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家族为何能成为三国乱世的最后赢家呢?
三国时期的历史因一本三国演义,被国人精熟于心,其中诸葛亮一出岐山,据西城无兵可守,诈唬司马懿的桥段,更是被世人津津乐道。然而负责任的说,这个段子基本是罗贯中杜撰的,三国演义的魅力就在于,大量艺术的夸张的人物塑造,都符合该人物的性格特征,甚至暗合历史的发展轨道,实在是历史中的小说,小说中的历史。
司马懿做为空城计中的反面教材,饱受世人嗤笑,不过打开这个人物的人生履历,想起他在魏武时期的隐忍,曹叡时期的精干,高平陵之变的狠辣,洛水事变的 *** ,那么他在空城计中显示的无能是让人细思极恐的。
历史证明,司马懿在和诸葛亮的长期对峙中,获取了陇右,关中的军权,曹真死后事实上成为了曹魏的西北王,这样的政治积累是他日后阴养三千死士,一举窃取曹魏社稷的关键所在。
一。司马家族在东汉末年无比英明的生存之道
1。形势复杂,四处加注
东汉末年的形势是复杂多变的,汉朝的大旗还没有彻底的折断,各路英豪你方唱罢我登场,政治人物在如此复杂的情势下的自保,是智商和情商的双重考验,而司马家族连续三代,都做到了几乎满分。
司马懿的爷爷是当时的颍川太守,颍川的士人是曹魏文官的基本盘,这也是司马家族能够脱颖而出的关键,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官至京兆尹,自己的人设是大汉的忠臣,跟着献帝从董卓进京一直到许昌,忍辱负重,熬走了无数想从献帝身上分杯羹的军阀和黄巾余孽。
司马防让司马懿的大哥司马朗跟在魏武帝曹操的身边,官至丞相主簿,提出了著名的州郡领兵制度,大大的强化了曹魏的国防动员能力,成为了魏国的基本军政策略,和军屯成为曹魏强大的关键。
司马朗染病死后,司马懿就进入了曹操的视野,晋史记载曹操三请四邀才请的动日后的晋宣王,这基本是后人的杜撰,其实司马懿乖乖的就去曹操大佬那里上班了,干净清爽,做事得力,这才没有在杀人如麻,同时心中清亮的魏武帝那里留下什么坏印象。
2。司马懿人设转变
司马懿在曹操时期,基本是个年轻有为的老实后生形象,更关键的是,他是曹丕的嫡系班底,是曹丕战胜曹植获取帝位的有功之臣,这也让他真正的进入了核心圈。曹魏以本家为武官班底,颍川士人为文官班底的基本政治架构,是他强盛的基础,然而司马懿的横空出世和无比的运气,使他成为了外姓掌握方面军军权的特例。
魏国在刘备时期的汉中损失了西方战略集团的指挥官夏侯渊,随后被三国演义塑造成草包一个,其实颇有谋略的曹真也忽然病死,官渡就从龙太祖的张郃的战死最终使整个陇右关中的战略形势岌岌可危,司马懿就是在这个时候从荆襄转调陇右的,他也牢牢的把握了陇右的军权,将曹家的资历转化成个人的资本。
被东吴的史官评价成魏国诸葛亮的司马懿,至少是对得起曹丕和曹叡的,不过曹叡的早夭和曹爽的咄咄逼人,最终让这个似乎一直戴着面具的男人露出了狰狞的面容。
3。身处乱世,只得熬忍
综合司马家族的发家史,就是熬和忍,与日本德川家康的胜利相似,熬到同级别的对手死去,忍到敌人露出破绽,这就是司马家族阴狠的政治手段,司马朗,司马懿,司马师当然是聪明能干的,然而他们的根本是极端的利己主义,政治理想和赤子之情这些东西,和司马家族是不搭界的,狼顾之相并非空穴来风。
司马懿一点点的积累着资历和在曹魏军队中的影响力,对诸葛亮的,对孟达的,对辽东公孙康的战役,让他在陇右,荆襄,河东的军区都积累了大量的人脉,这也是他在高平陵之变得手后没有引起反弹的重要原因,淮南军区资历的缺失确实就是日后淮南三叛的根源。
二、具体到岐山看空城计
1。极具可能改变轨迹的一出岐山
蜀汉的诸葛亮孜孜不倦的北伐一向被认为是尽人事的举动,以益州一州的国力挑战,青,幽,冀,并,徐,雍,兖等诸州,实在难以看到胜利的希望,然而客观的说,之一次北伐,还是有一丝胜利的可能的。
诸葛亮明确的把陇右作为战略目标,之一次是具有战术上的突然性的,并且也确实给曹魏造成了混乱和恐惧,天水,南安,和安定的叛变,和魏国大军云聚关中无法驰援陇右,造成了关羽威胁许昌后蜀汉更好的一次战略态势。夏侯惇的儿子夏侯楙实在是庸才,持节关中居然已经开始逃跑,要不是郭淮的力挽狂澜,丞相的战略目标夺取陇右四郡已经接近成功。
