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古代满门抄斩都是拖家带口的 古人为什么不提前偷偷逃跑

历史文化6年前 (2018-09-07)240

还不了解:古代满门抄斩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满门抄斩到底是什么样的?被牵连的人为什么不提前跑路?

事实上,并不是不想,而是很难。因为如果哪家要是要被满门抄斩了,通常都是先直接一堆官兵直接闯进家门,先把所有人抓住,都控制了之后才开始公开罪行。所以你还没来得及跑,就全部抓住了。当然也存在一些走漏风声的情况,于是全家拖家带口的开始逃跑。

虽说那时候没有 *** ,没有身份证,但若是官府通缉,你也是很难跑掉的。满门抄斩的命令一下去,同一时间就是将消息通知到守城门的士兵,开始封城。好一点的是士兵会对每一个出入的百姓进行盘问,差一点的就是直接将城门关闭,谁也不允许进出。就算这一大家子的运气国人,侥幸淘到了城外,那么也会成为全国的通缉犯,真正开始了逃亡生涯。

古代满门抄斩都是拖家带口的 古人为什么不提前偷偷逃跑

1、逃到其他城市或农村。

在古代,对人口流动的管理非常严格,城门口的士兵会进行盘查和登记。就算你逃过了登记,侥幸进城,也没用。因为每个城市都会定期检查当地人口,所以额外一个未登记的人会被直接送到 *** 。

躲在农村更不可能。仅仅因为你是一个陌生人,你很快就会被发现。另外农村五户人家就会有一位保长负责。 保长会隔三差五的来查查户籍的,一查就暴露了。

2、逃到国外

这也不现实,因为古代不能随便出国。如果要离开家乡去很远的地方,需要向 *** 报告,说明原因,然后批准,有点像现在出国申请签证。古代就有这样的制度。即使你偷渡到外国,一旦未经 *** 批准在国外被发现,你很可能会被当作间谍对待,然后在监狱服刑。

古代满门抄斩都是拖家带口的 古人为什么不提前偷偷逃跑

3、去当土匪

躲在山里当土匪更是行不通。其实古代的土匪都有自己的正式身份,每年都要向当地 *** 交税,每个土匪成员都要登记。你真的以为古代可以随便当土匪吗?这不可能。土匪是一个管理制度严格的职业。

4、躲在庙里出家

不,在古代当和尚没那么容易。你得有 *** 的推荐信,不然有些寺庙不敢乱收徒弟。即使有些寺庙有权私下收人,也要核实对方的身份。你真的以为电视剧里剃头就能出家吗?这对观众们来说都是谎言。

5、装疯卖傻当乞丐

呵呵,这个想法就更天真了。在古代,如果你没有身份,假装自己是个傻瓜,你会被直接带去当苦力,还不如被斩首。

古代满门抄斩都是拖家带口的 古人为什么不提前偷偷逃跑

6、躲在山里和森林里

这是一个好主意,但是在古老的山里有很多野兽。如果你认为你足够强壮,可以在山里和森林里生存,那很好。如果你幸运的话,你可能会在政权更迭或混乱之后安然无恙。运气不好的话,一辈子只能做个野人。

虽然古代没有今天的科技发达,但是制度还是很健全的。一旦 *** 想要一个人,这个人基本上不会有好的生活,这不仅仅是匿名的问题。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09/208983.html

“古代满门抄斩都是拖家带口的 古人为什么不提前偷偷逃跑” 的相关文章

古代太上皇权力有多大 他们的生活过得怎么样

古代太上皇权力有多大 他们的生活过得怎么样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太上皇的权利有多大?多数还是很悲惨的,但是,这个人却非常强势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汉朝之前,太上皇制度已经存在,但不成熟,真正的确立是在汉朝。刘邦成为皇帝后,并没有忘本,依旧对自己的父亲十分尊敬,他每隔五天就要去看望自己的父亲,和普通百姓行一样的礼...

古代官员辞官后 古人为何非要告老还乡而不是留在京城

古代官员辞官后 古人为何非要告老还乡而不是留在京城

对古代大臣辞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大臣辞官后,为何不敢留京城享福非得告老还乡?不管是在史料中记载,还是影视剧中体现,我们都能看到京城的官员,在退休或者是辞官后都会将官服脱下,背个小包袱告老还乡。这一点可跟我们现代做法完全相反,假如一个人在北京工作一辈子,基本上...

在古代各朝代的皇帝都是如何选择侍寝的妃子的?

在古代各朝代的皇帝都是如何选择侍寝的妃子的?

古代将夫妻房事称为“周公之礼”,而在尤为注重礼制的皇宫中,这种制度体现的就尤为明显了。 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古代皇帝拥有全天下最好的资源,身处权力最高峰,他们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当然后宫佳丽三千,也是他们独一无二的标配。清宫剧是很多导演和编剧热衷的题材,因为后宫发...

在政治与文学方面,李峤有哪些成就?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在政治与文学方面,李峤有哪些成就?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李峤(645~714年),字巨山,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唐朝时期宰相。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早年进士及第,历任安定小尉、长安尉、监察御史、给事中、润州司马、凤阁舍人、麟台少监等职。武周时期,依附张易之兄弟。中宗年间,依附韦皇后和梁王武三思...

虞世南: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直言敢谏,深得李世民敬重

虞世南: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直言敢谏,深得李世民敬重

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越州余姚县(今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是南陈至隋唐时期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陈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内史侍郎虞世基之弟,“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虞世南善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所编的《北堂书钞》,为唐...

唐叔虞:晋国立国创业的始祖,三晋文化的创始人

唐叔虞:晋国立国创业的始祖,三晋文化的创始人

唐叔虞,亦称叔虞、太叔,姬姓,名虞,字子于,因封在唐国,史称唐叔虞。唐叔虞为周武王姬发之子,周成王姬诵同母弟 ,母王后邑姜,周朝诸侯国晋国始祖。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周成王幼冲即位后,皇父周公旦摄政,带兵灭亡唐国后,把唐地封给叔虞。启以夏政,强以戎索,政绩斐然可...

刘德:汉景帝刘启第三子,对古文化遗产的保存延续做出巨大贡献

刘德:汉景帝刘启第三子,对古文化遗产的保存延续做出巨大贡献

刘德,西汉宗室、藏书家,汉景帝刘启第二子,废太子刘荣同母弟,母为栗姬。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汉景帝前元二年(公元前155年)四月,刘德以皇子身份受封河间王,为王二十六载,始终没有被卷入政治漩涡,而是将其毕生精力投入了对中国文化古籍的收集与整理,对古文化宝贵遗产的...

大义灭亲这个成语出自何时?石碏为何要杀自己的儿子?

大义灭亲这个成语出自何时?石碏为何要杀自己的儿子?

成语的绝大部分是从古代传承并沿用下来的,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大义灭亲”这个成语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意思是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徇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在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人,如北宋时期很有名气的大青天包拯就是这样的人,在面对自己的侄子犯罪之后,一点情面都不留...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