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战神霍去病为什么如此短命?
一代战神霍去病为什么如此短命?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时势造英雄,来自北方的强国匈奴与汉帝国对峙多年,年年进犯边境,掠物杀民,此时的汉帝国急需抵御外敌的勇士。
也正因如此,那些为国征战的武将便应运而生,霍去病就是其中一个。 他有幸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一路从无名小卒上升到与舅舅卫青平起平坐的大司马骠骑将军。年纪轻轻便身居高位,许多人一生都难以取得的成绩,霍去病仅用了几年的时间就做到了,完美的印证了自古英雄出少年。
或许是天妒英才,上天给了霍去病不过二十三年的人生,便匆忙将他召回,留给这世间一段不败神话的传说和一个永远年轻的背影。匈奴未灭,使命未竟人先去,即便是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人们谈起,依旧为这位陨落的天才将领而抱憾。
倘若上天再借给霍去病二十年,那远遁漠北的匈奴大军仅有的一点元气是否会被彻底消磨殆尽,再无力与汉帝国对抗?他身后的卫家也不会被奸佞以祸乱巫蛊之名被构陷?汉帝国的历史是否会被改写…
一切终究是假设和构想,在历史上对霍去病的记载和描写并不多,任世人想象那驰骋于疆场的战神身影。史官司马迁也不过以一个卒字来记录他生命的终结。
一代名将,死于疫病或是死于非命?
对于霍去病逝世的原因,也是众说纷纭,其中最被认同的说法是霍去病死于漠北之战的一场瘟疫中。以病畜尸身污染水源,从而达到让对手饮用污水致死的做法是游牧民族抗敌的惯用手段。 但值得注意的是霍去病死于元狩六年,距离他上一次也就是最后一战的漠北之战结束已有两年,从时间上看,疫病拖延两年发作显然是有悖于常理。
除此之外,还有关于霍去病死于汉武帝之手的说法,毕竟霍去病一向为人强势不服管,在训练军队和打仗时很有自己的个性和主见,在一众老将面前都敢直言不讳,更不畏惧天子权威。虽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可换在朝堂之上就难以行得通,得罪天子是早晚之事,但这个说法放在当时却是毫无依据。
毕竟霍去病是拿下河西走廊,彻底开通汉帝国与西域诸国政治经济文化往来要道的首要功臣,国家正是处在开拓疆土抵御外敌的关键时期,正是用人之际,力捧还来不及,又岂会下令杀之。汉武帝选择在这个时候杀麾下武将,无异于自断臂膀,长外敌之风,汉武帝一向足智多谋,绝不会做出如此不明智的举动。
将星陨落,是必然,更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霍去病自十六岁被封为天子侍中留在宫中起就没有让人失望过。十七岁那年,他与舅舅卫青一同踏上漠南的战场,初出茅庐的他以八百兵士以一场突袭战歼灭包括匈奴单于祖父在内的两千多匈奴兵,一战封冠军侯。再到两次河西之战,六天连破匈奴五国,拿下河西走廊,成功受降,他也不过十八九岁。经漠北一战,封狼居胥,匈奴更是远遁漠北,元气大伤,这一年,他二十一岁。
从霍去病这一生的履历不难看出,他给自己休整的时间并不多,风餐露宿,饥寒伤病相伴,连年的征战带来的各种伤病早已给身体埋下隐患,再加上当时有限的医疗条件,最终走向死亡也是无可避免的结局。常言道,登高必跌重,物极必反,盛极必衰,他的人生已然到达巅峰,之后的结局就很难说了。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若是霍去病还在,多年以后,再不需要征战的时候,朝堂之上会如何自处?帝王多疑是本性,又岂会容忍功高震主的臣子?即使能容一次,却不保证能容第二次。再说为太子考虑,汉武帝会在很大程度上担心自己百年之后,刘据能否镇得住自己的表哥,若是他有野心,日后必会危机四伏。
在巫蛊之乱事发之前,相信汉武帝会有这般担心和考虑,到那时霍去病就不一定保得住了。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韩信的结局,想必无人不晓。晚年时期的汉武帝已经出现了帝王疑心病,卫家覆灭,自霍光之后,霍家的结局也十分荒凉,任谁亲眼看到都会难以接受。
霍去病的离去,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一种幸运与体面,也是冥冥之中更好不过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