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东汉初年,为何豪族能与皇权共天下呢?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08-03)200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皇权衰微,各路军阀成为中华大地上的主宰者。汉末军阀与一般意义上的军阀迥异,几乎都是出身士大夫豪族之士,甚至各路军阀之间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东汉皇权以儒学为桥梁,利用察举制度使地方社会的豪族由文向武转变,同时加强了对于豪族的控制。当豪族垄断上升通道以后,士大夫豪族便开始向门阀转变,成为东汉政坛上举足轻重的力量,成为抑制东汉皇权的推动力。

正是因为豪族影响力的与日俱增,皇权的排他性使得豪族成为被提防的对象,东汉皇权不得不依靠其他的力量来平衡帝国的行政运作,外戚与宦官扮演了辅助的角色。在长期的权力斗争中,外戚与宦官势力逐渐耗尽,以皇权为核心的统治机构出现巨大的权力真空,而豪族则拉拢其他各方力量,割据自保,进一步强化了自身的力量。

东汉初年,为何豪族能与皇权共天下呢?

东汉末年,皇帝的腐朽以及频发的自然灾害导致了黄巾起义。黄巾军的实力不断扩大,各地方望风而降,豪族仅仅能够自保。为了镇压黄巾起义,汉灵帝改变了地方的行政制度,扩大了地方长官的权力,开启了潘多拉的魔盒。各个豪族成为地方势力的 *** 人,进一步成为地方行政长官,东汉末年群雄并起的帷幕缓缓拉开。

东汉初豪族与皇权共天下的局面

自西汉武帝以后,地方豪族从郡县下级官吏逐渐升为高官,并通过各种办法进入王朝的中央机构。由于豪族向汉帝国政权的不断渗透,帝国因而改变了政策,逐渐向“豪族政权”靠拢。豪族利用自己的政治地位来扩展豪族的大土地所有制,导致国家公权力的不断削弱,因而出现了东汉末地方分权的情况。

东汉初年,为何豪族能与皇权共天下呢?

士人与宗族的结合,使士人具有了强大的社会力量,士族发展起来,在西汉后期的社会上已逐渐取得了主导地位,在王莽末年反莽斗争和东汉建立过程中都起了重要作用。东汉政权的建立,是以士族大姓为其社会基础。东汉时, *** 与豪族之间基本上处于妥协状态,政权为豪族所把持,豪族通过垄断选举,控制仕进之路,把持地方政权。

东汉的豪族分为两类。一类是凭借中央势力而突然得意的,即宗室、外戚与宦官。一类是自己渐渐发展起来的,即一般高官及地方豪族。地方上的大姓,依靠传统的优势,成为控制地方的势力,一个地区的豪门望族,既是汉朝统治支柱的功臣集团,也是让朝廷疑忌的地方豪强。豪族在地方社会上形成一种支配的阶层,并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将官僚与庶民置于自己的支配之下,通过文化传统、联姻、师承、等私人关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西汉武帝罢黜百家后,汉政权独尊的思想是儒家学说。可以说,东汉帝国尊崇的儒家理念对豪族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汉政权利用儒家的理念,使官僚与豪族按照自己设计的方向前进,用最廉价的行政成本来驾驭帝国。一方面,利用儒学束缚豪族,另一方面使豪族自觉地产生忠君感,使东汉王朝成为士大夫豪族政权。

以东汉中期为分水岭,士大夫豪族渐渐地走上门阀化道路。对官僚层产生影响的儒学主要是以今文学为主的“家学”,而具有门阀化倾向的士大夫豪族多具“世传家学”。换句话说,士大夫豪族利用官定的今文学使自己的地位世袭化,逐步走向门阀化,汝南﹑弘农郡出身的士大夫豪族渐渐代替了南阳的功臣和三辅的外戚。

东汉初年,为何豪族能与皇权共天下呢?

汉末军阀林立的政治逻辑

东汉的腐朽统治和频发的自然灾害,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终于在中平元年爆发了“黄巾起义,“十余年间,众徒数十万”,为了镇压“黄巾起义”,灵帝改变了当时的地方行政制度,改刺史为牧。灵帝改刺史为州牧是东汉政治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牧守有用人权、财政权和兵权,等于拥有了地方所有的政权。这些牧守在表面上仍然是东汉 *** 的地方官员,但是实际上已成为了割据一方的土皇帝,州郡也相应形成互不相统的独立王国。

地方长官权力的扩大,实际上也增强了地方割据的可能性。以后割据的军阀中有不少是因为黄巾起义而崛起的。于地方豪族来说,中央已经失去了统领地方的作用,为了对付黄巾军,遂各自拥兵自保。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既然封建王朝无法保障其安危,那么就只能投靠地方豪族以求生存了。另外,迫于黄巾军的压力,各地方豪族还加强了联合与合并。

在豪族的上升路径中,有熟读经书历任公卿而转变为地方豪族的,这种建立在知识基础上的豪族,一方面与下层权力的地方大姓相比占据着优势,抑制了他们的强大化与领主化,另一方面又作为下层权力的代表者,也就是所谓的“民望”,支持着上层权力,同时也限制了其权力扩张。东汉豪族,本身就具有乡邑秩序的破坏者与维持者这种自相矛盾的性质。

