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古代皇帝贴身侍卫都会武功 皇帝是怎么保证侍卫不会伤害自己的

历史文化6年前 (2018-07-29)240

还不了解:古代皇帝和侍卫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皇帝身边的贴身侍卫一般都会武功,皇帝如何确保不被侍卫所害?

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擒贼先擒王”,古代皇帝身边的侍卫是距离皇帝最近的一群人,并且他们当中大多也都会一点功夫,拥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地位,倘若他们受到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怂恿,产生杀掉皇帝的念头,那后果不堪设想。

很多人都认为要是侍卫想要杀皇帝,其实还是十分轻而易举的,毕竟“明枪易躲,暗箭难防”,那么真实历史上,皇帝难道就不担心被侍卫杀害么,他是如何确保自己不被侍卫所伤呢?

古代皇帝贴身侍卫都会武功 皇帝是怎么保证侍卫不会伤害自己的

从选拔制度上规避风险

我们现在看的很多影视剧中,会觉得那些大内侍卫都是武艺高强之人,可是在真实历史上,其实没有这么夸张,皇帝更加看重的是忠诚,而不是侍卫的功夫,因此那些经过层层挑选,最终成为皇帝身边侍卫的人,虽然大多有一点功夫,不过不算是什么武林高手。

当然了,就算说他们不是武林高手,由于距离皇帝最近,并且对皇帝下杀手是更具备先天条件的,所以皇帝必然是比较担心这些人对自己痛下杀手的,因此皇帝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在侍卫的选拔方面,可谓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在清代之前的侍卫选拔中,一般是从一些忠诚的将领或者是从民间选择侍卫的,不过在选择这些侍卫的时候,通常都会对这个侍卫进行政审,了解清楚侍卫至少三代人的情况,确保没有任何作奸犯科的记录之后,才会将其选拔进宫开始培养的。

这些被选拔为侍卫的人,一般都是比较年幼的,只有从小就开始培养,才能确保其对皇帝的忠诚性,这一点皇帝是十分清楚的。选拔进宫之后,宫中的相关人员会对这些人进行培养,经过长时间的培养之后,才会最终选择出那些更佳人选去当皇帝身边的侍卫。

凡是那些能够选中成为皇帝身边侍卫的人,在待遇以及发展前途方面,都是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的,因此能够成为皇帝身边的侍卫,其实已经是人中龙凤了,要是能力差一些,必然是没有机会脱颖而出的。

在清代时期的侍卫选择,就更加严格了,在多尔衮时期,规定在京三品以上官员,以及在外总督、巡抚、总兵等人,各送亲子一人到宫中进行培养,考察合格之后方可成为皇帝身边的侍卫,要是这些官员没有儿子,可以送自己亲兄弟的儿子到宫中培养。

这里有一点是比较重要的,就是那些官员必须送自己的亲生儿子或者亲兄弟的儿子方可,那些堂兄弟或者远亲都是不行的,之所以制定这样的制度,就是为了保证这些官员和皇帝的利益处于一致,同时也是为了保证皇帝身边侍卫的忠诚度。

古代皇帝贴身侍卫都会武功 皇帝是怎么保证侍卫不会伤害自己的

在顺治时期,对这一制度进行改革,改成从上三旗当中选择人入宫培养,考察合格之后让其担任皇帝身边的侍卫,这些上三旗的子弟,在朝中其实也都是非富即贵的大人物,这样做的目的更加纯粹,就是为了保证侍卫的忠诚度以及皇帝的足够安全。

在如此严格的挑选制度下,基本上是不存在什么滥竽充数或者冒牌货的可能性的,所以说皇帝在挑选侍卫的之一个阶段,实际上就已经规避了侍卫不忠诚,或者是侍卫会伤害自己的很大一部分风险了。

侍卫和皇帝是利益共同体

除了在选拔制度上规避风险之外,从侍卫的自身利益而言,也是完全可以规避风险的。古代的那些侍卫,可以说不管是什么样的朝代,他们的利益和皇帝都是共同的,要是皇帝好了,他们就跟着好,要是皇帝死了,很明显这些侍卫就该换人了,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

古代皇帝贴身侍卫都会武功 皇帝是怎么保证侍卫不会伤害自己的

既然侍卫和皇帝属于利益共同体,那么侍卫为何还要对皇帝下手呢?把皇帝干掉之后,对自己明显是没有什么好处的,而且就算皇帝被杀掉,自己也不可能成为皇帝,又何必自寻死路呢?

历史上很多卓越的官员,都有过当侍卫的经历,比如清代时期的和珅,最开始就是从皇帝身边的侍卫做起的,就是因为他比较机灵,而且距离皇帝最近,所以“近水楼台先得月”,被皇帝发现的机会就更多,得到提拔的机会自然更多了,就像如今很多老板的司机一样,了解老板的秘密太多,被提拔的概率自然更高了。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都不是好士兵,同样的道理,那些当侍卫的人,都是想要继续往上爬的,而他们想要继续升迁的唯一路径,就是皇帝,因此他们从自己的未来前途考虑,也是不会把皇帝怎么样的,要是皇帝 *** 掉了,自己不是在自断后路么?

