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刘邦为何对开国之一候萧何网开一面?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09-10)170

刘邦为何对“开国之一候”萧何网开一面?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刘邦这个人,大家最直观的印象就是“只同患难不能共富贵”,瞧瞧韩信、英布、彭越这仨哥们,都是帮助他打天下的功臣,但下场一个比一个惨。尤其是彭越,还被吕后这个“死亡艺术家”剁成肉酱。

不过凡事皆有例外,并不是所有功臣都下场凄凉,像被刘邦视为帝业首功的萧何,不仅没有被除掉,还在他死后辅佐汉惠帝。那么问题来了,同样是开国功臣,为什么萧何却能幸免于难呢?

老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刘邦对韩信三人下手,自然有他本人猜忌过重的原因在,但他们自己的许多作法也的确招人猜忌。

韩信、彭越、英布,都是刘邦所封的异姓诸侯王。汉朝实行“郡国制”,即郡县制和分封制并行的政体。分封制下,各路诸侯王不仅有独立的行政权,更有着强大的军事力量。因此,说他们是臣服于汉朝的独立王国都不过分。

汉朝初期一共有八个异姓诸侯王存在,这些诸侯的势力范围加起来,比汉朝所能直接控制的郡县数量还要多。面对这种情况。刘邦怎么能不担忧?

更何况,韩信三人也的确有不少黑历史。

比如垓下之战前,刘邦曾下令让诸侯派兵前往垓下共同围剿项羽,结果韩信、彭越、英布三人连个人影都没有,项羽利用这一机会在固陵差点把刘邦打趴下。没办法,刘邦只好采用张良的计策以土地当作筹码,诸侯的军队这才在垓下集结。

这种无利不起早的行为,自然是让刘邦气得牙痒痒。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刘邦征讨叛乱的陈豨前后。

当时陈豨在代国谋反,刘邦决定御驾亲征。为了早日平定叛乱,他还派人向彭越寻求军事上的支持,结果彭越却假借生病的名义只派了属下前往。这种消极怠工的举动激化了刘邦、彭越之间的矛盾,最终导致后者被杀。

这几位异姓王被杀,真不能完全怪刘邦刻薄寡恩,这些诸侯拥兵自重,在面对刘邦的重要安排时还经常讨价还价,也难怪刘邦坐稳江山后要回过头来算账了。

刘邦为何对开国第一候萧何网开一面?

当然,尽管韩信、彭越有性格上的缺陷,但刘邦和吕后对他们的处置,还是有些太狠了。民间传说,为了不违背刘邦对韩信“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的诺言,韩信是被人装在麻袋里用竹签活生生插死的。

而彭越比韩信更惨,在被处死后,为了杀一儆百,尸体还被吕后剁成肉酱,送给了各路诸侯“品尝”。而“彭越酱”也让本就杯弓蛇影的淮南王英布惊骇不已,为了避免落得和彭越一样的下场,他干脆先下手为强先反了刘邦,但最终还是没能逃脱兵败被杀的命运。

和这三人一样,萧何也是汉初的重要人物,影响力、功劳比韩信三人不遑多让,那他是怎么逃过兔死狗烹的命运的呢?

萧何的情况和韩信、英布其实都有所区别。他只是大臣而非诸侯,因此对刘邦而言,他不会对刘邦产生类似韩信、英布那样面对面刀兵相见的威胁。

另外,汉朝在剪除异姓诸侯的威胁后,外戚问题开始显现,这时作为功臣集团的代表人物,萧何也成了刘邦平衡朝中各方势力的关键。这样一来,萧何不仅不再是威胁,反而成了稳定局面的定海神针。

除此以外,萧何的资历也远不是韩信等人可比拟的。在刘邦还是沛县亭长时,萧何就已经追随对方,他还多次用自己县衙功曹身份袒护帮助刘邦。可以说,和韩信这类半路出家的追随者不同,他其实才是刘邦最信任的老班底。

而萧何不仅资历老,在诸位大臣中,他的功绩也是更大的。在刘邦征战天下时,他一直充当刘邦的后勤管家,没有他提供兵粮补给的支持,被项羽爆锤了几次的刘邦,根本没有办法攒下翻盘的本钱。

不仅如此,在汉朝初年诸侯王尾大不掉的危急时刻,正是萧何挺身而出,配合刘邦、吕后一起干掉了韩信、彭越。这种基于革命友谊的信任正是他得以善终的基础。

当然,如果一味相信皇帝对自己的信任,那萧何的结局恐怕也不会比韩信等人好到哪里去,他小心谨慎的态度才是他安身立命的法宝。

刘邦登基称帝后,他大封群臣时,萧何作为其首功之臣,被封“酂侯”,是名副其实的开国之一侯。为了表示对萧何的器重和信任,刘邦还授予萧何“剑履上殿,入朝不趋”的荣耀。后世也有一个丞相获此殊荣,那就是曹操。

