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宋朝崇文抑武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历史文化6年前 (2018-07-30)180

宋朝崇文抑武的真实原因是什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

庆历二年(1042年),宋仁宗为了向西夏前线传递中央重视武功、鼓舞士气的信心,特命一直在前线指挥的四位颇有名望的文臣改升武职。令朝廷没想到的是,这项任命遭到了其中三位的坚决否决,尤以范仲淹反应更大。他连上三道奏表,请求皇帝收回成命——他绝不能接受自己成为一个武官。范仲淹的反应恰恰反映了宋朝一个不成文的国策“崇文抑武”。

这项全国上下默认的国策,自宋太祖开始实施调整后,一直延续到北宋灭亡。而后虽然南宋朝廷对此有所反思,但整体依旧存在着崇文抑武的氛围。这项政策成为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后世史学家、学者、执政者、官僚们都在不断反思宋朝的这项国策。现代大众更是送给了宋朝“弱宋”这样的称号。宋朝那段历史我们如何从崇文抑武的角度进行解读?西北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宋史研究会副会长陈峰,通过《武士的悲哀:崇文抑武与北宋兴亡》一书,将北宋的历史与这项国策的发展联合起来,在宋朝由兴到衰的过程中,讲述崇文抑武对社会各界及其后世产生的影响。

宋朝崇文抑武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宋以前经历的五代十国时期延续了唐重视武功的风气,国家四分五裂,文治荒废,读书人无法出仕,只得投靠兵戎。后汉时,朝中大将史弘肇曾宣称:“安朝廷,定祸乱者,只须长枪大剑,至如毛锥子焉足用哉!”这一说法正是当时社会环境的写照,以武制武,以武博功名的社会,让人民苦不堪言。

此书从宋太祖著名的杯酒释兵权说起,以一场戏剧化的夺权拉开了整个宋朝崇文抑武思想的大幕。宋太祖黄袍加身入主开封皇宫四个月后,驻防河东南部昭义军节度使便起兵造反,而后屯兵扬州的淮南节度使李重进也反了。除了公开反叛,暗中的阴谋夺权更是让人不得安稳,随时要提防叛乱、兵变、暗杀等等问题。依靠武人政变上台的宋太祖决心改变这种现状。

宋太祖先解除了禁军中地位更高将领的军职,改任地方节度使。而后面对着亲信,以一种戏剧化的方式解除了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和张令铎四人的军职改任地方节度使。当然这看似戏剧的一幕,宋太祖准备了近四个月,为了保证一步到位必然是胡萝卜加大棒两手准备。同时兑现诺言以皇亲的待遇许他们富贵。

借着杯酒释兵权的余威,宋太祖一方面将中央直属的禁军更高主将职位闲置起来,另一方调整禁军的比例结构,由两司变为三衙,削弱禁军的力量。使各衙互相制衡,且没有更高指挥,进一步增加朝廷对禁军的控制。对于困扰着中晚唐的藩镇割据势力,宋太祖通过调地方精兵入中央禁军,地方财政改革中央督运,打击地方节度使,明升暗降等操作使得地方再也无力与中央抗衡,形成中央在军力、财力、民心等方面的绝对优势。

在削弱军权的同时,宋太祖逐渐让文人掌管中央和地方管理权,并极力提高文人的社会地位,有意在朝内外培养“崇文”的风气。宋太祖带头扩修国子监和孔庙,并带领群臣拜谒供奉孔子,再度将儒学定为修身致仕之学。宋太祖极为重视科举制度,虽然在唐科举制度就成为官员选拔的标准,但是唐仍旧是贵族社会,科举制实际还是笼罩在贵族势力的阴影下,寒门学子无法靠此出人头地。

到了宋朝,宋太祖扩大科举规模,扩大了录用文官的数量,并亲自主持殿试,仔细对中举学子询问、测试,如遇科考不公或徇私舞弊等情况,宋太祖绝不姑息,只有自己亲自测试过才准予放榜公示,在世人面前做出了表率。此后科举殿试成为常设,之后所有中举入仕的文臣都有了“天子门生”的荣誉称号,可想而知在整个社会中对于崇文之风的影响。

宋太祖的治国方针和定国策略被他的后继者弟弟宋太宗全部继承,宋太宗很早就跟着宋太祖出入沙场,同样深知武人乱政的危害。在书中陈峰分析到,毕竟兄终弟及这样的继承方式,有违传统。所以,出于私心,宋太宗对于宋太祖的臣子们信任不足,从而产生强烈的猜忌心理。正是出于猜忌与不放心,宋太宗更是要严格遵循太祖的政令,向世人证明他是太祖思想独一无二的合法继承者,并且加大力度削弱武将和重用文官。

