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历史上有哪些大臣被允许佩剑上朝?最著名的是名臣是谁?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08-31)160

隋唐之前,佩剑文化十分盛行,之后却慢慢消失了,这是为何?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在《战国策·燕策三》中有一段燕太子丹为荆轲送行去秦国刺杀秦王嬴政的描述,后人将这段节选出来冠以新名《荆轲刺秦王》,关于《荆轲刺秦王》我们了解的最多的莫过于“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以及图穷匕见后荆轲与秦王嬴政二人的对决,在这段对决中有一个细节被许多人忽略,其言: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许多人只看到了秦王拔剑将荆轲击伤,却忽略了左右大臣们的话语,由大臣们的话语不仅让人想到历史上的一个现象即皇帝上朝可以佩剑,大臣却很少有人可以佩剑上朝,这是为什么呢?还有通过影视作品我们也可以发现皇帝佩剑上朝也不是每个朝代都存在的,历史王朝越往前,皇帝佩剑的现象就越多,到了明清以后基本很难再见皇帝佩剑上朝的现象,这又是为何呢?

历史上有哪些大臣被允许佩剑上朝?最著名的是名臣是谁?

剑在中国古代不仅是杀人利器还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尤其在秦汉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剑在贵族之间出现的频率极为频繁,至于其它阶层也以可以持剑为荣,故历朝王公帝侯,文士侠客,商贾庶民,莫不以持之为荣。不过这种现象到了唐朝以后剑的身份地位不再如以前那样受人重视,在唐朝甚至出现了舞剑这个职业。

至于佩剑文化为何会慢慢消失在历史长河中而不是如西方那般一直存在于骑士文化中,想来与士族的消亡有关,西方一直有贵族的存在,佩剑就是贵族的一种身份地位象征,而中国到唐朝以后贵族逐渐消失了,这个时候正好也是士族消亡的时间。提到着就不得不提中国的选拔制度了,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汉时期中国的选拔制度是世袭制和察举制,世袭制很容易理解,贵族可以一直是贵族,察举制虽然给予了平民一定的晋升渠道,但贵族这个阶层依旧存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的推行更是固化了阶级,以至于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佩剑文化作为贵族身份的象征也在延续。

到了隋唐时期随着科举制度的推行,普通人进入权力中枢的机会大大增加,门阀政治逐渐失去垄断地位,士族这个阶层开始消亡,伴随着士族的消亡,身为身份象征的佩剑文化也开始慢慢退出历史的舞台。

历史上有哪些大臣被允许佩剑上朝?最著名的是名臣是谁?

回归到佩剑文化最盛行的那段时间,前文也提到一个现象上朝时皇帝可以佩剑,大臣却不能佩剑,除非是得到特别的允许,为什么皇帝不允许大臣佩剑上朝呢?又有哪些人可以上朝佩剑呢?

皇帝不允许大臣上朝佩剑的主要原因在于剑的危险性,剑虽然是身份的象征,但也是一种杀人利器,臣子虽然名义上是自己的子民,但皇帝又不能保证每个臣子不会有弑君之心,在这样的前提下哪个大臣可以佩剑上朝,可以说是一种恩宠和荣耀了。

历史上最著名的可以佩剑上朝的名臣莫过于西汉的萧何了,在《史记·卷五十四·萧相国世家第二十四》中记载:高祖曰:“善。”于是乃令萧何之一,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萧何之所以能佩剑上朝在于他的贡献,那么萧何有哪些贡献呢?

历史上有哪些大臣被允许佩剑上朝?最著名的是名臣是谁?

萧何的贡献主要表现在这三个方面,其一立国之功,正如刘邦在评价汉初三杰时评价萧何的那样: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寥寥几字点出了萧何在创立汉家天下时的贡献;其二推贤举能,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萧何将韩信举荐给刘邦。其三制定法规,攻占咸阳时的约法三章,汉朝建立后对于汉律的制定等。如此功勋让刘邦在论功行赏时给予他最多的封邑和首功,除此之外为了显示对萧何的格外恩宠,刘邦又给予了萧何两个特权,穿鞋佩剑上朝和入朝不趋。