再者说了,皇帝在选拔这些侍卫到身边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把侍卫一家人的性命都挂在侍卫身上了,但凡侍卫对皇帝不利,比如有谋杀之类的想法,不管是否成功,最终侍卫都将面临被诛灭九族的风险,这样的结局,可不是开玩笑的。

那些能够成为皇帝身边侍卫的人,一般家族都是比较大或者正在逐渐强大的,他们整个家族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中,换成是你和我,想必在这种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态度也是一致的,必然不可能因为自己的一己私利,而将家族命运置之度外。

从这样的角度来看,想要叫侍卫刺杀皇帝,很明显是不可能的,当然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纵观整个封建王朝历史,都没有出现过一个侍卫谋杀皇帝的案例,足以说明这种事情发生的概率几乎为零,换言之就是不可能事件,所以皇帝当然不需要担心了。

古代皇帝贴身侍卫都会武功 皇帝是怎么保证侍卫不会伤害自己的

结语

古代皇帝其实都是很聪明的,他们能够坐上皇位这个宝座,就注定了自己的不平凡,对待那些对自己生命有威胁的人或者事情,他们不管是从制度上,还是从人性以及利益方面,都会竭尽全力去规避风险的,所以一个侍卫想要杀害皇帝,几乎是不可能的,皇帝自己也不需要担心!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07/201984.html

“古代皇帝贴身侍卫都会武功 皇帝是怎么保证侍卫不会伤害自己的”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真实的果郡王是什么出身?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上真实的果郡王是什么出身?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果郡王,本名爱新觉罗·胤礼,后雍正登基后,为避讳皇帝号,将“胤礼”改为“允礼”。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清朝果郡王这个人火起来,得归功于《甄嬛传》的播出。在剧中,果郡王风雅俊秀,文武双全,再加上温柔深情,因此成为后宫女子们的梦中情人。而他却始终对甄嬛痴心一片,最后死在雍正在猜疑中,这样完...

历史上乾隆帝对汉文化是何态度?有多喜爱?

历史上乾隆帝对汉文化是何态度?有多喜爱?

弘历,清朝第六位皇帝,在位六十年,年号乾隆。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1、乾隆对秦始皇尊崇,对汉文化喜爱千古一帝秦始皇,他的影响力可谓是深远持久,对后世君王的影响,可谓是融入到了骨髓命脉里。秦始皇是两千年封建帝制的源头及楷模。秦始皇建立完善的中央集权下的封建制度,一直被后世帝王沿...

历史上韩德让与与萧太后的真实关系到底是什么样的?

历史上韩德让与与萧太后的真实关系到底是什么样的?

韩德让,辽籍汉人,辽国大名鼎鼎的悍将,比这个名号更有份量的是他的另一重身份:辽国萧太后的情人。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历史上的权臣有很多个,但此人却与众不同。平日里不用上朝,上朝时不用行跪拜大礼。他可以在大殿设立单独座位上朝,拥有与皇帝一样的卫队。这种待遇可谓前无...

历史上真实的程咬金是个什么样的人?实力如何

历史上真实的程咬金是个什么样的人?实力如何

程咬金,唐朝开国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十九。接下来听听历史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我们对程咬金的印象应该是这样的:傻憨憨、又高又壮有力气、心地善良又孝顺、只会三板斧。程咬金只会三板斧的典故尤其经典,《隋唐演义》中说,程咬金做梦梦到神仙教了他三十六路天罡斧,而程咬金醒来后只记...

在经济与文化方面,康熙帝有哪些作为?

在经济与文化方面,康熙帝有哪些作为?

爱新觉罗·玄烨,即清圣祖,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年号“康熙”,顺治帝第三子,生母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康熙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有学者尊之为“千古一帝”。下面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

为什么说刘秀是中华民族的罪人 刘秀到底做了什么事情

为什么说刘秀是中华民族的罪人 刘秀到底做了什么事情

对刘秀和中华民族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秀是中兴君主,为何人们又认为他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罪人,为什么?在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制封建社会当中,有着许多的帝王在后世的评价里面褒贬不一,因为他们有过大功劳足以铭记于史册之中,却也有着一些错误的决断在当时或者未来造成了很多的问题...

薛稷: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与唐睿宗结成儿女亲家

薛稷: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与唐睿宗结成儿女亲家

薛稷(649年—713年),字嗣通,蒲州汾阴(今山西省万荣县)人。唐朝大臣、书画家。隋朝内史侍郎薛道衡曾孙、中书令薛元超之侄。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薛稷在武周时期举进士出身,转中书舍人,迁谏议大夫、昭文馆学士,交好相王李旦,结为儿女亲家。景云元年(710年),拜...

历史上真实的太史慈是什么样的?一生为何不被重用

历史上真实的太史慈是什么样的?一生为何不被重用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君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君视我如众人,我视君如寇仇。太史慈在三国里的戏份似乎并不是特别多,《三国演义》也基本还原了太史慈的生平,不过把他死的时间拖后了两年。然而,真实历史上的太史慈,却享有很高的评价:孙策:太史子义,青州名士,以信义为...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