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成为太后临朝听政后,为何突然下诏还政于李旦?
唐高宗李治驾崩后的第三天,身为太后的武则天临朝称制,但实际上,李治并没有给她这么大的权力,在遗诏中只是说“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而唯一的托孤大臣裴炎在关键时刻,以中宗李显服丧为由,请求武则天以太后身份临朝称制。于是,武则天便从一直以来的参预朝政,变成了临朝称制;从幕后走到了台前,成为大唐的实际主宰者。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皇帝服丧以日为年,只需二十七日便可除丧。武则天在这短短的二十七天里显示了高超的智慧与政治手腕,连环三招,初步稳定了局势:
其一,以刘仁轨为左仆射留守西京长安,以裴炎为中书令,稳定住了朝局;其二,封宗亲李元嘉等人为三公等一品高官,以稳定宗室;其三,派遣四名心腹将军前往并、益、荆、扬四大州,稳定地方。
李显除丧后竟发现自己成了光杆司令,一番折腾之后,被严厉的母亲废除流放,换成了听话的四弟李旦,史称睿宗。此时,武则天已经大权在握,李旦即位后毫无悬念地成为傀儡皇帝,被幽禁在别殿,失去自由。
但是,大唐已开国六十六年,统治深入人心,朝廷内外或明或暗的反对势力此起彼伏,爆发了李敬业扬州兵变,裴炎逼宫还政两件大事,武则天以强硬的态度先除裴炎,后平兵变,大兴告密之风,用酷吏肃清异己,使满朝文武噤若寒蝉。
此时,武则天已野心毕露,对任何反抗力量都会毫不留情。然而正当武则天通往女皇的道路越来越顺时,在垂拱二年(686)正月,她突然下诏要还政于皇帝。此举着实让人大跌眼镜,难道是武则天作为李家的媳妇良心发现,不想当女皇了?
有一种说法是武则天想试探儿子有没有与她争夺君权的野心。我认为不是这个原因,权力是武则天一生追求的东西,她攫取与掌控更高权力的决心是坚定的,早就做好了应对来自各方面夺权的准备,皇帝则是重点防备对象。因为权力本来就是皇帝的,这一点无需试探。
此举的真实原因有二:
之一,武则天是在裴炎的帮助下临朝称制,凭自己过人的铁血手腕掌控大权,达到可以废立皇帝的程度。此时,她已是君权的实际掌控者。
但名不正则言不顺,武则天手里的依据只有先帝遗诏,而李治恰恰没有赋予她这么大的权力。所以,她相当于凭借暴力手段,强行霸占着这个位置。只有获得现任皇帝,儿子李旦的授权才能名正言顺。
知子莫若母,李旦生性温和,与世无争,而且从他以后三让皇位,得以善终来看,他比李弘、李贤、李显三个哥哥都高明,也更加了解母亲。
母亲要还政于他,他表现得比哥哥们都乖,上表固让,请母亲继续临朝称制。武则天对儿子的表现很满意,得到授权后,她便可以光明正大地端坐于朝堂。
第二,还政以前也是临朝称制,辞让以后也是临朝称制,但一来一往便大为不同。
此时,武则天长期占据君权的野心已经不是什么秘密,现在皇帝已经表了态,一部分反对者失去了借口,闭住了嘴。对于铁定的反对派,武则天也有了无情打压的充足理由。
此后,像李敬业、裴炎那样大张旗鼓反对武则天的人明显减少,变成了零星反抗,选择明哲保身的人大为增加。武则天手持酷吏这把利剑,舞动刑柄,杀开了一条成为女皇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