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明朝为何没有出现过后宫干政与外戚专权的现象?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08-25)260

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皇帝最忌讳的就是“后宫干政”与外戚专权。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在古代皇权社会,外戚本就是构成历朝权力架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再加上长期提倡以孝治国,由此便给了后宫和外戚干政极大的便利,其中尤以东汉最为严重。纵观历史各个朝代,汉有吕后、北魏有冯后、唐有武后、宋有刘后、清有慈禧,却唯独明朝始终没有出现后宫和外戚干政现象,这又是为什么呢?

明朝为何没有出现过后宫干政与外戚专权的现象?

关于这个问题,主要原因便在于明太祖朱元璋身上。正因为历史上后宫干政和外戚专权比比皆是,因此朱元璋为了确保老朱家的江山稳固,便对后宫嫔妃的权力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并将其写入了自己亲自主持编撰的《皇明祖训》用以训诫后世子孙。

在《皇明祖训·内令》中,朱元璋不仅对后宫嫔妃的待遇进行了严格的限制,更是从源头上掐断了后宫干政的可能,例如“凡皇后止许内治宫中诸等妇人,宫门外一应事务,毋得干预”,也就是说,皇后只允许管理宫中的嫔妃和宫女,严禁敢于宫外任何事务;“凡宫闱当谨内外,后妃不许群臣谒见”,也就是说,内廷外廷有别,后宫嫔妃和外廷大臣不许有所来往。

此外,朱元璋还制定了严苛的律法来惩戒后宫干政者,例如《皇明祖训·内令》中便明确规定,“凡私写文贴于外,写者接者皆斩。知情者同罪,不知者不坐”。也就是说,凡是有后宫嫔妃向外廷传递文帖的,不论是写文帖的皇后嫔妃,还是接收文帖的文武大臣,全部要被处死,就连知情者也要被处死。

当然,严格限制了内宫还不行,朱元璋对于外戚的防范同样极为严密。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规定,“凡天子及亲王、后、妃、宫人等,必须选择良家女子,以礼聘娶,不拘处所,勿受大臣进送,恐有奸计”。也就是说,不论是天子、亲王的皇后、王妃还是宫女,都必须从民间选择良家女子,不许迎娶大臣进送的美女,防止外戚趁机做大。

纵观明朝两百余年,除了明初几位皇帝的后妃之外,其余帝王后妃全部来自民间,且多为普通百姓出身,哪怕是官宦出身,也都是地方小官,而绝无朝廷大员亲属。原因便在于,官员亲属一旦入宫,官员很容易便凭借皇亲国戚的身份坐上高位,而民间女子却不存在这个问题,其亲属多为普通百姓,很难通过皇亲国戚的身份进入朝堂掌握大权,进而威胁到皇权。

明朝为何没有出现过后宫干政与外戚专权的现象?

在古代,同样由于长期提倡以孝治天下,因此“祖训”这个东西的威力极大,后世子孙如果没有正当理由,根本不敢轻易违拗。而且,“祖训”传承时间越久,其威力越大,越难以被破除;反之,如果“祖训”颁布不久便被废除,那么也就无法发挥威力了。因此,洪武朝之后的几代嫔妃,便成为了这个“祖训”能否顺利传承的关键,而朱元璋不仅遇到了个好媳妇,而且儿媳、孙媳也极为出色。

先来看孝慈高皇后马氏,即明太祖朱元璋皇后,马氏不仅能力出色,而且对朱元璋夺取天下助力极大,因而极受朱元璋敬重。明朝建立之后,马氏虽然通过朱元璋一定程度影响了朝政,但却从未主动插手朝政事务。不仅如此,朱元璋曾想给马皇后的亲戚族人封官加爵,但却被马皇后以“国家爵禄,宜与贤士大夫共之,不当私妾家”之语拒之。可以说,深明大义的马皇后,为大明开了一个好头。

再来看仁孝文皇后徐氏,即明成祖朱棣皇后,徐氏不仅在“靖难之役”中出力甚巨,而且作为大明开国功臣、中山王徐达的女儿,徐氏的外戚力量本就极为强大,更何况朱棣称帝之后徐家更是一门两国公(徐景昌袭爵定国公,徐钦袭爵魏国公)。即便如此,徐皇后仍然恪守本分,表示给外戚封官“非己志”,而且直到临终之际,还在劝说朱棣“毋骄畜外家”。此外,徐皇后还主持编撰了《内训》、《劝善书》等书籍,用来教导后宫嫔妃和皇族女子。

还有成孝昭皇后张氏,即明仁宗朱高炽皇后。如果说前两位还只是有干政的能力,但由于早丈夫一步去世,没能拥有干政的机会,那么张氏可就是不仅有干政能力,而且有干政机会了。由于其夫仁宗朱高炽在位不足一年便去世,儿子宣宗朱瞻基在位十年也去世了,结果张氏便成了明朝历史上之一位皇太后和太皇太后。因其孙朱祁镇即位时年仅九岁,根本无法处理朝政,因此便有大臣请求张氏依照前朝旧例垂帘听政,如此一来只要张氏愿意,便可顺水推舟的干预朝政。然而,张氏却以“祖制不可违”予以了拒绝,反而以英国公张辅、杨士奇、杨荣、杨溥、胡濙五人作为辅臣,自己则安心负责教导孙子。

由于明朝前三位皇后的深明大义,尤其是成孝昭皇后张氏主动放弃垂帘听政,可以说为大明后世的后妃们开了一个好头,而且使得朱元璋留下的“祖制”得以传承。

明朝为何没有出现过后宫干政与外戚专权的现象?