对后世政治影响更大的“将从中御”,就是太宗朝深化抑制武将举措的重要产物。为了防止带兵将官擅自行动,皇帝在每次军事行动前,都要对将领作重要指示,给出排兵布阵必须依靠的阵型图,并且派出亲信任都监,监督武将的举动及有没有按照皇帝的命令行事。战场形势多变,依靠远程指挥必然有大问题。武人出身的宋太宗并非不知道这项制度的问题,为了抑制武将发挥文官的作用,也不得已而为之。北宋抗辽著名将领杨业的悲剧,就是由这样的制度所造成的,虽然宋太宗对于杨业的死感到悲恸,但依旧坚持令从御出的状态。如果在听话和能力中二选一,宋太宗无疑会选择听话的将领,哪怕是平庸之辈。从宋太宗这里就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保守主义倾向,多疑、专权和保守的风格正是宋太宗的个人风格,而且也影响到后世子孙。

基本上到了宋太宗一朝,风气已成,而后的皇帝遵循太祖太宗的政令,加大崇文抑武的风气。北宋的武将受到来自皇帝、文臣、舆论的层层压制,最终有志者不入行伍,军事人才凋零,将帅士兵越来越平庸,造就了如今所说的“弱宋”。

《元史·世祖本纪》中有这样的记载,宋朝灭亡后,忽必烈曾询问宋朝降将,你们为什么投降?降将回答:“宋有强臣贾似道擅国柄,每优礼文士,而独轻武官。臣等久积不平,心离体解,所以望风而送款也。”这是宋朝武将心中的怨,他们认为这股怨来自权臣贾似道。看了《武士的悲哀:崇文抑武与北宋兴亡》后,我们便清楚了这种怨是如何发展到这一步的。来源:北京日报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07/202208.html

“宋朝崇文抑武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陆机: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最终遭谗遇害被夷三族

陆机: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最终遭谗遇害被夷三族

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吴郡吴县人,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出身吴郡陆氏,为孙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第四子,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又与顾荣、陆云并称“洛阳三俊”。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陆机在孙吴时曾任牙门将,吴亡后出仕西晋,太康十年(289年)...

在文学、史学等方面,习凿齿带来了哪些影响?

在文学、史学等方面,习凿齿带来了哪些影响?

习凿齿(317年~384年,另说325年~393年、328~413年),字彦威,襄阳人,东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习凿齿曾被权臣桓温辟为从事、西曹主簿,因反对桓温的篡逆图谋,旋降为户曹参军,后任荥阳太守,最后解组归里巷。曾力邀著名高僧释道安到...

在古代士兵拿到军饷之后,都是如何保管的

在古代士兵拿到军饷之后,都是如何保管的

天下风云,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刀剑无眼,战火无情,在战场之上,士兵们往往都是拿着自己的命在厮杀,虽然其中不乏有志之士,他们来到战场是为了能够获得军功,从而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为国效力,但是绝大多数人都是为了赚取生活费,从而养活自己的一家老小。对于如今的我们而...

历史上真实的二乔是什么样的?生平如何

历史上真实的二乔是什么样的?生平如何

“二乔”是东汉末年乔公的两个女儿大乔和小乔,两人以貌美出名。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孙策和周瑜都出生于公元175年,初平元年(190年),孙坚起兵讨董卓时,孙策一家住在寿春,在江淮一带很有名气。周瑜慕名前去拜访,劝孙策带母亲弟弟移居庐江舒县,孙策听从了他的意见 。周瑜让出路南的大宅院供...

古代开国皇帝那么多 朱元璋和刘邦为何要杀功臣

古代开国皇帝那么多 朱元璋和刘邦为何要杀功臣

还不知道:朱元璋和刘邦杀功臣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为什么刘邦和朱元璋爱杀功臣?看看他们的出身就知道了。在中华文明历史上,封建王朝的数量是非常多的。但真正的大一统王朝,也就是秦、汉、隋、唐、元、明和清朝。就拿这几个对于王朝来说,大家有没有发现,只有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

在文学、诗词方面,刘桢有哪些成就?

在文学、诗词方面,刘桢有哪些成就?

刘桢(?―217年),字公干,东平宁阳人。东汉末年名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尚书令刘梁的孙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刘桢博学有才,警悟辩捷,选为丞相(曹操)掾属,交好魏文帝和曹植兄弟。参加曹丕筵席时,平视王妃甄氏,以不敬之罪罚服劳役,署为小吏。建安二十二年...

三国时期赵云的真实能力怎么样?与关羽和魏延相比如何?

三国时期赵云的真实能力怎么样?与关羽和魏延相比如何?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三国时期,刘备手下有几位名将,比如,正史记载中,刘备称汉中王后,封了四位名将,前将军关羽、左将军马超、右将军张飞,后将军黄忠,还有镇远将军、汉中太守魏延,而赵云当时被封为翊军将军。因此,赵云就被冠以“杂号将军”的标...

在古代郎中是什么官职?权力有多大?

在古代郎中是什么官职?权力有多大?

医生这个职业无论是在当代还是古代都十分受人尊敬的。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倘若说起“郎中”二字,人们都会想到医生,而这个词语在古代的时候,确实是医生的一种别名。但是人们不知道的是,郎中除了医生的含义之外,其实还是古代一种官职,并且这个官职之人实际上拥有着很大的权力。郎中在古代的时候基本相...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