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古代犯人在吃最后一顿饭的时候 碗里为何放着一块生肉

历史文化6年前 (2018-07-28)200

还不了解:古代断头发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死囚吃断头饭时,为何在碗中放一块生肉?

是处青山可藏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今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宋·苏轼

上面这段话是大文豪苏轼曾经在狱中所做的诗句,那时的苏轼以为自己即将死去,因此写下了著名诗篇留给自己的弟弟。

虽然苏轼最终没有在狱中死去,幸运地活了下来,但是诗句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生命的留恋和对亲人的不舍,我们依稀可以感受得到。

提到死刑,人们往往想起最可怕的凌迟处死,咱们在网上可以看到的老照片都是由西方人拍摄的,其中的血腥残酷可见一斑。

当然,除了更具有代表性的凌迟之外,斩首,五马分尸也为中国人所熟知。有趣的是就算是即将被剥夺生存权的死刑犯,他们的饮食也依然是有所保障的。

明代时被处以极刑的大太监,甚至在被执行凌迟之刑的时候,会被不间断地喂食小米粥。

古代死刑的繁文缛节

古代死刑的 *** 可谓层出不穷,其中腰斩和五马分尸都有代表人物。腰斩的代表人物是西汉七国之乱的替罪羊晁错,为汉景帝出谋划策却落得个腰斩的下场,传说中他在腰斩后,却没有立刻断气,甚至用手指饱蘸鲜血写下了惨字。

五马分尸之刑的代表人物是带领秦国走向强盛的商鞅,奖励军功的做法冒犯了贵族阶层的利益,落得了悲惨的下场。

在封建礼教迷信的作用下,古代死刑的繁文缛节也是不胜枚举。比如执行死刑的时间,就有流传甚广的秋后问斩,午时三刻行刑的说法。

古代犯人在吃最后一顿饭的时候 碗里为何放着一块生肉

日光下的阴影通常会被古人认为有邪恶阴暗的意义存在,一天之中影子最短的时候,通常也会被认为是阴气最少的时候。而午时三刻因为阳气最盛,刽子手在执行死刑的时候,也更不容易被死者化为厉鬼来索命。

这些只是古代死刑规矩的冰山一角,断头饭的规矩更是其中的沧海一粟。

断头饭的前世今生,起源

提到断头饭,咱们就不得不提一下那个发明断头饭文化的老祖宗,楚庄王了。

楚庄王此人,可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霸主之一,学生时代语文课本里一鸣惊人这个成语就是与他老人家有关。

楚庄王年轻的时候,曾经也是一个声色犬马混吃等死的二代,直到他说出那句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醒世名言之后,他的人生像开了挂一样,开始书写励精图治的新篇章。

这位春秋霸主身上有很多的奇闻异事,其中之一就包括这个断头饭。相传他在平定某个大家族叛乱的时候,为了彰显自己的高贵仁义之心,提出了人人皆予饱食的理念。楚庄王开创这一先河之后,后世的各位君主也纷纷效仿他的做法,这就是断头饭的开始。

断头饭的前世今生,发展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的赵匡胤宋太祖,他曾经将死刑犯的最后一餐的更高规格提升到5000钱以上。如果1000文钱代表一两银子的话,寻常百姓人家一个人的一餐饭也不过是几百文钱,已经是非常奢侈了,5000文钱一顿伙食的豪奢程度可见一斑。

不过,真实的情况可能比这个还是要差很多的,明面上虽然有5000文钱一顿饭的顶级标准,而官吏的腐败程度其实是难以估量的。

关心国计民生,晚年贫穷凄凉的大诗人杜甫,就曾经记载过小地方的官吏,为了满足上面的征兵指标,向更弱者发难,欺压底下的贫苦老百姓的故事;明太祖朱元璋也因为吏治的腐败逼上梁山,成为反叛的一员。

古代犯人在吃最后一顿饭的时候 碗里为何放着一块生肉

基于上述事实,5000文钱一顿饭被层层盘剥下来,可能真的落到死刑犯头上的伙食开销,也不过是500文钱。遇到更加腐败的,可能连素食都吃不到,连饭菜是否新鲜都难以保障。

然而就算是这样,依然会在死刑犯的伙食中看到至少一块生肉,死刑犯们经常在执行死刑之前将生肉就着米饭一起吞下去,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断头饭里为什么有生肉

在科技不发达的蒙昧时代,人们通常用封建迷信去解释神秘现象。在此基础上,东方和西方都分别演化出了自己的鬼神体系和神话传说。

他们除了在解释一些未知现象之外,通常还会被统治者冠以一些稳定国家统治,政权稳定和维护既得利益阶层的需求。

古代犯人在吃最后一顿饭的时候 碗里为何放着一块生肉

同时,鬼神传说也普及基本的道德观,用新颖猎奇的方式去描述故事,从而得到广泛传播,适合老百姓文化生活的需求和统治阶层的利益。

我们现在还经常听说得黑白无常,牛头马面,广泛地运用在文创作品当中,就来源于封建时代几千年来的鬼神体系。

那么,为什么要在死刑犯的碗里放上一块生肉呢?