这种荣誉和信任实在不小,但萧何在此事后对刘邦却越发恭敬,凡事推功揽过,在礼仪上更是不敢逾越一步。他深知,皇帝的恩宠和信任并不持久,为此他不得不用种种方式减少刘邦对自己的猜疑。

早在楚汉爆发荥阳之战时,萧何坐镇后方,为防止刘邦猜忌,他主动将自己的子侄送到前线作战,实际上就是让自己这些家人充当人质。

这还不算完,他又屡次自污,比如用低价强买百姓土地敛财,比如向刘邦建议开放上林苑给百姓耕地。

他晚年“小错不断,大错不犯”,看起来是昏招迭出,但实际上却是以此来逐渐释放刘邦对自己的猜疑,不让这种猜疑恶化成杀身之祸。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809/209457.html

“刘邦为何对开国之一候萧何网开一面?” 的相关文章

卢植:东汉末年经学家、儒将,性格刚毅,淡泊名利

卢植:东汉末年经学家、儒将,性格刚毅,淡泊名利

卢植(139年-192年),字子干,涿郡涿县人,东汉末年经学家、将领。范阳卢氏先祖。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卢植性格刚毅,有高尚的品德。师从太尉陈球、大儒马融等,为郑玄、管宁、华歆的同门师兄。曾先后担任九江、庐江太守,平定蛮族叛乱。后与马日磾、蔡邕等一起在东观校勘...

曹冲作为三国时期的神童 曹冲为何十三岁就夭折了

曹冲作为三国时期的神童 曹冲为何十三岁就夭折了

对曹冲被誉为神童,为何在其十三岁时便夭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到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那么一定绕不开曹操,曹操在三国中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不教天下人负我”,使得许多人都记住了这位枭雄。当时三国时期天下大势被分为魏蜀吴三国鼎立,而曹操所在的曹魏是当时势力最大的,除了...

春秋时期的骊姬是如何反抗命运,一步步让自己儿子当太子的?

春秋时期的骊姬是如何反抗命运,一步步让自己儿子当太子的?

春秋时期,晋献公即位之后大肆屠杀公族,骊姬作为一名战俘来到晋国,虽然受到宠爱,但是一旦献公死亡,她也必死无疑,所以骊姬决心反抗命运,一步步让自己儿子当太子,可惜命运不曾垂爱她,最后儿子和她还是死于非命。骊姬入晋,她孱弱的肩膀背负着国恨与家仇骊姬本是骊戎首领的女儿,自小也是父母的掌中宝,她天资聪颖,性...

朱元璋准备夺走武将兵权的时候,乐韶凤是怎么做的?

朱元璋准备夺走武将兵权的时候,乐韶凤是怎么做的?

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兵部尚书乐韶凤就是这样一个人,当朱元璋准备大释武将兵权的时候,他看出朱元璋的心思并抢先一步交出兵权,顺利躲过了朱元璋的屠刀。乐韶凤是明代初年的一个兵部尚书,出生在直隶滁州全椒县,关于其早年的经历,史书上记载不多,所以我们后人也无从知晓,只知道她在元朝末年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一个...

云想衣裳花想容是何出处?为何会用来赞美杨贵妃?

云想衣裳花想容是何出处?为何会用来赞美杨贵妃?

杨贵妃四大美女”之一,唐朝时期后妃、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云想衣裳花想容”是李白为杨贵妃写的三首《清平乐》中,第一首的第一句。李白用这句话来形容杨贵妃,可以说体现了李白极高的智慧。为什么这么说呢?杨贵妃是唐玄宗的宠妃。写诗赞美女人不好写,写诗赞美皇帝的女人,那更是难上加...

汉武帝一共有六个儿子 他们的结局为何都不好

汉武帝一共有六个儿子 他们的结局为何都不好

对汉武帝有六个儿子,为何最后结局都不太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武帝刘彻一生有六个儿子,其中有三个儿子自杀,两个儿子早逝,只剩下老五刘髆算是顺利活到了终老。“皇家儿女难将养”这是出自某影视剧中的台词,放在这里再合适不过了。汉武帝的六个儿子都在权利的漩涡中挣扎,最后...

顺治钟爱董鄂妃23岁就去世了 顺治14个孩子是和谁生的

顺治钟爱董鄂妃23岁就去世了 顺治14个孩子是和谁生的

顺治只活到23岁,一生只钟爱董鄂妃,那他的14个孩子是和谁生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作为大清入关以来的首位皇帝,爱新觉罗·福临与其最为钟爱的董鄂妃的传奇爱情故事,始终让人感怀动容。而三千佳丽中,如此独饮一瓢水的顺治,为何在他23年有限的生命里,...

乾隆让位后还做了三年太上皇 这里边有什么政治危机存在

乾隆让位后还做了三年太上皇 这里边有什么政治危机存在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乾隆禅位嘉庆,当了三年太上皇,背后到底隐藏了怎样的政治危机?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对于乾隆来说,其实没啥政治危机,他只是遵循着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九月二十一日所颁布的一道谕旨:“不知朕践阼之初,曾焚香告天云,昔皇祖御极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