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震惊天下的蓝玉案,牵连了多少人?
明朝震惊天下的蓝玉案,牵连了多少人?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公元1393年,因为锦衣卫检举大将蓝玉企图谋反,于是朱元璋一怒之下就把蓝玉处死,不过朱元璋念及蓝玉功劳颇高,因此没用凌迟这么残忍的手段,只是把蓝玉的皮给剥了下来,然后抄家灭三族,并先后株连了约15000人。
对于这起案件发生的原因,目前主流的说法主要有两种:
之一,蓝玉自己作的。
蓝玉这个人非常神秘。虽然蓝氏也不算是太过稀奇的小姓,但是对于蓝玉一度做到大将军,且享有国公爵位的重臣来说,竟然会父母不详、出生年月不详。
史书中对于蓝玉早年的经历,几乎算是一片空白,我们目前能知道的,也就是蓝玉早年曾跟着姐夫常遇春混,后来由于常遇春的力捧,加上蓝玉自己也确实争气,他这个神秘人才开始崭露头角。
后来常遇春去世,常遇春的儿子水平一般,常家的一些人脉就到了蓝玉身上,而且蓝玉本身又确实有实力,再加上后来他还当了蜀王朱椿女婿,所以常遇春去世以后,他的地位不光没下降,反而是稳中有升。
此外因为常遇春又是太子朱标的岳父,所以蓝玉也算是太子一派,因此朱元璋虽然有计划地在消除老臣的影响,但是蓝玉他本来应该是不想动的,朱元璋应该是想把这个后起之辈留给儿子朱标。
由此可以看出,蓝玉虽然出身不怎么显耀,但是人家后来却是平步青云,不过蓝玉因为成名太早,又有大好的未来等着他,所以难免有点的骄横跋扈,而朱元璋又是个眼里不揉沙子的,所以他自然没能善终。
第二,朱元璋不想留他。
朱元璋虽然是放牛娃出身,但是他的见识却非常广博,因此他知道功臣宿将如果不加以限制,早晚会是麻烦。因此他一方面想办法主动限制武将,一方面也在为大明的国防寻找“替补”。
朱元璋在深思熟虑之后,曾想到了一个办法来取代武将,那就是“分封诸王,坐镇险要,屏藩皇室”的藩王制度。
朱元璋为了让自己的儿子确实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借着抚慰老将的名义,用姻亲把武将和皇子绑定(朱棣的老丈人是徐达,其余就藩的皇子,基本也都有一个武将背景的老丈人)。
后来朱棣之所以能么能打,就离不开徐达这个老丈人的悉心教导,而当朱棣等人真的可以独自领军之后,朱元璋就开始“卸磨杀驴”,而蓝玉就是当时更大,也是最倔的一个,所以朱元璋才那他开刀。
当然这也离不开朱标的过早去世,因为朱标一去世,目前的将领都成了朱家第三代的长辈,老朱并不认为自己的隔代传人能镇住这些功臣宿将,尤其是骄横跋扈的蓝玉,所以蓝玉留不得!
那么除了这两种原因之外,蓝玉的死还有第三种可能吗?
还真有。
目前也有部分人认为,蓝玉的死可能还和未来将会篡位的朱棣有关。
有人可能会问,蓝玉被杀时,朱元璋还活得好好的,朱棣这时候就开始动心思了吗?
喜欢明史的朋友,可能会知道,朱棣早在就藩之前,曾因为朱元璋的安排,结识了一个叫姚广孝的和尚。而这个姚广孝,在吸引朱棣选择自己时,曾露骨地表示自己会送给燕王一个白帽子,朱棣一听还有这好事,所以就带走了姚广孝。
据此,很多人认为,朱棣早在去北平之前,就有了不臣之心,那么朱棣什么时候开始有的“非分之想”呢?我在前面的文章《对朱棣影响较大的地方有3个,其中1个地方,可能是他想造反的源头》中已经说过中,这里就不再说了。
有人看到这里可能会问,朱棣想造反和人家蓝玉有什么关系?
当年朱元璋让自己的老部下去给儿子们当老丈人,一方面是让儿子们跟着他们学本事,另一方面未必没有让大臣和皇子互相牵制的意思(女婿和老丈人未必就能真心以对)。
而蓝玉的老丈人徐达,在和女婿一起生活了几年之后,就因病去世了。在正史中,没人写是元璋害死的徐达,这里面有没有朱棣的事也不好说。而我们能确定的是,徐达死了以后,朱元璋给朱棣派去了两个帮手,一个是冯胜,另一个就是蓝玉。
蓝玉是太子一系大家已经知道,估计也有人知道冯胜不是一般人,而是响当当的国公爷,但是可能有人不知道冯胜和常遇春是儿女亲家,因此冯胜其实也算是太子一系的人。
那么朱棣是怎么对这两个助手的呢?《明史》中没有细写,估计原因和朱标以及朱允炆的事迹“从简”一样,毕竟历史是由胜利者来书写的。
不过我们仍然能从一些细节中,看出一点东西来:
公元1387年,朱元璋让冯胜、蓝玉带兵征讨元军,本来冯胜打了个大胜仗,但是冯胜回来的途中,却有人举报他,结果朱元璋仅仅因为一个举报,就在半道上收了冯胜的兵权。
而在这一年,蓝玉曾在战后给朱棣送过名马,但是朱棣却没要,反而对蓝玉说,这些东西应该上交朝廷,自己如果收了就是不尊君父。。。。。。而朱棣后来面见朱元璋以后,还说,现在有些公侯不像话,有“尾大不掉”的可能,于是朱元璋就“疑忌功臣,不数月而(蓝)玉祸作”。
由此可见,朱棣很有可能在朱元璋跟前吹过蓝玉等老将的阴风,而他的目的肯定不是为了朱元璋的现在,也不是为了朱允炆的将来,他为的只是他自己。
所以“蓝玉案”的背后,很有可能也有朱棣的推波助澜,而他的目的,就是为了那个不可告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