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唐朝诗词发展达到顶峰?主要因为2个原因
为什么说唐朝诗词发展达到顶峰呢?唐朝是一个诗的国度,被称为“诗唐”。唐朝不仅拥有大量的优秀诗人,而且拥有数量更为庞大的诗歌欣赏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现在所知唐代有名有姓的诗人三千二百多人,流传至今的唐诗有五万多首,没有流传下来的诗作和无名的诗人那就更多了,简直数不胜数。
在唐朝,诗跟生活、社交,跟吃、穿、住、行都有扯不清的关系,诗已渗透到唐人生活的角角落落。诗可以带来物质好处,如白居易因为诗名很盛,可以在集市上白拿很多货品,货主不要钱;很多士大夫自己抄写一首白居易的诗,可以换两斤鱼,诗竟然有了货币的功能!
诗还能保财消灾。据《云溪友议》记载,曾经写过“偷得浮生半日闲”的中唐诗人李涉,曾经坐船前往九江看望弟弟,船行至中途时,风雨之中忽然冲出来一条大船,船上十几个舞枪弄棒的强盗要抢劫李涉的船,大有谋财害命之势。
李涉的随从见状,大声朝贼船喊道:“这是李博士的船!”贼头知道李涉颇负诗名,大声说道:“如果真是李博士的船,我们绝不打扰和抢劫,但烦请李博士给我们留下一首诗!”
李涉没办法,当场口占一绝,题名《赠豪客》:
暮雨潇潇江上村,
绿林豪客夜知闻。
他时不用逃名姓,
世上如今半是君。
强盗们听了都很高兴,纷纷给李涉送上酒肉,可见当时社会对诗人和诗是如何的崇敬。
为什么在唐朝诗如此兴盛,能够渗透到唐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其本质在于当时,诗有很深的群众基础。为什么当时诗有很深的群众基础?除了人们本身喜欢诗这一内因(其他朝代人们也喜欢诗)外,以下两个外因起到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一。唐朝进士科考试要考诗赋
从唐玄宗开始,进士科考试增加诗赋考试,一般是考一诗一赋,从现有资料看,考诗应当是给定主题,当场写一首十二言排律。
进士考试颇受考生和整个社会的重视,可以说是很多寒门学子踏入上层社会的唯一途径。十年寒窗,一旦进士及第,全家免除赋税,且衣、食、官位、良缘、名声全都有了,可谓名利双收,光宗耀祖。
难怪孟郊进士及第后会得意忘形,写下这首《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因为考试考试赋,所以全民对诗的热情和重视达到了空前高度,从而有了极为广泛的社会基础。
拿现代社会举个例子,当今诗歌萧条冷落,如果教育部规定高考、中考必考“自作诗”一首,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此情景下诗想不火都难。
二。统治者对诗重视,并且皇帝本身也写诗
翻开《全唐诗》,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皇帝诗,然后是后妃、诸王、公主等写的诗,唐朝诗歌的兴起,和更高统治者的倡导与身体力行有很大关系。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这点不服不行。
先看看李世民,唐太宗不仅把皇帝做得有声有色,而且是个大书法家,还是一位诗人。《全唐诗》收录李世民的诗共9首,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这首《赠萧瑀》:
疾风知劲草,
板荡识忠臣。
勇夫安识义,
智者必怀仁。
武则天也很爱好诗,她现存诗有12首,她组织了唐朝唯一一次赛诗夺袍。据《唐诗纪事》记载,武则天率文武百官游览洛阳龙门寺,命令群臣各赋诗一首以记此游。东方虬思维敏捷,先写完一首诗交给武则天,武则天读后连声称赞,于是就把锦袍赐给他,引来众臣一片羡慕之声。
过了不久,宋之问也写完了,他的诗不仅写出无边春色,还奉承了武则天,武则天心花怒放,就把东方虬手里的锦袍夺过来给了宋之问。
跟李白、杜甫、王维同一时代的唐玄宗李隆基很爱读诗和写诗,他写诗水平倒是一般,但他对诗的普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他的大力倡导下,终于在盛唐迎来了诗歌史上之一高峰,可谓“一览众山小”。
要说唐朝写诗更好的皇帝,当首推唐宣宗李忱,看看他这首《百丈山》:
大雄真迹枕危峦,梵宇层楼耸万般。
日月每从肩上过,山河长在掌中看。
仙峰不间三春秀,灵境何时六月寒。
更有上方人罕到,暮钟朝磬碧云端。
“日月每从肩上过,山河长在掌中看”写得很有气势,唐宣宗最著名的诗无疑是这首《吊白居易》: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这首诗写尽白居易的一生,是白居易的“盖棺论定”之作,是任何其他“评白”诗所比不了的。
正如本文所言,因为进士科考试考诗赋和皇帝身体力行倡导,使得唐朝诗的流行、唐人对诗的热爱,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整个唐朝社会都被诗所笼罩,生活处处可见诗的影子,从而创造出“诗唐”盛况,并为后人留下了无数唐诗精品,令其他朝代难望其项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