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宋太祖的治国思想是什么?他为何产生保富贵的观念?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08-09)140

不管是哪个朝代,对待经济都是相当重视的。宋朝在篡夺了后周的帝位后建立,在政权交替初期,保存钱财就已经产生,并贯穿了整个社会。下面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宋太祖的治国思想是什么?他为何产生保富贵的观念?

一、太祖朝政局与皇位传承

1、太祖朝对德昭与德芳的封爵与授官

纵观中国历史,在确立皇储问题上无非出于两种目的考虑:“救时”与“救世”。为了维护统治者的地位,使其的子子孙孙都能够享受对这个国家的专制统治,因此,大多数皇储的确立都遵循着“救世”的目的。然而,在确立皇储的时候会有诸多影响因素导致其不能按照传统礼法要求的嫡长子继承制选择皇储,这时在确立皇储就是遵循“救时”的目的。太祖在位共十七年,在这十七年里,太祖一直致力于完成国家统一并确保赵宋王朝长治久安,避免成为五代后的“第六代”。

因此,在沿袭前朝旧制的同时,进行着自己的计划与改革。爵位,是封建时期等级地位的象征,同时与获封人的封土与食邑有关。到了唐宋时期,爵位已经变成了一种“荣誉称号”,待遇已远不如前。北宋成立之初,在封爵制度上遵循唐制,但对于皇子的封爵与唐制不同,依故事“皇子出阁即封王”,但在《续资治通鉴长编》《宋史》等书中丝毫找不到太祖对德昭与德芳的“封王”记载。在乾德二年(964 年),皇子赵德昭出阁,太祖认为“德昭未冠”,故只授予其“贵州防御使”一职。

开宝八年(975 年),赵德芳出阁,一年后也只被授予“贵州防御使”一职,而无其他封爵。南宋学者陈傅良认为:“出阁封王,后世之夸心也。艺祖起百世之后,独追古意,自王礼杀而为防御使,非圣人能之乎?”陈傅良的这番言论固有夸赞成分在其中,但也说明太祖在对自己儿子的“封王”上经过慎重的考虑,不仅防止德昭或德芳在“封王”之后培养自己的势力,从而对皇权产生威胁,同时也防止了二子在皇权交替时与太宗发生冲突,导致不必要的流血事件,影响政权稳定与宗室团结。

宋太祖的治国思想是什么?他为何产生保富贵的观念?

2、太祖对太宗的态度演变

太祖继位之后,对身边之人大加封赏,建隆元年(960 年)“以皇弟殿前都虞侯匡义领睦州防御使,赐名光义”,建隆二年(961 年)“以皇弟泰宁节度使、兼殿前都虞侯光义兼开封尹、同平章事”。太祖此举不只将太宗作为一奶同胞看待,还将其视为自己的“左膀右臂”,希望太宗能够在政治上对其有一定帮助。

在太祖征讨李筠、李重进时,曾任命太宗“留守帝京,镇抚都下”。留守一事,非亲信之人不可担任,太祖能够任命太宗,足见其对太宗的信任。太祖为了维护赵氏王朝的统治,赋予了太宗很大的权力,并且任由太宗发展其势力,特别是在太宗做了开封尹之后,利用自身的职位优势,结交四方豪杰,形成了独特的政治势力。太祖之所以会与太宗保持融洽的关系,一方面可能与杜太后“金匮之盟”所要求的传位于弟有关,使得太祖不得不与太宗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另一方面,太祖也希望借助太宗的力量将唐末五代分散的权力重新收回到中央,防止大权旁落,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二、宋太祖治国思想

1、革除弊政的思想

以防弊之政作为立国之法,是宋太祖政权建设的一个重大特征,“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的精神就在于以制度上的平缓调适来达到政治上的稳定。找出弊源,这是革除弊政的基础。要使国家走向和平稳定,就必须革除五代时期的弊政。五代时,官吏贪赃枉法的现象很严重,贪吏滋横,民不聊生,所以太祖要整顿吏治,就必须先以重法治之。