然而马谡在街亭低能儿一般的战术指挥,断送了之一次北伐的大好局面,也断送了蜀汉最后的国运,陇道被张郃打穿,诸葛亮本人反而陷入危险的境地,这也是空城计发生的基本背景。
2。空城计实则为艺术塑造的成功
在罗贯中先生的三国演义中,司马懿看到空无一人的西城,对部下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从来不行险,断不会使诈,此话虽然有蒙蔽下属的嫌疑,但却也概括出了丞相用兵的特点。由于蜀汉国小力微,一分钱要当二份用,一个人要当两个使,对于风险较大的军事举动,比如魏延一直鼓吹的奇袭子午谷,丞相是一直抵触的。
这客观上让空城计的艺术塑造具有了可信性,和基本的历史基础,与长坂坡,过五关斩六将一样,无碍大局的人物细化描写大大的增加了三国的魅力,具体到空城计,丞相的精明,司马懿的谨慎或者另一个层面的睿智,都和他们的历史宿命高度重合,大大的增加了三国演习的可读性。
3。发展戏剧,耐人寻味
对于三国演义来说,塑造司马懿和诸葛亮这一对官方宿敌是必须的,那么全方位的敌对在文学艺术上的处理自然有必要,司马懿日后确实掌握了陇右兵权,在第五次诸葛亮出岐山时,和蜀汉有过激烈的冲突。
丞相以一州之力,苦练精兵,最后一次出岐山其实开始打的非常好,居然一战缴获曹魏玄甲五千领,大败司马懿援助张郃的军团,甚至在木门道射死了张郃,戏剧性的帮助了司马懿最后一把。
五丈原的丞相陨落,鞠躬尽瘁的人设实在让多少三国演义的看官泪目,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并且真打出了一丝胜利的可能,这就更让罗贯中有艺术化创造司马懿和诸葛亮直接相遇的场景的冲动了。这种创作联系日后篡夺曹魏江山的司马家族的嘴脸,让人一次次的玩味空城计晋宣王的嘴脸。
三。空城计实则作者对司马家族之鄙视
1。为夺权利可无下限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看到了司马家族掌权后华夏的衰落和五胡乱华人民的痛苦的。司马懿这个始作俑者在空城计的艺术创造,分明就是挟寇自重的嘴脸,只要有和曹魏永远没有和平可能的蜀汉政权的存在,司马懿的权势就是稳固的。
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指着洛水为誓保证曹爽的人身安全,最终变成了正月的满门抄斩,就连司马懿的政治盟友蒋济都被老友的无下限震撼了。
司马懿这个隐忍的汉子打开了华夏政变无视道统,无下限的潘多拉魔盒,让明人罗贯中有了好好讽刺的冲动,因此从这一点上剖析,诸葛亮的空城计实际上是作者对司马家族鄙视所设计的一个局。
2。空城计所现为司马懿之暗黑之心
明末辽东军阀的挟寇自重,最终造成了明朝的大 *** ,全国财政收入变为辽饷,进了关宁铁骑的口袋,高压的赋税政策造成的农民起义最终毁灭了明朝。
这一切的开始可能就是某个明朝总兵看三国演义空城计司马懿表现时的会心一笑,这个老奸巨猾的男人弱智一般的示弱,和日后整个家族暗黑的崛起,让罗贯中虚构的文学创作具有了无限的贴合历史背景的魅力。
结语:
拥有狼顾之相的司马家族崛起,使得虚构的空城计要比史书更具感染力,毫无疑问,司马懿可以直接冲入城中杀了诸葛亮,然而曹魏会允许一个外姓重臣享有灭蜀的无上殊荣吗?想想钟会和邓艾,空城计中所表现司马懿的老辣和阴狠,实则是罗贯中在文学创作之时的现实设定。
历史是客观的,但是时常充满了迷雾,文学是虚构的,然而有时又明晰无比,司马懿在西城的沉思是看透了帝王心术的终极处世之道,对张郃自杀式的调遣,对曹休的见死不救是和空城计高度吻合的,司马家族创造的无下限隐忍的政治风格,一切以利益为先的处事之道,深深的影响了华夏的发展史,这也让他在西城的愚蠢有了明确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