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为什么很多年轻的皇帝都斗不过太后呢?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09-03)170

读中国历史,尤其是“帝王将相的家谱”,我们总会有这样一种印象,皇帝的位置不好坐,每时每刻都有人惦记着你的龙椅。作为一国之君主,稍有不慎,就会变成他人掌中之傀儡。这个“他人”就很多了,包括宦官、权臣,乃至于后宫。

但是话也说回来了,无论宦官和权臣有多大能耐,只要皇帝本人不是酒囊饭袋,就总有办法将其各个击破,比如年轻的康熙皇帝打倒了权倾天下的鳌拜。因为在古代,由君臣大义所限定的一整套政治文化秩序中,宦官与权臣试图控制皇帝本人的行为,本就名不正言不顺,所以皇帝如果措置得当,还是可以保住皇帝的宝座与尊严。

但是,有一种势力对于皇帝的影响,是任何皇帝都难以克服的,这就是皇帝的母亲。当然,有时候也不一定是生母,比如慈禧太后就是光绪皇帝的大姨。为了方便,我们将她们统称为太后。

01 皇帝背后的隐形君主

太后成为皇帝背后的隐形君主,翻开史书,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先看汉朝,汉高帝刘邦死后,年轻的惠帝暗弱,朝政的核心权力很快为吕后所把持,刘氏子弟虽然在地方当藩王,又有军队,但也不敢轻举妄动。至于朝廷中的开国元老萧何、曹参、陈平等,更是缄默不语,偶尔老将王陵出来发几句牢骚,也被吕后借助皇帝的命令所夺权罢官。

至于惠帝本人,更因亲眼目睹吕后迫害情敌戚夫人与其子的残忍举措战战兢兢,惶惶不可终日,吕后,也因此成为了继刘邦之后在朝堂上说一不二的隐形君主。

吕后干政以后,在北魏又出现了一个冯太后摄政。冯太后本为北燕贵族之后,是拓跋氏的阶下囚,战利品。因为出身卑贱,导致其始终有着严重的不安全感,当她成功问鼎权力巅峰之后,她便把献文帝、孝文帝等玩弄于鼓掌之中。纵使孝文帝有勇有谋,也不得不等到她死后,才敢无所顾忌的处理国家大事。

唐代,武则天在自己的丈夫唐高宗驾崩后,临朝称制,先后控制着唐中宗、唐睿宗两个皇帝。后来她觉得仅仅是控制自己的皇帝儿子太不过瘾了,于是她干脆把自己的儿子废了,自己当上了皇帝。当然,她也做过一些形象工程,显得自己对权力没有什么欲望。

668年正月,武则天下诏还政于李旦,李旦知道自己的母亲是什么样的人,她的让位没有诚意可言。于是李旦“奉表固让”,武则天仍临朝称制。

告别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我们再来看看被后世人誉为“君主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黄金时代——宋朝,竟然也出现了太后临朝称制的现象。宋神宗死后,高太后趁哲宗年幼,得以掌握权柄,并将反对变法的司马光一干人召回主政。随着哲宗的长大, 他也和父亲一样,对保守势力生出不满,可是碍于高太后颜面,哲宗也未敢改弦易辙。所以太后在宋代政治中的地位,同样是难以撼动的,就算是皇帝本人也不行。

清代的慈禧太后,同武则天称帝一样,都是为世人所熟知的太后干政并达到权力顶峰的重要时期。她先是把控朝政,让自己的儿子同治皇帝始终处于压抑的状态。当同治皇帝得病去世之后,她又违反祖制,坚持从同治皇帝的同辈中选人当新皇帝。

因为当太皇太后,跟皇帝之间差了两个辈分,不方便垂帘听政。如果继续当太后,就可以继续控制新皇帝。在她的如意算盘之下,她选了自己妹妹的儿子,即后来的光绪皇帝作为同治皇帝的接班人。

为什么很多年轻的皇帝都斗不过太后呢?

