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明朝暂停科举的十多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08-20)210

明太祖朱元璋是平民出身,他在征讨元朝的过程中就已经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不过,在征伐期间和大明初建之时,不具备举行全国大规模统一考试的条件,因此,荐举和征求成为选拔人才的的重要手段。

明朝暂停科举的十多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为朱元璋建立明朝立下汗马功劳者中,有多位是通过荐举选拔上来的。如儒士范祖幹、叶仪、许元、叶瓒玉、胡翰等人,号称“浙东四贤”的青田刘基、龙泉章溢、丽水叶琛、金华宋濂,以及重要典章制定者、国史修纂者杨士奇等。

然而,科举自隋代创立以来,唐、五代、宋与元都将其作为文官选拔制度,已经在中国历史上沿用了七百余年。采用科举制已成为历代统治者的习惯思维,朱元璋也不例外。他在采用荐举的同时,也开始谋划采用科举制,但这个过程却并不顺利。

吴元年(1367年)三月,朱元璋计划采取科举,设文武二科取士。他希望通过科举选 *** 的人才,不仅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超群的文学水平,而且必须具备处理政务的能力,这一思想成为明初朱元璋选士方略反复的主要出发点。

明朝暂停科举的十多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正因为这样,朱元璋并没有急于将开科取士付诸实施,他要求在充分发展教育的基础上,再实行科举。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建立国子监,又下令品官子弟及平民“俊秀通文义者”充国子监生。次年,朱元璋又诏令全国的州县都设立官学,作为天下士子的求学之所。

可以说,采行科举制是从吴元年开始酝酿和准备的。不过,在朱元璋看来,唐宋科举的弊端在于过分强调考生的文学水平,而忽视了道德与才能的考察。对于元代科举,朱元璋则认为是被权贵垄断,让有真才实学者无法获得进身之途,只能隐逸山林。

因此,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下诏开科,次年又采取特别措施来强化科举取士。他对科举取士是充满希望的,认为科举可以完全解决官员选拔问题,也能选拔出他所期望的有实际行政能力的、道德文艺俱佳的人才。

然而,在经过三年取士的实践之后,朱元璋发现科举选拔的人才与自己之前的期望值有相当大的差距。因为进士及第者多为缺乏行政经验的后生少年。这与他设科以选拔执掌一方官吏的初衷有很大的差距,对此他非常困惑,说:“今有司所取多后生少年,观其文词,若可与有为,及试用之,能以所学措诸行事者甚寡。朕以实心求贤,而天下以虚文应联,非朕责实求贤之意也。”

正是由于对科举取士效果的失望,明太祖朱元璋决定停用科举取士制度,重新用举荐取士。值得注意的是,朱元璋在决定发布诏令的时候,只是宣布暂时停罢科举,他希望通过恢复荐举制度,改变士风,不会重蹈覆唐、宋科举专重文词的覆辙。当然,他也没有将科举取士的大门关死,为以后重开科举留有余地。

尽管荐举选拔人才的作用不能否定,但是荐举缺乏衡量士子表现的客观标准,容易出现任人唯亲、假公济私的情况,无法保证人才选拔的质量,导致被举荐的人既多且滥。加上荐举是过分强调考察士子的德行,所选拔的人才依旧不能达到朱元璋所需要的实用人才的目的。

于是,在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宣布再次采用科举考试选拔官员。恢复科举后,朱元璋又于洪武十七年(1384年)颁布了“科举程式”,确立了科举的基本规制,为明朝科举正常运作提供了重要保障。

在明初短短的十五年间,经历了荐举——科举——荐举——科举的反复,朱元璋最终意识到科举制度仍然是选拔官员的更佳选择,这充分说明科举制度不仅有其存在的合理空间,而且还有强大的生命力。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808/205834.html

“明朝暂停科举的十多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的相关文章

赵恒是什么出身?历史上他与赵匡胤有何故事?

赵恒是什么出身?历史上他与赵匡胤有何故事?

