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作为一名商人 更赚钱的生意会是什么
对古代生意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古代,按照“士农工商”的社会等级划分,普通人要想飞黄腾达、富贵荣华,通过科举正途考取功名是更佳选择。
然而,能够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的人毕竟凤毛麟角。朝廷三年一开科,每科仅取几十人,这可比彩票中奖难多了。
书香门第
所以,考不上功名,很多人就只能退而求其次,当个农民,抑或做个地主。对于读书人来说,书香门第、耕读传家,其实也很不错。但是在古代,如果家中只有几亩薄田,光靠种地是很难养家糊口的。
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一亩地其实打不了多少粮食。如果赶上风调雨顺,一亩良田大概能产二三百斤粮食。如果赶上荒年灾年,地里的庄稼很可能就会颗粒无收。所以,在古代当个农民实属艰难,老百姓抵抗天灾人祸的能力非常有限,他们很容易因为一场不大的灾祸而失去田地,宣告破产。
一个人如果既考不上功名,又不愿当个农民,那么他只能在工匠和商人里面选一个。两相对比,还是商人更有“钱”途。
那么,在古代,作为一个商人,做什么生意更赚钱呢?
古代更赚钱的生意,当属贩盐。民以食为天,百味盐为首。是人就要吃饭,做饭总离不开盐,春秋时期的管仲就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提出了“轻重鱼盐之利”、“徼山海之业”,实行“官山海”的政策。
这里的“山海”指的就是铁和盐,山中产铁,海边产盐,所谓“官山海”就是实行盐铁官卖。与食盐相比,铁器由于存在特殊作用,所以铁器官卖比食盐官卖执行得更为彻底。到了西汉初年,食盐官卖逐渐放开,贩盐就成了一门一本万利的生意。
不过很快,汉朝皇帝就发现了放开食盐官卖政策的危害性,一是中央财政收入减少了,二是盐贩子迅速成长为富可敌国的地方豪强,威胁到了皇权。因此,到了汉武帝时期,朝廷又恢复了“盐铁官营”的政策。此后,中国古代历代王朝,基本都延续这一政策。
对于盐贩子来说,贩盐的利润实在是太诱人了!我们举个例子,北宋时期,朝廷在陕西垄断经营的青海盐售价是44文钱一斤,而在青海产地,售价仅为5文钱一斤。实际上,青海盐的开采成本远低于5文钱。试问从古至今,有多少行业能比贩盐更赚钱呢?
古代制盐
俗话说“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当时的盐贩子虽然不敢明目张胆地造反,但是将贩盐的生意转移到地下,进行官盐私贩,这个胆子他们还是有的。从此以后,贩卖私盐就成为了中国古代更赚钱的生意,尽管这种生意是不合法的。
盐贩子通过贩卖私盐,在短短几年之内就能够积累起巨额财富,然后兼并土地、购买私人武装,哪天看朝廷不顺眼了,马上就能起兵造反。隋朝末年的程咬金、唐朝末年的黄巢和元朝末年的张士诚,都是盐贩子起家。所以,中国历代王朝的统治者都严厉打击贩卖私盐的行为。贩卖私盐,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高风险与高收益并存的非法勾当。
宋代以后, *** 逐渐推行“盐引”制度,贩盐重新合法化。所谓“盐引”,其实就是 *** 发放给盐商的食盐运销许可凭证。
古代盐引票
盐商们要想贩卖食盐,就必须获得盐引,而要想获得盐引,一般来讲有两种方式。
一种方式是帮助朝廷向边关运送粮食。明朝刚开始实行“盐引”制度的初衷,就是为了解决当时边关缺粮的问题。盐商们把粮食运送到边关,再从各个封疆大吏的手中换取他们手中的盐引。
另一种方式是直接掏钱。站在盐商的角度考虑,千里迢迢运送粮食毕竟太麻烦了,万一遇上打劫的,赔了夫人又折兵,风险太大,不如直接掏钱省事儿。站在朝廷的角度考虑,银子的用途远比粮食广泛,也更加便于调度。所以双方坐下来一合计,以后要想获得盐引,就直接掏钱吧。
大清盐商
盐商们拿到了盐引,首先要拿着它去食盐产地换取食盐,然后再把食盐运送到卖地,从中间赚取差价。
为了赚取高额利润,很多盐商都会夹带私盐,比如他从 *** 那里获得了1万斤的盐引,实际卖给老百姓的食盐却有3万斤。再比如盐商们利用垄断地位,哄抬盐价,低买高卖,操纵市场。
明清两代,用富可敌国来形容江南盐商一点儿都不为过。乾隆六下江南,每到一处便有当地盐商为其建造豪华行宫和园林景点,动辄花费几十上百万两银子。乾隆一朝,仅在扬州一地,徽州盐商的资本就相当于国库存银的一大半。
乾隆下江南
清代盐商,又以扬州盐商最为出名,扬州盐商主要有晋商、陕商、徽商,其中一半左右是徽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