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中兴的具体措施是什么?为什么没能真正拯救唐朝?
很多人都知道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却不知道唐朝中期的“元和中兴”,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安史之乱,是唐朝的一个分水岭,在这一时段之前,唐朝的经济高度地繁荣,并有万国来朝的趋势,可以说唐朝的国力在这一时期,达到了鼎盛。
可在这一时期之后,却有着另一幅的画面,民生凋敝,很多百姓都受到战乱的影响。并且地方的节度使虎视眈眈,随时想取代唐朝。
可以说此时的唐朝已经没有了昨日的荣光,就像一个垂垂老者在垂死挣扎,但突然唐朝焕发了原来的活力,那么唐朝焕发生机的原因是什么?元和中兴是一个什么样的时期?
其实,元和中兴,就是唐宪宗想要改变当时的困境效仿唐玄宗,唐太宗的改革,需要改变现状,让大唐重新焕发荣光,他当政期间采取了很多的改革,让当时产生中兴的气象,被后人称为元和中兴。
一、元和中兴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1、广开言路
唐宪宗继位以后,没有像之前的君主那么昏庸,反而想要去干一番事业。唐宪宗,首先效仿了,自己的祖宗唐太宗李世民,重新恢复了言官的地位,让言官去督促自己的决策,促进了唐宪宗的进步。
同时还听从大臣的意见,废弃了宦官监军的制度,把军队的指挥权牢牢地把控在自己的手里。同时 ,广开言路,还树立了自己在大臣心目中的威信,让他更好地可以处理朝政。
2、整顿江淮税收
提起这一时期的问题,很严重的就是中央缺少税收,为什么?因为地方节度使割据的原因,很多地区都没有税收的上缴,而国家的正常运行需要大量的银子。
在此机会,唐宪宗,找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就是整顿江淮的税收,自古江淮地区就是鱼米之乡,并且远离战火的影响。
是中央不多的粮食产量高的地方,可是这一地区,由于盐税官员的贪污,税收总是达不到预定的目的。
在这种情况下,唐宪宗首先把这片地区划分为中央直接管辖范围之内,同时也整治贪官污吏,最终得到了不错的收入。
3、讨伐地方敌对的藩镇
提到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首当其中的就是藩镇割据。唐朝中后期,由于中央疏于对地方的管理,地方的势力极度地膨胀。
之前的安禄山,史思明的叛乱就是藩镇割据的典型代表。在这之后,虽然唐朝收复了失地,镇压了叛乱。
但是,还是没有阻止那些地方的节度使在背地里壮大自己的力量,到了唐宪宗的时候有些节度使已经脱离了中央的管辖。
唐宪宗在这种情况下,首先不断地派遣武将武力镇压,另一方面,许以金银等财产,使唐朝在这一时期终于走向了表面的统一。
二、元和中兴为什么没有真正挽救唐朝
1、唐宪宗的过早死亡
唐宪宗的过早死亡确实让改革过早地夭折了。首先,要知道通过唐宪宗的改革,唐朝慢慢地出现了生机。
首先,财政收入比以前充实了很多 ,使朝廷不管是讨伐诸侯还是自身的建设都有了资金 其次,原本已经割据一方的势力也乖乖地接受中央的调遣,可以说唐宪宗初期的改革是成功的。
但伴随着唐宪宗的死亡 一切都没了,因为改革的灵魂人物没了。并且后期唐宪宗不可避免走向了昏庸,树立了一个不良的形象,让后面的统治更加艰难。
2、藩镇势力尾大不掉
唐宪宗没有真正地解决地方的割据,首先,地方的割据由来已久,从安阔山史思明的安史之乱开始,地方势力就趁机割据。到了唐宪宗手上,已经很难去处理 ,不可能一下子可以扭转过来。
其次,改变地方割据更好的 *** 就是通过战争,但是,中央的国库并不充实。虽然经过各种的改革得到了很大的补充,但是还是有很大的缺乏,另一方面,割据的势力过多,同盟较少,中央势单力薄,难以解放地方。
3、中央的威信不足
唐宪宗之后,中央的威信荡然无存,要知道一个朝廷没有威信,容易造成地方的分裂,虽然唐宪宗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使自己和朝廷重新建立了威信。但是却由于自己过早地倒下,使这种威信不复存在。
唐宪宗之后他的儿子,执掌大权,可是由于年龄过小,自身魅力不足。并且地方本身就处于割据状态,他虽然身为九五之尊,但是在这种混乱的时代,拳头才是硬道理,为失败埋下了伏笔。
元和中兴,是安史之乱之后,一次比较短暂的统一。在这一时期,中央逐渐地找到了自己的威信,对对方威慑和管理的能力不断地提高,让地方名义上属于唐朝的统治。
可这种统一却是很短暂的,元和中兴的崩塌,只要原因就是唐宪宗的身死,改革尚未成功,却一命呜呼,留给儿子一个烂摊子也很不好去处理,最终走向了失败。