宋真宗赵恒,宋朝第三位皇帝,宋太宗第三子,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皇帝,在古代是一个光鲜亮丽的职业,非但如此,当上皇帝则可以言出法随、手握乾坤,而且可以拥有天底下最丰富的一手资源。皇权也因此成为很多人的梦想。所以那些为了皇权不惜君臣反目、骨肉相残者,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了。在古代,人...

阿巴亥最后会被殉葬,背后隐藏了什么样的真相?

阿巴亥最后会被殉葬,背后隐藏了什么样的真相?

阿巴亥的一生,只能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传奇且凄凉。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清太祖努尔哈赤最为宠爱的女人,先后为努尔哈赤生下三个儿子,从“丰姿貌美,颇有机变”到领衔众福晋,阿巴亥的少女心着实不柔弱。阿巴亥,一个让一代雄主努尔哈赤二度废立大妃的女人,独占风光、...

历史上许平君是怎么死的?与霍氏有何联系?

历史上许平君是怎么死的?与霍氏有何联系?

许平君,汉宣帝刘询的第一任皇后,汉元帝刘奭的母亲。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公元前75年,16岁的刘询终于脱单了。说起来,刘询虽是皇族之后,可他是卫太子刘据的孙子,在他出生不久,便受巫蛊之祸的连累,以罪人的身份被养在关押在监狱里。还是个不会说话的奶娃娃,被丢到监狱里,结果可想...

徐庶在曹营一句话也没有说 曹操为什么还要留着他

徐庶在曹营一句话也没有说 曹操为什么还要留着他

徐庶在曹操那边一语不发,为何曹操还留着他?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徐庶,三国时期的著名名士,字元直。徐庶本身家庭很普通,地位比较低,但是徐庶少时很喜欢舞刀弄棒,不怎么喜欢读书。直到后来出事被抓了,被人救下,才免于牢狱之灾。后来的徐庶就放弃了舞刀弄棒...

官渡之战袁绍实力比曹操还要大 曹操是怎么打败袁绍的

官渡之战袁绍实力比曹操还要大 曹操是怎么打败袁绍的

还不知道:官渡之战,曹操如何打败袁绍?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导语:《三国演义》虽然七分虚、三分实,但罗贯中通过自己的方式给我们呈现了一个战乱纷飞、鼓角争鸣的乱世。在三国时期,除了各位枭雄的雄才大略、各位战将的气吞山河,更少不了背后那些运筹帷幄的谋士。谋士,在《三国...

朱元璋问武官张恒一个问题,对方回答不出来后果如何?

朱元璋问武官张恒一个问题,对方回答不出来后果如何?

历史上朱元璋曾经问武官张恒关于民间疾苦的问题,一介武夫当然回答不出来,结果惹得朱元璋大怒,乌纱帽就没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各位详细讲讲这件事情的具体经过,感兴趣的朋友就快来看看吧!门克新是明朝初年的一个知名文官,出生在巩昌,起初在泰州地区充当教谕,负责教导当地的学生,后来到了洪武二十六年,也就是公元...

刘知几:唐朝大臣、史学家,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刘知几:唐朝大臣、史学家,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刘知几(661~721年),字子玄,徐州彭城人。唐朝大臣、史学家。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彭城刘氏。唐高宗永隆元年(680年),进士及第,授获嘉主簿,迁定王府仓曹参军。长安二年(702年),修撰起居注,成为史官,历任著作佐郎、著作郎、秘书少监、太子左庶子、左散...

乾隆在位时期和珅作为一个贪官 乾隆为什么不杀他

乾隆在位时期和珅作为一个贪官 乾隆为什么不杀他

还不知道:乾隆死前不杀和珅有哪些因素?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说到贪官,无可避免的会提到和珅,这个清朝巨富,一个人的资产抵得上清政府十五年的收入总和,这可是真正意义上的富可敌国,那么千古一帝乾隆为何不杀和珅,而且对其贪污腐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呢?首先,和珅能成为乾隆身...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