死后,武家人什么结局?” 的相关文章

吕后和武则天都是传奇的女人 两人的命运为何完全不同

吕后和武则天都是传奇的女人 两人的命运为何完全不同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吕后专权惨遭清算,武则天却当皇帝,两个传奇女人命运为何不同?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为什么吕后家族被清算,武则天家族却没有?其实这个说法并不严谨,因为武则天其实是被清算了的,只是事情搞得没有吕后那么大,另外说句题外话,慈禧也没有被清算。来,我们一个个...

历史上的刘备是什么样的 刘备是好人吗

历史上的刘备是什么样的 刘备是好人吗

对正史中,刘备是怎样的一个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如果说“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曹操在三国历史中的注脚,那么他的老对手也就是一生之敌的刘备,形象则会显得没有那么出彩,当然这中间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源于刘备这个角色本身的多面性。实事求是地讲,在正史中的刘备和在野史以...

刘盈是如何保住自己的太子之位的?商山四皓为何愿意出山?

刘盈是如何保住自己的太子之位的?商山四皓为何愿意出山?

商山四皓指的是秦朝末年四位信奉黄老之学的博士,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刘邦多次请商山四皓都把他们请不出山,吕后(代表刘盈)去一请,商山四皓就出山来了。那么,吕后给商山四皓许诺了什么,他们愿意出山帮助吕后与刘盈呢?刘邦看见商山四皓站在刘盈身后,问他们,为什么我请不出你们,太子...

乾隆一共有十七个儿子 乾隆最后为何传位给嘉庆

乾隆一共有十七个儿子 乾隆最后为何传位给嘉庆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乾隆皇帝有17个儿子,为什么选择了资质平平的嘉庆帝为继承人?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1799年,太上皇乾隆帝驾崩,当了三年傀儡皇帝的嘉庆帝终于可以大展身手,好好施展自己的抱负了。但很快,嘉庆帝的雄心壮志就被击碎了,他拿着手中的“乾隆实录”怀疑人生:“...

朱元璋传位朱允炆那么不放心 朱元璋为什么还要传位

朱元璋传位朱允炆那么不放心 朱元璋为什么还要传位

还不知道:朱元璋那么不放心朱允炆,为什么还要传位给他?而不是传给朱棣?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其实朱元璋把皇位传给朱允炆后,每天都是忐忑不安的,他一直怀疑自己的决定!他害怕这个孙子压不住朝堂上的大臣,也害怕他治理不好天下。想帮他铲除所有潜在的威胁,于是才有了蓝玉案这...

谢缵:魏晋时期大臣,得到司马懿重用,负责屯田事务

谢缵:魏晋时期大臣,得到司马懿重用,负责屯田事务

谢缵(214—282年),字伯登, 陈郡阳夏县人,魏晋大臣,东晋名相谢安的曾祖,陈郡谢氏开基始祖。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勤奋好学,选为太学生。毕业之后,跟随大司农桓范做事。高平陵政变时,阻止桓范外出。得到太傅司马懿重用,授典农中郎将,负责屯田事务。西晋太康三年去世。人物生...

孟达和黄权都投降曹魏 两人待遇为何完全不同

孟达和黄权都投降曹魏 两人待遇为何完全不同

对孟达和黄权都是降将,为何投降曹魏时,黄权的待遇高于孟达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中较为混乱的一个时期,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期。这段历史在《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当中更是变得精彩纷呈。因为三国时期诸侯割据,战争不断,所以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将领。但是因...

李治和上官仪废后失败 武则天为何没有杀李治夺权

李治和上官仪废后失败 武则天为何没有杀李治夺权

还不知道:唐高宗李治和上官仪合谋废武未遂后,武则天为何不杀掉李治夺权?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武媚娘传奇》武则天和李治剧照初,武后得志,遂牵制帝,专威福,帝不能堪;又引道士行厌胜,中人王伏胜发之。帝因大怒,将废为庶人,召仪与议。仪曰:“皇后专恣,海内失望,宜废之以...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