唐末五代是中国历史上个极度混乱的时期,五代十国的统治者依靠武力,割据一方,互相吞并,倒戈兵变,改朝换代,如同儿戏,封建伦理纲常经常受到极大的冲击和挑战。“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是五代时人们公认的信条。五代之君“为国长者不过十余年,短者三四年至一二年,天下之人,视其上易军代国,如更戌长无异。”身处这样的乱世,用“忠臣不事二主”的忠节观来要求臣子几乎是不可能的。更何况五代帝王自己多以篡歉得国,而且庸残暴,“忠”对于他们到底有多大的价值可言?所以,任何一个在此之后建立的王朝要想避免重蹈覆辙,就必须进行观念的转换。

宋太祖的治国思想是什么?他为何产生保富贵的观念?

2、吸收前朝的经验教训

唐末五代历经战乱,礼乐仪制遭到践踏,官籍散落,幸存下来的礼书也是疏略不备,互相矛盾之处颇多。在不长时间里,宋太祖将五代时期被破坏的礼乐制度恢复完善,是与太祖改变五代时期武人专政,实行文治分不开的。在太祖施政过程,经常体现出这种爱民思想,宋朝刚刚建立,太祖施行与民休息政策,减免赋税,兴修水利,安抚流民,希望人民安居乐业。太祖在平定南方各个政权时,劝戒将领不要杀百姓,在平定后蜀时,上闻西川行营有大校割民妻乳而杀之者,函召之网,斩于都市。

三、从两次皇位继承看宋初政局的变化

1、皇帝权威的加强

宋初二帝充分吸取了唐末五代弊政的历史教训,为了防止唐末五代出现的文臣、武将、后妃、外戚、宗室、宦官等诸多群体对皇权产生威胁,制定出一套集政、兵、财、法于一身的“祖宗家法”。无论是对地方权力的分割、削弱,还是为了防止相权的膨胀,宋初二帝都采取了相对“温柔”的 *** 。这些“温柔”的方式同样被运用到解决皇位传承问题上,并且通过解决皇位继承问题达到集权的目的。宋太祖在位期间正处于北宋建国之初,一切制度都在慢慢地恢复中。由于一

些特殊原因,太祖并没有留下储君,更没有按照宋王朝的需要恢复储君制,这才导致了在太祖死后,太祖认定的隐性储君——太宗才能得以入继。太宗即位之后,并没有着急确立储君,而是相应提高了宗室的地位,扩大了储君的人选范围。储君制度既是君主家族政治权力存亡乃至血统继绝的命脉所系,也是影响整个统治集团的根本利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黎庶生活状况的关健性因素。

宋太宗恢复“储君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维护赵宋皇室统治秩序的稳定,同样也是一种无奈之举。“储君制”的恢复在并非大一统的国家中会起到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同时也对皇位继承的稳定性以及皇权的连续性起到重要作用,这也是宋代皇位继承无内乱的原因之一。

宋太祖的治国思想是什么?他为何产生保富贵的观念?

2、皇帝本人的谋划

太祖与太宗的关系更像是皇帝与储君的关系。并且太祖还利用太宗的势力与赵普的势力相制衡。开宝六年(973 年),赵普罢相后,太祖随即将太宗封王,正式达成“尹京封王”的条件。在太宗失去了赵普的制衡后,太祖依旧没有对太宗进行过多的限制,直到太祖去世,太宗都作为国家“二皇帝”存在。

正因如此,太宗的继位才没有引发朝臣的不满。太祖舍子传弟的原因,宋朝及之后朝代的史学家皆认为是太祖“因公废私”,这只是宋朝史官所展现出的说法。而太祖舍子传弟的真正原因恐怕如司马光借杜太后之口说出的“汝万岁后,当以次传之二弟,则并汝之子亦获安耳。”太祖借太宗逐步收回权力,并与赵普为代表的相权相抗衡。在与赵普抗衡的同时,太宗逐步发展起了自己的势力,加之太宗的政治经验与政务处理能力远非太祖而可比,如果太祖强行将皇位留给德昭或德芳,难保太宗不会与之争夺皇位,从而导致政局动荡,北宋也因此成为五代之后的“第六代”也不是不可能。因此,太祖舍子传弟更多是出于国家的稳定。