东汉时期,地方长官与属吏之间渐渐增长一种皇帝与臣下关系之外的另一种君臣关系,故吏关系。而这种故吏关系大大增强了地方分裂的倾向。东汉的士人只看重私人和家庭的道德,所以东汉中央王朝陷入困境后,士人没有匡扶天下之心,也不能同心协力重建一个新 *** 。在农民起义中,中央皇权被削弱了,地方士家豪族势力乘机起来,逐渐摆脱皇权的束缚,走向了割据独立的道路。

大汉百余年的招牌虽然笼络了一批士人,但是终挡不住野心家们改朝换代的决心,袁绍、曹操等人为了在乱世中站住脚,只是用大汉的牌子来粉饰门面,等到大势已定,便毅然与东汉决裂。从某个角度来说,东汉自身培养出来的豪族们,成为了自己的掘墓人。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08/202888.html

“东汉初年,为何豪族能与皇权共天下呢?” 的相关文章

诸葛亮北伐为什么那么着急 诸葛亮真相的目的是什么

诸葛亮北伐为什么那么着急 诸葛亮真相的目的是什么

还不知道:诸葛亮北伐为何如此猴急,点灯看似在续命,实际是为迷惑司马懿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诸葛亮在写下“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后,便火急火燎的开启北伐大业,很多人都曾好奇,一生聪慧且多谋的诸葛亮,为何要多次北伐,过度消耗蜀国国力,难道真是北伐之地危及蜀国安全?要...

荀勖留下了哪些作品?他对后世带来了哪些影响?

荀勖留下了哪些作品?他对后世带来了哪些影响?

荀勖(xù)(?~289年),字公曾,颍川颍阴人。三国至西晋时音律学家、文学家、藏书家,西晋开国功臣,为东汉司空荀爽曾孙。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荀勖少年时聪慧好学。初仕于魏,为大将军曹爽掾属,后迁中书通事郎。曹爽被诛后,历任安阳令、骠骑从事中郎、廷尉正等职。...

张松:东汉末年刘璋部下,暗助刘备被刘璋斩杀

张松:东汉末年刘璋部下,暗助刘备被刘璋斩杀

张松(?-212年),字子乔(字永年为演义混淆,实为蜀中另一位名臣彭羕的字),蜀郡成都人,东汉末年刘璋部下。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建安十三年(208年),张松为益州牧刘璋别驾从事,被派遣至曹操处而不为其所存录,因而怀怨恨。回蜀后,劝刘璋与曹操断绝关系,并说璋连好刘备;其...

秦琼和尉迟恭二人被称为门神,是因为什么?

秦琼和尉迟恭二人被称为门神,是因为什么?

秦琼、尉迟恭两位武将是民间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门神,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歌谣:门神门神骑红马,贴在门上守住家。门神门神扛大刀,大鬼小鬼忙逃跑。马上就到春节了,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粘窗花,还有很多人家会在自家两扇大门上贴上“门神”。而大家早已对“门神”熟悉不已,不过,你可曾想过,“门...

楚汉之战项羽比刘邦胜率要高 最后为什么是刘邦获胜

楚汉之战项羽比刘邦胜率要高 最后为什么是刘邦获胜

项羽才是胜率比较高的一方,为什么刘邦获得了胜利?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项羽是大家公认的英雄,刘邦却是大家公认的无赖,甚至刘邦的王位都是靠自己的无赖获得的。但这样的评价并不客观,甚至还有些片面。刘邦不仅仅是一个无赖,他在政治及军事方面的管理才能是十...

曹操连司马懿都敢用 曹操为何不敢用吕布

曹操连司马懿都敢用 曹操为何不敢用吕布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曹操敢用司马懿为什么不敢用吕布?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作为一代枭雄,曹操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而且曹操的爱才之心也是众所周知的,他的诗歌《短歌行》中的“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也算是他本人的真实写照。据说官渡之战中许攸前来投靠时,正在洗脚的曹操连鞋都顾不...

衣带诏事件之后,张飞是如何从曹魏八名大将中的围剿中脱困的?

衣带诏事件之后,张飞是如何从曹魏八名大将中的围剿中脱困的?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刘备与董承等人参与“衣带诏”泄密之后,曹操杀掉了董承和董贵妃,然后东征,进攻刘备。刘备派孙乾向袁绍求救,袁绍以小儿子身患疥疮,命已垂绝为由,不肯发兵相救。无奈之下,张飞建议刘备趁夜偷袭曹操营寨,刘备采纳了张飞的建议。然而,刘备的劫营计划被曹操...

蜀汉军队只有十万人 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坚持北伐

蜀汉军队只有十万人 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坚持北伐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诸葛亮北伐仅有10万兵力,少得可怜,为何明知必败还要打呢?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其实诸葛亮北伐时期已经明白了蜀汉实力悬殊,当年自己给刘备制定战略计划的时候已经明确指出要交好东吴才可以有机会和曹魏争夺天下,但刘备因为关羽兵败身死和荆州丢失的原因迁怒于...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