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将袁崇焕为何结局那么惨?
一代名将袁崇焕为何结局那么惨?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话说公元1630年,北京成千上万的老百姓集体干了一件异常恐怖的事儿——争抢花钱买人肉吃!这位被吃者死于古代最残酷的刑法——凌迟,通俗点来说就是千刀万剐。更令人惊诧的是,下场如此悲惨的他并不是一个罪恶滔天的 *** ,而是一位保家卫国的英雄!他的名字叫袁崇焕。袁崇焕到底做错了什么会遭遇如此下场呢?咱们还得从头说起。
字元素,号自如,广西藤县人(一说广东东莞人),文人出身,擅长写诗,是万历年间的进士,当过福建的知县。也不知从啥时开始,这位耍笔杆子的文人自认拥有超强的军事才能,无限向往沙场生活,总盼着有朝一日能率领千军万马打几场漂亮仗。38岁时,他终于跨入军事圈子,被调到兵部(国防部)工作。然而兵部远离前线,他还觉得不过瘾。上任不久,他一没请示上级,二没告诉家人,独自一人跑到边境线,查看地理人情。回京后,他说了一句非常豪壮但也相当夸张的大话:只要能给我军马钱粮,我一人就能扼守山海关!这句话虽然有些言过其实,但也表现出袁崇焕的非凡胆略。
袁崇焕过度的自信使他日后建功立业,也为他后来的倒霉埋下了伏笔……
当时的大明王朝早已由盛转衰危机四伏,其更大外敌就是东北女真族建立的后金汗国,也就是日后清朝的“原始版”,建立者便是十三副铠甲起兵的努尔哈赤,此人天性彪悍勇猛,又兼狡黠多智,对清朝来说,他是英武的太祖爷,而对明朝来说,他则是凶猛敌手!
努尔哈赤率领亲手打造的八旗铁骑称雄女真,争夺辽东,令大明朝廷十分头疼。强烈渴望与努尔哈赤较量的袁崇焕多次扬言要镇守边防要地宁远(辽宁兴城县),因此得到一个军事牛人的大力支持和提拔,此君便是兵部尚书(相当于国防部长)孙承宗。孙承宗和袁崇焕一样,也是文人出身,中过进士,但极富军事韬略,曾著有经典兵书《车营扣答合编》。1623年,孙承宗将袁崇焕派到宁远领导筑城工作,袁崇焕风风火火奋斗了一年,终于把宁远打造成关外军事重镇。
一贯乐观自信的袁崇焕又开始豪情冲天了,认为只要他在宁远,大明绝对万无一失。
1626年,凶猛的敌人一窝蜂似地杀来了!努尔哈赤率领13万(一说5、6万)八旗铁骑杀到宁远城下,当时袁崇焕手里的宁远明军不到2万,但袁崇焕依然信心百倍,他向全军高呼誓与宁远共存亡,又言打退敌兵者赏银,临阵退缩者砍头。接着他把当时的高科技武器——红夷大炮架上城头。努尔哈赤疯狂攻城,袁崇焕大炮狂轰,事实证明,战马真干不过炮弹!后金八旗兵在炮弹的摧残下损失惨重,连攻两天不克,被迫撤军。此战史称“宁远大捷”。
努尔哈赤,这位昔日所向披靡的女真雄杰在他40年战争生涯中之一次悲惨战败,而打败他的人却是一介书生!努尔哈赤遭此惨败后心灵受到极大创伤,没多久就撒手归西。所以好多人都夸张地说,努尔哈赤是被袁崇焕的大炮给轰死的!
努尔哈赤死后,他的八儿子皇太极即位,日后定国号为“大清”的清太宗就是他。这位韬略不亚于老爸的清朝正式创建者于老爸死后第二年倾巢出动,围攻锦州。然而这个锦州也够难缠的,皇太极打了半天也打不下来,他转而进攻他老爸的伤心地——宁远!皇太极的“杀父仇人”袁崇焕又是老一套——大炮玩命地轰,皇太极再次碰壁!无论是锦州还是宁远,他都未能拿下,皇太极和其老爸一样郁闷地班师离去。此战史称“宁锦大捷”。袁崇焕连续重创父子双雄,威名大振!
1628年,袁崇焕达到了他军事生涯的巅峰,被新即位的崇祯皇帝朱由检任命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兼蓟辽督师(类似兵部尚书兼检察院副检察长兼北部军区司令,但前俩职衔基本是虚的),总是过度自信的袁崇焕又夸下海口,向崇祯帝保证五年之内平定辽东,崇祯帝听后非常兴奋,赶紧赐予袁崇焕尚方宝剑,还让朝廷几乎所有重要部门都给袁崇焕大力支持,无论袁崇焕要钱、粮、人、马、武器,全都满足!
然而崇祯帝和袁崇焕都太乐观了,要知道这时候的大明王朝已是日薄西山,而后金的军事实力又日趋强大,皇太极亦非等闲之辈,五年平辽,谈何容易?
袁崇焕再次督师辽东时风波迭起。先是他仗着自己大权在握擅自杀死了驻守皮岛的战友毛文龙;后是皇太极突然率军直逼北京,崇祯帝惊恐不已,袁崇焕虽率军救援,但京城已有不少人怀疑清兵杀来和他有关!再加上皇太极又玩起了阴招反间计,昔日对袁崇焕无限信任的崇祯帝此时勃然大怒,袁崇焕终于遭遇塌天大祸,先被捕下狱,后绑缚刑场,以数项重罪被处以凌迟,被千刀万剐而死!当时京城百姓都认为袁崇焕确实是通敌恶贼,争相吃他的肉以发泄对这位悲剧将军的仇恨。袁崇焕死后,他为之效忠的大明王朝迅速走向灭亡……
袁崇焕惨死的100多年后,即清朝乾隆时代,乾隆皇帝下诏为袁崇焕 *** ,从此袁崇焕又逐渐被世人尊崇为英雄名将(清朝此举也想证明明朝皇帝有多昏聩)。关于袁崇焕的是非成败,历来争议很多,抨击者说他盲目自信,没事瞎吹,过分轻敌,滥用职权,失误多多,把辽东形势搞得一塌糊涂;赞誉者说他赤胆忠心,智勇兼备,重创强敌,功勋煊赫,他的冤死是大明王朝的巨大损失。无论人们如何评价,咱得承认一条,袁崇焕以一介书生临危受命,保卫边疆,两挫大敌,虽有不少失误和错误,但瑕不掩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