因为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人死之后,过了孟婆的奈何桥会有一只野狗等在路边,过往的魂魄必须要留下给野狗的食物,如果没有给野狗投食生肉的话,野狗就会吞食死者的魂魄作为惩罚,古人常说的三魂七魄就会受到损失,导致无法在下一个轮回中正常投胎,这在看重来世的佛教神话体系中是不能允许的。

对于死刑犯来说,这一世的生活过得已经足够糟糕了,并且即将迎来终结,来生会是什么模样对他们来说更加重要。

就算死前吃糠咽菜,这块生肉,无论如何也是一定要吞下去的,因为它代表的是对来世的美好希冀。

狱卒们就算再腐败,出于人道主义关怀,也不会对这块生肉进行克扣。

结语

在世界各地的很多超未来时空观的宗教教义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信徒们对于来生,甚至比对今生今世更加看重。

发源于印度,却在中国等东南亚国家被发扬光大的佛教也是持有看重来生的观念。相信吃了生肉死后灵魂就可以保持完整的人,其实也是将美好的希望寄托于来世。

古代犯人在吃最后一顿饭的时候 碗里为何放着一块生肉

希望那些吃了生肉的死刑犯们,在黄泉路上投个好胎,来世真的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吧。你还了解哪些与古代死刑文化有关的小知识呢,欢迎在评论区跟我们互动。

参考文献:《史记》《明代那些事》《石壕吏》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807/201825.html

“古代犯人在吃最后一顿饭的时候 碗里为何放着一块生肉” 的相关文章

古代妃子被要求殉葬的时候 妃子是活埋还是先处死再活埋

古代妃子被要求殉葬的时候 妃子是活埋还是先处死再活埋

古代妃嫔殉葬时,殉葬时妃子们是直接被活埋还是先处死再陪葬?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中华上下五千年,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瑰宝,但是在历史中,也有一些陋习遭到了坚决的抵制和废除,其中就有一项殉葬制度,在古代的皇室当中,殉葬十分常见,直到清朝初期在遭到彻底...

历史上真实的韩琦是什么样的?有多传奇?

历史上真实的韩琦是什么样的?有多传奇?

韩琦是北宋的名相,他为相十载、辅佐三朝,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宋太祖赵匡胤在继位后,保留了很多旧时的官员,同时保留了当时的规矩。那个年代,宰相的职位重大,经常和皇帝平起平坐论事。而赵匡胤为了加强集权,减裁了宰相的权利。渐渐改称了宰执,也就是宰相...

古代异姓封王难上加难 古人又是怎么做到成功的案例的

古代异姓封王难上加难 古人又是怎么做到成功的案例的

对古代封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异姓封王”条件极为苛刻,那些成功案例是怎么办到的?根据《说文解字》的记载:“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的确,在秦始皇发明“皇帝”之前,“王”是一个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秦始皇以后“王...

古代藩王造反难度那么大 朱棣最后是怎么成功的

古代藩王造反难度那么大 朱棣最后是怎么成功的

对藩王造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藩王造反上位难度堪称“地狱级”,为什么朱棣能赢?藩王造反上位其实是很难很难的,历史上也就大明代永乐帝一位成功的。唐太宗李世民还是不太一样的,他毕竟可以算作是“夺嫡”,朱棣是实打实的藩王起兵。历史上只此一位成功者,可见难度,高处不胜寒。...

历史上真实的程咬金真实战斗力如何?他是什么身份?

历史上真实的程咬金真实战斗力如何?他是什么身份?

程咬金,唐朝开国大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在《隋唐演义》中,作为瓦岗寨寨主的程咬金一直被描绘成一个只会三板斧,也就是“掏耳朵、劈脑袋、剔牙齿”的人,只要这三招拿不下敌人的话,程咬金对敌人就无可奈何了。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这里面包含了两点错误,其一,程咬金并没...

历史上真实的曹操到底是什么样的 所谓的汉贼是不是真的

历史上真实的曹操到底是什么样的 所谓的汉贼是不是真的

对曹操和汉献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正史中的曹操是什么?曹操真的是汉贼吗?后来尽管诸侯联军已经攻破了洛阳,本来可以乘胜追击的情况下,诸侯联军却因为分赃问题大打出手,白白错失了打败董卓的机会。曹操兵少将寡,独自追击董卓时被打败差点死在战场上,幸好军士把马匹让给他才得以...

面对古代王朝的经验和教训 朱元璋为什么还要分封

面对古代王朝的经验和教训 朱元璋为什么还要分封

还不了解:朱元璋分封制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有了汉晋的教训和唐宋的经验,明代的朱元璋为啥还要捡起分封制?朱元璋和刘邦有一个不好的名声,那就是滥杀开国功臣。在大部分人眼中,开国功臣对一个王朝的建立有着巨大贡献,他们理所当然应该得到优待。但是有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为什么...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后 秦始皇为什么会迷上炼丹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后 秦始皇为什么会迷上炼丹

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秦始皇一统六国,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后,秦始皇为什么会突然迷上了炼丹?秦始皇嬴政同志在38岁那年迎来了自己事业的的巅峰期,38岁正是干事业的黄金时期,而嬴政的平台又这么高,于是准备大干一场,嬴政把之前的那些个制度全部废除,实行新的制度,这还不够,连称呼也要换...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