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朱棣造反前,为什么在府里养了500只鹅?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09-05)190

朱棣造反前,为什么在府里养了500只鹅?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朱棣造反前,为什么在府里养了500只鹅?

朱棣曾经为了皇位不惜“造反”,其实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也是屡见不鲜。但朱棣的特别之处,就在于他没有直接动手,而是在开始行动前,先在府里养了500只鹅。

这就多少有些让人琢磨不透了,更何况养这些鹅并非朱棣本人意愿,而是一个和尚所给的建议。那么朱棣究竟为何要做出这样反常的举动呢?

“内忧外虑”的朱棣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其实就他本人的才能来看,他是毫无问题可言的。他在位时也颇有一番成就,后人对他的称呼也有诸多美誉,例如一代明君、千古一帝等等。

然而讽刺的是,这位明君的皇位却来得并不那么“光明正大”、理所当然,甚至可以说是从自己亲侄子手中“夺”来的。

说起朱棣,免不了要提到他的父亲朱元璋。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能从一位毫不起眼的贫民百姓一跃升级为九五之尊,必定也是有精明和能力在身上的。

然而在他的长子朱标去世后,他却选择将皇位给了相比之下较为逊色的皇孙朱允炆,而不是那个有着非凡才能的儿子朱棣。

其实朱元璋这样做也完全在情理之中。首先,朱允炆是朱标的亲生骨肉,朱标去世,朱允炆完全有资格成为下一代君主。

再加上朱标是朱元璋爱妃马皇后的儿子,所以朱元璋对朱标向来喜爱。基于此,朱元璋传位给朱允炆,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朱允炆一经即位,就开始了浩浩荡荡的“削藩”政策。朱棣作为藩王,在这个时候其实是经受着严重威胁的。再加上朱棣原本就对朱元璋立朱允炆为帝的做法有所不满,自己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看,都不输自己这位侄子,所以他难免“心有不忿”。

再者,朱允炆向来仁善,朱元璋原本也正是看中了他的仁慈,希望他能够成为一代贤良君主。然而对于做皇帝而言,朱允炆还是少了些君主该有的果断和气魄,朱棣看到了这一点,与此同时他又处于那样一种被逼无奈的情况之下,为了“明哲保身”,他只能决定奋起反抗。

“功不可没”的500只鹅

其实在朱棣造反之前,他多多少少有些“举棋不定”。后来机缘巧合下,一个人出现在了朱棣眼前说了一番话,这番话让朱棣下定决心。而这个人就是姚广孝。

前面提到朱允炆为人宽厚良善,所以在施行削藩政策时,他并没有“杀伐果断”。对于朱棣这个叔父,朱允炆也不敢直接处置。所以其实那个时候的朱棣拥有充足的时间来思考如何自保。

朱棣是何等精明的人物,他明白自己所拥有的士卒远远不够,于是他想要招兵买马,并加强操练。但考虑到这样的举动未免太过于声势浩大,倘若被人识破,可不是闹着玩的。一时间朱棣无计可施,而就在此时,姚广孝出场了。

姚广孝是位僧人,年少出家,但不甘于整日诵经,他也醉心于研究学问。后来被朱元璋看中,成为了朱棣的谋士,甚至后来参与编撰《永乐大典》。此人颇具智慧,看到朱棣为此愁煞不已,他大胆提出让朱棣买500只鹅。

为了作战掩人耳目而购买500只鹅,这听上去多少有些“荒谬”,朱棣其实也对此深感怀疑。饶是如此,除此之外也别无他法,于是朱棣还是照做了。偌大的府邸突然多了500只鹅,并且被朱棣养在了后院。

朱棣造反前,为什么在府里养了500只鹅?

这些鹅整日叫喊,外人根本无法得知府邸内部在进行何种活动,这也为朱棣施行计划提供了“屏障”。于是在这样的遮掩下,朱棣开始操练士卒、开挖地道。

士兵需要粮食,朱棣就以要为鹅购买粮草为名,“光明正大”囤积粮食,以备后用。这样的行动因为很好的掩饰,没有得到丝毫的泄露。

除此之外,为了防止朱允炆起疑,姚广孝甚至还建议朱棣假意去“卖鹅”。然而这一出“醉翁之意不在酒”还真十分奏效,朱棣成功“掩人耳目”。

不过也许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朱棣密谋起兵的消息终究还是不胫而走,朝廷也下令处置他。不过朱允炆显然已经错失了更佳时机,朱棣的军队在那些靠鹅生存的岁月里,已经渐趋成熟。因此朱棣发起了战争,名为“靖难”,并且持续了四年之久。

在这场战争里,姚广孝曾在后期劝朱棣班师、调整,包括拿下京师,朱棣皆悉心采纳。而朱棣最终也得以大获全胜。朱允炆则在战乱里不知所踪。至此,朱棣终于实现了他的夙愿,顺利登基,成为了一代君王。

