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窦建德是个胸怀天下的反贼?他的高素质体现在哪些方面?
窦建德,隋末唐初时期割据一方的群雄之一,有人觉得他是一位胸怀天下的高素质反贼,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农民起义是中国历史中司空见惯的现象,几乎每个封建王朝末期都会发生,是腐朽的封建统治造成民不聊生,激化阶级矛盾的必然结果,是被封建统治者痛恨与忌惮的,通常被冠以“反贼”的名号。
在众多农民起义所建政权中,只有刘邦与朱元璋两位成功。其余有遭到封建王朝重创而灭亡的;有被后起王朝所利用的;有内部分裂而自动崩溃的;也有因个人膨胀而自取灭亡的。无论如何,能够领导农民起义的领袖都应是被尊重的英雄,窦建德虽然失败,但他在隋末农民起义大舞台上所表现出的仁义、胸怀以及较高的个人素养,绝对称得上是众多英雄中的佼佼者。
下面我来解析农民起义领袖窦建德,为何称得上是一位胸怀天下的高素质反贼:
窦建德年少时就是一个极为仗义的热心肠,听到贫苦的朋友家里因失去亲人而无钱安葬,窦建德放下农活送去朋友所急需的钱财,他的行为得到大家的认可,为人颇受邻里尊重,以至于窦建德父亲出殡时,主动送葬的队伍达到千余人。
大业七年(611),隋炀帝不顾连年用兵,百姓疲敝;不顾山东水患肆虐,依然募集天下兵,准备讨伐高句丽。这一行为首先激起了山东人民极大不满,以王薄、孟让为首的农民,因不堪繁重的兵役与徭役,率先起义,拉开了隋末农民起义的大幕,而窦建德也加入了起义大军,从此开启了自己反贼的事业。
窦建德之所以高素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政治水平高
虽是农民,但窦建德天生具有敏锐的战略眼光与清醒的政治头脑,使他不安于只做个称霸一方的土皇帝,而是拥有胸怀天下的大志向。
他的好友孙安祖因刺杀县令而打算逃亡,窦建德劝他前往高鸡泊时说:“隋文帝时,天下昌盛,尚且打不下高丽,如今百姓疲敝,连年劳役,在这种形势下主上发兵攻打高丽,必然动摇国本,大丈夫不能轻易死去,如今正是建立大功业之时。”这番分析切中时弊,可见窦建德对天下大势了然于胸。
宇文化及弑杀隋炀帝后,被李密打败,走投无路的宇文化及杀死由他所立的皇帝杨浩,自己当了皇帝。当时窦建德敏锐的发现机会,自称隋臣,打着为皇帝杨广报仇的旗号,猛攻宇文化及残部,终于杀死宇文化及,得到了萧皇后与传国玉玺这两张王牌。
因为作为隋臣,控制萧皇后,掌握传国玉玺就可以定立正统天子,自己就可挟天子而令诸侯,成为天下正统。但远在突厥的义成公主,担心嫂子萧皇后的处境,强行接走萧皇后与孙子杨政道,窦建德迫于突厥压力不敢吭声。但此事足以说明窦建德高超的政治水平。
二、军事水平高
起义之初,涿郡通守郭绚率军前来讨伐,官军实力远超起义军,面对强敌,窦建德毫不惊慌,精心策划了一出诈降的好戏,斩杀郭绚,大获全胜。
窦建德的名气越来越大,朝廷派出王牌大将薛世雄率大军前来讨伐。面对这场生死大战,窦建德采用示弱骄敌的战术,使薛世雄认为自己畏惧而不设防。窦建德率一千死士夜袭薛世雄,巧遇天降大雾,强大的隋军顿时溃散,薛世雄逃遁。
凭借过人的军事才能,窦建德六年内便占领河北山东的大片地区,他所建立的大夏王朝成为与李唐、王世充郑相并列的隋末三大主力。
三、个人水平高
首先,窦建德没有出现像李闯王与洪秀全那样成功后的奢侈腐化,而是自始至终保持着农民简朴的本色。史称“建德每平城破阵,所得资财,并散赏诸将,一无所取。又不啖肉,常食唯有菜蔬、脱粟之饭。其妻曹氏不衣纨绮,所使婢妾才十数人。”这种表现农民领袖中是难能可贵的。
其次,窦建德始终对人才高度重视。起义军俘获隋朝官吏往往杀之而后快,唯有窦建德保持清醒,知道要治理天下没有这帮官吏不行。当他攻下饶阳时,俘虏县令宋正本,建德拜为参谋,引为上宾,荣宠备至,此后隋朝官吏遇到建德大都投降。打败宇文化及后,隋朝大臣裴矩、崔君肃等人都被窦建德量才而用。
第三、施行仁政。窦建德在自己统治区域内劝课农桑,鼓励生产,对百姓广施仁政,竟然达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水平。河北百姓都对其感恩戴德,窦建德覆灭后,他的部下刘黑闼之所以能够两次死灰复燃,正是建立在河北百姓对窦建德的怀念之上。
那么,这么一个优秀的农民起义领袖何以失败呢?有两条公认原因:其一,窦建德错杀手下,文官杀死宋正本,武将杀死王伏宝,使手下噤若寒蝉,问题出在“愎谏”上;其二,没有听取凌敬的建议,绕道河东,攻取长安,洛阳王世充之围可自解。
这两个原因固然客观存在,但还有重要的第三条,那便是:不是窦建德弱小,而是李世民太强大。谁能想到李世民敢于以总计十数万军队同时对战兵力两倍于己的王世充与窦建德两大强敌?谁又能想到李世民敢用区区三千五百骑兵在虎牢关对战十五万大军?窦建德只是采取了一种最为直接的方式。
当窦建德被俘后,面对李世民的质问,窦建德回答:“今不自来,恐烦远取。”其实,此时窦建德想的最多的恐怕是:既生建德,何生世民!如果对手不是强大的李世民,我们有理由相信,王世充会被窦建德轻易取代;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中原天下鹿死谁手尚未可知。《旧唐书》对窦建德评价的最后一句为:“然天命有归,人谋不及。”
窦建德虽然失败了,但其一生所作的事业可圈可点;虽然被敌人割下了头颅,落了个悲惨的下场,但仍可称得上是一位悲情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