结语:宋太祖的治国思想来源与他个人的经历是密切联系的,他出生于五代十国这个乱世,藩镇割据、军阀混战造成的生灵涂炭是他耳闻目睹的,这成为他以后大力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原因。周世宗虚怀纳谏,进行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改革,致力于完成国家统一,这些举措使原本胸怀大志的宋太祖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启发。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08/203817.html

“宋太祖的治国思想是什么?他为何产生保富贵的观念?” 的相关文章

有哪些与华佗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有哪些与华佗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华佗(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一名旉,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

诸葛亮北伐时如果魏延代替马谡 魏延能守住街亭吗

诸葛亮北伐时如果魏延代替马谡 魏延能守住街亭吗

对北伐时,如果魏延替代马谡镇守街亭,能守住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中,一直都是战事不断,曹操,刘备,孙权斗智斗勇,非常的精彩。在后期刘备死后,诸葛亮为了继承刘备的遗愿,担任起了匡扶汉室的重任,但是由于后期蜀国人才的缺乏,五虎将都不在了,所以诸葛亮北伐六次并未成...

历史上朱元璋大量屠杀功臣却没有一人造反,是因为什么?

历史上朱元璋大量屠杀功臣却没有一人造反,是因为什么?

朱元璋,俗称洪武帝,中国明朝开国皇帝。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刘邦自从把韩信抓住,押回长安软禁起来以后,诸侯们知道刘邦准备诛杀功臣的时候,就开始造反了。陈豨造反,臧荼造反,彭越造反,英布造反。可以说,那些面临被清洗的功臣们,无一没有反心,无一不造反。以至于最终刘邦杀红了眼,连和自己最亲近...

李世民在死前并没有处死武则天,是因为什么?

李世民在死前并没有处死武则天,是因为什么?

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627年9月4日-649年7月10日在位。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有句话叫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唐王李世民可能做梦都不会想到,自己的一个小妾,既然成了夺他李家江山的人。武则天,一个在中国历史上响当当的正统女皇帝,在李世民之后,没有被殉葬,反而与李世民的儿子李治私通,直...

周勃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最后是如何死里逃生的?

周勃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最后是如何死里逃生的?

周勃,西汉开国将领、宰相。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吕后驾崩后,侄子吕禄和吕产分别把持朝廷军政大权,野心勃勃“欲危刘氏”,篡夺刘氏江山,建立吕家王朝。陈平枉为帝国丞相,却无权处理政务。太尉周勃名义上是汉廷最高军事长官,却被二吕排挤得“不得入军门。”周勃与陈平密...

赵达:三国时期东吴术士,研究九宫一算术数

赵达:三国时期东吴术士,研究九宫一算术数

赵达,洛阳人,三国时期东吴方士,中国民间奉祀的神灵,属于六十甲子神之一。与刘惇、吴范、严武、曹不兴、皇象、宋寿和郑妪合称东吴“八绝”。其妹妹为孙权之妾。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赵达从小他就跟随汉朝侍中单甫求学。他认为东南方向有帝王的征候,可以躲避灾难,因此离开家乡南渡长江...

诸葛亮打仗为什么要做轮椅 诸葛亮的腿出问腿了吗

诸葛亮打仗为什么要做轮椅 诸葛亮的腿出问腿了吗

对诸葛亮双腿健全,为何打仗却坚持坐“轮椅”?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中国古代历史上出过不少能人和天才,他们中有的人精通诗词音韵,写下的诗词流传上千年,有的人则是能带兵会打仗,在乱军丛中取下敌方上将的首级也不过是小菜一碟。另外还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运筹帷...

赵云在长坂坡大战的时候 曹营麾下名将为何集体沉默

赵云在长坂坡大战的时候 曹营麾下名将为何集体沉默

对赵云大战长坂坡时为何曹营名将不挺身而出,反而集体沉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尽管罗贯中将“赵云大战长坂坡”塑造的无比成功,让人看了之后热血沸腾,但依然难以改变一个事实,就是这并非曹军针对赵云布置的军事行动,甚至所谓的长坂坡之战根本不是一场战役。赵云大杀四方属于意料...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