而除了明太祖朱元璋留下的“祖训”之外,明朝时期女子的思想意识也是个重要原因。自南宋以来,经过元朝的大力推行,到明朝时程朱理学中的思想已经成为了普世价值观,而程朱理学又对女性从身体到思想的束缚都极为严重,所谓的“女子无才便是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等皆源于此。

而为了防止后妃干政,早在明成祖永乐年间,徐皇后便开始让贵妃们学习《慈孝高皇后传》、《女戒》、《内训》,并作《劝善书》颁行天下,并就此形成定制,这些书籍都成为了后世后妃们必学书籍,而这对之后历代大明后妃乃至民间女子的思想影响极大。

由于思想方面的影响,使得明朝后妃都能严守朱元璋“祖制”,从不敢擅权干政,更不敢放任外戚执掌大权。纵观明朝后妃,虽有个别后妃外戚获封爵位,但始终没能掌握大权,而即使个别后妃偶尔干政,也更多是在内阁拟定意见之后,点个头罢了。

综上所述,由于明太祖朱元璋留下的“祖训”,以及明朝初期三位皇后的表率作用,再加上明朝时期女子思想意识原因,明朝时期就连后宫干政和外戚干政难度都极大,就更不要说专权乱政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08/206577.html

“明朝为何没有出现过后宫干政与外戚专权的现象?” 的相关文章

清朝火器发展落后是因为康熙吗 康熙是那个千古罪人吗

清朝火器发展落后是因为康熙吗 康熙是那个千古罪人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康熙是不是导致清朝火器发展水平落后的“千古罪人”?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不是,这与历史真相不符合。说康熙抑制清朝火器发展水平落后,是一种捕风捉影的无稽之谈。真实的历史真相恰恰相反,康熙不仅仅对清朝火器的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而且他对火器的研发和使用非...

顺治活到24岁就去世 顺治死因到底是什么

顺治活到24岁就去世 顺治死因到底是什么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为何顺治皇帝只活到24岁,看看他的生活习惯,能活24岁已是奇迹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历史的车轮在不断前进,当我们回看我国历代王朝的是是非非,总会不禁感叹历史的伟大。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朝代,共经历十二代帝王,我们耳熟能详的便是康熙、雍正、乾隆,...

诸葛亮北伐先后打了七次 诸葛亮为什么都以失败告终

诸葛亮北伐先后打了七次 诸葛亮为什么都以失败告终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诸葛亮七次北伐为什么都不能成功?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从刘备开始发迹,刘备的梦想就是匡扶汉室,这一点在于刘关张桃园结义、三顾茅庐、称王称帝等中都可以看出来。而诸葛亮之所以死心塌地的跟随刘备,一个关键性的因素也是刘备的梦想是恢复汉室,在刘备死后,诸葛...

长平之战赵国要是没有换人 廉颇和白起最后谁能获胜

长平之战赵国要是没有换人 廉颇和白起最后谁能获胜

还不知道:如果长平之战中赵国没有换将,廉颇对白起,最后谁会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的最后转折,此战赵括率领的四十多万赵军几乎被秦将白起打到全军覆没。那么长平之战中如果赵国没有换将,廉颇对上白起,最后谁会赢?秦赵长平之战中,即便赵国没有换将,很大...

费袆:三国时期蜀汉四相之一,为蜀汉的发展尽心竭力

费袆:三国时期蜀汉四相之一,为蜀汉的发展尽心竭力

费祎(?~253年2月),字文伟,江夏鄳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名臣,与诸葛亮、蒋琬、董允并称为蜀汉四相。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费祎深得诸葛亮器重,屡次出使东吴,孙权、诸葛恪、羊茞等人以辞锋刁难,而费祎据理以答,辞义兼备,始终不为所屈。孙权非常惊异...

李严:三国时期蜀汉重臣,他为何心怀激愤而病死?

李严:三国时期蜀汉重臣,他为何心怀激愤而病死?

李严(?-234年),后改名李平,字正方,南阳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臣,与诸葛亮同为刘备临终前的托孤之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公元231年,蜀军北伐时,李严押运粮草因为下雨道路泥泞延误时日,为推卸责任反而怪罪诸葛亮的北伐,使诸葛亮不得不退兵,因而获罪,最终被废为平民,迁徙...

刘封武艺到底是什么样的 刘备为什么要杀这个义子

刘封武艺到底是什么样的 刘备为什么要杀这个义子

对刘封的武功如何?刘备为什么要杀死他?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作为蜀汉第二代的年轻后辈,刘封是个很有代表性的人物。那么,刘封的武艺如何呢?咱们来看一下他经历过的几次战斗。一、刘封首次展示武力,并非上阵厮杀,而是一次未遂的行刺。这是在《三国演义》的第六十一回中。回目:赵...

汉末时期袁绍敢和董卓公开叫板,他哪里来的底气?

汉末时期袁绍敢和董卓公开叫板,他哪里来的底气?

董卓是东汉末年军阀、权臣。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董卓率军进入京师,掌握了大权,董卓想废掉皇帝,立陈留王刘协为皇帝,董卓召集群臣商议,众人敢怒不敢言,这时,袁绍站出来强烈反对,董卓大怒,说,你认为我的宝剑不锋利吗?袁绍一听,立即也拔出宝剑说,你的剑锋利,我的剑难道就不...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