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黑科技:香囊在当时有多神奇?
唐朝的黑科技:香囊在当时有多神奇?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公元756年,一场声势浩大的「安史之乱」促使大唐王朝由盛转衰。叛军攻入长安时,唐玄宗连夜出逃到达陕西境内的马嵬坡。随行将士突然起义,当朝宰相杨国忠瞬间死于乱军之中。随后,他们把矛头指向杨国忠的姐姐——杨贵妃。
禁军士兵皆认为贵妃乃祸国红颜,不诛难慰军心、难振士气。唐玄宗为求自保,不得已之下,赐死了杨贵妃。
「肌肤已坏,而香囊犹在。」
这个香囊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主角——葡萄花纹银香囊。
看到这,大家可能会奇怪,为什么杨贵妃的香囊能如此“坚强”,历经千年不朽?原来这种香囊是用金属制成的。
其实,在银香囊在刚出土时,它的名字为熏球而非香囊。因为在以往的认知当中,香囊应该是丝织物。
1987年,随着法门寺地宫的现世,在大批宝物当中,包含着一大一小的两枚银质圆形熏香器具,而同在地宫的石刻《衣物帐》中,明确地把他们记为香囊。
法门寺出图物帐碑
在法门寺出土的两枚香囊与何家村出土的杨贵妃专用葡萄花鸟纹银香囊形制、功用是一样的,至使通俗所称的熏球得以正名。
为什么说这个香囊是唐代黑科技呢?
这个香囊距今1300余年,外形葡萄缠枝,花鸟相依,通体镂空的精巧技艺也将盛唐时期的古丝路之风展现的淋漓尽致。
而它真正的厉害之处,还在于所运用的螺旋仪技术,无论怎样摇晃,球体里的香灰,都不会洒落。
银香囊最内层为半圆形香盂;中层为两个双轴相连的同心圆机环,外层机环连接球壁,内层机环则连接香盂。球壁由两个半圆体构成,子母口扣合,饰以镂空葡萄花鸟纹。
使用时,随着最内层半圆形香盂所受的重力和活动机环的作用,无论外层球体怎样转动,最里面的香盂总能保持平衡的状态。香盂里面装有香料,点燃时火星不会外漏,烧尽的香灰也不会撒落出。这种陀螺(仪)装置,也被近代用于航海。
金属香囊可以佩挂在衣外,也可以藏在袖子里,这也一度成为唐代达官贵胄的随行标配,章孝标《少年行》中诗云:
“平明小猎出中军,异国名香满袖熏。画榼倒悬鹦鹉嘴,花衫对舞凤凰纹。”
据研究,蒙元时代,中国的香囊还西传 *** 世界。他们的能工巧匠用黄铜仿制中国的金属香囊,但是体型要比中的大很多,也常被用来作“暖手器”。
一个小小的香囊,不光带我们穿越回盛唐,感受着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恨情仇,也让我们看到了盛唐时期文化和科技的力量,这或许就是文物的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