光绪皇帝刚入宫时,还是个吃奶的婴儿。因此慈禧太后可以名正言顺的“帮助”他把控朝政,君临天下。然而,当光绪皇帝成年后,慈禧太后迫于朝野上下要求她归政的压力,只得暂时去颐和园住,把国家大权交还给光绪皇帝。当然,这种归政只是形象工程,事实上,她的眼睛无时无刻不在盯着紫禁城里发生的一切,随时准备打压气血方刚的皇帝。

甲午战争中国惨败,光绪帝任用康有为等维新派实施变法。为此,他果断撤掉了礼部四堂官之职,还把李鸿章驱逐出总理衙门。结果,光绪初尝到运用权力的快乐,就迅速被西太后的戊戌政变拉回到了现实当中。

日后,光绪被囚禁于瀛台,连心爱的女人珍妃都被慈禧暗中派人推入井中杀死,做皇帝做到这份上,也是窝囊极了。而太后在对皇帝斗争中的绝对优势这一规律,也得到了反复应验。

02 太后占领伦理道德制高点

说了这么多,咱们就得总结一下了,为什么皇帝永远斗不过太后呢?或者说,即便能斗过,也得等到太后驾鹤西去才能勉强重塑皇帝权威。而且就算是太后肉体陨灭,皇帝的决策也未能偏离太后干政时代所确定的发展轨道,例如北魏冯太后与孝文帝一以贯之的汉化改革。我们不禁要追问,导致这种皇权不振的原因何在?

原因主要有两点,之一,太后再心狠手辣,独断专行,可除了武则天外,吕后、冯太后、西太后等始终未直接走到宫廷政治的前台,而是始终躲在权力斗争的幕布之后,对皇帝进行遥控。这实际上就维持了一种太后与皇帝乃至于朝官之间的平衡。通俗的讲,皇家的颜面至少是保住了。

不过,要是有人攻击太后干政该怎么办呢?这是否会撼动太后的地位,乃至于改变皇帝与太后之间的力量对比。答案是否定的。这里我们需要明确,太后能够干预政治运行,其所依赖的,正是身为皇帝母亲的角色,而不是女性的角色。

母亲的角色,属于一种道德伦理上的制高点,而掌握了这样一个制高点,便使得其对政事的参与显得名正言顺。“咋滴啦,我儿子当皇帝年幼,缺乏经验,老身帮助他来管理国家不行吗?”。

按照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说,中国古代的皇帝“实际上已经不是国事的处置者,而是处置国事的一个权威性的象征。他应该做到寓至善于无形。如果他能够保持感情与个性的真空,经常演习各种礼仪,以增强抽象的伦理观念,他就和上述要求恰相符合。”

古人以孝道治天下,皇帝不得不为天下臣民做出表率,只有这样,全国的风俗才能更加醇厚,才能弥补帝国在国家治理中技术上的不足。

因此,皇帝对于太后的专横霸道,自己很难做出反抗。即使反抗成功,自己也会失去道德上的合法性。而臣子们也在这种伦理道德的压力下,仅能赞颂专权的太后“母仪天下”,而不敢说三道四。更何况他们自己也常常面临孝道方面的压力,比如万历首辅张居正,他就曾被其他文官弹劾,说他没有尽守孝道,因此他不配做首辅。

近几年来,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太后干政能够成功,与其所处文化环境中男尊女卑意识的淡漠有关。例如唐王朝的缔造者关陇集团深受鲜卑文化影响,对中原地区的伦理纲常并不看重,即使是在玄宗时期,依然会出现皇帝将儿媳妇立为皇后的骇人听闻的事情。武则天一介女流干政,似乎也并不稀奇。

但是笔者不认同这种说法,因为文化背景与实际的政治斗争之间,并无必然直接联系。否则,为什么唐代,甚至是整个古代社会仅有武则天一个女皇帝,而试图效法前者的韦后与太平公主等却难以被文官集团所接纳,最终统统败在唐玄宗李隆基之下呢?

因此,武则天等能够在权力斗争中压倒皇帝,乃至于吞噬前者的政治生存空间,其决定性因素,应该是她的太后身份与丰富的政治经验,而非性别那么简单。

03 太后政治才能异于常人

太后能够在权力博弈中保持对皇帝的优势,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太后本人政治经验丰富,你看吕后干政时期,整情敌戚夫人的手段是残忍了些,但她能够控制理智,不把这样一种感性带进国家政治中来,反而始终不渝地遵循老皇帝定下的无为而治治国方针。

面对匈奴单于露骨的羞辱,吕后虽然恼怒异常,但也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从客观实力对比出发,去韬光养晦,而不轻易启战端。因此,在吕后干政的时代,西汉王朝经济发展迅速,虽然匈奴扰边之事仍有发生,但社会整体发展势头却是蒸蒸日上的,这也为后来的文景之治与武帝时期开疆拓土的事业,开了一个好头。

为什么很多年轻的皇帝都斗不过太后呢?

