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出现宦官和外戚掌权的情况,原因是什么?
东汉出现宦官和外戚掌权的情况,原因是什么?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西汉和三国时期是被后人铭记的时代,在这之间,出现过很多著名的英雄事迹,一直被我们传承和学习,但是,在这两个时期中间,还夹着一个东汉。说起东汉,可能大家多少会觉得有些陌生。但是,知道这个时期的人,之一反应一定是戚宦之争,说来也很奇怪,东汉自从和帝之后,便陷入了短命的漩涡之中,因此造成了中后期的动乱不安。
因为皇帝去世较早,所以年幼的太子继位,但是又不得不启用他人进行辅佐,由此便出现了中后期的太后称制、外戚干涉以及宦官辅佐的局面。
再加上暗中操作,使东汉政权交替沦落他人之手,真正有能力的人没有机会辅佐政事,长此以往,循环往复。
一个国家,若是落入了他人之手,不用思考,结局一定是不好的,东汉就印证了这个道理。从汉章帝启用外戚干涉政权之后,这个局面就已经注定了。
汉和帝继位之后,当时的窦太后便开始了所谓的听政,后来将自己的亲族不断纳入朝廷之中,朝廷之中成了窦氏的舞台,。
到汉和帝稍微年长之后,便联合身边的宦官一起消灭了窦氏,将政权夺回。但是,这种斗争也就此埋下了隐患,在汉和帝之后,外戚与宦官的斗争越发激烈,最终陷入了不可挽回的地步。
戚宦之争不断加重,东汉日益衰落
戚宦之争一旦开始,就很难结束。汉和帝去世之后,达到了 *** ,汉殇帝时期,政权落入了邓氏的手中,待到汉殇帝去世之后,邓氏开始了对朝廷完全的掌控。
他们扶持汉安帝继位,看似是辅佐,实际是自己掌握实权,后来邓太后去世,汉安帝找到了机会对邓氏进行清除。
看似成功,但忽略了其他外戚的存在,在汉安帝去世后不久,阎氏又开始了邓氏的路,掌握着实权,但他们没有邓氏那样幸运,刘懿仅仅在位二百多天就去世了。
面对这样的情况,宦官抓住机会开始加入政权之争,消灭阎氏,帮助汉顺帝继位。但是汉顺帝并没有完成一个皇帝的职责,在位期间对梁氏尤为放任。
所以在那期间,梁氏竟然掌握了将近二十多年的实权,达到了东汉的巅峰,势力逐渐扩大,不仅把控了三朝的皇帝,还残忍毒害年幼的汉质帝。
公元159年,这种局势终于得到了控制,汉桓帝继位之后联合宦官一起打压梁氏,终于将梁氏赶出了朝廷之中,但是事情的发展却越来越糟糕。
谁也没有料到宦官竟然比梁氏还要腐败,面对这样的情况,士大夫开始进行反抗,也因此爆发了两次党锢之祸。
最终士大夫被排斥在朝廷之外,正直之人不复存在,东汉就此结束了辉煌,江河日下,在宦官的“统治之下”变得越来越颓废。
汉灵帝继位之后,这种情况更加严重,说宦官占据了当时的东汉一点也不为过,总之东汉日渐衰落,公元220年,面对曹丕的进攻早已无力招架,走向了灭亡,自此结束了荒唐的统治,退出了历史舞台。
才能之人被压榨诬告,无力招架
宦官与外戚联合掌握政权,不免会引发疑问,那些有志之人去哪了,为什么没有及时制止这种荒唐现象的发生呢?
但是深入了解这段历史,你会发现事情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事实是,那些贤能的人经过多次打压与诬陷,早已经没有了能力去挽救这种局面。
首先说一下选官,众所周知,当时的制度是举孝廉,这也是问题根源所在,自私的心理谁都会有,更何况是当时的外戚与宦官,都在想方设法扩大自己的实力,于是将自己的熟人全部推举,真正贤能之人根本没有机会为官。
接下来就是在位的贤能之人,皇甫嵩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在黄巾军战役之中,他立下了赫赫战功,得到了赏赐,后来又被调去对抗边章与韩遂的造反。
按理来说,他本应该得到好的待遇,但是却因为拒绝宦官的索取钱财而受到贬谪。当时的汉灵帝不分青红皂白,只听信宦官的话。
就对这位杀敌有功的将军进行了贬谪,可见当时的朝廷是有多么糊涂,但是不仅仅只是这一位,还有很多,所以当时那些有才能的人可能因为没有足够的财力拿给宦官就受到贬谪。
结语:
东汉本来是一个非常繁荣的朝代,在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有突出的成就,但是就因为戚宦之争,将这些所有的成就全部打破,陷入了不堪的局面之中。长此以往的宦官外戚轮番执政,打压才能之人,国家自然会走向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