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清朝时期的捐官制度是什么样的 真的有买卖那么简单吗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08-20)120

对清朝捐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清朝捐官就像做买卖那么简单?

自古以来卖官鬻爵都被视为一个政权腐败的象征,但自秦汉开始,捐纳官爵就已出现。到了明清,捐纳已趋制度化,明码标价的捐官现象成了朝廷补贴财政的重要手段。但买官卖官又非想象的那么简单,清代捐纳制度还是很有特色的。

清代入仕的正途、异途之分

“凡满、汉入仕,有科甲、贡生、监生、荫生、议叙、杂流、捐纳、官学生、俊秀。”——《清史稿·选举》

说到入仕,最著名的途径就是科举考试了,但科举又并非入仕的唯一途径。《清史稿》中有文官来源的记载,其中科甲就是科举这条路选 *** 的士子,也就是有做官资格的举人、贡士、进士,但举人又不一定能做官,朝廷有缺了先仅着贡士、进士候补,举人有可能一辈子都是举人。因为国子监还有一批贡生、监生,他们或是贵族高官子弟,或是地方选派的尖子生,他们入仕的机会更大。另有恩荫惠及的子弟,也是拥有更捷径的入仕门路。

议叙是指有特殊功劳的人,经督抚保奏,由部议授予官职。官学生和杂流往往是在官学伴读的人,以及其他非正途入仕者。俊秀是指平民捐监,获得国子监的文凭,并非直接入仕,是先解决身份问题,就像今天某部门要求晋升时得有研究生文凭,所以就会有人读个在职研究生,或者到党校进修取得一个同级别文凭。

“定制,由科甲及恩、拔、副、岁、优贡生、荫生出身者为正途,余为异途。”——《清史稿》

咸丰年间,国家内忧外患,财政压力增加,朝廷为了收取更多捐银,广开入仕门路,因此造成“登进乃滥,仕途因之淆杂矣” 的局面,为了区别各类官员之轻重,便有了正异途之分。大体上将经过考试、选拔或荫袭者视为正途,其余都视为异途。而在异途中“经保举,亦同正途,但不得考选科、道。非科甲正途,不为翰、詹及吏、礼二部官”。也就是说正异之分是以入仕途径为依据,入仕后也有区别对待,正经八百科考出身的才是真正的人才,异途出身的不能进去科教、礼仪、组织部门工作。

清朝时期的捐官制度是什么样的 真的有买卖那么简单吗

所以清朝的官场里存在一个鄙视链,三甲鄙视非甲,科甲鄙视异途,左宗棠被鄙视就是因为这个,捐纳出身的就更不用说了。在实际待遇上正途也要比异途好,比如同样是侯补官员到各省,正途出身的,每月个有二两银子的生活费,捐官则没有。正途出身的 *** 或署理职能部门期间,是按照一半工龄计算的,而捐官 *** 期间是不算工龄的。大部分捐官等缺时间远远高于科甲出身,除非继续花钱捐资。

然而不管是正途还是异途,有三类人是无入仕资格的:首先是从事低贱职业者,常见为“下九流”工作经历的,如剃头匠、算命先生等;其次是家奴,即奴才出身,或者在大户人家做过长工的;最后是祖父一辈有重罪的,这个相当于政审了,无论科考还是捐官,当时的政审必须提供三代人履历。这三类人是科举无门,捐官无路,没有任何入仕的机会。

清代捐纳制度的特色

上述正途异途之分,由此可清晰认识到捐官是不走正道的途径,清代的捐纳却首开于康熙十三年(1674),万万没想到吧?康熙这样伟大的皇帝开创了清朝的卖官鬻爵。为何呢?因为在康熙十二年爆发了三藩之乱,清 *** 需要大量财政支撑,而且之后收台湾、平噶尔丹、抗击沙俄等重大事项一直没停过,所以卖官鬻爵就是财政增收迅速见效的手段。

清朝时期的捐官制度是什么样的 真的有买卖那么简单吗

当然卖官鬻爵象征 *** 昏聩,清 *** 当然不能明说国库没钱了,所以找了个借口,即“其始固以搜罗异途人才,补科目所不及”。即当时工部人才匮乏,很多具有工程才能的能工巧匠没法参与科考,他们想入仕只能走异途,卖官鬻爵是为了补充实用型、专业型人才储备。然而清 *** 也做过补充,说“捐例不外拯荒、河工、军需三者”,这个才点明了事实,捐官就是为了补充财政不足。如咸丰时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军兴饷绌,捐例繁多,无复限制,仕途芜杂日益甚”。

由此可见,捐纳制度最根本的原因是要解决财政紧张的问题,所以清朝的捐纳制度具有明码标价的特色。但皇帝不是傻子,他们很清楚的明白卖官鬻爵不是长久之计,甚至是弊政,所以他们不可能自毁长城,置社稷于不顾。针对卖官鬻爵的现象,皇帝也会做以调控,在无较大财政需求时,整肃朝风、停止捐纳。如道光停捐七年、乾隆停捐三年,这里也有另外一个因素,即捐官者众多,已经没有那么多空缺来安排先前已捐纳的候补人员了。所以这又是清代捐纳制度的一个特色,即捐官是购买“做官的资格”,而不是捐了就能上任,需要待吏部分发选班。

清朝时期的捐官制度是什么样的 真的有买卖那么简单吗

那怎么才能获得官职呢?首先要保证捐官者没有债务,有债务的必须还清了才能捐官;其次要是平民想捐个县令以上的职位,那就先得解决学历问题,即捐监在前,捐官在后;然后捐官的钱是交给户部的捐纳司,户部入库后发咨文给吏部,吏部再“部予以据,曰执照”,即颁发“上岗证”。最后,拿着上岗证到吏部铨叙司报到,由吏部进行政审,一切无误后方可听候分选,有的人一侯就是两三年。如果想提前被选,还要接着捐各类花样,这笔钱比捐官的还贵。