至于素来被后人妖魔化的慈禧太后,其政治能力,更是不可低估。慈禧干政时期先后提拔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名臣理政,并给予了他们极大的处置自由。一大批洋务企业与新式军队建立起来,缔造出中兴的气象。

庚子国变后,西太后吸取教训,支持地方督抚开展新政,派留学生、废科举、裁撤冗余机构人员等措施,都是维新党人当年想做却无法做到的。所以对待慈禧,不仅应该看到他的保守性一面,更应看到她懂得审时度势进行改革与知人善任的一面。这种政治素养,正是他能够压制光绪,也摄政四十余年的重要原因之一。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809/208217.html

“为什么很多年轻的皇帝都斗不过太后呢?” 的相关文章

乾隆为什么会选择嘉庆作为皇帝 乾隆是出于什么考虑

乾隆为什么会选择嘉庆作为皇帝 乾隆是出于什么考虑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乾隆最后选择传位给嘉庆,是出于什么考虑呢?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乾隆在位六十年之后,他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颙琰,也就是嘉庆皇帝。而他之所以传位给颙琰主要原因是有两个,第一是乾隆的选择不多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第二是颙琰禀性宽厚,非常合适。乾隆一...

关羽在华容道上如果没有放走曹操,会发生什么?

关羽在华容道上如果没有放走曹操,会发生什么?

关羽在华容道义释曹操的故事发生在赤壁之战时。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正史上,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吃了败仗,的确败走华容道,但此时追击他的并不是关羽,而是刘备。这里单从小说《三国演义》的角度来探讨这个话题。曹操败走华容道,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是《三国演义》中很精...

张翼: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在钟会之乱中被乱军所杀

张翼: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在钟会之乱中被乱军所杀

张翼(?-264年),字伯恭,益州犍为郡武阳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张翼历任梓潼、广汉、蜀郡三郡太守,出任庲降都督,后随诸葛亮和姜维北伐,官至左车骑将军,领冀州刺史。初封关内侯,进爵都亭侯。蜀汉灭亡后,魏将钟会密谋造反,成都大乱,张翼亦为乱...

朱据:三国时期东吴重要将领,善于论辩诘难,乐于施舍

朱据:三国时期东吴重要将领,善于论辩诘难,乐于施舍

朱据(194年-250年),字子范,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要官员及将领,前将军、青州牧朱桓从弟、大都督朱异的堂叔。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吴郡朱氏。朱据仪表堂堂,体格健壮,善于论辩诘难。黄武初年(222年),担任五官郎中、侍御史。孙权以朱据文武兼备,授任他...

三国时期孙权统治基础最稳 孙权为何是称帝最晚的一个

三国时期孙权统治基础最稳 孙权为何是称帝最晚的一个

还不知道:为什么统治基础最稳固的孙权,偏偏是三国中称帝最晚的那个?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赤壁之战后,三足鼎立已经初见雏形,从父兄手中继承家业孙权巩固了自己在江东的统治,可谓是志得意满,坐断东南。江东世族们也从抵抗、反对孙权的统治,变成了合作、支持,在淮泗将领与江东...

司马越是什么人?八王之乱中他的表现怎么样?

司马越是什么人?八王之乱中他的表现怎么样?

八王之乱是发生于中国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永兴二年(305年),东海王司马越在徐州起兵讨伐专权的司马颙。永兴三年(306年),司马越击败司马颙,攻克长安,迎侄孙晋惠帝回洛阳,结束了八王之乱。虽然司马越成为八王中最...

荀彧收到曹操的空盒为何就自杀了 如果不自杀又会怎么样

荀彧收到曹操的空盒为何就自杀了 如果不自杀又会怎么样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荀彧收到曹操的空食盒后,如果不自尽会怎样?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说到三国时期的谋士,可能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卧龙”诸葛亮,但是在群雄逐鹿的三国,谋士的地位非常高,因为他们的存在决定了一个政权究竟能走多远。就拿诸葛亮来说,刘备前期取荆州,占益州,...

历史上朱见深与万贵妃之间的关系如何?

历史上朱见深与万贵妃之间的关系如何?

明宪宗朱见深,明朝第八位皇帝,1464至1487年在位。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后宫,一直是一块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政治是非场,历朝历代似乎都难逃这个魔咒,仔细分析不难看出这背后强大的推手:权利和诱惑。有明一朝亦是如此,但大明朝的后宫不乏堪称贤后的“有德之后”,为了国家和皇...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