朱棣成为君主后,没有忘记当初姚广孝给予他的建议,这些建议对于他来说弥足珍贵。所以他任命姚广孝为要官,还赏赐给他诸多金银财宝,甚至想为他还俗,不过这被姚广孝拒绝了。

至于那些金银财宝,姚广孝则是选择非给乡族人。而在不上朝的时候,姚广孝依然身披佛衣,毕恭毕敬地念经诵佛。

他本人不断受到朱棣的奖赏和厚爱,直到最后因病而安然离去,朱棣甚至为他停政怀。

总结

朱棣造反前,竟选择听一个和尚的话,在府里养500只鹅。也许在今天看来,这多少有些滑稽,不过更多的也是被姚广孝的智慧所折服。

在当时,这样的事情就更为“稀奇”。朱棣和姚广孝,其实也可谓是相遇得恰如其实,用智慧成就了一番伟业。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809/208615.html

“朱棣造反前,为什么在府里养了500只鹅?” 的相关文章

朱元璋为何要杀李仕鲁?背后有何深意?

朱元璋为何要杀李仕鲁?背后有何深意?

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曾因佛教和儒学之争,杀了一个大臣,这个大臣叫李仕鲁。李仕鲁是朱元璋专门请出来做官的儒家朱熹学说的门徒,朱元璋曾为李仕鲁的入仕欣喜,《明史李仕鲁传》中记载:洪武中,诏求能为朱氏学者,有司举仕鲁。入见,太祖喜曰...

历史上朱棣没有跟朱标争夺过太子之位,是因为什么

历史上朱棣没有跟朱标争夺过太子之位,是因为什么

朱棣,明朝第三位皇帝,1402年-1424年在位,年号永乐。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回想我国封建王朝,曾给世人留下太多遗憾和无法弥补的创伤。比如在古代,明明某些人很厉害,可偏偏天妒英才,结果导致不错的局面瞬间变成了无法挽回的悲剧。比如大将霍去病,抗金英雄岳飞,秦始皇的太子扶苏,又比如朱元...

马援的一生有何作为?他没能成为云台二十八将之一是因为什么?

马援的一生有何作为?他没能成为云台二十八将之一是因为什么?

云台二十八将,是指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的过程中,功劳最大、能力最强的28员大将。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马援“少有大志”,长大后担任郡督邮。在一次押送重犯途中,马援“哀而纵之”,自己亡命北地郡。许多当地人敬佩马援私放死囚的义举,心甘情愿归附他,使马援成为数百户人家的主人。马援经常激励他们:“丈...

寇准当初两次挽救宋朝 寇准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寇准当初两次挽救宋朝 寇准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对北宋名相寇准:两度为相只为挽救宋朝,可结局却很凄惨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引导语:作为臣子,他们不仅要为黎民百姓谋福祉,而且还要想办法讨皇帝的欢心。不过,忠臣的身上却存在一些令皇上难以忍受的缺点,例如直言进谏。在宋朝,有一位宰相便因此而经历了两次大起大落。一、寇准的...

历史上李世民为何没有将单雄信纳为己用?

历史上李世民为何没有将单雄信纳为己用?

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在演义小说及各种曲艺评书中,单雄信是个义薄云天、宁死不屈的英雄人物。当年曾经和他在瓦岗寨一起结义的兄弟们,包括徐世勣、程咬金、罗成等人,都已经先后投降了唐军。可是,由于单雄信的哥哥被李渊...

关羽被杀的地方是在马超封地 刘备为什么是问责义子刘封

关羽被杀的地方是在马超封地 刘备为什么是问责义子刘封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关羽和马超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关羽死在马超封地,为何刘备不追究他的责任,唯独问责义子刘封?话说关羽在民间形象已然神话,不仅是忠义的化身,而且还是武财神,因此做生意的,跑江湖的多拜关公,在《三国演义》中,关公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

孔衍植是什么出身?历史上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孔衍植是什么出身?历史上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俗话说临患不忘国,忠也。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自古以来,孔子一直被看作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更是世人眼中的贤者。然而,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千年之后,孔子的后裔之中却出现了一位被后世唾骂的对象——孔衍植,此人出生于明朝最尊贵的家族,代代享受朝廷的优容,却率先背叛明...

曹操南征荆州时,刘璋为了示好派出了哪些使者?

曹操南征荆州时,刘璋为了示好派出了哪些使者?

刘璋,字季玉,江夏竟陵人。东汉末年割据军阀之一。今天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昔齐桓一矜其功而叛者九国,曹操暂自骄伐而天下三分。——习凿齿《汉晋春秋》这句话出自《三国志·刘二牧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意思是说当年齐桓公九合诸侯后,骄傲自矜目空一切,居然以诸侯臣属的身份想封禅泰山,招来了各诸...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