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苏轼深爱过的三个女人,她们分别是谁?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09-10)150

苏轼,即苏东坡,他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他的父亲苏洵与弟弟苏辙也是北宋著名的大文学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在65年的人生里,大文豪苏轼深情爱过的女人有三个,巧合的是她们都姓王。这三位女子分别是:发妻王弗、继室王闰之(字季璋)和侍妾王朝云(字子霞)。

在那个妻冠夫姓的年代,她们不但没有被笼统的称之为苏王氏,而且留下了自己的名甚至是字,这与苏轼的个人魅力和他写的墓志铭(或祭文)有很大的关系。

一、苏轼与发妻王弗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宋神宗熙宁八年,身在密州的苏轼再一次梦见亡妻王弗,心情难以平复的他写下了这首流传近千年的悼亡词。至今读来,仍觉着字字血泪,情深意切。

此时的苏轼已到了不惑之年,他的发妻王弗已经去世十年之久。但是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出,时间并没有冲淡苏轼对亡妻的思念,反而愈发深沉。

苏轼和王弗是一对少年夫妻,两人成婚之时,苏轼18岁,王弗16岁。相传他们两人是自由恋爱,因“唤鱼池”而结缘。

苏轼深爱过的三个女人,她们分别是谁?

婚后王弗给了苏轼很多惊喜,这也让小两口的感情愈发亲密。

之一个惊喜:王弗竟然熟读诗书。王弗同样出自书香之家,她的父亲王方是一名乡贡进士,所以她自幼耳濡目染也读过不少书,只是性格谦虚的她从来没有说过。

婚后王弗总是陪着苏轼读书,每当苏轼背书遇到卡顿,她便从旁稍加提醒。苏轼问她其他的书,她也大多都知道。苏轼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王弗也是一个有学问的女子,对她的爱慕也多了几分。

第二个惊喜:王弗竟有识人之明。苏轼为人豁达直爽,对任何人都不设防,性格谨慎的王弗担心丈夫交友不慎,便在他会客之时站在屏风后听他们谈话。

每逢遇到刻意套近乎、圆滑迎合之人,王弗便劝说苏轼不可与他们深交。苏轼刚开始还不以为然,但后来事实证明王弗的看法是对的。

只可惜红颜薄命,王弗27岁就去世了,而她唯一的孩子苏迈才只有6岁。王弗与苏轼相伴的11年,也是苏轼仕途最得意的时候,他进士及第她为她开心,他外出做官她贴心陪伴。

王弗于苏轼,不仅仅是妻子,也是精神依托。所以当王弗去世之后,他才会发出“呜呼哀哉!余永无所依怙。君虽没,其有与为妇何伤乎?呜呼哀哉!”的感叹。

当苏轼还沉浸在失去爱妻的悲痛中时,他的父亲苏洵也病逝了,遵从父亲的遗愿,苏轼将王弗安葬在苏洵夫妇墓的旁边。

这样妻子在泉下不会孤单,父母有心爱的儿媳相伴,苏轼也能稍微释怀。

苏轼深爱过的三个女人,她们分别是谁?

二、苏轼与继室王闰之

斯人已逝,活着的人还得继续生活。等到苏轼为父守孝三年结束后,他的仕途开始走起下坡路,感情生活也有了新的变化。

此时已经32岁的苏轼再次娶亲,新娘是21岁的王闰之,这位比他小11岁的继室是王弗的堂妹。王闰之婚前大家都叫她二十七娘,名闰之字季璋都是婚后苏轼为她取的。

王闰之虽然不及王弗有学问,但也是一位善解人意的好姑娘。苏轼仕途失意的时候,她毫无怨言陪着他辗转各地;苏轼因公务烦闷的时候,她从旁安慰给他家的温暖;苏轼与朋友小聚的时候,她奉上一壶酒为其助兴。

王闰之不仅是贤妻,也是一位良母。王闰之和苏轼生有、苏过两个儿子,但她并没有厚此薄彼,对王弗所生的苏迈也视如己出。这一点,让苏轼颇为感动。

苏轼和王闰之相濡以沫25载,我们可以从很多诗句中找到王闰之的身影。比如:“腊日不归对妻孥,名寻道人实自娱。”“子还可责同元亮,妻却差贤胜敬通。”“额中犀角真君子,身后牛衣愧老妻。”

苏轼称王闰之“贤妻”、“老妻”,就像现在的人喊“好媳妇”、“老婆”一样。而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贤妻相伴,苏轼才能浮浮沉沉的宦海中找到一个可以让心灵栖息的港湾。

可惜的是王闰之也比苏轼早走一步,苏轼再次感受到失去爱人的痛苦。苏轼为王闰之举办了隆重的葬礼,并许下“生同衾死同穴”的承诺。

八年后苏轼去世,苏辙满足了哥哥的心愿,将他与王闰之葬在一起。

苏轼深爱过的三个女人,她们分别是谁?