至于价钱,以乾隆时的《川运例》来讲,贡监生的身份得4620两;学官中正七品教授2020两、侯补教授2520两。非学官的如正七品京县县丞2220两、侯补京县县丞2800两;正八品县丞3160两、侯补县丞3640两。有人会问为啥八品官比七品官贵,原因是京官在俸禄上是没有外放官员高的,外放官员不仅自 *** 大,而且享受养廉银的补贴,所以外放官比京官贵。而捐官也是有封顶的,文至道员,武至总兵,若本来就是体制内的,为了晋升快一些,往往先捐至道员,待有缺后相当于直接晋升了,这都属于外放官了,京官更高只能捐至五品。清代捐官虽然制度完善,但等缺问题严重,因而就出现了冗官问题。

清朝时期的捐官制度是什么样的 真的有买卖那么简单吗

综上,捐官在清朝是独具特色的,一般来说新上任的皇帝都会进行停捐政策,目的是整顿吏治,但若财政紧缺,捐纳制度立即摆上台面。有人说捐官基本都是得虚衔,这种说法并不正确,只不过作为异途出身,它的身份要比正途出身低一格,所以在有实职官缺时,是先解决正途,然后再解决异途。而且在捐纳制度中还有平捐、升捐等方式,职执事官可以捐个升迁或者调动,他们都是实打实掌握权力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08/205821.html

“清朝时期的捐官制度是什么样的 真的有买卖那么简单吗” 的相关文章

朱治、朱然、朱桓、朱据几人是什么关系?在东吴是是什么地位?

朱治、朱然、朱桓、朱据几人是什么关系?在东吴是是什么地位?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我们读三国,经常会对一些人物有些模糊不清的感觉。比如颍川荀氏的荀彧、荀攸、荀谌、荀悦等子弟,之前我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进行了介绍。今天我们再来介绍一下,东吴朱氏的大将们,朱治、朱然、朱桓、朱据。朱治——孙坚旧将,三朝元老朱治,字君理,丹杨郡...

朱棣登基之后为何会封赏李景隆?原因是什么?

朱棣登基之后为何会封赏李景隆?原因是什么?

李景隆的父亲是李文忠,明朝的开国功臣。让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李景隆可以称得上是朱允炆最信任的大将。靖难之役发生后,朱允炆用老将耿炳文担任主帅,率军攻打朱棣。但是耿炳文能力实在太差,仗打得相当糟糕。朱允炆不得不把李景隆提拔起来,让他替代耿炳文成为三军主帅。李景隆是李文...

三国时期张辽和庞统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三国时期张辽和庞统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东汉末年各方割据势力互相争斗,为了获得足够的实力,有能力的将领以及谋士,就成了各方势力争夺的对象。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这句出自名著小说《三国演义》中的名言为有才能的人跳槽提供了正向的理论依据。在东汉末年至三国那段历史时期...

徐盛在东吴是什么地位?最后的结局如何?

徐盛在东吴是什么地位?最后的结局如何?

徐盛,三国时期孙吴名将,以勇武而闻名。 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黄武三年(224年),魏文帝曹丕以孙权不肯送儿子为质为由,大举伐吴。曹丕亲率十万大军南征,准备一举荡平江东,结果他还没有与吴军交战,就被吴将徐盛修筑的百里围墙吓退。那徐盛为何能吓退曹丕呢一,投靠孙权徐盛早年因为躲避战...

合肥对东吴真的很重要吗 孙权为何要死磕这个地方

合肥对东吴真的很重要吗 孙权为何要死磕这个地方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孙权为什么要死磕合肥,对于东吴来说,合肥和荆州孰重孰轻?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赤壁之战后,曹操元气大伤,短时间失去主动进攻的能力,这无论是对于刘备还是孙权而言都是一次绝佳的机会。如刘备就趁机以荆州为跳板一路入川得益州、攻汉中,从一穷二白的流亡军阀转...

刘备打仗都没有出现粮食问题 诸葛亮北伐时为何总出现粮食不够

刘备打仗都没有出现粮食问题 诸葛亮北伐时为何总出现粮食不够

刘备打仗多年很少缺粮,为何诸葛亮后来北伐,粮食总是不够?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备死后诸葛亮作为蜀汉的丞相,诸葛亮北伐先后进行了五次,但最后都是以失败告终,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蜀汉地区缺粮,刘备征战之时却似乎从来没有遇到过缺粮的情况,同样都是蜀汉,这截然不同的状况...

李轨是什么人?他是李渊的结拜兄弟最后又为何会被处死?

李轨是什么人?他是李渊的结拜兄弟最后又为何会被处死?

李轨和李渊虽然都是陇西李氏后人。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李轨是隋末群雄之一,占据河西,实力强大。李轨还与李渊结为同姓兄弟,共同抗击薛秦。那为何李渊会处死李轨呢一,起兵反隋李轨出身武威富户,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喜欢读书,因此很有见识,又为人慷慨,经常救济穷困百姓,得到士...

司马懿一共有两个女儿 司马懿把她们嫁给了谁

司马懿一共有两个女儿 司马懿把她们嫁给了谁

对司马懿的两个女儿,分别嫁给了谁?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三国时期,司马懿出自河内司马氏这一世家大族,不仅自己的兄弟众多,司马懿还有众多子嗣,比如司马师、司马昭就是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同时,司马懿还有两个女儿,也被司马懿许配给了当时的世家大族。以下,就让我们一起聊一...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