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年间的超大虐童案经过是什么样的?结局如何?
还不知道:嘉庆年间的超大虐童案经过是什么样的?结局如何?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清朝嘉庆年间,在安徽这个地方,有这样一幕:日头正烈,按理街上行人应是不多的,但那一天却偏偏人头攒动,大家伙都往一个地方去。这里不是别处,正是要执行凌迟的一个地方。
被凌迟的是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大爷,已经将近七十了。刽子手一刀一刀地从他身上割下肉来,他疼得早已乱了神智。这本是极其残忍、令人同情的一幕,但在场的民众无一不拍手叫好,甚至还有嫌这刑罚不重的,就是没有一个为这老人求情的。
这究竟是怎样一回事呢?这个半截身子入土的人到底做了什么十恶不赦的事,才会引得如此民愤呢?
残忍虐童
这一切都得从十六年前说起。
十六年前,安徽这里原本是祥和宁静的,虽也有什么偷盗失窃、当街纵马等案件,但不过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算不得什么。
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竟有好几家的人连续来官府报案,称自家的女儿不见了。官府办案的听了这等案件,最初觉得不过是不见了,说不定就是贪玩,躲在哪里不肯回家罢了。毕竟失踪的都是些女性幼童,所以他们并未十分放在心上。
来报案的多是父母,见官府不重视,本就担心女儿的他们便越发着急了。不过,他们也只能干着急,最多就是四处找找女儿的下落,但因为没有线索,所以并未找到什么。就这样,一天看不见人影,两天,三天……
杳无音信多日后,突然有一天,这些女童就出现了,不过,再次见到她们却早已不是当初那个鲜活灵动的模样了。她们早就成了一具又一具的尸体,并且死状可怖,身体多处地方都有极其严重的损伤。侥幸活下来的,虽然未死,但也逃不过终生残疾的命运,一辈子也就毁了。
面对这样恶劣的后果,这样骇人听闻的犯罪方式,残害的还是未成年的 *** ,官府自然不能坐视不理。然而,却只是雷声大雨点小,只有开头没有结尾。对于这个本该严查的刑事案件,官府居然只是草草结案,象征性地派人进行了搜查,就轻轻宣布一句“毫无所获”,再在卷宗上不痛不痒地写几句没有什么价值的废话,就了事了。
而在官府的有意放纵下,这个藏在人群中扮好人的罪犯就可以继续为所欲为,继续行那些不轨之事。就这样,十六年间,陆陆续续有至少十六名女童被害,个个都死相凄凉。与此同时,造成这一切的凶手仍然大摇大摆地好好活着,实在令人气愤又憎恶。
事情的真相
也许有的人会说,这件案子看起来就十分古怪,又没有什么线索和头绪,官府查不出来,害怕被上级批评,草草了事也可以理解。对于这种观点,我只能说,你去理解官府?那谁去理解那些失去孩子的父母,谁去理解那些失去生命的女孩?他们做错了什么,他们难道活该被这样对待吗?
官府的人若真是因为无能查不出案子,又不会被判杀头,而那些女孩呢,她们可是真真切切地离开了。更何况,官府是真的查不出吗?他们是真的毫无线索吗?这绝对不可能。
只要稍微想一想这些被害者的身份和死状,就能猜出,她们被害定然与“舐吸女婴精髓”,妄图以此达到长生不老和满足个人的变态欲望的巫术有关。这种巫术在当时十分有名,甚至朝廷还专门针对这个设立了一项罪名,叫做“采生折割人”,凡是犯此罪的人,都要严惩不贷。
而作为专职办案的司法和刑事部门,官府的人会不知道这个?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他们不可能不知道。而致使他们装聋作哑的原因,别无其他,正是凶手张良璧使了钱财,许了这些人好处,他们才会如此不作为。
这凶手张良璧,着实不是个好东西。半截身子都入土的人了,居然干出这种事,谋害了十几条人命不说,还贿赂官差,妄图掩盖罪行,继续犯罪,丝毫不知悔改,实在是个无德之辈,不配为人。
被人为掩盖了十六年的真相,直到有人上报了来此地的监察御史,才渐渐浮出水面。甚至这事都被皇帝知晓后,还有官员想要包庇凶手,混淆视听,蒙蔽天子。幸亏嘉庆帝不是个糊涂的,把这事看得明明白白。
他狠狠地惩处了凶手张良璧,判其即刻凌迟,还将他的全部家财分给受害者家属,借此聊表安慰。除此之外,他还将那些不作为的官员革职,派专人调查他们收受贿赂等不法行为。这一些列做法实在是大快人心。
在这起时间跨度长达十六年的案件中,杀人凶手张良璧的行为实在令人不齿,说他一句人面兽心根本不为过,我看他被判凌迟都算是轻的了,毕竟那些被他残忍杀害的女孩在死前也经历了与之类似的痛苦,甚至更糟。他一大把年纪了,做出这样的事,死不足惜,可那些女孩,她们何其无辜呢,她们甚至都还没来得及盛开她们的生命。
与此同时,张良璧是可恨,但包庇他的官府人员也同样可恨。他们明知凶手是谁,也明知那些失去女儿的父母有多痛苦,有多难受,有多么想要抓住凶手,他们却无动于衷,能打动他们的,只有罪犯为了贿赂而给他们的钱财和利益。
这样类似的残忍案件肯定不少,而这样见钱眼开、唯利是图的官府也必然不少,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在我们不知道的时间和空间里,有多少生命就这样白白葬送。正因如此,我们不能把人性想得太简单,它的底线和下限我们可能永远也看不见。我们要做的,就是时刻铭记生而为人的良知与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