三、苏轼与侍妾王朝云

当王闰之也离他而去的时候,苏轼的身边还有一位红颜知己,她就是小苏轼25岁的侍妾王朝云。

王朝云是舞姬出身,12岁时被苏轼收为侍女,18岁时成为他的侍妾。她虽然不及王弗红袖添香,也不如王闰之体贴入微,但却是大文豪苏轼的红颜知己。

苏轼被贬惠州时,她吟唱《蝶恋花》为其解忧,却惹得自己泣不成声;苏轼赴汝州上任时,她携幼儿苏遁相随,不成想竟遭遇丧子之痛;苏轼妻逝妾离时,她始终如一随他南迁,不幸病逝于惠州年仅34岁。

王朝云去世之时,苏轼已经是个60岁的老人。22年的相伴,她懂他满肚子的不合时宜,他知她眼里心里只有他。从此之后,苏轼再也没有听人唱过《蝶恋花》。

因为王朝云一生向佛,苏轼将其葬在惠州孤山栖禅寺旁,为她写的墓志铭是四句禅谒:“浮屠是瞻,伽蓝是依。如汝宿心,唯佛是归。”

苏轼还在朝云墓前修建了六如亭,并亲自题写楹联:“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如今王朝云的安身之所几经修复,已成为文物保护单位。如果你哪天去惠州西湖游览,不妨去东坡园里祭奠一下这位生于杭州葬于惠州的佳人。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09/209345.html

“苏轼深爱过的三个女人,她们分别是谁?” 的相关文章

刘备娶到孙尚香之后 两人三年时间里为何一直没有孩子

刘备娶到孙尚香之后 两人三年时间里为何一直没有孩子

对49岁刘备娶小29岁孙尚香,为何3年都没有孩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女子地位不高,必须遵守三从四德,为了在夫家站稳脚跟,她们一般会选择早生孩子,借此稳住地位。但在三国时代,20岁的孙尚香与49岁的刘备成亲后,并无生育隐患的两人为何三年都没有诞下一子半女呢?其...

雍正死因被乾隆掩盖 乾隆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雍正死因被乾隆掩盖 乾隆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雍正帝驾崩后乾隆帝为何要对外掩盖其的死因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雍正帝是清朝最勤劳的皇帝,也是对清朝贡献最大的皇帝,他登基以后针对康熙末年国家出现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将在灭亡边缘的大清拉了回来,说是力挽狂澜也不为过。然而勤奋的雍正帝活得却不久,...

曹操将貂蝉送给关羽后第二关就死了 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曹操将貂蝉送给关羽后第二关就死了 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对貂蝉被曹操献给关羽后,为何次日便自缢身亡?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演义》是一部精彩纷呈的小说,它在历史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润色后,将那段时期的风云迭起以精彩的故事情节展现出来。既然是小说,就会有虚构的成分,比如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蝉”,传说她被曹操送给关羽之后,次日...

汉水之战,赵云说曹兵八十三万如草芥是什么意思?

汉水之战,赵云说曹兵八十三万如草芥是什么意思?

赵云,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刘备五虎上将中,赵云一向以沉稳著称,和关羽的傲、张飞的猛,有明显不同。汉水之战,赵云勇救黄忠,以少胜多,曹操都败在赵云手下。五子良将中的徐晃和张郃甚至都不敢和赵云交手。赵云救回黄忠之后,曹操率兵追来,赵云说了一句很霸气...

周瑜:三国时期东吴名臣,是东吴独立建国的功臣之一

周瑜:三国时期东吴名臣,是东吴独立建国的功臣之一

周瑜(周郎,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郡舒县人,东汉末年军事家、政治家、谋略家、东吴名将,出身庐江周氏,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位列三公。周瑜身材高大、容貌俊美、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正史上称其“性度...

明朝时期的南北榜之争是怎么回事?朱元璋是如何解决的?

明朝时期的南北榜之争是怎么回事?朱元璋是如何解决的?

明太祖朱元璋,原名朱重八。明朝的开国皇帝。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明洪武三十年,明朝迎来三年一度的科举会试。经会试考核,以78岁高龄的大儒刘三吾为主考的考官们选出贡士51名,均为南方考生。因此,大批北方落榜考生鸣冤告状,“科场舞弊”成为当时最大的话题。随后,朱元璋下诏彻查此事,经数日复核,调查组得...

李卫作为清朝时期的名臣 李卫的五个儿子是什么下场

李卫作为清朝时期的名臣 李卫的五个儿子是什么下场

对李卫是一代名臣,他的五个儿子后来怎么样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卫是清代的一代名臣,经历了三朝皇帝,从康熙到乾隆,目睹了国家从不稳定到盛世的转变。之所以称呼其为名臣,这不仅仅是因为他做官能力较强,而且因为他很是清廉,敢于和权贵较真,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得他在后来...

朱元璋生性多疑 朱元璋为何还对马皇后言听计从

朱元璋生性多疑 朱元璋为何还对马皇后言听计从

还不知道:朱元璋生性多疑,为什么却对马皇后言听计从,偏爱有加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元璋可以说是历史上最残暴的君主,但是在马皇后面前却异常的温柔,因为两人一起患难与共,经历过许多夫妻不能承受的苦难,更重要的是在朱元璋成为一国之君的时候,马皇后勤于内治,对嫔妃关...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