除了皇帝主动给予大臣佩剑上朝的荣耀外,还有一种情况是被动的这时皇帝自身难保,权力被权臣掌握,权臣为了突出自己的特殊性会向皇帝索取佩剑上朝的特权,这类人物在历史上就比较多来了,比如曾拥立东汉三位皇帝的外戚梁冀,废汉少帝立汉献帝的权臣董卓,以及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等都是如此。两汉之后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门阀政治的加持,佩剑文化依旧盛行,伴随着动乱,这时的权臣大多都会向皇帝索取这一特权。

总结起来在佩剑文化盛行的时代,作为身份象征的佩剑,每个阶层都以可以携带佩剑为容,但由于阶级差异的存在,在朝堂上携带佩剑对大多数人而言依旧是渴望而不可求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808/207625.html

“历史上有哪些大臣被允许佩剑上朝?最著名的是名臣是谁?” 的相关文章

有哪些与贺若敦相关的轶事典故?他有哪些成就?

有哪些与贺若敦相关的轶事典故?他有哪些成就?

贺若敦(517~565年),河南洛阳人。鲜卑族,西魏北周时期将领,隋朝名将贺若弼之父。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以勇武刚猛著称。西魏大统二年(536),抓捕东魏颖州刺史,归降宇文泰。北魏废帝二年(553),率兵平定谯淹叛乱。武成元年(559),入为行军司马,领金州刺...

关羽在败走麦城的时候 刘备为何会视而不见

关羽在败走麦城的时候 刘备为何会视而不见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关羽败退麦城,为何刘备视而不见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在《三国演义》里,关羽与刘备是结义好兄弟。结果,关羽失守荆州却孤立无援。为何刘备却视而不见?究其原因真是万万没有想到。我们都知道桃园三结义里,刘备、张飞和关羽三兄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美好誓言。而...

支持李治为继任者,长孙无忌这么选择的原因是是什么

支持李治为继任者,长孙无忌这么选择的原因是是什么

长孙无忌,唐朝初期宰相,凌烟阁功臣第一位。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翻开中国古代史你会发现,历朝历代皇位之争都是一件大事,胡亥为了皇位和赵高等人密谋,杀死了公子扶苏;曹丕为了巩固皇位,逼弟弟曹植七步成诗;隋炀帝杨广为了皇位杀父弑兄;李世民则策划了玄武门之变。皇...

赤壁之战孙权作为胜利的一方 孙权为什么要投降曹操

赤壁之战孙权作为胜利的一方 孙权为什么要投降曹操

还不知道:赤壁之战后,孙权为何要投降曹操?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吴太祖大皇帝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赤壁大战之前,东吴的大部分官吏都劝孙权投降曹操,因为那时候无论是双方力量还是战场形势都对...

历史上赵禹的品性如何?最后是什么结局?

历史上赵禹的品性如何?最后是什么结局?

一意孤行自出自于西汉·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的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某件事,是个贬义词。赵禹,西汉司法官。斄县人。早年间赵禹有些才华,以佐史的身份出任京都官府吏员,之后成为周亚夫的属官,不久之后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相继担任了御史、太中大夫等职。在那之后他与...

历史上朱元璋为了屠杀开国功臣,都准备了哪些策略?

历史上朱元璋为了屠杀开国功臣,都准备了哪些策略?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明朝的开国皇帝。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间,曾大肆诛杀开国功臣,可以算是历史上对开国功臣最残酷的帝王。他为什么要屠杀功臣?原因很多,本文不分析他杀功臣的动机和原因,主要聊聊他杀功臣时采用的策略。明朝开国功臣中,最让朱元璋头疼的,毫无疑...

汉昭帝的死和霍光有关系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汉昭帝的死和霍光有关系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对汉昭帝20岁就因病而逝,为何都说与霍光有关?事情真相又是怎样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前87年,汉武大帝刘彻因病去世,皇位传给年仅7岁的刘弗陵也就是汉昭帝。13年后,年仅20岁的刘弗,便一命呜呼。他这一死不要紧,整个西汉再次乱成一锅粥,最终还是太子刘据直系后代刘询...

李广利是一个草包吗 汉武帝为什么还要重用他

李广利是一个草包吗 汉武帝为什么还要重用他

对李广利真的是草包吗?如果李广利真的那么菜,汉武帝为何要重用他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历史上著名的‘贰师将军’李广利,其实并不完全是草包。如果他只是一个纯粹的草包,汉武帝也不会让他领兵讨伐匈奴。李广利在战场上也是有高光时刻的,只不过闪光点确实不多,才能平庸也是真的。李...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